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含义
(1)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___________,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设立不同级别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2)在自治区域内,由当地民族当家做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___________。
2.法律保障
(1)1949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将实行___________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后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载入_________。
(2)1984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颁布实施。
区域自治
民族自治区域
自治机关
自治权
民族区域自治
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3.现状:全国已经建立了___________(1947年)、新疆、广西、宁夏、西藏5个民族自治区,30个民族自治州,100多个民族自治县(旗)。
4.意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
内蒙古
二、共同繁荣发展
5.背景:我国各民族发展很不平衡,很多少数民族的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
6.措施
(1)国家采取许多优惠政策,派出大批人员,还通过技术、资金、物资等多种方式,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___________,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2)国家重视少数民族_________的保护与发展。
(3)20世纪末,中央决定进行____________,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加快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历史机遇。
经济建设
文化
西部大开发
知识点1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例1】(原创)2018年8月12日,内蒙古鄂温克族自治旗成立60周年庆祝大会举行。早在筹建新中国时,为了保障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中国共产党就提出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多党合作协商制度
D.经济特区优惠政策
解析:1949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故选B项。
答案:____
B
知识点2 共同繁荣发展
【例2】2018年8月16日,国家民委发布《2017年民族地区农村贫困监测情况》。《监测情况》显示,2017年与2016年相比,贫困程度较高的贵州、云南、西藏、甘肃、新疆,贫困发生率从10%以上降至10%以下,广西、青海、宁夏贫困发生率从7%以上降至7%以下。这些扶贫成果的取得主要得益于( )
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③“一国两制”的强大生命力
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扶贫成果的取得,主要得益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①②④正确,少数民族地区不实行“一国两制”,排除③,故选B项。
答案:____
B
对应训练
1.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已建立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和许多自治州、自治县等,对这一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较早作出明确规定的是(
A
)
A.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C.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2.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于自治区域来说,这一制度有助于(
B
)
①因地制宜,发展本地事业 ②消除民族差别,实现民族融合 ③在统一主权下自主行使地方自治权 ④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下列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
B
)
A.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各少数民族自治区的所有事务都完全由本民族做主
C.体现了国家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
D.民族自治区域是我国不可分离的一部分
4.由于自然条件、历史、社会等原因,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2/3,不到东部地区平均水平的40%。为改变这种局面,国家实施的战略是(
D
)
A.依法治国
B.各民族一律平等
C.民族区域自治
D.西部大开发
5.据悉,按照“十二五”规划,到2018年,国家高速公路联网新疆内路段将全面实现高速化,基本实现14个地州市及新疆兵团师部以高速公路连接。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C
)
A.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保障各民族一律平等
C.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D.体现各民族间的团结互助
6.如图是小明准备的板报素材,由此可知,他准备的这期板报主题应该是(
B
)
图一 纪念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的邮票
图二 出席全国人大会议的少数民族代表
图三 青藏铁路开通
A.钢铁长城
B.民族大团结
C.科技文化成就
D.海峡两岸的交往
图一 图二
图三
7.(2018·泸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图中________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
A
)
A.①
B.②
C.③
D.④
8.对联作为一种文艺形式,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下列对联能够反映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生活状况的是(
A
)
A.杂居聚居遵民意,五区人民得自治
B.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C.发愤图强兴大业,勤劳致富建小康
D.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9.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既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也有效发挥了各族人民当家做主的积极性。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是(
D
)
A.区域内的人口和面积
B.当地民族当家做主
C.走社会主义道路
D.国家统一领导
10.(2018·河北)2014年,“壮族三月三”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广西将“壮族三月三”确定为假期,自治区内全体公民放假2天。这些做法(
B
)
①提高了壮族在其他民族中的地位
②体现了对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尊重
③实现了少数民族地区协调发展
④有利于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11.新中国成立前,云南地区的佤族、景颇族仍保留着原始时代的生活方式,四川凉山地区的彝族处在奴隶社会阶段,藏族人民生活在农奴制的压迫之下。这些状况说明(
C
)
①各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很不平衡
②这些地区脱离了党中央的统治
③很多少数民族地区的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
④地区不同,实行的社会制度就不同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12.从1984年到2013年底,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38倍,农民人均收入增长了21倍。材料直接反映出少数民族地区(
C
)
A.实行了彻底的民主改革
B.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D.进行了农村和城市的经济改革
13.2017年2月中下旬,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可克达拉市举行了援疆干部人才欢迎会暨培训班,来自江苏省43名援疆干部人才开启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这(
B
)
A.反映了我国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B.体现了我国各民族间团结互助的关系
C.表明了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根本方法
D.说明了新疆的发展主要依赖对口支援
14.下图是同学们都比较熟悉的100元人民币的背面,在钱币的右上角印有汉语拼音、蒙古文字、藏族文字和维吾尔族文字等字样。这些设计理念体现了(
D
)
①我国是多民族组成的大家庭
②汉族与少数民族不可分离
③党和政府尊重少数民族文化
④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相互依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世界上的多民族国家在处理民族问题方面有不同的制度模式,中国采用的是A。A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实行区域自治。由于成功地实行A,中国少数民族依法自主地管理本民族事务,民主地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保证了中国各民族不论大小都享有平等的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权利,共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反对分裂国家和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形成了各民族相互支持、相互帮助、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和谐民族关系。
——摘自《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1)材料中的“A”指的是我国对少数民族实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请写出它的名称。结合材料说出实行这一基本政治制度的意义。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意义: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2)如今我国不断地在西藏、新疆等地加大投资,得益于21世纪初我国对少数民族地区实施的哪一项战略政策?
