浙教版
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第二单元
知识点1:常见的动物
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椎骨,可将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1)常见的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是动物界中最高等的动物,根据他们形态特征的不通,分成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常见脊椎动物及其特征
(2)常见的无脊椎动物
无脊椎动物的概况:地球上大约有
4.7
万种脊椎动物,而无脊椎动物则约有此大然中的动物大部分属于无脊椎动物。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群类
(3)昆虫
种类:昆虫是节肢动物中的一类,也是动物中成员最多的大家族,
目前已知的种类约有
100
万种。
特征:体内无骨骼,体表有外骨骼,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胸部有三对足,一般有两对翅,头部有一对触角。
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与人类关系密切,有些昆虫对人类有益,也有一些昆虫危害人类的健康和动植物的生长。
【典例精讲】
1.(青岛中考)小明和妈妈一起去菜市场买鱼,发现卖鱼的叔叔不断地向鱼池里通入气体,这样做的目的是(
)
A.减少水的阻力,促进鱼的运动
B.增加水中的含氧量,使鱼获得足够的氧气
C.使鱼向四周散开,充分利用水体
D.提高水温,使鱼生活的时间长一些
【答案】B
【解析】鱼类生活在水中,靠鳃呼吸,组成鳃的鳃丝直接从水中获得氧气。因此向鱼池里通入气体的目的是增加水中的含氧量,满足鱼呼吸的需要。
2.青蛙属于两栖动物的原因是(
)
A.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只能生活在陆地上
B.在水中生殖,在陆地上发育
C.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陆地上,也能生活在水中,主要用肺呼吸
D.青蛙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
【答案】C
【解析】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有: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生活在陆地上,也能生活在水中;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都有显著的差异。
3.对狗、鸽子、鳄鱼、鲢鱼四种脊椎动物进行分类,结果如图所示。该分类图不能体现的是(
)
A.狗具有体温恒定、胎生、哺乳的特征
B.鳄鱼和鲢鱼都具有体温不恒定的特征
C.采用的标准不同,分类结果也不同
D.分类时,可依据一定的特征逐级进行
【答案】C
【解析】此图分类方法先根据体温是否恒定逐级分类,没有采用其他的标准,因此不能得出C项的结论。
4.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是( )
A.生活在陆地上
B.体温恒定,用肺呼吸
C.体内受精,幼体发育摆脱了水的限制
D.均在陆地上产卵繁殖
【答案】C
【解析】A中如爬行类中的鳄鱼、哺乳类的鲸、白鳍豚等都生活在水中;B中爬行类体温不恒定;D中哺乳类是胎生不是卵生。
5.“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诗中的莺、燕具有的共同特征是( )
①体表被覆羽毛 ②前肢变成翼 ③体内有气囊
④胎生、哺乳 ⑤体温恒定 ⑥变态发育
A.①②④⑤
B.②③④⑥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⑥
【答案】C
【解析】莺、燕都属于鸟类,卵生,不属于变态发育,所以④⑥错。
6.【中考·金华】生物检索表常用来鉴定生物的种类。请利用这张简单的“脊椎动物检索表”,鉴定出下列动物中属于S类动物的是( )
1a体外长有毛皮,胎生……………………哺乳类
1b体外没有毛皮,卵生……………………2
2a体外长有羽毛,体温恒定………………R类
2b体外无羽毛,体温不恒定………………3
3a表皮干燥,在陆地上产卵………………S类
3b皮肤湿润,在水中产卵…………………4
A.
B.
C.
D.
