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第15课 钢铁长城
一、陆、海、空军的建设
1.陆军:现代化水平大大提高,发展成包括步兵、炮兵、________、防化兵、通信兵等多兵种的现代化部队,武器装备不断更新。
2.海军
(1)建立: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部队——_____________建立。新中国成立后,又建立了东海、_______和北海舰队。
(2)装备:1971年,我国自行研制的___________完成了多次科学试验和对外出访任务。接着,海军又陆续装备了我国自己制造的核潜艇。________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_________”交接入列。
(3)兵种: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_____________、海军陆战队等多兵种。
装甲兵
华东军区海军
南海
导弹驱逐舰
2012
辽宁舰
海军航空兵
3.空军:人民空军是在______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刚刚诞生时在___________战争中取得了辉煌战绩。1956年,我国仿制成功________歼击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空军的现代化建设有了新的飞跃。
二、导弹部队的发展
4.组建:1966年,中国组建_____________(2015年更名为火箭军)。它是中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
5.任务:主要担负遏制他国对中国使用_____________、遂行核反击和____________精确打击任务。
6.组成:由核导弹部队、常规导弹部队、作战保障部队等组成。装备了_______系列弹道导弹和长剑巡航导弹。
陆军
抗美援朝
歼-5型
第二炮兵部队
核武器
常规导弹
东风
三、新时代强军之路
7.2014年,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在福建_______召开,强调军队政治工作要为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提供坚强_________。
8.201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调整成立五大战区,构建军队联合作战体系。组建五大军种,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新格局。
古田
政治保证
军委管总
战区主战
军种主建
知识点1
陆、海、空军的建设
【例1】(原创)中国军网太平洋2018年8月11日电,经过6天的连续航行,11日上午,海军第三十批护航编队在西太平洋某海域进行了编队起航以来的首次海上补给。新中国成立前夕建立的第一支海军部队是( )
A.北洋水师
B.华东军区海军
C.北海舰队
D.南海舰队
解析:华东军区海军是新中国成立前夕建立的第一支海军部队,故选B项。
答案:____
B
知识点2 导弹部队的发展
【例2】(原创)第二炮兵作为中国实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主要担负遏制他国对中国使用核武器、遂行核反击和常规导弹精确打击任务。它创建于( )
A.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B.20世纪50年代
C.20世纪6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
解析:20世纪60年代,我国成立战略导弹部队,被命名为第二炮兵,故选C项。
答案:____
C
知识点3 新时代强军之路
【例3】(原创)2014年,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召开的地点是( )
A.北京
B.上海
C.南昌
D.古田
解析:2014年,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在福建古田召开,强调军队政治工作要为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提供坚强政治保证,故选D项。
答案:____
D
对应训练
1.(2018·安顺)近代以来,西方列强凭借坚船利炮,对中国发动了一次次的侵略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历史证明:要维护国家独立和民族尊严,必须拥有强大的国防力量,为此,1949年4月宣告成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是(
A
)
A.华东军区海军
B.东海舰队
C.南海舰队
D.北海舰队
2.我国空军部队刚刚诞生,就面临着哪一考验(
D
)
A.渡江作战
B.解放台湾
C.解放西藏
D.抗美援朝
3.(2018·德州)下图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国庆阅兵时导弹部队在接受检阅。我国导弹部队组建于20世纪(
B
)
A.50年代
B.60年代
C.70年代
D.80年代
4.(2018·通辽)强大的国防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国防建设取得的成就包括(
D
)
①建立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 ②在陆军的基础上建立了人民空军 ③空军部队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取得辉煌战绩 ④组建战略导弹部队
