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走近细胞
一、选择题
(2019·广州市荔湾区)分离各种细胞器常用的方法是
A.差速离心法
B.同位素标记法
C.沉淀法
D.吸水涨破法
(2019·天津南开区)关于细胞结构、功能的研究技术和方法叙述错误的是
A.差速离心法常用于分离细胞内的各种元素
B.电子显微镜技术观察细胞的结构
C.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过程
D.模型方法研究细胞膜的结构
(2019·上海浦东新区)下列关于乙型肝炎病毒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能在宿主体外增殖
B.不能寄生在植物细胞中
C.核酸中含
种含氮碱基
D.蛋白质由自身的核糖体合成
(2019·同步练习)下列有关病毒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也不能独立生活
B.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所以没有生命特征
C.病毒必须在活细胞中繁殖
D.病毒一旦离开活细胞,就不再表现出生命现象
(2019·上海·单元测试)下列有关蓝藻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有染色体
B.有核糖体
C.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D.有核膜
(2020·浙江温州市)下列科学研究方法对应错误的是
A.证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可运用不同颜色的荧光染料标记法
B.沃森和克里克研究
的结构,运用了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
C.为了验证自己的假设和推理,孟德尔设计了测交实验
D.科学家探究
的复制过程,只运用了差速离心法
(2019·上海嘉定区·模拟)在“观察蚕豆叶下表皮”实验中,低倍镜视野下观测到保卫细胞位于视野右下角,欲在高倍镜视野下进一步清晰观察该细胞,下列操作过程中错误的是
A.移动载玻片
B.换为低倍镜
C.换为高倍镜
D.调节细调节器
(2019·上海·同步练习)广州市流花湖水域曾大面积暴发蓝藻,严重危害了湖中水生生物,导致大量水生生物死亡。蓝藻是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相比,蓝藻细胞没有
A.细胞膜
B.细胞器
C.细胞质
D.核膜
(2018·北京海淀区·期末)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相比,最明显的区别是
A.有细胞膜
B.有细胞质
C.有核糖体
D.有核膜
(2019·上海)下面有关显微镜使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A.如果标本颜色太浅,观察时可以用小光圈和平面反光镜
B.若想将位于视野右上方的物像移动至视野中央,可将标本向左下方移动
C.转换高倍镜后,物镜离载物台更近,只能用细调节器
D.物体被放大
倍指的是该物体的长度或宽度被放大
倍
(2020·上海黄浦区·模拟)人流感主要由甲型和乙型流感引起。病毒流感病毒属于包膜病毒,其结构如图所示。其中,编号
表示的化合物是
A.
B.多糖
C.磷脂
D.蛋白质
(2019·上海黄浦区)若用同一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
次,每次仅调整目镜或物镜和细调节器,结果得到下面各图。其中视野最暗的是
A.
B.
C.
D.
(2021·专项)下面是以小麦为实验材料所进行的实验,其中叙述正确的是
A.利用小麦叶片进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时,色素的提取可用无水酒精对叶片进行浸泡,然后用差速离心法对色素进行分离
B.利用显微镜观察小麦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可观察到有丝分裂的图象,从而判断出每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
C.利用显微镜观察小麦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进行质壁分离实验时,由于观察的细胞无色透明,为了取得更好的观察效果,调节显微镜的措施是缩小光圈或换平面反光镜
D.将发芽的小麦种子研磨液置于试管内,加入斐林试剂,试管内立即呈现砖红色沉淀,这是因为发芽的小麦种子中含有还原性糖
(2018·上海·真题)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装片时,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将物镜对准通光孔
B.先用高倍镜,后用低倍镜观察
C.移动装片可确定污物在物镜上
D.使用高倍镜时,用粗调节器调节
(2018·广州市荔湾区·期末)若用同一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两次,每次仅调整物镜和细准焦螺旋,结果如图所示,叙述正确是
A.丁图是甲的视野
B.丙图是乙的视野
C.先用甲观察到丙图后,再用乙观察到丁图
D.先用乙观察到丁图后,再用甲观察到丙图
