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2.1 《分数的意义》青岛版(4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2.1 《分数的意义》青岛版(4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1-13 05:33:40

文档简介

分数的意义
教学内容:《分数的产生和意义》。
学情分析: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的学习中,已经借助操作、直观,初步认识了分数,知道了分数的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会比较分数大小还会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学设想:本节课的教学,单位“1”这个概念非常重要,应从直观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用操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展开小组学习,适当展开概念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在过程中获得者得感悟,自己构建这些概念的意义。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原有分数知识基础上,使学生知道分数的产生,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子、分母的含义。
2、经历认识分数意义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利用操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展开小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培养质疑和验证科学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明确分数的意义,理解单位“1”的含义。
教学难点:对单位“1”的理解。
教具和学具:14张长方形白纸、14条一米长的绳子、若干个小立方体和一捆小棒、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教学分数的产生。
1、测量
师:老师打算给一幅画做边框,测量长和宽的时候没有尺子,于是就制作了一根纸条作为测量标准。长是2根纸条,宽的长度不到1根纸条用什么数表示?
(课件将纸条平均分成8份,引导学生得出7/8)。
2、分物品
师:大家看这是什么?(出示披萨图)
如果老师将它平均分成2份,请你吃其中的一份,请问你吃了几个披萨?
如果是这样分的(没有平均分),还能用1/2表示吗?为什么?(得出“平均分”)
也就是说,要想吃到1/2个披萨,必须怎么做?
师:老师将1包糖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人可以分到多少包?
问:为什么这些1/2表示的东西不一样却都可以用1/2表示?
揭示课题
刚刚出现的7/8、1/2是什么?学过没?(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你对分数有哪些认识?(强化“平均分”)
小结
测量长度时,老师是用1根纸条做为测量标准(单位),画的长有2个标准(单位),而宽不到一个标准(单位),是用分数7/8表示。半个披萨、半包糖也是用分数表示的。可见人们在测量、分物品的时候,可能得不到整数结果,需要用一种新的数表示——分数。所以分数是人类为了适用实际需要而产生的。
二、教学分数的意义。
1、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操作。
师:现在我给每一个小组都提供了两种材料,一张长方形纸、一根米尺、6个小方块,4根小棒。下面请每组根据这两种材料,通过折一折、画一画、分一分等方法,创造出几个不同的分数。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2)交流
师:谁愿意上来说一说,你得到了哪些分数?这个分数是怎样得到的?
A为什么分的是不同的物品,却都可以用3/4表示?
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B同样用的都是这个材料,为什么得到的是不同的分数?
小组交流。
(3)认识单位“1”。
a、师:利用这四种材料,同学们创造出了好多分数。刚才在表示这些分数时,我们都是把哪些东西来进行平均分的?
生:一张长方形纸、一根米尺、6个小方块、4根小棒平均分。
师:通过把一张长方形纸、一根米尺、6个小方块、4根小棒作为一个单位进行平均分,得到不同的分数,数学上我们可以称之单位“1”。(板书:单位1)
b、课件:一个月饼可以看作单位“1”吗?8个圆呢?
师:你还可以把什么看作单位“1”?
你怎样理解单位“1”?
(板书:一个整体)
这个单位“1”与我们一年级学的1有区别吗?区别在哪?(标注引号)
理解分数的意义
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觉得什么情况可以用分数表示?
理解分子分母的意义。
师:请同学们想一下,这个“若干份”是分数中的什么?(分母,表示平均分的份数)“这样的一份或几份”是分数中的什么?(分子,表示取的份数)
师:接下来我想出几道题来考考大家,你们愿不愿意接受挑战?
三、通过练习巩固分数的意义
1、游戏
请三个同学上台,分别从铅笔盒里取出1/3盒铅笔。(板书:1/3)
问:都是取出了1/3盒铅笔,为什么铅笔的支数有多有少?
2、
1/3,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2/6,说说表示什么?
这两个分数的单位“1”相同吗?涂色的正方形个数相同吗?为什么表示的分数却不相同?
