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经历面积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能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2.渗透“猜想—实验—发现—验证”的学习方法以及相关事物之间都是有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意识和科学探究精神。
3.进一步激发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欲望,进一步培养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实践、观察比较,探究得出长、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长、正方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设计:
谈话导入
课件出示长方形
说出老师所指的长方形各部分名称?生:长、宽、面积
如果想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该怎么办呢?生:用直尺量
想知道长度我们用长度单位来测量,那想知道长方形的面积怎么办呢?生:用面积单位来测量
给你一个面积单位,你能估一估面积有多大吗?你是怎么估的?生:假设小正方形把这个长方形铺满,大概每行能铺5个,铺这样的3行。
有道理,究竟对不对呢,是多少呢?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对长方形已有的知识经验,从思维起点出发,通过动态的课件演示,加深了学生对长方形的长、宽及面积的印象,估一估这个环节,通过追问“你是怎么估的?”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头脑中形成了拼摆小正方形的建构模型,为后面学生的动手操作奠定了基础。
新知探究
(一)同学们请拿出图一,利用手中的小正方形自己动手摆一摆,测量长方形的面积,并完成下面的表格开始吧。
学生动手操作记录再汇报
全铺满
学生结合自己摆的说出长方形含有面积单位的个数、面积、长、宽分别是多少?并板书,最后向同学们提出“大家有什么疑问吗?”由此学生提出没铺满的情况
沿长和宽铺
学生还是结合自己摆的说出长方形含有面积单位的个数、面积、长、宽分别是多少?并向同学们提出“大家有什么疑问吗?”学生没有疑问,这是师追问:5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并及时点评这名学生做法,小正方形用的少了,数学思考多了,方法很巧妙。
好的方法值得回味,让我们把这个巧妙的方法再仔细的回味一下,课件边演示师边小结:从铺满量到没铺满也能量,方法越来越巧妙,小正方形也越来越少,如果再少再少,少到只有一个小正方形。
只用一个小正方形测量图二长方形的面积,并完成表格,再和同桌交流一下
生动手操作交流再汇报
用一个小正方形平移做标记的办法,知道一行能摆6个,摆这样的4行,以及面积、长、宽并板书,在这里也重点强调了6、4分别表示什么?
师小结:只用一个面积单位边移边画,知道一行能摆几个,摆这样的几行。
一个小正方形也没有,还能准确知道图三一行摆几个,摆这样的几行吗?有想法后小组交流,并完成表格。
生用直尺量出长和宽分别是几厘米并且每厘米都做标记,并讲解长是7厘米,一行能摆7个小正方形,宽是3厘米,就知道能摆这样的3行,也就知道面积是21平方厘米,并板书。
师:通过刚才的操作和判断,师手势指向5、6、7这一列数表示什么?3、4、3表示什么?再指向长这一列以及宽那一列,并问学生你有什么发现?生:长是几就知道一行摆几个,宽是几就知道摆这样的几行。
由此长方形的面积怎么求?生:长乘宽
师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想知道长方形的面积还用面积单位来测量吗,只要知道什么就行了?生:长和宽
课件出示书66页题先量一量,再计算它们的面积
生在书上完成并汇报
在汇报第二个图形时,学生发现是正方形,那长和宽一样长的时候叫什么?生:边长
由此板书: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由形象思维到半抽象思维再到抽象思维的过程,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及思维梯度。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探究新知,理解长方形的面积为什么用长乘宽。学生的思维也从具体-表象-概念-形式化,最终推导出长方形的面积公式=长×宽。
三、练习巩固
完成书上67页做一做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板书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含有面积单位个数(个) 面积(平方厘米) 长(厘米) 宽(厘米)
5×3=15 15 5 3
6×4=24 24 6 4
7×3=21 21 7 3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