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4张PPT。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鉴赏与背诵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赠从弟(其二) 刘桢 刘桢(?-217),字公干,存诗二十馀首。
他同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禹、应
扬并称“建安七子”。他在当时甚有诗名,
曹丕即称其“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
他性格豪迈,狂放不羁。钟嵘说他: “仗
气爱奇,动多振绝。贞骨凌霜,高风跨俗。 点击作者 刘桢的赠答诗中,最著名的是
《赠从弟》三首。这三首诗分别用蘋藻、松树、
凤凰比喻坚贞高洁的性格,既是对其从弟的赞
美,也是诗人的自我写照。其中第二首最佳,
写得豪迈凌厉,颇有“挺立自持”、“高风跨俗”
的气概。面对动乱的社会,遭遇坎坷的人生,
刘桢更多地是表现个人愤慨不平的情感,因此
他的作品中总是充盈着慷慨磊落之气。正如他
自己所说,风霜逼迫愈严,愈能体现松柏坚贞
挺拔的本性。这种精神和气骨造就了刘桢诗歌
俊逸而奇丽的风格。 【诗文导读】 ??
——这两句继承了孔子的“岁寒然后
知松柏之后调也”的这种思想,勉励他的
弟弟要学习松柏,越是风声凄惨, 那么
越是要挺立风中。 【名句研读】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这里用 “松柏有本性”,实际上是一种“比德”之说。所谓“比德”就是用自然界的事物来比喻人的道德境界,从而进一步唤起人们的人格境界的自我提升。中国古代的士大夫喜欢用松、竹、梅、菊来比喻人格。在这里,刘桢以松柏为喻,勉励他的堂弟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号召人们处于乱世的时候要有一种坚定的人格追求。 岂不罹霜雪,松柏有本性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三秦护卫着巍峨的长安,你要
奔赴的蜀地,却是一片风烟迷茫。
离别时,不由得生出无限的感慨,
你我都是远离故土,在仕途上奔
走的游子。人世间只要是志同道
合的朋友,即使远在天涯,也似
在身边。不要在分手时徘徊忧伤,
像多情的儿女一样,任泪水打湿
衣裳。
【诗文解释】 这是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在京城长安送别一位姓杜的朋友到蜀地任县令时所作的抒情诗。朋友即将上任,诗人劝慰他不要为远别而悲伤:虽然远隔天涯,但友谊不会因为距离的遥远而淡薄,他们的心是连在一起的。虽为送别诗,但全诗却无伤感之情,诗人的胸襟开朗,语句豪放清新,委婉亲切,表现了友人间真挚深厚的友情。 全诗结构严谨,起承转合章法井然,用朴素的语言直抒胸臆,具有很高的艺术造诣。 诗文赏析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完成1-2题。
1、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
之一的王勃。
B. 第一句点出了送别的地点,第二句则把读者
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
C. 颔联是说,诗人要跟朋友分手,去外地做官,
D.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劝慰杜少府,不要
在临别之时像儿女一般哭鼻子、抹眼泪。
2、这首诗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
传诵的句子,请说说它好在哪里。 鉴赏训练前不见古人,后不风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陈子昂(661-702)
字伯玉,排行大,梓
州射洪(今属四川)
人。文明元年(68
4)进士。武后时官
麟台正字,迁右拾
遗。曾两度从军边
塞。圣历初,辞官归
里,为县令段简陷害,
死于狱中。为诗首倡
汉魏风骨,力矫齐梁