(2019·天津南开区·期末)下列关于高倍显微镜使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要观察图
所示微生物,应把载玻片向图
中甲方向移动
B.为了使高倍物镜下的视野亮一些,可使用更大的光圈或凹面反光镜
C.换上高倍物镜后,必须先用粗准焦螺旋调焦,再用细准焦螺旋调至物像最淸晰
D.若所观察材料细胞大,在高倍镜下容易找到,可以直接使用高倍物镜观察其细胞
(2020·专项)下图为科学家设计的
合成的同位素示踪实验,利用大肠杆菌探究
的复制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比较试管①和②的结果即可证明
复制为半保留复制
B.实验中没有采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的研究方法
C.可用噬菌体代替大肠杆菌进行上述实验,且提取
更方便
D.大肠杆菌在含有
的培养液中生长若干代,细胞中只有
含
(2019·上海·同步练习)非典型性肺炎的传播,引起了极大的恐慌。据专家分析,非典是由冠状病毒引起的,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A.病毒都含单链
或
B.所有病毒的全部代谢酶都依赖于寄主细胞
C.病毒的结构成分只有蛋白质和核酸
D.病毒结构中有时可能装配有寄主细胞中的某些成分
(2019·合肥市蜀山区)下列有关生命系统结构层次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个体水平以上层次和以下的层次之间没有关系
B.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中不包括生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联系
C.原子和分子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D.各层次间层层相依又各有特定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2019·天津南开区)下列关于高倍镜的描述,错误的是
A.先在低倍镜下看清楚,再转至高倍镜
B.高倍镜下,先用粗准焦螺旋调节,再用细准焦螺旋调节
C.高倍镜下可能需要调节亮度,使图象更清晰
D.高倍镜缩小了观察的视野,放大了倍数
二、综合题
(2020·专项)墨西哥曾经爆发“人感染猪流感”疫情,并迅速在全球蔓延,给全球人民带来严峻的考验。世界卫生组织初始将此型流感称为“人感染猪流感”,后将其重新命名为“甲型
流感”。请回答下列问题:
(1)
现已从患者体内分离出了细菌和病毒,并分别制成溶液。为了验证该“流感”是由细菌还是病毒引起,进行了如下实脸:
实验材料:小鼠、注射器、从患者体内分离得到的细菌溶液和病毒溶液、小鼠食物等。
实验原理:(略)
实验步骤:
①取
只生活健壮且同等大小的小鼠,均分为
组,编号为甲、乙、丙。
②向甲组小鼠注射适量生理盐水;向乙组
;向丙组
。
将
组小鼠放在相同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记录实验结果。
(2)
结果分析:
①
,说明该“流感”是由细菌引起的。
②
,说明该“流感”是由病毒引起的。
(3)
经证实,该“流感”是由病毒引起的,病毒不能离开活细胞独立完成代谢,但却是生物,其主要理由是
。
(2019·上海·同步练习)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知识点】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区别、原核生物的类别、真核生物的类别
(1)
分类依据:细胞内有无
。
(2)
常见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归类:
①蓝藻
②绿藻
③支原体
④衣原体
⑤硝化细菌
⑥酵母菌
⑦大肠杆菌
⑧链球菌
⑨颤藻
⑩立克次氏体
原核生物:
;
真核生物:
。
(2019·天津南开区·单元测试)画概念图
画概念图可以直观而形象地表示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帮助你梳理所学的知识,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请你分析下图,在“?”处填写适当的连接词。
(2019·北京顺义区·期末)杂交水稻可以改良性状、提高产量,但亚洲栽培稻和非洲栽培稻杂种花粉育性降低。研究人员通过系列实验推测,杂种花粉育性降低与位于
号染色体上的
基因有关。
(1)
为进一步定位
基因,研究者进行了如图的所示的实验。在实验中需选取回交第
代中花粉育性较低的植株作为
与亚洲栽培稻反复回交;利用分子标记从植株
中筛选出含
基因的纯合子,筛选后的植株
的遗传物质除
基因外,其它遗传物质与亲本中的
基本一致。
(2)
将亚洲栽培稻与植株
杂交,得到
,再将
自交得到
。杂交亲本和
的花粉育性如下表,
群体花粉育性的分布如图(花粉育性在
植株为半不育,花粉育性在
以上的植株为可育)。
i
植株的花粉表现为半不育,推测
植株的基因型是
(
、
、
)。
ii
由图可知,
植株花粉育性的表现型及比例是
,推测
基因的遗传符合
定律。
iii
科研人员对
群体植株中的特定的分子标记片段检测发现,与植株
基因型相同的植株数:与
基因型相同的植株数:与亚洲栽培稻
基因型相同的植株数
,偏离
的分离比,说明杂种
植株产生的
花粉大部分不育,这也印证了①②中的推测。
(3)
为进一步确定
基因在
号染色体上的位置,可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