【答案】C
【解析】鸭子体表被覆羽毛,体温恒定,属于鸟类;青蛙的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水中产卵;蛇体表干燥有细鳞,在陆地上产卵,属于爬行动物;鲤鱼用鳃呼吸,水中产卵。
7.(湖北襄阳中考)襄阳的夏夜,伴着蝉儿鸣唱,吹着悠悠的汉江风,人们喜欢吃着小龙虾,喝着啤酒消夏。蝉和小龙虾均属于节肢动物的理由是(
)
A.体表有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B.都有三对足,两对翅
C.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D.都有相同的生活环境
【答案】A
【解析】蝉属于节肢动物中的昆虫,小龙虾属于节肢动物中的甲壳动物,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体表有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8.(2018?德州模拟)下列有关腔肠动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珊瑚虫、海葵、海蜇是腔肠动物
B.腔肠动物是无脊椎动物
C.腔肠动物有口无肛门,食物和残渣都由口进出
D.腔肠动物都生活在海洋中
【答案】D
【解析】A、珊瑚虫、海葵、海蜇等都生活在水中,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都属于腔肠动物,A正确;B、腔肠动物的体内无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B正确;C、腔肠动物结构简单,有口无肛门,食物和残渣均由口进出,C正确;D、腔肠动物大多数种类生活在海洋中,少数种类生活在淡水里,常见的腔肠动物有淡水中的水螅,生活在海洋中的有珊瑚虫、海葵和海蜇等。D错误。
9.下列各项属于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共同特征的是( )
A.身体一般较长
B.有口无肛门
C.身体由许多相似的体节组成
D.都可以在人体内营寄生生活
【答案】A
【解析】线形动物门的动物身体通常呈长圆柱形,两端尖细,不分节,由三胚层组成。有原体腔,消化道不弯曲,前端为口,后端为肛门,雌雄异体。自由生活或寄生。
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有:身体细长,由许多体节构成,有真体腔,有刚毛或疣足。水蛭、蚂蝗、蚯蚓、沙蚕等都属于环节动物。因此选项A符合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共同特征。
10.(2019?黑龙江一模)某同学为了减少粗糙洞穴对蚯蚓身体的摩擦,给蚯蚓的体表涂上了一层凡士林油膏(该物质不透气),结果蚯蚓将会( )
A.运动变慢
B.运动变快
C.不动
D.死亡
【答案】D
【解析】蚯蚓是用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的,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氧气先溶解在体壁的粘液里,然后渗透到体壁内的毛细血管中的血液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通过体壁排出体外。给蚯蚓体表涂上一层凡士林后,凡士林不透水,不透气,蚯蚓无法通过体壁获得空气中的氧气,因此会窒息死亡。
11.探究鸟类适于飞行生活的特点的步骤如下:
提出问题:鸟的身体有哪些适于飞行生活的特点?
(1)作出假设:我认为鸟的_________适于飞行生活。
(2)制订并实施计划:
①采取的研究方法是_________
(多选,填字母)。
A.观察法
B.资料文献法
C.实践或模拟实验法
②研究准备:我所观察的鸟是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研究发现:
①从体形上看,鸟呈_________形,此形态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鸟的体表和翅膀表面都覆盖着_________。在翅膀上的羽毛以_________为主。
③触摸鸟类胸部的肌肉,这里的肌肉_________,收缩和舒张产生的力量_________。
④观察鸟类的骨骼,其中_________最发达,有利于附着_________。
⑤通过查找资料,我发现鸟类的_________大,但消化特别快,消化后的_________又可以随时排出体外,既能满足飞行时对_________的需求,又不致使_________增加太多。
⑥通过查阅资料发现鸟类的心率比多数哺乳动物_________,而且体内的气囊可以辅助进行_________.
(4)得出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合理答案均可)
(2)
AB
家鸽(合理答案均可)
(3)①纺锤
减少飞行阻力
②羽毛
正羽③发达
强
④胸骨
胸肌
⑤食量
残渣
能量
体重
⑥快
呼吸
(4)鸟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适于飞行生活(合理答案均可)
【解析】鸟类会飞行,其结构特征总是与其生活相适应的:前肢变成翼,有大型的正羽,排成扇形,适于飞行;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体内有气囊,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可以供给充足的氧气;有的骨中空,有的骨愈合,直肠很短,能减轻体重;胸肌发达,利于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
12.看图填空:
(1)蝗虫的身体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
(2)胸部生有________对足和________对翅。
(3)体表具有________,能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的器官,并防止______________,以适应陆地生活。
(4)图中序号________表示的结构为气门,将蝗虫胸部、腹部浸入水中,一段时间后蝗虫会死亡,这是因为蝗虫呼吸时气体出入身体的门户被淹没所致。
【答案】(1)头;胸;腹 (2)3;2 (3)外骨骼;水分的蒸发 (4)①
【解析】蝗虫的身体身体有许多体节构成,身体分为头部、胸部、腹部三部分,足和翅是其运动器官,靠气管进行呼吸.
图中,Ⅰ是头部、Ⅱ是胸部、Ⅲ是腹部、①气门、②翅、③后足、④中足、⑤前足.
蝗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生有触角和口器以及单复眼等感觉器官;胸部生有足和翅,是蝗虫的运动中心;腹部是呼吸、生殖中心.(2)蝗虫的胸部生有三对足,分别为前足、中足和后足,足分节,后足发达,适于跳跃,另外蝗虫还有两对翅,前翅革质、狭长,有保护作用,后翅柔软宽大,适于飞行.(3)身体表面有坚硬的外骨骼,能保护内部柔软的器官和防止体内的水分蒸发,以适应陆地生活.(4)在蝗虫的胸部和腹部有排列比较整齐的①小孔为气门,是气体进入蝗虫体内的门户,和蝗虫体内的气管相通,在气管处进行气体交换.