A.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
D.②③④
5.2017年解放军海军三大舰队在相关海域及空域,同时举行大规模实兵实弹对抗演习,出动各型战舰、潜艇、战机、预警机及岸防导弹部队联合作战,模拟对海对陆发动突击,引发各方关注。海军三大舰队指的是(
C
)
①东海舰队 ②南海舰队 ③北海舰队 ④北洋舰队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6.随着201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五大战区成立、五大军种组建,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新格局形成。带领中国走上新时代强军之路的领导人是(
D
)
A.毛泽东
B.邓小平
C.胡锦涛
D.习近平
7.分析下表,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A
)
A.我国国防力量不断壮大
B.我军已经进入世界强国之列
C.我国对外开放取得巨大成就
D.祖国统一大业取得历史性进展
8.在人民解放军的主要军种中,最年轻的高科技军种是(
B
)
A.陆军
B.火箭军
C.海军
D.空军
9.小丽同学查阅建国以来我国军队建设的相关资料后,制作了下面的大事年表。据此,她对军队建设所起的作用得出了如下结论,其中理解有误的是(
D
)
A.极大地提高了中国国防总体实力和防卫作战的能力
B.为保卫祖国领土完整和维护国家统一铸起钢铁长城
C.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强有力的安全保证
D.具有现代科技知识的军事指挥人才队伍正逐渐形成
10.“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经过两次裁军,削减了100多万军队,同时调整军费开支,把有限的财力用于研制高技术兵器,发展高技术兵种,培养军地两用的高技术人才。”这些举措表明(
B
)
A.我国周边环境已经得到极大改善,战争威胁基本消除
B.我国坚持走精兵之路和科技强军之路
C.军队成了为地方培养人才的主要基地
D.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
11.右图所示军种应承担的主要任务是(
A
)
A.实施战略核反击
B.保护公民的权益
C.维护国家的领空
D.维持社会的治安
12.2018年4月1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南海某海域检阅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部队,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海上阅兵式,展示了水面舰只、核潜艇、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等新时代海军建设成就。这从侧面反映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一个重要成果是实现了(
A
)
A.由单一军种到诸军兵种合成的转变
B.主要作战武器由进口到自主制造的转变
C.服务对象由革命战争向和平建设的转变
D.国防动员由军队担负到军民联动的转变
13.下列图片最为恰当的展览主题是(
A
)
A.新中国的国防建设
B.社会主义科技发展
C.人民军队的建立与发展
D.导弹部队的发展
14.(原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3年2月19日至24日,毛泽东先后乘坐海军“长江”号、“洛阳”号军舰沿长江而下从武汉到南京视察海军部队。在视察期间,他一再对海军指战员说,我们的海岸线这么长,需要强大的海军;现在太平洋不太平,需要建设强大的海军;过去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大多是从海上来的,需要建设强大的海军。同年12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又提出要建设强大的海军。
——中国军网
材料二 据不完全统计,从1949年到1953年,毛泽东亲自批阅空军请示报告124件;在国家百事待举,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拨出专款为空军购买飞机、修建机场。
1952年2月14日,毛泽东还亲自与肖劲光等海军领导人商量,把准备购买舰艇的外汇转买飞机。
——人民网《毛泽东关于新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材料三 1965年至1967年,在大规模的三线建设背景下,中国国防工业的建设布局主要向大西南地区展开,遍及26个省、市、自治区的地方军工建设(即小三线)也同时进行。
——《新中国国防工业布局的形成与发展(1949-1980)》
材料四 2018年7月2日,我国火箭军展开了名为“天剑”的系列实战化对抗演练,多支新型导弹旅参与其中。“天剑”系列演习是火箭军一年一度的常态系列演习,已经连续举行了6年。演习中,由导演部根据战场需要随机抽点多个发射单元,实施集群突击或精确打击,快速连续转换部署,逐次递增演训难度,锤炼全型号连续发射、整旅火力突击、联合火力打击等作战本领。
——中国新闻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建立的第一支海军部队是什么?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相继建立了哪些海军舰队?
华东军区海军。东海舰队、南海舰队和北海舰队。
(2)根据材料二可知,我国非常重视空军的建设。1956年,我国成功仿制的歼击机是什么?
歼—5型歼击机。
(3)20世纪60年代,我国在中苏关系恶化的局势下,以“三线”建设为重点,为了进行战略威慑,我国组建了什么部队?