靡丽,五古风格高峻,寄兴遥深,五律亦有佳什。韩愈《荐士》诗云:“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指出了他对唐诗的开启作用。有《陈拾遗集》,《全唐诗》存诗二卷。
作者简介 【评析】诗人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他直言敢谏,但没有被武则天所采纳,屡受打击,心情郁郁悲愤。诗写登上幽州的蓟北楼远望,悲从中来,并以“山河依旧,人物不同”来抒发自己“生不逢辰”的哀叹。语言奔放,富有感染力。在艺术表现上,前两句是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的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空间的辽阔无限;第四句写诗人孤单悲苦的心绪。这样前后相互映照,格外动人。句式长短参错,音节前紧后舒,这样抑扬变化,互相配合,大大增强 了艺术感染力。1、这首诗是诗人登幽州台有感于燕昭王求贤
若渴、礼贤下士的史事而作。诗中,作者通过
抚今追昔的感慨,深刻表达了诗人________
的思想感情。同时由于它是在平定契丹叛乱时
所写,其中肯定也包含_______________的爱国
情感。
练习 2、“古人”“来者”指的是______________ 。
“独”字表现了作者_________的心境。整首诗
通过采用______________的表现手法,表达
诗人的思想感情,具有________的感情基调。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清晨的小雨润湿了
渭城路上的尘埃,
旅店周围的柳树青
翠喜人。劝你再干
一杯酒吧,出了阳
关往西就再也见不
到老朋友了。 诗歌赏析 这是一首著名的送别朋友的诗,
又叫《渭城曲》。诗人首先以朝雨沾
湿的道路、流色青青的客舍,描绘离
别的环境,渲染气氛;接着殷勤劝酒,
诉说衷肠,‘西出阳关无故人”一句,把
诗人那种依依不舍的深情厚意和盘托
出。诗中先写景,后抒情,而写景又
用了反衬手法,即以美好景物来反衬
离别的忧伤,具有感人的艺术力量。
诗歌赏析一、填空
1、王维,字____,号___。他是____代著名诗人,著有____(诗集)。
2、本诗是一首七言____。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____诗。
二、简答:
1、本诗描绘了什么季节的景色?从哪句诗中表现出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 习宣州谢眺楼
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
诗中抒发年华虚度、壮志难酬的苦闷,盛赞汉代文章、建安风骨及谢眺诗歌的豪情逸兴,最后流露出消极出世的情绪。
诗的开头显得很突兀,为什么这么写?因为李白当时很苦闷,所以一见到可以倾诉衷肠的族?叔李云,就把满腹牢骚宣泄出来。李白于天宝初供奉翰林,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视,又受权贵谗?毁,时间不长便弃官而去,过着飘荡四方的游荡生活。十年来的人间辛酸,作客他乡的抑郁和?感伤,积聚在心头,今天终于可以一吐为快了。
赏 析“长风”两句借景抒情,目接风送秋雁之境,精神为之一振,烦恼为之一扫,感到心与境合得舒畅,酣饮高楼的豪情油然而生。
“蓬莱”两句承高楼饯别分写主客双方。以“建安骨”赞美李云的文章风格刚健。“中间”是指南朝;“小谢”是指谢眺,因为他在谢灵运(大谢)之后,所以称小谢。这里李白是自比小?谢,流露出对自己才能的自信。
“抽刀”一句用来比喻内心的苦闷无法排解,显得奇特而富有创造性。“举杯”一句道出了他不能解脱,只能愁上加愁的不得志的苦闷心情。 最后两句是诗人对现实不满的
激愤之词。李白长期处于不称意的
苦闷之中,不得不寻求另一?种超
脱,即“散发弄扁舟”。逃避现实虽
不是他的本意,但当时的历史条件
和他不愿同流合污?的清高放纵的
性格,都使他不可能找到更好的出
路。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韩愈(768~824),唐代
文学家、哲学家。字退
之。河南河阳(今孟县)
人,祖籍昌黎、世称韩
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
又称韩吏部。谥号“文”,