13.如果你翻动花园、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块,常常会看到一些身体略扁、长椭圆形、褐色的小动物在爬行,这就是鼠妇,又叫潮虫,在南方也叫“西瓜虫”或“团子虫”,属于无脊椎动物中的节肢动物门甲壳纲等足目。鼠妇的种类较多,在我国大多数地区都有分布,常见的种类有光滑鼠妇、方形鼠妇、粗糙鼠妇等。当你搬开花盆或石块,鼠妇很快就爬走了,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环境变得明亮了吗?某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请你将他的探究过程填写完整。
(1)提出问题:鼠妇会选择阴暗的环境吗?
(2)作出假设:_________
(3)制订并实施计划: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
为了确保实验只有这一个变量,应采用的方法是在铁盘内放上一层湿土,一侧盖上不透光的________,另一侧盖上透明的玻璃板,在铁盘两侧中央各放5只鼠妇,观察鼠妇的行为。该实验中如果只用1只鼠妇,是否可以得出准确的结论?
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该同学将实验重复了5次,结果如下表所示:
环境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明亮
0只
1只
2只
0只
2只
阴暗
10只
9只
8只
10只
8只
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准确,应对上述数据做怎样的处理?
________________.从中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
(5)合作与交流。
【答案】(2)鼠妇会选择阴暗的环境
(3)光照
厚纸板(合理答案均可)
否
1只鼠妇数量太少,实验存在偶然性
(4)求平均值
鼠妇会选择阴暗的环境
【解析】作出假设:本题提出的问题是鼠妇会选择阴暗的环境吗?可作出两种假设:鼠妇会选择阴暗的环境或鼠妇不会选择阴暗的环境都可以.
制订、实施探究的方案:在铁盘内放上一薄层湿土,一侧盖上不透明的厚纸板,另一侧盖上透明的玻璃板,在铁盘两侧中央处各放5只鼠妇,观察鼠妇的行为.这样在盒里就形成了明亮和阴暗两种环境.两侧唯一不同的量是光,因此该实验的变量是光.如果在铁盘两侧中央各放1只鼠妇不可以得出准确的结论.因为鼠妇数量太少,实验结果具有偶然性.所用鼠妇的数量要多,因为这样可以减少其他偶然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实验出现误差.如果采集的鼠妇生病、或受其它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处于特殊生长时期等都会导致实验结论出错.
分析结果,得出结论: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准确,减少实验误差,应计算出5次实验结果中,鼠妇在明亮和阴暗环境中的平均值.
(5)根据计算的平均值,可以得出结论: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鼠妇喜欢在阴暗的环境中生活.浙教版
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第二单元
知识点1:常见的动物
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椎骨,可将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1)常见的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是动物界中最高等的动物,根据他们形态特征的不通,分成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常见脊椎动物及其特征
(2)常见的无脊椎动物
无脊椎动物的概况:地球上大约有
4.7
万种脊椎动物,而无脊椎动物则约有此大然中的动物大部分属于无脊椎动物。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群类
(3)昆虫
种类:昆虫是节肢动物中的一类,也是动物中成员最多的大家族,
目前已知的种类约有
100
万种。
特征:体内无骨骼,体表有外骨骼,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胸部有三对足,一般有两对翅,头部有一对触角。
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与人类关系密切,有些昆虫对人类有益,也有一些昆虫危害人类的健康和动植物的生长。
【典例精讲】
1.(青岛中考)小明和妈妈一起去菜市场买鱼,发现卖鱼的叔叔不断地向鱼池里通入气体,这样做的目的是(
)
A.减少水的阻力,促进鱼的运动
B.增加水中的含氧量,使鱼获得足够的氧气
C.使鱼向四周散开,充分利用水体
D.提高水温,使鱼生活的时间长一些
2.青蛙属于两栖动物的原因是(
)
A.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只能生活在陆地上
B.在水中生殖,在陆地上发育
C.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陆地上,也能生活在水中,主要用肺呼吸
D.青蛙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
3.对狗、鸽子、鳄鱼、鲢鱼四种脊椎动物进行分类,结果如图所示。该分类图不能体现的是(
)
A.狗具有体温恒定、胎生、哺乳的特征
B.鳄鱼和鲢鱼都具有体温不恒定的特征
C.采用的标准不同,分类结果也不同
D.分类时,可依据一定的特征逐级进行
4.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是( )
A.生活在陆地上
B.体温恒定,用肺呼吸
C.体内受精,幼体发育摆脱了水的限制
D.均在陆地上产卵繁殖
5.“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诗中的莺、燕具有的共同特征是( )
①体表被覆羽毛 ②前肢变成翼 ③体内有气囊
④胎生、哺乳 ⑤体温恒定 ⑥变态发育
A.①②④⑤
B.②③④⑥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⑥
6.【中考·金华】生物检索表常用来鉴定生物的种类。请利用这张简单的“脊椎动物检索表”,鉴定出下列动物中属于S类动物的是( )
1a体外长有毛皮,胎生……………………哺乳类
1b体外没有毛皮,卵生……………………2
2a体外长有羽毛,体温恒定………………R类
2b体外无羽毛,体温不恒定………………3
3a表皮干燥,在陆地上产卵………………S类
3b皮肤湿润,在水中产卵…………………4
A.