第一章走近细胞
一、选择题
(2019·广州市荔湾区)分离各种细胞器常用的方法是
A.差速离心法
B.同位素标记法
C.沉淀法
D.吸水涨破法
【答案】A
【解析】分离各种细胞器常用的方法是差速离心法,同位素标记法可用于追踪物质的运行和变化规律,沉淀法分离易形成沉淀的物质,利用吸水涨破法可制备细胞膜。
故选A。
【知识点】生物学的研究方法
(2019·天津南开区)关于细胞结构、功能的研究技术和方法叙述错误的是
A.差速离心法常用于分离细胞内的各种元素
B.电子显微镜技术观察细胞的结构
C.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过程
D.模型方法研究细胞膜的结构
【答案】A
【知识点】生物学的研究方法
(2019·上海浦东新区)下列关于乙型肝炎病毒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能在宿主体外增殖
B.不能寄生在植物细胞中
C.核酸中含
种含氮碱基
D.蛋白质由自身的核糖体合成
【答案】B
【知识点】病毒的类别
(2019·同步练习)下列有关病毒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也不能独立生活
B.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所以没有生命特征
C.病毒必须在活细胞中繁殖
D.病毒一旦离开活细胞,就不再表现出生命现象
【答案】B
【知识点】病毒的结构
(2019·上海·单元测试)下列有关蓝藻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有染色体
B.有核糖体
C.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D.有核膜
【答案】B
【解析】蓝藻属于原核生物,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不含染色体,故A、D错误;蓝藻细胞中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能够进行光合作用,但没有叶绿体,故C错误。
【知识点】原核生物的细胞质
(2020·浙江温州市)下列科学研究方法对应错误的是
A.证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可运用不同颜色的荧光染料标记法
B.沃森和克里克研究
的结构,运用了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
C.为了验证自己的假设和推理,孟德尔设计了测交实验
D.科学家探究
的复制过程,只运用了差速离心法
【答案】D
【知识点】生物学的研究方法
(2019·上海嘉定区·模拟)在“观察蚕豆叶下表皮”实验中,低倍镜视野下观测到保卫细胞位于视野右下角,欲在高倍镜视野下进一步清晰观察该细胞,下列操作过程中错误的是
A.移动载玻片
B.换为低倍镜
C.换为高倍镜
D.调节细调节器
【答案】B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步骤、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2019·上海·同步练习)广州市流花湖水域曾大面积暴发蓝藻,严重危害了湖中水生生物,导致大量水生生物死亡。蓝藻是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相比,蓝藻细胞没有
A.细胞膜
B.细胞器
C.细胞质
D.核膜
【答案】D
【知识点】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区别
(2018·北京海淀区·期末)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相比,最明显的区别是
A.有细胞膜
B.有细胞质
C.有核糖体
D.有核膜
【答案】D
【解析】A、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均具有细胞膜,A错误;?
B、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均具有细胞质,B错误;?
C、原核细胞具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而真核细胞具有多种细胞器,C错误;?
D、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相比,最明显的区别是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D正确。?
故选:D。
【知识点】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区别
(2019·上海)下面有关显微镜使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A.如果标本颜色太浅,观察时可以用小光圈和平面反光镜
B.若想将位于视野右上方的物像移动至视野中央,可将标本向左下方移动
C.转换高倍镜后,物镜离载物台更近,只能用细调节器
D.物体被放大
倍指的是该物体的长度或宽度被放大
倍
【答案】B
【解析】将位于视野右上方的物像移向中央,应向右上方移动玻片标本,故B错误。
【知识点】显微镜的物象关系
(2020·上海黄浦区·模拟)人流感主要由甲型和乙型流感引起。病毒流感病毒属于包膜病毒,其结构如图所示。其中,编号
表示的化合物是
A.
