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俄国的改革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 俄国的改革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1-13 07:46: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225550010426700第2课 俄国的改革
【课程标准】
知道彼得一世改革、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法令,理解改革促进了俄国历史的进步。
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习本课,知道彼得一世改革和废除农奴制改革的背景、主要内容、性质和历史意义。认识两次改革的联系,理解改革促进了俄国历史的进步。
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两次改革的进步性和局限性,培养学生辩证地分析问题和全面地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认识改革在对俄国历史上产生的重大影响,从而理解改革对社会进步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这两次改革的性质,认识到它们在本国历史上产生的重大影响,从而理解改革对社会进步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培养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创新精神和与时俱进精神。
重点:彼得一世改革、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法令。
难点:评价两次改革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
设问:这座雕像塑造的青铜骑士是谁?
学生回答:俄罗斯帝国的奠基人彼得大帝。
教师:在历史名城圣彼得堡诞生300周年庆祝活动上,俄罗斯总统普京饱含深情地说:“此生我最佩服的人就是彼得大帝。”彼得大帝作出了什么重大历史贡献?他的改革在历史上产生了什么影响?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俄国,学习《俄国的改革》。
●探究新知
学生:齐读导言,整体感知本课内容。
1.彼得一世的改革
阅读课本第一自然段,归纳俄国发展的历程。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俄国发展历程的简图,鼓励创新。
出示:老师设计的简图
展示:学生的设计图并进行点评。
活动设计意图:通过对俄国发展历程的归纳,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
过渡:沙皇俄国形成后,在其发展道路上彼得一世的改革是具有深远影响的重大事件。18世纪初,为使俄国强大起来,彼得一世效法西欧,实行了一系列改革。
设问:阅读P6相关史事,及第二、三段正文,归纳彼得一世改革的原因。
学生:阅读后思考归纳,组内交流,小组代表发言。
出示:①沙俄的农奴制阻碍了俄国社会的发展。
②彼得一世决心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出示:彼得大帝图片
学生:阅读P7人物扫描或课外介绍彼得大帝的故事。
教师:彼得一世从小酷爱军事游戏,经常和外国侨民往来,受到西欧文化影响。他羡慕西欧的技术,曾化名随考察团前往英、荷等国学习。他具有远见卓识,做事果断。为了实现改革,处死了反对改革的皇太子。因此说彼得一世的改革与他具有坚强的意志和巨大的魄力是分不开的。
设问:阅读P7第一段正文,归纳彼得一世改革的措施。
学生归纳。
出示:改革措施
①军事: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
②经济: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③政治: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人才。
④文化教育: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推行文化教育。
⑤社会生活:提倡学习西方的礼节与生活方式。
出示:漫画《彼得一世为俄国人剪胡子》。
设问:看图说说习俗改革的具体做法。为什么要剪掉长胡子?这幅漫画说明什么?
预设:强迫俄国人脱下长袍,换上短装,剪掉长胡子等。他认为留长胡子是俄国落后的标志,应在革除之列。这说明了他能身体力行,有改革到底的决心和气魄。
探究:彼得一世的改革有何利弊?
材料一 马克思说:“彼得一世用野蛮制服了俄国的野蛮。”
材料二 斯大林说:“这是跳出落后圈子的一种独特的尝试。”
材料三 普希金说:“俄国在斧头的敲击声和大炮的隆隆声中作为一艘新下水的军舰,进入了欧洲强国的行列。”
设问:(1)材料一中的两个“野蛮”分别指什么?
(2)材料二中的“独特尝试”指什么?
(3)依据材料三指出彼得一世改革的影响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彼得一世的改革有何利弊。
学生:独立思考后组内交流,小组代表发言。
老师归纳:
(1)俄国的野蛮:经济文化落后;彼得一世的野蛮:推行改革的手段野蛮。
(2)引进西方成果,摆脱封闭落后的局面。
(3)彼得一世改革使俄国跻身欧洲强国行列。
(4)利: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从瑞典手中夺取了梦寐以求的波罗的海出海口,并在此建立了新的首都——圣彼得堡。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弊:农奴制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过渡:后来,俄国在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统治时期,通过改革废除了农奴制,进一步促进了俄国的发展。
2.废除农奴制改革
教师: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也波及到遥远而落后的俄国,从而带动了俄国生产力的发展。
出示:材料一 1804年,俄国有1 200家手工工场,到50年代末发展到2 800家。30年代末,俄国开始了工业革命。1858年,仅莫斯科一省就有蒸汽机158架。随着工业的发展,工人人数也不断增加。在1861年改革前,共有工人86万名。同时,工业中自由雇佣劳动也逐渐超过农奴劳动。自由雇佣工人在全部工人中的比例,1804年为48%,1860年上升到87%。
材料二    1801-1860年农奴暴动频繁
年代
农奴暴动(次数)
1801年-1810年
83次
1811年-1820年
124次
1821年-1830年
156次
1831年-1840年
143次
1841年-1850年
351次
1850年-1860年
591次
  设问:阅读材料,归纳农奴制改革的原因。
预设: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出示:
材料一 “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
——亚历山大二世
材料二 继续拖延只会引起更大的灾祸,对整个国家特别是对地主会造成有害的、灾难性的后果。
——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在国务会议上的讲话
设问:由材料可知,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主观目的是什么?
预设:为了挽救统治危机,维护封建统治。
展示:图片《亚历山大二世》
设问:阅读P8第三段,说一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呢?
预设: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是必须出钱赎买,所出的价钱高出当时的地价。
设问:这次改革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哪些条件?
预设:农奴获得人身自由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自由的劳动力;收取份地赎金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资本。
教师:因此,这次改革的性质是一场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展示:
材料一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在俄国国务会议最后审查改革方案时说:“诸位会深信,凡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一一地做到了。”
材料二 农民在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了。
——列宁
设问: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点拨:农奴购买的份地,按当时的市价,总值约6.6亿卢布,而后来他们实际付出的却高达9亿卢布。)
预设:说明这次改革是在保护贵族地主利益的前提下进行的,是对农民的又一次剥削,使农民背上了沉重的经济包袱。
教师归纳:俄国1861年改革的历史作用。
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进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但是,农奴制的残余仍然存在,影响着俄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课堂小结
俄国先后进行的这两次自上而下的改革,它们汇合成一股巨大的洪流,扫荡了封建制度等落后的因素,使资本主义世界统治得到加强和巩固。通过学习,我们知道:改革是各种社会力量的博弈,它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可能会给社会带来阵痛,但从历史的发展来看,它是社会进步的推动力,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手段。
第2课 《俄国的改革》
项目
彼得一世改革
废除农奴制改革
背景
时间
措施
性质
意义
本节课使学生从全球整体史观的角度去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对于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有积极作用。讲课中使用图片、地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活跃了课堂气氛,为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创造了有利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