B.
C.
D.
7.(湖北襄阳中考)襄阳的夏夜,伴着蝉儿鸣唱,吹着悠悠的汉江风,人们喜欢吃着小龙虾,喝着啤酒消夏。蝉和小龙虾均属于节肢动物的理由是(
)
A.体表有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B.都有三对足,两对翅
C.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D.都有相同的生活环境
8.(2018?德州模拟)下列有关腔肠动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珊瑚虫、海葵、海蜇是腔肠动物
B.腔肠动物是无脊椎动物
C.腔肠动物有口无肛门,食物和残渣都由口进出
D.腔肠动物都生活在海洋中
9.下列各项属于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共同特征的是( )
A.身体一般较长
B.有口无肛门
C.身体由许多相似的体节组成
D.都可以在人体内营寄生生活
10.(2019?黑龙江一模)某同学为了减少粗糙洞穴对蚯蚓身体的摩擦,给蚯蚓的体表涂上了一层凡士林油膏(该物质不透气),结果蚯蚓将会( )
A.运动变慢
B.运动变快
C.不动
D.死亡
11.探究鸟类适于飞行生活的特点的步骤如下:
提出问题:鸟的身体有哪些适于飞行生活的特点?
(1)作出假设:我认为鸟的_________适于飞行生活。
(2)制订并实施计划:
①采取的研究方法是_________
(多选,填字母)。
A.观察法
B.资料文献法
C.实践或模拟实验法
②研究准备:我所观察的鸟是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研究发现:
①从体形上看,鸟呈_________形,此形态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鸟的体表和翅膀表面都覆盖着_________。在翅膀上的羽毛以_________为主。
③触摸鸟类胸部的肌肉,这里的肌肉_________,收缩和舒张产生的力量_________。
④观察鸟类的骨骼,其中_________最发达,有利于附着_________。
⑤通过查找资料,我发现鸟类的_________大,但消化特别快,消化后的_________又可以随时排出体外,既能满足飞行时对_________的需求,又不致使_________增加太多。
⑥通过查阅资料发现鸟类的心率比多数哺乳动物_________,而且体内的气囊可以辅助进行_________.
(4)得出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看图填空:
(1)蝗虫的身体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
(2)胸部生有________对足和________对翅。
(3)体表具有________,能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的器官,并防止______________,以适应陆地生活。
(4)图中序号________表示的结构为气门,将蝗虫胸部、腹部浸入水中,一段时间后蝗虫会死亡,这是因为蝗虫呼吸时气体出入身体的门户被淹没所致。
13.如果你翻动花园、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块,常常会看到一些身体略扁、长椭圆形、褐色的小动物在爬行,这就是鼠妇,又叫潮虫,在南方也叫“西瓜虫”或“团子虫”,属于无脊椎动物中的节肢动物门甲壳纲等足目。鼠妇的种类较多,在我国大多数地区都有分布,常见的种类有光滑鼠妇、方形鼠妇、粗糙鼠妇等。当你搬开花盆或石块,鼠妇很快就爬走了,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环境变得明亮了吗?某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请你将他的探究过程填写完整。
(1)提出问题:鼠妇会选择阴暗的环境吗?
(2)作出假设:_________
(3)制订并实施计划: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
为了确保实验只有这一个变量,应采用的方法是在铁盘内放上一层湿土,一侧盖上不透光的________,另一侧盖上透明的玻璃板,在铁盘两侧中央各放5只鼠妇,观察鼠妇的行为。该实验中如果只用1只鼠妇,是否可以得出准确的结论?
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该同学将实验重复了5次,结果如下表所示:
环境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明亮
0只
1只
2只
0只
2只
阴暗
10只
9只
8只
10只
8只
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准确,应对上述数据做怎样的处理?
________________.从中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
(5)合作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