第二炮兵。
(4)依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火箭军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主要担负遏制他国对中国使用核武器、遂行核反击和常规导弹精确打击任务。(共21张PPT)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1.新中国成立初期:奉行__________的和平外交政策,在成立后的第一年里,就同_______等十几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2.过程
(1)_______年底,周恩来在接见_______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2)_______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与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
3.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____________,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_____________,和平共处。
4.意义: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____________。
独立自主
苏联
1953
印度
1954
领土完整
平等互利
基本准则
二、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5.万隆会议的召开
(1)概况:________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在印度尼西亚______召开的亚非会议,这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_______________。
(2)成果:周恩来提出“___________”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1955
万隆
亚非会议
求同存异
知识点1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例1】2017年2月22日,中印战略对话在北京举行。在七个小时的会谈中,中印双方深入交换了意见,达成广泛的共识,并同意妥善处理分歧和敏感问题。60多年前,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了( )
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举行多边外交活动的原则
D.“求同存异“的方针
解析:1953年12月,我国政府同印度就两国在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故选B项。
答案:____
B
知识点2
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例2】一位美国记者在某次会议后这样评论:“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这次会议是( )
A.日内瓦会议
B.第26届联合国大会
C.万隆会议
D.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解析:根据材料,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这次会议是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
答案:____
C
对应训练
1.1953年周恩来总理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不包括(
C
)
A.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B.互不侵犯
C.妥协解决所有争端
D.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2.(2018·临沂)“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后,获得了世界上越来越多国家的赞同,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首次提出这“五项原则”的是(
B
)
A.毛泽东
B.周恩来
C.尼赫鲁
D.吴努
3.1954年,周恩来出访印度、缅甸,三国总理共同倡导了(
A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八项主张
C.和平外交
D.“求同存异”方针
4.《日本经济新闻》称:“共产党中国通过这次会议,已经肯定地取得了世界上五大国家之一的地位。”这次会议指的是(
C
)
A.万隆会议
B.第26届联合国大会
C.日内瓦会议
D.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
5.(2018·海南)周恩来恰如一名睿智的大国棋手,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外交大棋局中纵横捭阖,谈笑风生,使新中国外交突破重围,朋友遍天下。下列与下图相符的周恩来外交语言是(
A
)
A.我们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越中情谊深,同志加兄弟
D.各国之间一定能找到共同点
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发言
6.(2018·苏州)1955年4月18日,香港《文汇报》报道了周恩来总理率团参加“世界历史上第一次亚非会议”的消息(见下图)。在这次会议上(
B
)
A.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C.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国与美国实现了关系正常化
7.(2018·莱芜)《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载:“它是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开展活动,冲破美国的孤立和遏制政策,扩大对外交往的有力武器。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实践检验,它不仅成为我国对外政策的基石,也逐渐被国际社会普遍接受。”这段材料评述的是(
A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求同存异”方针
C.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D.“一国两制”构想
8.
1950年2月14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规定了在发生与第三国冲突时互助的义务。在理论上,条约规定中国有义务在全球范围内驰援苏联;而实际上,也意味着如果中国周边地区的潜在危机加剧,中国将得到苏联的安全保障。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
A.保障了中苏双方的国家安全
B.实践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宣告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破产
D.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
9.(2018·黄石)20世纪50年代,中印联合发表声明,“两国总理重申这些原则,并且感到在他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材料中“这些原则”是指(
A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求同存异原则
C.“一边倒”原则
D.不结盟原则
10.(2018·十堰)2018年5月2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备忘录……指令有关部门对华采取限制措施……对自中国进口的商品加收关税,对此中国政府进行了大力度反击,你认为特朗普政府这一做法违背了我国政府长期奉行的外交政策的哪一内容(
B
)
A.互不侵犯
B.平等互利
C.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D.互不干涉内政
11.史学界认为,“日内瓦会议开创了我国外交活动的新天地”。“新天地”主要是指(
B
)
A.以发展中国家的姿态步入国际外交舞台
B.以世界大国的身份步入了国际外交舞台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可
D.迫使美国公开承认了新中国的合法地位
12.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既没有去刻意争取对共产主义的支持,也没有激烈反美、反西方的言论。但他达到了此行的重要目的,使许多代表相信了他是一个心怀善意、通情达理而真挚诚恳的人,并相当成功地使人相信了共产党中国奉行和平的政策。周恩来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C
)
A.周恩来的人格魅力
B.中美关系出现缓和
C.倡导“求同存异”方针
D.提出和平共处原则
13.2016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李克强总理提出亚洲是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力量,要共同维护和平稳定。60多年前的亚非会议,中国、亚洲、非洲共同努力,维护世界和平。60多年前的亚非会议对中国的重大意义是(
C
)
A.巩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中的地位
B.彻底打破了美国对中国的包围封锁
C.为新中国打开了同亚非各国友好交往的大门
D.中国由此与印度尼西亚建立外交关系
14.(2018·贵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新中国成立初期与我国建交的国家。
(1)依据材料,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第一个
建交高峰出现在什么时候,这一时期与新中国
建交的主要是哪一类型的国家?美国等一些
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怎样的外交政策?
时间:新中国成立初期。
类型:社会主义国家。
外交政策: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包围。
(2)新中国首先是针对哪一个国家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为什么是在1953年底提出了这一原则?