3、在数线中找数:3/4、2/3、7/8、2、3
说出每个分数的意义。
(1)走廊的图书柜上有124本书,其中的2/5是故事书。
是不是我从书柜上随意取5本书,5本书里面就必定会有2本故事书,对吗?
(2)长江干体约3/5的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一节课的学习,你对分数有了哪些再认识?《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青岛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9~10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单位“1”,理解分数的意义,学会用分数描述生活中的事情。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感悟“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的过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有条理、有逻辑地表达和思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获得成功、愉悦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把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建立单位“1”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掌握分数的意义,认识分数单位。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
教具:1块红色橡皮泥图、4块黑色橡皮泥图、4张黄色卡纸图、6张绿色卡纸图和多媒体课件
学具:1块红色橡皮泥图、4块黑色橡皮泥图和学习单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尝试探究
1.回顾分数的初步认识,提出想了解关于分数的知识。
2.结合数学嘉年华活动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揭示课题:分数的意义
4.提出问题: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什么数学问题?
探究活动(一):
学生利用学具图,摆一摆、分一分,或在学习单上画一画、涂一涂,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
【设计意图:创设数学嘉年华手工小组“分发制作材料”的活动情境,从学生熟悉的校园活动入手,激发学习兴趣。根据已知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问题的现实性,增强问题意识,探究活动中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经历分一分、摆一摆,画一画、涂一涂等操作过程,最后在小组内交流想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索新知,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展示交流,发现规律
1.汇报成果
(1)摆学具展示
学生操作:把1块橡皮泥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块橡皮泥的;把4块橡皮泥平均分成4份,每人分得的1块,就是这些橡皮泥的。
(2)画图法展示
总结画图法三要素:用虚线隔开表示平均分、圈起来表示看做一个整体、阴影部分表示其中的一份。
观察对比
(1)这两幅图分别把什么平均分?
板书:一个物体
许多物体
(2)每人分得的红色橡皮泥和黑色橡皮泥不一样,为什么都用表示?
小结:由于整体不同,每份的数量也不同,但都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1份都是用表示。
【设计意图:本教学环节重在对比交流和体验规律,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营造灵动的课堂氛围,课堂中让学生大胆展示自主探究成果,对比摆学具和画图法后优化作法,让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分数的过程,感悟理解分数的意义,在观察对比中发现规律,培养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及概括能力。】
三、方法迁移,再次探究
1.提取信息:把4张黄色纸平均分给2人;把6张绿色纸平均分给3人
2.探究活动二:根据已知条件,你想到什么分数,画图表示分数,这个分数是要解决什么问题?在横线上补充完整。
3.交流展示:用和
分别解决“每人得到这些黄色卡纸的几分之几?”和“每人得到这些绿色卡纸的几分之几?”这两个问题。
4.质疑:每份都是2张,为什么一个用表示,一个却用
表示?
5.总结:虽然每人得到的数量相同,但由于整体不同,平均分的份数不同,所表示的分数就不同。
【设计意图:通过操作方法迁移,让学生经历再次探究,组织学生比较,设置引导“质疑——解惑”的环节,通过不断的生生互动让学生在发现问题质疑“都是两张纸,为什么一个用表示,一个却用
表示”让课堂更有数学味,交流后的引导解惑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四、总结概念
1.认识单位“1”: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者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数学上叫作单位“1”。
2.总结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1份或者几份的数,叫
分数。
认识分数单位:表示其中1份的数,叫作分数单位。
【设计意图:引导总结单位“1’,在观察交流中深刻理解分数的意义,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分数的意义,学生的认识从感性到了理性,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及数学思维能力】
五、自主练习,加深理解
1.判断分数。
用分数表示下列图中的涂色部分。
3.用分数表示
4.单位“1”相同,说分数
5.猜猜一共有几枝?