B.多糖
C.磷脂
D.蛋白质
【答案】D
【知识点】病毒的结构
(2019·上海黄浦区)若用同一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
次,每次仅调整目镜或物镜和细调节器,结果得到下面各图。其中视野最暗的是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显微镜的物象关系、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2021·专项)下面是以小麦为实验材料所进行的实验,其中叙述正确的是
A.利用小麦叶片进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时,色素的提取可用无水酒精对叶片进行浸泡,然后用差速离心法对色素进行分离
B.利用显微镜观察小麦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可观察到有丝分裂的图象,从而判断出每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
C.利用显微镜观察小麦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进行质壁分离实验时,由于观察的细胞无色透明,为了取得更好的观察效果,调节显微镜的措施是缩小光圈或换平面反光镜
D.将发芽的小麦种子研磨液置于试管内,加入斐林试剂,试管内立即呈现砖红色沉淀,这是因为发芽的小麦种子中含有还原性糖
【答案】C
【知识点】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2018·上海·真题)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装片时,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将物镜对准通光孔
B.先用高倍镜,后用低倍镜观察
C.移动装片可确定污物在物镜上
D.使用高倍镜时,用粗调节器调节
【答案】A
【解析】将物镜对准通光孔,光线通过反光镜反射,通过通光孔进入物镜,镜筒,目镜进入人眼。显微镜先用低倍镜后高倍镜;移动装片,看到的污物图象移动可以确定在装片上,如果不动,可能在目镜或物镜上;使用高倍镜时只能使用细准焦螺旋调节。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2018·广州市荔湾区·期末)若用同一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两次,每次仅调整物镜和细准焦螺旋,结果如图所示,叙述正确是
A.丁图是甲的视野
B.丙图是乙的视野
C.先用甲观察到丙图后,再用乙观察到丁图
D.先用乙观察到丁图后,再用甲观察到丙图
【答案】D
【解析】A、甲图中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近,说明物镜的放大倍数大,对应的是图丙,A错误;
B、结合A的分析,丙图是甲的视野,B错误;
CD、显微镜观察时应该先用低倍镜观察再换高倍镜进行观察,应该先用乙观察到丁图后,再用甲观察到丙图,C错误,D正确。
【知识点】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2019·天津南开区·期末)下列关于高倍显微镜使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要观察图
所示微生物,应把载玻片向图
中甲方向移动
B.为了使高倍物镜下的视野亮一些,可使用更大的光圈或凹面反光镜
C.换上高倍物镜后,必须先用粗准焦螺旋调焦,再用细准焦螺旋调至物像最淸晰
D.若所观察材料细胞大,在高倍镜下容易找到,可以直接使用高倍物镜观察其细胞
【答案】B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2020·专项)下图为科学家设计的
合成的同位素示踪实验,利用大肠杆菌探究
的复制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比较试管①和②的结果即可证明
复制为半保留复制
B.实验中没有采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的研究方法
C.可用噬菌体代替大肠杆菌进行上述实验,且提取
更方便
D.大肠杆菌在含有
的培养液中生长若干代,细胞中只有
含
【答案】B
【解析】比较试管①和②的结果不能证明
复制为半保留复制,A错误;
本实验是利用密度梯度离心来证明
的半保留复制,B正确;
噬菌体是病毒,不能用培养液培养,可用活细胞培养,C错误;
大肠杆菌可利用
中的
元素合成含
化合物,如
、
等,D错误。
【知识点】生物学的研究方法
(2019·上海·同步练习)非典型性肺炎的传播,引起了极大的恐慌。据专家分析,非典是由冠状病毒引起的,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A.病毒都含单链
或
B.所有病毒的全部代谢酶都依赖于寄主细胞
C.病毒的结构成分只有蛋白质和核酸
D.病毒结构中有时可能装配有寄主细胞中的某些成分
【答案】D
【知识点】病毒的结构
(2019·合肥市蜀山区)下列有关生命系统结构层次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个体水平以上层次和以下的层次之间没有关系
B.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中不包括生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联系
