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1张PPT)
第4课
课标要求:
了解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历史贡献。
旧民主主义革命近80年
1840-1919
新民主主义革命30年
1919-1949
民主革命 时期
社会主义革命
社会主义建设
1949-1956
1956年以来
知识·提纲
一、立志改造社会 投身中国革命
二、开创中国革命的道路
三、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四、建立新中国
五、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和探索社会 主义建设道路
六、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功绩
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
孩儿立志出乡关,
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
人生无处不青山.
一、立志改造社会 投身中国革命
问题探究:
1、中共成立前,毛泽东思想发生了怎样变化?
2、什么时间毛泽东转为共产主义者?
3、毛泽东走上革命道路标志是什么?
4、毛泽东树立的志向是什么?
君主立宪--民主共和--马克思主义
1920年夏
参加中共一大
挽救国家、改造社会
(二)、开创新路
二、开创中国革命的道路
(一)、领导工农运动
(三)、效果检验
1)中共一大结束后,回湖南从事中共湖南地方党组织和开展工人运动
2)1925—1927年从事农民问题研究和举办农民运动讲习所
二、开创中国革命的道路
(一)、领导工农运动
1、实践上:
2、理论上:
发表《井冈山的斗争》《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著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从理论上为中国革命胜利指明方向
二、开创中国革命的道路
(二)、开创新路
2)1927年—1928年领导秋收起义,起义后开辟井冈山根据地 ,开创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和全国政权的革命道路
1)1927年参加“八七会议”,提出“政权由枪杆子中取得”
在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下,红军人数不断增加,根据地面积不断扩大,军事上连续粉碎了敌人的多次围剿,影响越来越大。星星之火发展成为燎原之势
二、开创中国革命的道路
(三)、效果检验
三、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1、被排挤出党的领导队伍
1)原因:
“左”倾教条主义者掌握了党中央的领导权
2)危害:
革命力量蒙受巨大损失,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战略转移
2、遵义会议:
1)内容:
纠错--改组,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2)意义:
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中国革命开始转危为安
a、与国民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取得平型关战役、百团大战的胜利
c、建立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抗击了大部分侵华日军,成为抗日战争的 中流砥柱
d、发表《新民主主义论》形成完备的新民主主义论
e、1942年的整风运动,为革命胜利的奠定思想基础
f、经过八年的艰苦抗战,取得了抗战的伟大胜利
四、建立新中国
1、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重庆谈判,与国民党在重庆签订《双十协定》
四、建立新中国
1、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2、领导中国人民争取和平民主主义斗争
1)背景:
抗战结束后,中国面临者两种前途、两种命运的抉择:和平vs内战 民主vs独裁
2)斗争:
3)结果:
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最终撕毁了和平协议
1)三年战争(1946-1949)
2)推翻了腐朽的国民党政权
3)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4)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3、领导中国人民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
四、建立新中国
1、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2、领导中国人民争取和平民主主义斗争
五、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新中国近60年历史(1949年至今)回顾
历史分期 历史年代 时段特点
过渡时期 恢复时期 1949-1952 恢复经济
巩固政权
改造时期 1953-1956 三大改造
十年建设时期 1956-1966 曲折发展
十年文革时期 1966-1976 严重破坏
两年徘徊时期 1976-1978 停滞不前
改革开放新时期 1978年至今 改革开放
a巩固政权:继续追歼反动势力,全国领土基本解放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和抗美援朝……
b恢复国民经济:没收官僚资本,合理调整工商业,稳定物价、统一财经,引导人民进行工农业生产……
1、确立社会主义制度(1949—1956)
新中国成立之初,解放战争尚未完全结束,国民经济处于崩溃边缘
五、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和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1)巩固政权,恢复国民经济
①背景:
②措施:
励精图治,三年时间(1949--1952),国民经济得到恢复。为国家开展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奠定了基础
③成效:
①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三改”)
②三大改造(农业、个体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③三年改造(1953--1956),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1、确立社会主义制度(1949—1956)
五、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和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1)巩固政权,恢复国民经济
2)确立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
2、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1956—1976)
正确探索:
左倾错误:
经济:1956年,中共八大、《论十大关系》
政治:1957年,《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
矛盾》的讲话
经济:1958年,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 动,三年经济困难(1959-1961年)
政治:1957年反右扩大化、十年“文化大革命”
国内: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工业化全面展开
国际:中共破除了对苏联经验的迷信,中苏关系恶化,中国开始探索自我特色道路
1、确立社会主义制度(1949—1956)
五、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和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1)背景:
2)探索:
一位中国网民:
说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却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中迂回奔走;
说他是战略家,他却在党的高级干部会议上口若悬河;
说他是理论家,他的书法却遒劲有力,气吞山河。
他是一位神奇人物。他就是影响20世纪中国 历史的一位伟人------毛泽东。
对他,你应该如何评价呢?