6.拓展训练
六、课堂评价,总结归纳
1.谈谈收获
2.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设计意图:梯度设计练习,让学生加深理解分数的意义,帮助学生巩固,单位“1”相同,平均分的份数不同,表示的分数也不同;已知分数及所表示的数量,猜猜小棒的总数,巩固对分数的应用,升华知识内涵。课堂评价,总结归纳的设计培养学生回顾反思的习惯和能力。】
PAGE《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时主要教学分数的产生和分数的意义。教材通过测量与分物引入分数,使学生感悟到分数是适应生活需要而产生的,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促进对分数的再认识。通过举例说明的意义,并引出分数的概念以及单位“1”的意义,同时给出分数单位的意义。
学情分析
在三年级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借助操作,初步认识了分数的产生及意义,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及读写法,会比较同分母分数以及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并学会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计算。在此基础上,通过本课时的教学,使学生对分数的意义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根据分数的意义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这也是学生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是本单元的重点,也是以后继续学习分数相关知识的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分数的产生,理解分数的意义。
理解单位“1”的意义和认识分数单位。
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体验、理解分数意义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在探索单位“1”的意义的过程中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主动参与、积极合作、大胆交流,充分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分数及单位“1”的意义,认识分数单位。
难点:理解许多物体组成一个整体也可以看做单位“1”。
教学策略与手段
教学准备
课件、投影、电脑、学习任务卡、每组12个小正方体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师:唐僧师徒取经路上,饥饿难耐,大师兄给大家化来很多吃的!八戒忍不住要先吃,师傅却提出让他公平的分一分,才能吃?师追问:前三样东西学生都能表示每人分几个,最后一张大饼如何分?如何表示每人得到的?(板书课题:分数的产生及意义)
生答:把()平均分成四份,每人分()个。生答:平均分物时,不能用整数表示的,可以用分数表示。生尝试用分数表示分饼过程。
二、探究新知,初识单位“1”
1、由一个整体引出单位“1”师:一个大饼是“1”,四颗糖我们也能说成“1”,怎样说呢?教师引出这些都可以叫做“一个整体”,也叫做单位“1”,强调这里的“1”并不同于平时所学习的1、2、3,而是特指一个整体。再认识分数的意义认识分数意义:把单位
“1”
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用分数表示。找一找单位“1”教师让学生从8个苹果里找分数,并试着说一说。教师出示几句话,让学生从中找到单位“1”。
生:1把糖、1堆糖、1盘糖……生:把8个苹果平均分成(
)份,其中(
)份表示为(
)……
三、合作探究,理解分数意义
教师出示任务要求
学生小组合作,边分物,边记录。
四、成果汇报,引出分数单位
1、学生汇报自己小组的分法,以及得到的分数。2、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分数单位。3、教师总结引出分数单位含义:把单位
“1”
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学生汇报,回答发现。不同小组可能有不同的分法以及答案。
五、小试牛刀
1、分数单位练习用分数表示平均分的方法
学生口头回答。
六、拓展提高
猜猜一共有几枝小棒?学生需要理解分数的意义,并知道每份的数量与总数量的关系。
学生思考并回答。1份有1根小棒,盖住的是4份,有4根小棒;1份有2根小棒,盖住的是4份,有8根小棒;1份有3根小棒,盖住的是4份,有12根小棒。
七、课堂小结
师生总结课堂收获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的学习中,已经借助操作、直观,初步认识了分数,知道了分数的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会比较分数大小还会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五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抽象思维的能力。
教学设想:
1、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教学影响最大的是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分数”对五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基础,让学生说出已经了解的“分数”知识,这样既可以找准教学的起点,又调动了学生探索的积极性。
2、重视学习过程和自学能力的培养。在探究一个物体或多个物体组成的图形表示的过程中,让学生先预习自学,再交流、想象、画图与操作中理解一个物体或多个物体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经历将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并取出一份或几份的过程,理解单位“1”,并在此基础上认识分数单位。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分数的产生,理解分数的意义。
2、理解单位“1”的含义和认识分数单位,体会到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3、在理解分数意义的过程中,渗透比较、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数感。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教学难点:让学生体会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一)游戏:
师: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拍手游戏,如果答案是1,就拍一下,是2就拍两下,会了吗?
师:把8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个?
(4下)
师:把6个苹果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个?
(2下)
师:把1个苹果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个?
师:诶,怎么不拍呢?