西部大开发战略。
(3)和谐的民族关系需要我们共同来维护,请你为营造更加和谐的民族关系提出合理化建议。(不少于两条)
国家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投资、国家派干部和大学毕业生支援少数民族建设、关心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提高少数民族的生活水平等。(符合题意,写出两条或两条以上建议,表述准确即可)(共23张PPT)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一、“一国两制”的构想
1.提出: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_________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_________”的伟大构想。
2.含义: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时在______、______、______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3.地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二、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4.原因
(1)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
(2)“_______________”构想的提出为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
邓小平
一国两制
社会主义制度
台湾
香港
澳门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一国两制
5.香港回归
(1)中英两国政府经过两年谈判,于________年12月正式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2)________年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凌晨,中英两国政府在_______如期举行香港交接仪式,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_____________________正式成立。
6.澳门回归:______年12月19日午夜至20日凌晨,中葡两国政府在澳门举行交接仪式,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7.意义: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1984
1997
香港
香港特别行政区
1999
知识点1 “一国两制”的构想
【例1】1984年12月19日,《中英香港问题联合声明》的正式签字仪式在人民大会堂西大厅隆重举行。邓小平同志出席了签字仪式。运用邓小平同志提出的“______________”构想,中英两国政府终于成功地解决了香港问题。横线处应该填入( )
A.民族区域自治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求同存异
D.一国两制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D项符合题意。
答案:____
D
知识点2 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例2】1997年内地来自香港的实际使用资金额达206亿美元,2016年上升到815亿美元。香港也是内地最主要的投资目的地,2015年内地对香港直接投资的金额达898亿美元,较2005年增加超过25倍。这种情况表明,香港的回归( )
A.加大了香港对内地经济的依赖性
B.开创了香港和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
C.便利了香港和内地之间各方面交流
D.消除了香港和内地经济发展上的矛盾
解析:材料表明,香港回归以来,与内地在经济上相互促进与发展,开创了和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故选B项。
答案:____
B
对应训练
1.2017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继续全面准确贯彻落实“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其中,“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提出者是(
D
)
A.孙中山
B.毛泽东
C.周恩来
D.邓小平
3.(2018·宁夏)1997年7月1日,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先后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洗雪了百年国耻。在此之前,香港、澳门分别被哪两个国家侵占(
A
)
A.英国、葡萄牙
B.英国、法国
C.西班牙、葡萄牙
D.英国、西班牙
4.(2018·张家界)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下面两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中国政府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成功范例。它践行了(
D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一国两制”构想
5.林郑月娥于2017年3月26日正式当选为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任行政长官,经国务院批准于2017年7月1日香港回归20周年之际宣誓就职。香港回归祖国(
A
)
①结束了英国在香港的殖民统治 ②使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 ③是“一国两制”构想的伟大实践 ④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2017·海南)香港回归前,美国《财富》杂志曾以“香港之死”为题,“唱衰”香港。然而,从1997年到2016年,香港本地生产总值由1.37万亿港元增至2.49万亿港元,香港依然是全球最富裕经济体之一,这充分说明了(
A
)
A.“一国两制”的正确性
B.香港是中国的领土
C.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
D.西方媒体狼子野心
7.(2018·泰安)“船儿弯弯入海港,回头望望沧海茫茫,东方之珠,拥抱着我,让我温暖你那苍凉的胸膛,让海风吹拂了五千年,每一滴泪珠仿佛都说出你的尊严,让海潮伴我来保佑你,请别忘记我永远不变黄色的脸……”歌曲《东方之珠》中包含了(
C
)
①香港的历史悠久和百年沧桑
②香港人的精神归属及家园情结
③基督教的忧患意识和天命思想
④华人共同的文化心理和情怀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8.(2018·兴安盟)全国人大第十二届四次会议强调,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施政。以下对“一国两制”的解读错误的是(
D
)
A.“一国两制”首先被运用于解决香港问题
B.回归后的香港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C.“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借鉴
D.回归后的香港、澳门可以保留军队