六、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功绩
毛泽东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和社会主义的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和振兴、中国人民的解放和幸福,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
1、领导党和人民找到有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新道路;
2、创立了毛泽东思想,
3、领导党和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4、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5、领导党和人民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6、为探索一条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苦努力,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局限性: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也犯了“左”的错误。 1958年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受到挫折。特别是晚年发动的“文化大革命”,使“左”的错误发展到高峰,造成全国大动乱,给党、国家和社会带来建国后最严重的损失。
总结: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历史已经证明,没有毛泽东的正确领导,就没有新中国的诞生,就没有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他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回顾必修Ⅲ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1966年8月18日在天安门检阅红卫兵
1928年
在井冈山
1949年主持开国大典
1945年在中共七大上做报告
知识·回顾
回忆知识点:
一.毛泽东思想的诞生
时代特征: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大革
命时期
1924-1927
2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1927--1937
3抗日战
争时期
1937-1945
《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新民主主义论》
解决中国革命的领导者、同盟军、对象的问题(萌芽)
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
“性质-革命两步走”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党的指导思想(七大)
《井冈山的 斗争》等
二.毛泽东思想的发展
解放战
争时期
1946-1949
过渡
时期
1953-1956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论人民民主专政》
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新中国的重大问题
解决建设社会主义制度的问题
《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提出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方针政策,科学阐明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
1、新文化运动后期,曾经接受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知识
分子不包括
A、李大钊 B、陈独秀 C、毛泽东 D、胡适
2、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
理论成果是
A新三民主义 B毛泽东思想 C三民主义 D邓小平理论
3、把毛泽东思想正式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
A、中共七大 B、中共八大 C、中共九大 D、中共十大
4、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主要形
式是
A、和平赎买 B.国家资本主义
C.利用、限制、改造 D.团结——批评——团结
5、毛泽东在领导秋收起义过程中的一系列革命实践活动,对中国革命影响深远,其中影响最大的举措是
A、公开打出工农革命军的旗号
B、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C、决定放弃长沙的计划
D、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
6、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巩固
A、奠定了党指挥枪的新型人民军队的基础 B、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C、标志着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开始 D、创建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革命武装
7、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已经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的著作有
①《论持久战》 ②《新民主主义论》
③《论联合政府》④《论人民民主专政》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8、为夺取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思想基础的是
A、工农武装割据 B新民主主义论
C、1942年延安整风 D《双十协定》
9、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标志着中国共产党
A、探索本国工业化道路的开始
B、独立自主处理国内外矛盾的开始
C、破除对国外经验迷信的开始
D、探索本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始
10、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毛泽东犯了“左”的错误有
①反右派斗争扩大化 ②文化大革命
③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 ④中共八大
A ①②③ B 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11、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政治生活的主题是
A、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 B、整顿党的作风
C、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D、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12、下列属于毛泽东在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具有开创性的是
①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②社会主义改造
③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和平赎买方式
A ①②③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②
思考1:
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是如何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
1、 1927年参加“八七会议”,提出“政权由枪杆子中取得”.
2、1927年—1928年领导秋收起义,起义后开辟井冈山根据地 ,开创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和全国政权的革命道路.
3、发表《井冈山的斗争》《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著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从理论上阐明中国新道路,为中国革命胜利指明方向.
思考2:遵义会议后,毛泽东为什么能成为党的领导核心?
1、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开创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和全国政权”的崭新革命道路,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从理论上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指明正确方向。
2、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者排挤和反对毛泽东对党和红军的领导,直接导致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军被迫长征实行战略转移。
3、遵义会议上肯定毛泽东正确军事主张,并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后成立了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三人军事小组,负责全军的军事行动
4、在毛泽东的正确领导和指挥下,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抗日革命和解放战争)。
思考3:毛泽东是怎样建立新中国?又怎样建设新中国?
1、开创中国革命的新路: “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和全国政权”的崭新革命道路,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从理论上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指明正确方向。
2、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
3、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参加重庆谈判,签定《双十协定》
4、领导中国人民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
5、领导中国人民巩固人民政权、恢复国民经济,进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6、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为中国走向繁荣昌盛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毛泽东故居——湖南湘潭县韶山冲上屋场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1925年秋
中共八七会议
秋收起义
井冈山会师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前提:
内容:
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
它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请思考:
(1)毛泽东把军队由城市转向农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井冈山根据地的开辟有何重大意义?
(3)井冈星火,成燎原之势说明了什么?
(4)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体现了毛泽东思想的什么特点?
最主要的因素是敌强我弱的基本形势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从实践上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新道路
充分说明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正确
反映出实事求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遵义会议
重庆谈判
《双十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