又称韩文公,《昌黎先
生文集》。
赏析 这首写给水部员外郎
张籍的小诗是一首描
写和赞美早春美景的
七言绝句。
全篇中绝妙
佳句便是那
“草色遥看近
却无”了 首句点出初春小雨 ,以"润如酥"来形容它的细滑润泽,准确地捕捉到了它的特点。造句清新优美。与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有异曲同工之妙。
第二句紧承首句,写草沾雨后的景色。以远看似青 ,近看却无 ,描画出了初春小草沾雨后的朦胧景象。可与王维的"青霭入看无"、"山色有无中"相媲美。 三、四两句对初春景色大加赞美:"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这两句意思是说:早春的小雨和草色是一年春光中最美的东西,远远超过了烟柳满城的衰落的晚春景色。写春景的诗,在唐诗中,多取明媚的晚春,这首诗却取早春咏叹,认为早春比晚春景色优胜,别出新意。 练习 1、韩愈运用朴素的文字,描绘了早 春如画的美景。诗中的一句“草色遥看近却无"是作者经过细致的观察和体会才能发现的。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这首绝句耐人寻味的主旨。 早春比暮春风光更好 2,请你谈一谈这首绝句所揭示的一般性道理。 一切美好的事物,最好的时节就是
在它萌生的阶段,它正朝着极盛方向前
进,给人以希望和盼头 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
青鸟殷勤为探看。
李商隐 无题 李商隐(约811一859)号玉溪
生,又号樊南生。怀州河内(今河
南沁阳县)人。唐代诗人。他的诗
继承、发展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
技巧,成就很高。就内容而言,有
政治诗、咏史诗、写景咏物诗和爱情诗几方面。李商隐的政治诗中《行次西郊作一百韵》、《安定城楼》较为出色,表达了奋发进取的精神;他的咏史诗《贾生》、《隋宫》构思新巧、措词委婉、意蕴深长;咏物写景诗也有惊人之笔,如《登乐游原》,境界苍凉悲壮,意蕴含蓄。他的爱情诗是最为人们广泛传诵的。李商隐和他的诗 李商隐的爱情诗是最为人们广泛传诵的。他常取名《无题》,或以诗中两字为题做为此类诗的题目,后人就把无题诗作为爱情诗的别称。
其实李商隐的无题诗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隐晦朦胧的爱情诗。诗人的对象和恋情在当时是不能公开的,写相思又无法直说,所以写得迷离恍惚。另一种则是借恋情而寄托激愤,抒发感慨,就象他自己所说:“为芳草以怨王孙,借美人以喻君子”。以他的两首《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和“相见时难别亦难”为例,前一首写有情男女无法如愿的苦楚,后一首刻画了陷入绝境的爱情,诗情变幻迷离,难以捉摸。
就诗而论,这是一首表示两情至死不渝的爱情诗。然而历来颇多认为或许有人事关系上的隐托。起句两个“难”字,点出了聚首不易,别离更难之情,感情绵邈,语言多姿,落笔非凡。颔联以春蚕绛腊作比,十分精彩,既缠缅沉痛,又坚贞不渝。接着颈联写晓妆对镜,抚鬓自伤,是自计;良夜苦吟,月光披寒,是计人。相劝自我珍重,善加护惜,却又苦情密意,体贴入微,可谓千回百转,神情燕婉。最终末联写希望信使频传佳音,意致婉曲,柳暗花明,真是终境逢生,别有洞天。春蚕两句,千秋佳绝。 赏 析无言独上西
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
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相见欢 李煜937-978, 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
李璟第六子,961年嗣位,史称南唐后主。
即位后对宋称臣纳贡,以求偏安一方。生
活上则穷奢极欲。 975年,宋军破金陵,
他肉袒出降,虽封作违侯命,实已沦为阶
下囚。太平兴国三年七月卒。他精于书画,
谙于音律,工于诗文,词尤为五代之冠。
前期词多写宫廷享乐生活,风格柔靡;后
期词反映亡国之痛,题材扩大,意境深远,
感情真挚,语言清新,极富艺术感染力。后人将他与
李璟的作品合辑为《南唐二主词》。
