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
单元综合与测试
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一、
选择题
(本题共计
26
小题
,每题
2
分
,共计52分
,
)
?
1.
武汉会战中,中国军队集中优势兵力重创日军,歼敌9000多人。这次战役的地点是在(????????)
A.山东半岛
B.台儿庄
C.江西万家岭
D.平型关?
2.
20世纪30年代中期,中国大学生中传唱着许多歌曲,它们共同的主题是
(????????)
A.歌唱祖国
B.追求理想
C.抗日救亡
D.抨击时弊?
3.
“1895年清政府割让台湾后,在内乏饷械、外无援兵的情况下,不甘做亡国奴的台湾人民和部分留台清军,对日本的占领进行了顽强抵抗……台湾军民与日军进行了大小100余次战斗,抗击日本3个近代化师团和1支海军舰队,先后打死打伤日军3.2万多人。”这段材料描述的是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的(???)
A.原因
B.目的
C.经过
D.影响?
4.
周恩来曾这样评价李宗仁:“李先生一生为人民做了两件好事:一件是(
),一件是归来……”。横线处是指他在抗日战争领导的(
)
A.百团大战
B.卢沟桥抗战
C.台儿庄战役
D.西安事变?
5.
张学良是中国历史上影响巨大的人物之一,他去世后,中央在唁电中称赞他是“堪称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可以证明这一观点的事件是(
)
A.北伐战争
B.南昌起义
C.西安事变
D.重庆谈判?
6.
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史上两次国共合作相同之处的表述,正确的是(?
?
?
?
)
A.都以北洋军阀为斗争对象
B.都以新三民主义为合作的政治基础
C.在两次合作中孙中山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D.都是由中国共产党倡导和推动?
7.
下面是杨彬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使用的图片资料。由此判断,他的研究主题是(?
?
?
?
)
A.正面战场抗战
B.全民族抗战
C.八路军与民兵抗战
D.敌后战场抗战?
8.
小名在一次练习中把下列选项连在了一起,其中错误的是(?
?
?
?
)
A.攻占汀泗桥——叶挺独立团奋勇冲锋
B.长征胜利——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
C.血染卢沟桥——抗战中的一次大捷
D.三大战役——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
?
9.
读下表,指出北京大学校名及办学地点变化的原因是(?
?
?
?
)
时间
?学校名称
?办学地点
?1912年
?北京大学
?北平
?1937年
?临时大学(北京大学与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共同组成)
?长沙
?1938年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昆明
?1946年
?北京大学
?北平
A.外来侵略
B.政权更迭
C.国共合作
D.军阀割据
?
10.
1937年,日本侵略军攻陷国民政府所在地,在那里屠杀中国同胞30万人以上,而现在却被日本右翼势力称之为“二十世纪最大谎言”的事件是(????????)
A.济南惨案
B.皇姑屯事件
C.南京大屠杀
D.卢沟桥事变?
11.
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取得的反帝爱国斗争胜利的战争是(
)
A.中法战争
B.中日甲午战争
C.解放战争
D.抗日战争?
12.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时间是1945年(
)
A.8月15日
B.9月2日
C.9月9日
D.10月25日?
13.
国共两党展开第二次合作,正式建立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以哪一事件为标志(
)
A.红军改编为新四军和八路军
B.西安事变
C.淞沪会战
D.国民党官方发布《国共合作宣言》及蒋介石发表谈话?
14.
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的是(
)
A.中国共产党
B.国民党
C.杰出的将领
D.广大的人民群众?
15.
为加快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根据国共两党协议,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
)
A.关东军
B.新四军
C.工农革命军
D.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16.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帝国主义对国民政府采取的策略是(
)
A.以军事打击为主,政治诱降为辅
B.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
C.军事打击和政治诱降并重
D.速战速决,武力征服?
17.
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要会议,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中共二大第一次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B.古田会议重申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C.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D.中共七大为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战争后指明了奋斗方向?
18.
揭开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的事件是(
)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九运动
C.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D.七七事变?
19.
中国共产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是以“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载入中国共产党史册的。其深远的历史意义是(
)
A.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B.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C.为建设新中国作了政治上和思想上的准备
D.为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20.
“妥协”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用让步的方法避免冲突或争执”。下列事件通过“妥协”方法解决的是(?
?
?
?
)
A.九一八事变
B.华北事变
C.西安事变
D.卢沟桥事变?
21.
毛泽东在给蔡元培的信中说:“……孙中山先生联俄、联共与农工政策,行之于1925年至1927年之第一次大革命而有效,国共两党合作之时期,亦即国民党最革命之时期……。”纵观中国近代历史,国共两党在以下哪些方面有过合作(?
?
?
?
)
A.辛亥革命、黄埔军校、北伐战争
B.黄埔军校、北伐战争、抗日战争
C.黄埔军校、北伐战争、解放战争
D.辛亥革命、长征、抗日战争?
22.
西安事变爆发后,有人主张将蒋介石“交付人民审判”,但中共中央认为应争取国民党亲英美派接受“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主张,为此制定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这表现出中国共产党(?
?
?
?
)
A.消除了与国民党的矛盾
B.以民族利益为重的伟大胸怀
C.开始组建东北抗日联军
D.努力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3.
历史赋予各个时代不同的主题。如五四运动时期的主题是民主、科学;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的主题是打倒列强除军阀。抗日战争胜利后的主题是(?
?
?
?
)
A.爱国、救亡
B.和平、民主
C.自强、求富
D.和平、发展?
24.
学习历史,应该分清哪些是历史史实,哪些是历史解释。下列各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B.九一八事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C.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
D.1949年4月23
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25.
