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美术下册 第2课 重重叠叠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二年级美术下册 第2课 重重叠叠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1-01-13 08:12: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 案
课题
重重叠叠
学习领域
造型 表现
课时
1课时
教材
分析
本科的主要目的在于观察生活中的重叠现象,了解重叠会产生的效果,感受重重叠叠所产生的独特美感。教材特别设计了表示透明重叠和不透明重叠的两种方法。引导学生观察理解多件物体重叠后产生的变化并将所学运用到手工制作或绘画的重叠作品中来。
学情
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智力与想象力发展的最佳时期,他们在完成作品时喜欢随意、无拘束地表现。但是在二年级这个阶段,应该让他们了解画面一些基本的构成知识,有意识地进行画面组织,形成有层次的前后关系。这对以后逐渐深入地学习是一个打基础、很重要的学习内容。




通过观察生活中的重叠现象,有解重叠后产生的遮挡现象
通过练习多种重叠摆放,掌握遮挡或透叠的表现方法,尝试用重重叠叠的方法画或粘贴一幅画,感受重重叠叠的独特之美感
感受生活中的重叠现象,感受重重叠叠之美,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
教学

难点
重点:观察并能用粘贴或绘画的方式表现具有重叠效果的作品。
难点:表现重叠的遮挡现象和透叠效果。
教学
准备
教师:课件、示范作品、资料袋、多张彩纸、剪刀
学生:彩纸、剪刀、固体胶、绘画工具
师生活动教学设计
教学备注
一、导入阶段
师:请同学们认真对比两幅作品有什么不同?
生:
师:重叠会产生有前后关系、有遮挡、又密又多。
二、观察与发现
师:这就是重叠的现象。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二课重重叠叠。生活中有很多重叠,找一找我们身边的重叠现象。
生:
师:请欣赏生活中的重叠现象。 三、探索新知
1、师:看完了生活中这么多的重叠现象,你们明白什么是重叠了吗?现在,我们就来体验重叠游戏。请组长拿出资料袋,全组按要求完成游戏。
学生游戏、拼摆
师:音乐停止游戏结束,各组派代表展示成果,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第一组请展示回答、第二组请展示回答。
生:
师:这两组画面给我们的感觉是规律和不规重叠。
师:第三组请展示回答、第四组请展示回答。
生:
师:这两组画面给我们的感觉是聚与散的重叠。
师:第五组请展示回答、第六组请展示回答。
生:
师:色彩单一画面模糊不明显,色彩多,色差大,画面清晰明快。
2、师:你们体验着快乐,赵老师也想体验。老师在制作时,发现你们的作品和老师的作品有不同的地方?
生:
师:老师的材料不同,这就是重叠中的透叠。
师:对比来发现。这幅图中红色的小鱼被遮挡的部分你们能看颜色吗?
生:
师:红黄蓝,你们能看到吗?
生:
师:它们相互遮挡的部分色彩发生了变化,老师拼贴作品就呈现这一透叠现象。在创作透叠绘画作品中,我把它们相邻的部分用另一种颜色表示。
3、师:其实,艺术大师也经常用重叠的手法来表现画面。大师的重叠作品与我们的重叠作品,相比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生:
师:原来重叠作品可以形状相同也可以形状不相同。
四、作业阶段
1.师:现在我们也来创作自己的重叠作品。PPT显示作业要求,两种方法,可以有剪贴也可以有绘画表现重叠。使用剪刀时要注意安全,绘画,可以画出重叠作品也可以画出透叠作品。
2.师:现在老师有个小问题,如何剪出很多形状相同、色彩相同的物体,如何剪出很多色彩不同,形状相同的物体。
生:
3.师:同学们动手完成自己的作品吧!
五、展示评价
1.师:音乐停止时就是作业完成时,将做好 的作品拿到前面来。(贴)
2.学生介绍作品、教师恰当评价、学生评价。
六、拓展提升
师:惊喜来了,现在让我们也来成为大师(KT板贴)将自己剩余的剪贴图形,重叠到它的上面共同完成一幅重叠作品。

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了解重叠后的效果有遮挡、前后关系、很密集.

让学生了解发现身边的重叠现象,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重叠是什么。
本阶段的设计意图有三个方面。其一,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合作探究。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分工合作的能力。其二,让重叠分化到六个小组中,每组解决一个难点。当他们展示交流时,对比发现更多的重叠方式和色彩效果。有利于学生独立完成重叠练习。其三,让学生认识到不同的重叠方式和效果。(1)整齐,规律的重叠。(2)随意,不规律的重叠。(3)聚集的重叠。(4)松散的重叠。通过(5)
色彩单一,画面模糊。和(6)色彩多,色差大,画面清晰明快。的对比,了解重叠画面要色彩丰富。


此环节,通过对比引导学生,分析透叠产生的原因——材料是透明的。让学生对比观察认识到,透叠时遮挡部分色彩发生变化。使学生明白透叠效果运用于绘画中,其遮挡部分用其它颜色填充。

通过欣赏,提示并引导学生,了解大师作品与学生作品最大的不同,是形状的不同。让学生明白,重叠可以形状不相同。
作业环节时,提示学生,创作自己的重叠作品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剪纸重叠,提醒学生要安全使用剪刀。另一种是绘画重叠,提醒学生重叠部分,可以遮挡色彩也可以使用透叠色彩。
提问学生同时,老师做出演示。解决部分学生不会快速剪出形状相同的物体的问题,有利于又快又好的完成作业练习。
与前面,欣赏大师作品教学环节相呼应。调动全体学生模仿大师,共同完成一幅重叠叠作品。
板书设计及教学图示

重重叠叠
前后 遮挡 密
1. 重叠 透叠
整齐 随意 聚 散
2. 色彩丰富
3. 形状:相同 不同

教学反思


说课稿
我讲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美术二年级下册第二课《重重叠叠》,本课是一节造型表现课,意在培养学生通过对重叠的直观感觉,了解重叠产生及不同方式,进而尝试利用重叠规律进行创作。
一、本课的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生活中的重叠现象,有解重叠后产生的遮挡现象。2、通过练习多种重叠摆放,掌握遮挡或透叠的表现方法,尝试用重重叠叠的方法画或粘贴一幅画,感受重重叠叠的独特之美感3、感受生活中的重叠现象,感受重重叠叠之美,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
二、本课的重点:观察并能用粘贴或绘画的方式表现具有重叠效果的作品。本课的难点:表现重叠的遮挡现象和透叠效果。
三、教学流程:首先以两幅对比画导入,了解什么是重叠和重叠后的效果,通过认识重叠,让学生找身边的重叠现象,老师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在发展阶段,从身边的重叠放大到生活中的重叠,有自然界的、有建筑、有人类活动,用几幅图找出生活重叠现象的方方面面,让学生全面认识重叠之广。其次回归实践,用游戏探究体验让学生认识和掌握排列方法感觉其不同。接下来,教师展示环节,我准备了两组作品,一组以透明塑料片重叠,让学生明白什么是透叠。第二组对比作品展示,让学生明白,透叠中的重叠色彩会发生变化,可以在绘画中用另一种颜色表示。欣赏大师作品让学生了解到重叠形象可以不同。紧接着教师提出作业要求,提示学生使用剪刀注意安全,学生练习,教师进行辅导,接下来进行评价环节,鼓励学生大胆自评和他评,最后调动学生用余下的图片,向大师靠近,学习大师,创作一幅属于全班的大师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