作者简介此词的“离愁”,沉重哀伤,不会是单纯的男女间的离愁别恨,而应该包含着深沉复杂的人生痛苦。宋黄昇《唐宋诸贤妙词选》卷一说“此词最凄婉,所谓‘亡国这音哀以思’”,就是将此词理解为亡国之痛。后主被俘入宋后,有着随时被害的死亡威胁,有着故国难归的亡国恨痛,有着眼看着妻子被凌辱的耻辱,有着昔为君主今为囚徒的强烈反差,这些感受交织于胸,痛苦得近乎麻木,很难分辨此时此刻究竟是因为什么而悲哀而烦恼,除了“剪不断,理还乱”,“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真是无法形容。 赏 析 此词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位沉默寡言的人,深院“锁”住的不止是深秋的寒意,更是内心深处无法倾诉的深哀巨痛。词中所透露出的心态与上一首基本相同。李后主的构形能力特别强,三言两语就勾勒出一种境界,就像高明的画家,几根线条就勾勒出一幅画面。“无言”而“独上”西楼,从内心到处境双重地写出异常沉重的孤独感。“月如钩”两句,从视线上看,是俯仰天地,有呼天问地之势;从意境上说,天上如钩的残月,地面深院的清秋梧桐,构成一立体的时空境界。“锁”字用法精警,含意深长,既见出环境封闭的严酷,又写出内心的高度压抑。无边的悲苦长期积郁封闭在心头,故接着说“剪不断,理还乱”,就显得特别的真切自然。就像李清照《声声慢》词结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一样,直抒担陈之中觉得有无限的曲折。这是压抑太久、郁结太多的愁思的集中迸发,因而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飞来峰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只缘身在最高层。
飞来峰,在今杭州西湖灵隐山东南,旧有塔。皇右二年,作者知邯县任满,经此登塔,写下此诗。这两句寓论于景,用“不畏”“自缘”两词化实为虚,借景抒情,兼发议论。浮云,古代常借蒙蔽君王的奸邪之臣,如陆贾《新语·慎微》:“故邪臣蔽贤,犹浮云之障日也。”此处用典而不露痕迹。加上“不畏”两字,便突出了诗人的斗争精神。为什么不畏,回答是站得高看得远,表现了诗人高瞻远瞩的博大胸怀。苏轼《题西林寺壁》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句式相似而立意相反,可以参看。 赏析不畏浮云遮望眼,
只缘身在最高层。
——不怕浮云遮住了
远望的眼光,只是因
为身在最高层。这两
句是全诗的精华,蕴
涵着深刻的哲理,具
有普遍的意义。
名句研读阅读王安石《登飞来峰》这首诗,找出分析
不当的一项()
A、 首句紧扣诗题下笔,点明了地点,并用
“千寻”二字言其高。
B、 第二句通过听说鸡鸣时,在塔上可见到
旭日东升的具体描写,进一步突出飞来山
上“千寻塔”之高。
C、在前两句铺垫的基础上,诗人自然地流
露出,不怕浮云遮住了远望的眼光,只是
因为身在最高层的深刻哲理。
D、这是一首哲理诗,诗人用形象生动的语
言从抽象的情境中自然提炼出深奥的哲理。 练习 清平乐·村居
[南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辛弃疾(1140—1207),
字幼安,号稼轩,山东济南
人。南宋伟大的爱国主义词
人。他与苏轼齐名,世称苏
辛。现存词六百二十余首,
内容极为丰富,其中抒写爱
国思想之作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他继承和发展了苏
轼所开创的豪放词派,冲破音律限制,吸收口语、古
语入词,多用比兴手法,扩大了词的表现力,达到了
宋词发展的新的高峰。辛词风格多样,除豪放之作外,
还有不少描写乡居生活、田园风光的作品。格调恬静、
清新。著有《稼轩长短句》。 [点击作者] ⑴上片的“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
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这两句话
是什么意思? (2)一对白发夫妻操着吴音正在亲密地
聊天,他们为什么感到这样幸福呢? (3)作者是怎样写出孩子们的可爱的呢? 整体感知 1.《清平乐·村居》描写
出农村什么样的景色?
2.把本词改写成一篇短
文,要求在500字左右。
3.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