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二课古代两河流域课堂练习
选择题
1.《圣经》把两河流域描绘成“人类幸福的伊甸园”。在这里曾经孕育的文明国度是
(
)
A.古巴比伦王国
B.古代埃及
C.古代印度
D.古中国
2.下列史实中,与汉谟拉比有关的是( D )
①实行君主专制制度 ②自称为“神之子” ③建立了统一的奴隶制国家 ④建立“空中花园”
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3、某班兴趣小组制作了汉谟拉比雕像,选配了以下“解说词”,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
A
他是古巴比伦第六代国王
B
他在位时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
C
他实行城邦民主制度
D他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
4.公元前18世纪,完成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统一大业的国王是( )
A.法老胡夫
B.秦始皇
C.汉谟拉比
D.图特摩斯三世
5.某部法典规定:杀死或伤害奴隶不算犯罪,只须向主人赔偿损失,就算了事;盗窃或隐藏他人奴隶者处死;消灭他人奴隶标记者断指或处死;殴打自由民或反抗主人的奴隶处割耳之刑。这说明该法典(
)
A.具有复仇原则
B.体现君权神授的观念
C.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D.规定严格的等级制度
6.《汉谟拉比法典》刻在一块黑色石柱上,除前言外,正文共有282
条,内容十分广泛,从中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从法典中可以获取的信息包括(
)
①买卖奴隶的现象 ②严格的社会等级 ③男性
家长在欠债时可以将妻儿送去抵债 ④商品经济比较活跃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7.对右图石碑解读不正确的是( )
A.体现君权神授思想
B.用楔形文字书写
C.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D.反映古埃及社会状况
8、伊拉克战争爆发以来,这一地区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许多文明古迹和文物遭到破坏。这一地区曾是哪一文明古国所在地
(
)
A
古埃及
B
古印度C
古巴比伦王国
D
古希腊
9.位于西亚的两河流域是人类文明最早的文明发祥地之一,两河流域文明给人类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财富,下列属于两河流域文明的成就有( )
①狮身人面像 ②楔形文字 ③60进位制 ④太阳历
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0.建筑是凝固的艺术。下列世界古代建筑中,属于两河流域的是(
)
A.空中花园
B.故宫
C.长城
D.金字塔
11.古巴比伦人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对刑事、民事、商贸、婚姻等行为都作了较细的规定,并于公元前18世纪左右形成了《汉谟拉比法典》。这说明(
)
A.古巴比伦的社会生活很浪漫
B.奴隶制度在古巴比伦相当完美
C.古巴比伦的商品经济比较活跃
D.人类社会的法制历史非常悠久
12.《汉谟拉比法典》规定: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伤害同等地位的自由民的眼睛等,必须遭到同样损害;但如损害无公民权的自由民的眼睛,则只需赔偿一点钱财。这说明该法典具有( )
A.等级性
B.公平性
C.随意性
D.民主性
13、有一种古老的文字,它有以下特点:由古代两河流域居民创造,主要书写材料是黏土做成的泥板。在未干的泥板上压刻出“木楔”形的符号。这种文字最有可能是
(
)
A象形文字B楔形文字
C字母文字
D
甲骨文
14.当你漫步法国卢浮宫博物馆时,解说员指着一个黑色的石柱说:“这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对该法典表述错误的是( )
A.由汉谟拉比颁布
B.是两河流域文明的代表
C.上面有楔形文字
D.公平公正,保护所有人的利益
15.古埃及文明和古巴比伦文明都曾被外敌入侵,导致两大文明衰落的是(
)
A.蒙古帝国
B.波斯帝国
C.元朝
D.亚历山大帝国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索不达米亚,是古希腊对两河流域的称谓,意为“(两条)河流之间的地方”,在这里发展起来的文明,是西亚最早的文明。
材料二 他十分勤政,兴修水利,奖励商业,并建立了一支常备军。他制订了雄心勃勃的征服计划,并以百分之百的信心和决心使蓝图变成现实。从公元前1787年起,开始了统一两河流域之路,采取灵活务实外交,一个时期集中力量攻灭一国……两河流域已基本统一在他的铁腕之下。
材料三 序言:要让正义之光照耀大地,消灭一切罪与恶,使强者不能压迫弱者。
材料四 正文第200条 倘自由民击落与之同等之自由民之齿,则应击落其齿。
正文第205条 倘自由民之奴隶打自由民之子之颊,则应割其一耳。
(1)材料一所述地区大约在何时实现了初步统一?早在西汉时期,我国人民就可以通过哪条著名商路到达这一地区?
(2)材料二中的“他”指的是谁?“他”为何能够“集中力量”去攻灭别的国家?除材料所述之外,“他”还有什么别的成就?
(3)材料三、四中的内容出自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请问它是哪部法典?对我们现代人来说,它具有怎样的价值?
(4)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这部法典制定的目的是什么?事实如其所说吗?请在材料四中找出具体的内容证实你的观点。对此你有何认识?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伟大的国王完成了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建立起强大的奴隶制国家。为了加强统治,他几乎集中了国家的全部权力。他还颁布了一部法典,法典的内容广泛,有效地帮助他维护社会的秩序,巩固统治。
材料三 法典规定,如果奴隶主把一个自由民的眼睛弄瞎,只要拿出一定数量的银子就可了事。如果被弄瞎眼睛的是奴隶,就不用任何赔偿。两个自由民打架,一个人被打瞎了一只眼睛,对方就要同样被打瞎一只眼睛作为惩罚;被人打掉牙齿,就要敲掉对方的牙齿。
(1)材料一中刻在石柱上的这部法典叫什么?这部法典是由谁制定的?该法典在人类历史上具有怎样的地位?
(2)材料二表明该法典颁布的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三可以看出,该法典主要维护哪一阶级的利益?这说明该法典具有怎样的性质?
(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汉谟拉比法典》与现代法律精神有何区别。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请仔细观察地图,写出图中A、B、C、D所代表的四个古代人类文明。
A
B
C
D
(2)四大文明古国是农业文明的代表。据上图,说说其产生的相同自然地理条件有哪些?
答案
1-5ADCCC
6-10DDCBA
11-15DABDB
16、1)大约在公元前24世纪,两河流域实现了初步统一。丝绸之路。
2)汉谟拉比。因为“他”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他”还十分勤政,兴修水利,奖励商业,并建立了一支常备军;采取灵活务实外交。他还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
3)《汉谟拉比法典》。通过该法典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它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4)维持正义,消灭一切罪与恶,使强者不能压迫弱者。事实并非如其所说。“倘自由民之奴隶打自由民之子之颊,则应割其一耳”,说明奴隶的地位极其低下。这部法典实际上是为了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而制定的。
17、(1)《汉谟拉比法典》。汉谟拉比。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2)维护国家统一,加强统治,稳定社会秩序。
(3)奴隶主阶级。等级性。
《汉谟拉比法典》是一部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法典,具有浓厚的等级思想,将刑罚作为报复的工具。而现代法律的基本精神是以人为本,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刑罚的主要目的是防治犯罪。
18、(1)
A
古中国
B
古印度
C
古埃及
D
古巴比伦
(2)大河流域,在北纬40度至20度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