生(预设):一个都没有,不能得到整数,用分数表示。
分数的产生:
1、师小结:是的,像这样在进行测量,分物,计算有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就用分数来表示。
黑板上板书“分数”
2、师:关于分数,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3、师:对于分数,你们还有什么想要了解的吗?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分数的意义(板书)
(设计的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数学情境的创设增添了数学学习的乐趣,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场景中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同时唤醒了学生以往的知识,为接下来的探究活动打下了基础;让学生从历史角度、现实生活、数学内部的发展的角度,体会到分数产生的必要性和今天学习的意义。]
二、深入体验,理解意义
(一)理解单位“1”
1、展学第1题:
(1)汇报
师:课前孩子们进行了预学,谁愿意来分享一下。
检测预学情况
隐去文字,再让学生完整、准确的表达。
(3)单位“1”。
师:第一排学过吗?
第二排学过吗?
师:第二排外面的这个圈表示什么?为什么要画圈呢?
生(预设)把小方块看成一个整体。
师用手势:我们可以把全班同学看作一个整体。
师:想想,我们还可以把哪些看作一个整体。
生举例
2、师:原来我们是把一个正方形、一个圆、一个长方形平均分而我们现在是----(一边说一边出示课件)原来与现在有什么区别?
生(预设)原本是把一个物体平均分,现在是把一些物体平均分。
师小结:其实一个物体或一些物体我们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
课件出示整体、单位“1”
3、师:为什么单位“1”要加引号?
生(预设)它不是单纯意义上的数字1,它代表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些物体。
4、找单位“1”及时练习(课件出示)
课件最后一张,出示“小小设计师”中的6个圆,分一分,涂一涂,表示出自己喜欢的分数。
(设计的意图:学生通过课前预学,课堂交流,让学生感知原来是把一个物体看成一个整体,现在是把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让学生体会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就是要把一个物体或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也就是单位“1”突出了重点。)
(二)分数的意义:
1、展学第2题:小小设计师
(1)
学生展台前汇报,再补充,最后课件出示孩子们设计出的分数。
师:为什么同样是6个圆圈,能得到这些不一样的分数?
生(预设)平均分的份数不一样,取的份数也不一样。
(2)课件展示讲解
(3)引导小结:分数与平均分的份数和取的份数有关。
(4)引导与总数量是否有关?
(5)小结
太了不起了,在创造分数的过程中,不仅收获了知识,更看到了分数的本质。是的,分数只与平均分了几份,取了几份有关。
师:(课件隐去创造的分数)板书分数的一般形式,一边说(如果我们用字母b来表示平均分的份数,用字母a来表示取的份数,分数可以写成,b不为0)一边板书。
(设计的意图:设计分数环节,让学生经历数学概念建构的一个数学化的过程,借助实例,架起了抽象概念和理解感知的桥梁,让学生创造出不同的分数,分析、比较、发现了分数的本质:只与平均分的份数和取的份数有关,与总数量无关后,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
2、分数的意义:
课件出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表示。
(三)认识分数单位:
1、课件出示设计出来的分数。
师:大家知道整数、小数都有自己的单位,那么分数的单位是怎样的呢?
生回答
2、快速抢答分数单位(课件出示)
三分之二
六分之五
(设计的意图:分数单位是很简单的知识点,所以这个内容安排在学生完成做一做后,自学获得知识,引导分析为什么同一堆糖,分数单位却不同,再一次让学生理解到分数的本质,分数单位只与平均分的份数有关,又进一步巩固了新知。)
三、巩固练习
达成目标
1、基础练习:
(1)P47第1题。
(2)P47第3题。
让学生一边完整的说一边加强理解。
(设计的意图:巩固新知,检测本节课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可以让基础较差的回答,并要求完整的说出把什么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表示其中的几份,所以有分数什么来表示,凭借直观与出声的语言,加强理解。第3题体现分数的现实意义。)
2、辨识练习:
创作一幅想象画,只露出
,露出部分是整个图形的四分之一,想象一下整个图形,并把它画出来。
学生展示作品后,师:设计了这么多的作品,它们的画法不同,为什么露出部分都可以用分数四分之一表示?
生(预设)因为它们都是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四份,取了其中的一份。
(设计的意图:通过分数想图形,让学生在逆向思维中建立数感。)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