著名作家臧克家在《红血洗过的战场》中写道:“在这里,我们发挥了震天的威力!在这里,我们用血写就了伟大的史诗!在这里,我们泄尽了敌人的底!在这里,我们击退寇兵!在残破的北关城墙插上了国旗!……台儿庄,一片灰烬;台儿庄的名字,和时间争长。”因指挥台儿庄战役而载入史册的将领是(?
?
?
?)
A.杨虎城
B.杨靖宇
C.李宗仁
D.彭德怀?
26.
下列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上重要会议的论述,完全正确的是(
)
①中共一大--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②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③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
④中共三大--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将中国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二、
材料分析题
(本题共计
3
小题
,每题
16
分
,共计48分
,
)
?
2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革命为惟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
材料二:不止夺取山东的是我们的仇敌,这强盗世界中一切强盗团体,秘密外交这一类的一切强盗行为,都是我们的仇敌啊!我们若是没有民族自决、世界改造的精神,把这强盗世界推翻,单是打死几个人,开几个公民大会,也还是没有效果。我们的三大信誉是:改造强盗世界,不认秘密外交,实行民族自决。
——李大钊《秘密外交与强盗世界》1919年5月18日
材料三:我们为什么这样发动,为争地盘吗?不是,为泄愤吗?也不是!我们反对政府屈辱外交!国都要亡了,还在这里出死力想残杀,所以才提出抗日救国运动的八项主张。
——张学良、杨虎城《告全体同胞书》1936年12月16日
(1)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革命的目的。
(2)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李大钊、张学良和杨虎城的主张分别是在中国近代史上哪一重大事件期间提出的。这两个重大事件分别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3)据上述材料、问题和所学知识,归纳以上人物的主张所体现的共同时代主题。
?
28.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列强侵华史,又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抗争史,也是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
材料二?
毛泽东曾对一位外国来访者说:“1927年,他(蒋介石)把我们像鸡蛋一样地摔在地上,可他没想到,当时国外的许多人也没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
材料三?
据统计,中央红军长征路上一共368天,有15天用于打大的决战,有235天用于白天行军,有18天用于夜晚行军;整个长征途中,只休息了44天,平均走182公里才休整一次,日均行军37公里;共翻越了18条山脉,其中5条山脉终年积雪;渡过了24条河流;穿越了11个省;突破了10个地方军阀的封锁包围;从瑞金出发时有8.6万人,到达陕北时,仅剩6500人,平均每行进1公里,就有3至4名战士壮烈牺牲……
——摘编自中共党史研究室文献
材料四?
李济深致国民政府电文:“陕变事起……曾通电主张一致对外……不图讨伐令忽然而下,值兹强邻压境,国家民族危在旦夕,方谋解救之不暇,何忍再为萁豆之煎?况汉卿通电各项主张,多为国人所同情者,屡陈不纳,迫以兵谏,绝不宜叛逆目之。”
——摘自1936年12月《桂林日报》
材料五?
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十五大”报告中指出:“20世纪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伟大的历史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就是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1)材料一所述“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的依据是什么?“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指的是什么重大历史事件?有何历史意义?
(2)依据材料二,1927年,中国共产党通过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孵出”了两只“小鸡”。这两只“小鸡”指的是什么?
(3)材料三体现了怎样的长征精神?结合所学,分析红军长征胜利的原因。(除长征精神因素之外,答两条)
(4)材料四中的“陕变”指什么事件?中国共产党怎样解决“陕变”的?“陕变”的解决对时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
29.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从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了解它,牢记它,可以使我们勿忘国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沈阳日军行动,可作为地方事件,望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一切对日交涉,听侯中央处理。
——蒋介石致张学良密电
材料二:1936年12月12日,发生了震惊之外的西安事变,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经过各方面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合红军抗日”的主张。
材料三:李宗仁在回忆录中写道:“……捷报发出后举国若狂。京(南京)沪沦陷后,笼罩着全国的悲观空气至此一扫而空,抗战前途露出一线曙光。……经此一战之后,几成民族复兴的新象征。我军得此鼓励,无不精神百倍,各处断垣残壁之上,都出现一片欢乐之情,为抗战发动以来的第一快事”。
材料四:2018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南京举行。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国家公祭仪式。
(1)材料一中“沈阳日军行动”指的是哪一事件?这一事件发生后,蒋介石采取了什么政策?导致什么后果?
(2)材料二中西安事变的发动者是谁?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共的态度如何?
(3)材料三中的事件发生在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哪次战役中?请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该历史事件有何重大意义?
(4)材料四中的“大屠杀”发生在哪年哪月哪日?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决定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这有何意义?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本题共计
26
小题
,每题
2
分
,共计52分
)
1.C2.C3.C4.C5.C6.D7.B8.C9.A10.C11.D12.A13.D14.A
15.D16.B17.D18.C19.D20.C21.B22.B23.B24.B25.C26.C
二、
材料分析题
(本题共计
3
小题
,每题
16
分
,共计48分
)
27.
【答案】
(1)目的:推翻清政府统治,建立民国(或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2)五四运动;西安事变。
影响: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华民族意识逐步觉醒。
西安事变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3)救亡图存。
28.
【答案】
(1)依据: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事件: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意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2)两只“小鸡”:人民军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3)长征精神:不怕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理想坚定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同甘共苦的集体主义精神,不怕困难、勇于牺牲的精神。原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正确运用;人民群众的支持等。
(4)事件:西安事变。解决:和平解决。影响: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29.
【答案】
(1)事件:九一八事变。政策:不抵抗的妥协政策。后果:东北三省沦陷。
(2)发动者:张学良、杨虎城。态度:中共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联蒋抗日。
(3)台儿庄战役。意义: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4)1937年12月13日。意义:提醒我们勿忘国耻,铭记历史,牢记使命,开创未来等。
第3页
共16页
◎
第4页
共16页
第1页
共16页
◎
第2页
共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