9.1982年12月,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通过了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其中第三十一条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这说明(
A
)
A.“一国两制”有了宪法保证
B.“一国两制”的理论因此形成
C.“一国两制”的构想就此提出
D.“一国两制”的构想已成功运用
10.(2018·云南普洱三中模拟)相对于我国内地来讲,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特别”是指(
D
)
A.政治上不受中央政府管辖
B.澳门成为经济特区,原经济地位不变
C.与葡萄牙仍有紧密的政治联系
D.澳门享有高度自治权,原有社会制度不变
11.香港回归后,人们依然会在固定的时间涌入赛马场,但是一些关注政治的市民有了被选为立法议员的可能,而后者在港英时期根本无从发生。这段话说明了香港回归后(
A
)
A.“一国两制”得到很好执行
B.市民的政治生活没有任何变化
C.居民的娱乐活动更加多元
D.社会制度发生根本变化
12.我国之所以能用“一国两制”解决香港、澳门回归问题,其根本原因是(
B
)
A.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B.改革开放使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C.我国外交成就显著
D.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
13.(原创)2018年8月4日,“中国心、血脉情”——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图片巡展在上海青浦区展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7年邓小平复出后,就开始酝酿解决祖国统一的问题。1981年9月30日,叶剑英委员长发表了后称“叶九条”的谈话,允许台湾保持现制度不变,来实现祖国统一大业。1982年1月11日邓小平接见来华访问的美国华人协会主席李耀基时明确提出:叶九条“实际上就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不只是台湾问题,还有香港问题……”
材料二 1997年6月30日晚上到7月1日凌晨,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地的华人就像“守岁”一样,共同经历了一个终生难忘的“回归夜”。中央电视台72小时的直播中,留下了许许多多记录历史的经典时刻。
材料三 十九大报告指出,新时期港澳发展同内地发展紧密相连,要支持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中国网
材料四 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26日发布的对外商品贸易统计数字显示,今年6月,香港商品整体出口货值为3403亿港元,进口货值为3945亿港元,分别比去年同期上升3.3%和4.4%。统计还显示,今年上半年与去年同期相比,香港商品整体出口货值上升9.3%,进口货值上升10.5%。上半年,香港有形贸易逆差2737亿港元,相当于商品进口货值的12.2%。
——2018年7月26日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1)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政府解决港澳台地区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2)材料二中的“回归夜”指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该事件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历史事件:香港回归。历史意义: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3)根据材料三、四,分析香港经济繁荣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主要因素:“一国两制”的实践;同内地经济联系的加强;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共19张PPT)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一、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1.对台基本方针:改革开放后,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对台基本方针。
2.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1)从1979年开始,中国人民解放军奉命停止对_______和________的炮击,海峡两岸局势逐步走向缓和。
(2)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_________政策,海峡两岸同胞近40年的隔绝状态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3)1992年,台湾海基会和大陆海协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这就是“_____________”。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金门
马祖
“三不”
九二共识
(4)1995年1月,__________提出了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
(5)2005年,胡锦涛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____________一行,双方重申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主张台海和平稳定。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会见,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6)2015年11月,习近平、__________在新加坡会面。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
二、日益密切的交往
3.“三通”的实现:2008年11月,两岸达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协议。随后,两岸同时举行“三通”启动仪式,两岸关系取得重大进展。
江泽民
连战
马英九
空运直航
海运直航
邮政合作
知识点1 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例1】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中国人的神圣使命,排列下列相关活动的先后顺序( )
①习近平同马英九会面
②“九二共识”达成
③胡锦涛会见连战
④台湾当局开放居民赴大陆探亲
⑤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
A.④⑤①③②
B.④⑤③②①
C.⑤④②③①
D.⑤④③①②
解析:习近平同马英九会面发生在2015年;“九二共识”达成发生在1992年;胡锦涛会见连战发生在2005年;台湾当局开放居民赴大陆探亲是在1987年;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是在1981年,因此活动发生的先后顺序是⑤④②③①,故选C项。
答案:____
C
知识点2
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例2】某旅游公司设计了多条“走进台湾”系列旅游线路,包括美食之旅——“吃”遍宝岛,花博之旅——“花”现宝岛,婚纱蜜月之旅——钟爱一生宝岛演艺等。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它为两岸交流提供了新的渠道