C.原子和分子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D.各层次间层层相依又各有特定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答案】D
【知识点】生命系统结构层次
(2017·天津南开区)下列关于高倍镜的描述,错误的是
A.先在低倍镜下看清楚,再转至高倍镜
B.高倍镜下,先用粗准焦螺旋调节,再用细准焦螺旋调节
C.高倍镜下可能需要调节亮度,使图象更清晰
D.高倍镜缩小了观察的视野,放大了倍数
【答案】B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二、综合题
(2020·专项)墨西哥曾经爆发“人感染猪流感”疫情,并迅速在全球蔓延,给全球人民带来严峻的考验。世界卫生组织初始将此型流感称为“人感染猪流感”,后将其重新命名为“甲型
流感”。请回答下列问题:
【知识点】实验设计、实验设计(对照原则)、实验设计(单一变量原则)、实验设计(实验结论)、实验设计(实验结果)、病毒的繁殖方式及过程
(1)
现已从患者体内分离出了细菌和病毒,并分别制成溶液。为了验证该“流感”是由细菌还是病毒引起,进行了如下实脸:
实验材料:小鼠、注射器、从患者体内分离得到的细菌溶液和病毒溶液、小鼠食物等。
实验原理:(略)
实验步骤:
①取
只生活健壮且同等大小的小鼠,均分为
组,编号为甲、乙、丙。
②向甲组小鼠注射适量生理盐水;向乙组
;向丙组
。
将
组小鼠放在相同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记录实验结果。
【答案】注射等量的细菌溶液;注射等量的病毒溶液
【解析】根据设计对照实验的原则:一个探究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所以向甲组小鼠注射适量生理盐水;向乙组小鼠注射等量的细菌溶液,向丙组小鼠注射等量的病毒溶液。
(2)
结果分析:
①
,说明该“流感”是由细菌引起的。
②
,说明该“流感”是由病毒引起的。
【答案】若乙组患病而甲、丙组不患病;若甲、乙组不患病而丙组患病
【解析】将
组小鼠放在相同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如果乙组患病,而甲、丙不患病,说明该“流感”是由细菌引起的;如果甲、乙不患病,而丙组患病,说明该“流感”是由病毒引起的。
(3)
经证实,该“流感”是由病毒引起的,病毒不能离开活细胞独立完成代谢,但却是生物,其主要理由是
。
【答案】病毒能在细胞内繁殖(增殖)产生后代
【解析】病毒虽然不能离开活细胞独立完成代谢,但却是生物,其主要原因是病毒能在细胞内繁殖(增殖)产生后代。
(2019·上海·同步练习)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知识点】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区别、原核生物的类别、真核生物的类别
(1)
分类依据:细胞内有无
。
【答案】成形的细胞核;真核细胞;原核细胞
(2)
常见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归类:
①蓝藻
②绿藻
③支原体
④衣原体
⑤硝化细菌
⑥酵母菌
⑦大肠杆菌
⑧链球菌
⑨颤藻
⑩立克次氏体
原核生物:
;
真核生物:
。
【答案】①③④⑤⑦⑧⑨⑩;②⑥
(2019·天津南开区·单元测试)画概念图
画概念图可以直观而形象地表示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帮助你梳理所学的知识,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请你分析下图,在“?”处填写适当的连接词。
【答案】三个问号所表达的连接词,从左到右为:不具有、具有、具有。
【知识点】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区别
(2019·北京顺义区·期末)杂交水稻可以改良性状、提高产量,但亚洲栽培稻和非洲栽培稻杂种花粉育性降低。研究人员通过系列实验推测,杂种花粉育性降低与位于
号染色体上的
基因有关。
【知识点】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植物育种、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回交及应用、基因的分离定律
(1)
为进一步定位
基因,研究者进行了如图的所示的实验。在实验中需选取回交第
代中花粉育性较低的植株作为
与亚洲栽培稻反复回交;利用分子标记从植株
中筛选出含
基因的纯合子,筛选后的植株
的遗传物质除
基因外,其它遗传物质与亲本中的
基本一致。
【答案】母本;亚洲栽培稻
(2)
将亚洲栽培稻与植株
杂交,得到
,再将
自交得到
。杂交亲本和
的花粉育性如下表,
群体花粉育性的分布如图(花粉育性在
植株为半不育,花粉育性在
以上的植株为可育)。
i
植株的花粉表现为半不育,推测
植株的基因型是
(
、
、
)。
【答案】
ii
由图可知,
植株花粉育性的表现型及比例是
,推测
基因的遗传符合
定律。
【答案】可育:半不育
;基因分离
iii
科研人员对
群体植株中的特定的分子标记片段检测发现,与植株
基因型相同的植株数:与
基因型相同的植株数:与亚洲栽培稻
基因型相同的植株数
,偏离
的分离比,说明杂种
植株产生的
花粉大部分不育,这也印证了①②中的推测。
【答案】
;不携带
基因的
(3)
为进一步确定
基因在
号染色体上的位置,可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
【答案】对植株中该基因进行测序;利用交叉互换的交换概率确定其他基因和
基因之间的位置关系;利用分子标记片段对
基因进行定位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