B.“一国两制”得到台湾民众大力拥护
C.海峡两岸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D.合作共赢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
解析:据题干多条“走进台湾”系列旅游的线路可知,这为两岸交流提供了新的渠道,说明海峡两岸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合作共赢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近年来,大陆与台湾的经济交往日益密切,经济贸易频繁,已经形成了一种相互促进,互补互利的局面,A、C、D三项正确,B项观点从材料中体现不出来,故选B项。
答案:____
B
对应训练
1.(2018·永州)赵老师在讲授“祖国统一”这一专题时,设计了如图思维导图。其中,方框中的内容应是(
A
)
A.一国两制
B.国共合作
C.和平共处
D.统一战线
2.(2018·北京)下列史实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
)
1992年11月,大陆海协会和台湾海基会达成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
1997年7月1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1999年12月20日,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A.祖国统一
B.外交成就
C.军队建设
D.民族团结
3.(2018·呼和浩特)1988年1月21日,第一个台湾返乡探亲团抵达北京,在八达岭长城上,他们欢呼“到家了”。此时他们“离家”长达(
B
)
A.38年
B.39年
C.43年
D.93年
4.(原创)参考消息网2018年6月26日报道称,中国国民党主席吴敦义6月24日说,1992年的“九二共识”是历史事实,不是谁讲没有就没有。材料中的“九二共识”是指(
B
)
A.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B.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C.调整“三不”政策
D.经济交流,互补互利
5.下图是题为《回来吧,就缺你了》的漫画。画中的“母亲”怀抱中有两个“孩子”,正等待另一个“孩子”回来。被等待的“孩子”应是(
D
)
A.西藏
B.香港
C.澳门
D.台湾
6.1987年,台湾民众发起返乡运动,印发《我们已沉默了四十年》的传单30万份。传单写道:“难道我们没有父母?而我们的父母是生是死不得而知。我们只要求:‘生’则让我们回去奉上一杯茶;‘死’,则让我们回去献上一炷香。”这一运动使得(
A
)
A.两岸隔绝的状态被打破
B.“九二共识”的达成
C.《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
D.两岸“三通”的实现
7.“承认‘九二共识’的历史事实……两岸双方就能开展对话,协商解决两岸同胞关心的问题,台湾任何政党和团体同大陆交往也不会存在障碍。”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上提及的“九二共识”是(
D
)
A.和平统一祖国
B.反对“台独”分子和国际反华势力
C.加强两岸交流
D.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8.2018年5月20日,为期5天的首届海峡两岸(闽清)张圣君文化节在榕落幕。文化节期间举办了“圣君缘·梅台情”文艺演出、“百业兴旺”主题展会等精彩活动,为两岸信众送上一场文化盛宴。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之所以迅速发展,最根本的一点是(
B
)
A.两岸“三通”的实现
B.“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指导
C.国际形势变化的影响
D.海协会和海基会的共同促进
9.(2018·潍坊)1992年,海协会与海基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第二年,双方成功举行了“汪辜会谈”。这表明(
B
)
A.大陆放弃武力统一
B.两岸关系取得重大进展
C.“台独”基础被铲除
D.“一国两制”被两岸认同
10.(2018·广东)如下表,这些措施(
A
)
A.方便台胞来往大陆
B.推动了台湾经济的发展
C.打击“台独”分裂势力
D.显示了维护国家主权的决心
11.(2018·梧州)1987年2月,部分台湾同胞发起返乡运动……当年的母亲节,一些老兵穿着“想家”的T恤衫,在集会上演唱《母亲您在何方》,老兵们哭成一片,这反映了(
A
)
A.台胞期盼当局放开赴大陆探亲的限制
B.“台湾特别行政区”得到台胞普遍认同
C.海峡两岸已经达成“一个中国”的共识
D.港澳回归奠定海峡两岸民间交流基础
12.进入新世纪以来,两岸关系经历种种风云变幻,不断取得进展。下列属于两岸关系得到发展的是(
D
)
①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开展“和平之旅”访问大陆
②2008年,两岸实现“三通”,两岸关系取得历史性进展
③2015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与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举行“习马会”
④蔡英文当局拒绝承认“九二共识”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可以采取独特的模式,社会制度不变,台湾人民的生活水平不降低,台湾可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
——邓小平
材料二
材料三 2018年4月1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海南博鳌会见了台湾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荣誉董事长萧万长一行。台湾问题研究专家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习总书记的会见讲话意涵深远,彰显了大陆方面在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基础上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决心,继续同台湾同胞分享发展机遇的诚意,以及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为台湾经济带来的机遇。
——新华网4月10日电
(1)材料一中邓小平提出的解决台湾问题的“独特模式”是什么?“独特模式”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一国两制”(或: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含义: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或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2)根据材料二、三及所学知识,谈谈关于国家的统一问题,你得到了怎样的认识?
认识: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只有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国家统一,中华民族才能更强大等。(只要意思相近,言之有理,答出一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