国家:印度。原因:建国初期外交政策是“一边倒”,依附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与西方阵营相对抗,1953年周恩来总理对印度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后,中国走上了独立自主的外交道路,不绝对排斥资本主义或者社会主义,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下,与一切国家发展外交关系。
举出20世纪50年代中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重要国际会议上付诸实践、发扬光大的一例史实。
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共24张PPT)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原因:中国国力的增强及国际地位的提高;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支持。
2.概况:1971年10月,第________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
二、中美、中日建交
3.中美关系正常化
(1)中美敌对: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政府敌视新中国,对新中国实行__________、包围威胁的政策。双方敌对的状态长达20多年。
(2)基辛格访华:1971年7月,__________秘密访问中国,同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
26
封锁禁运
基辛格
(3)尼克松访华:1972年,________访华。中美双方正式签署并发表了《_________________》,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4)中美建交:________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____________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4.中日建交:1972年,日本首相___________访华,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尼克松
联合公报
1979
台湾
田中角荣
三、全方位外交
5.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其他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6.中国积极发展_____________关系,秉持_____________的全球治理观,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7.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外交布局。
全球伙伴
共商共建共享
全方位
多层次
立体化
知识点1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例1】(原创)外交学院前任院长吴建民分析某事件时说道:“两阿提案的背后也有我国的参与,这一提案肯定是与我们协商拟定的,它完全从我国的立场出发,对台湾方面的措辞很严厉,用到了‘驱逐’一词。”材料中的“某事件”是指( )
A.周恩来出席亚非会议
B.中美关系正常化
C.中日正式建交
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解析:根据材料中“驱逐”“台湾方面的措辞很严厉”等信息,说明在这次会议上台湾代表团被驱逐,中国代表团的合法席位被恢复,由此可知,这是1971年召开的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故选D项。
答案:____
D
知识点2 中美、中日建交
【例2】下图是1972年2月6日的《时代周刊》的一期期刊,标题是:尼克松的中国之旅。画面有尼克松与毛、周的见面,参观长城,以及观看中国的歌舞表演。“尼克松的中国之旅”标志着(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C.中美对国际问题看法一致
D.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使中美两国20多年的对抗结束了,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故选B项。
答案:____
B
知识点3 全方位外交
【例3】2018年是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中国外交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拿出新作为、展现新气象。下列事件属于21世纪中国外交成就的是( )
①成立上海合作组织②加入世界贸易组织③举办北京奥运会④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解析:2001年,中国顺利加入WTO;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成立;2008年北京奥运会举办,均属于21世纪外交成就,加入亚太经合组织是在1991年,故选D项。
答案:____
D
对应训练
1.(2018·连云港)下图再现的是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外交成就。其中①处是(
B
)
A.出席万隆会议
B.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C.签订《朝鲜停战协定》
D.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2018·盐城)尼克松把打通中美关系比作人类登月的“阿波罗计划”。中美关系正常化开始于(
C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
B.联合国恢复中国合法席位
C.中美签署《联合公报》
D.中美签署《建交公报》
3.(2018·呼和浩特)1971年10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得以恢复,这时我国外交正处于(
C
)
A.与西方的紧张期
B.与苏联的蜜月期
C.与美国的改善期
D.与日本的建交期
4.(2018·潍坊)1991年,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并于2001年、2014年两次成功举办了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这反映出我国(
D
)
A.促进同亚非各国团结协作
B.宣传新型地区安全观念
C.谋求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D.参与地区性多边外交活动
5.(2018·安徽)新中国外交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图中建交增长最快阶段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D
)
A.中日两国建交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C.中美关系改善
D.中国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6.(2018·河南)它致力于边境地区军事领域的信任与合作安全,是一个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区域性合作组织,最初由中国、俄罗斯等六国组成。它是(
D
)
A.亚太经合组织
B.华沙条约组织
C.世界贸易组织
D.上海合作组织
7.(2018·扬州)下图是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的新闻照片。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潇洒而豪放的大笑,被西方媒体描述为:“震碎了议会大厦的玻璃!”乔副部长开心大笑是因为(
A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中日恢复邦交正常化
C.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香港回归祖国
8.(2018·乐山)下列中美关系图示说明了(
A
)
A.由敌对走向合作,不断深化发展
B.我国外交政策转变为寻求与大国结盟
C.我国积极参与全球化的经济活动
D.中国特别注重发展同第三世界国家和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
9.(2018·河北)下图反映的史实(
C
)
A.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谊
B.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对中国外交和世界局势产生了积极影响
D.实现了中美关系正常化
1972年2月27日,招待尼克松总统的宴会
10.(2018·日照)下图显示1972年中国与西方国家建交进入热潮,中国外交出现新局面。这一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
A.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B.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面临经济危机
C.中国的综合国力提高
D.中国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11.某学习小组为纪念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45周年,编辑了一期《跨越太平洋的握手——纪念尼克松访华45周年》板报。下列各项可以入选“尼克松访华成果”这一栏目的是(
B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B.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C.中美对国际问题看法一致
D.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12.根据中美建交协议,邓小平和美国总统卡特分别代表本国政府签署了中美科技合作协定。如今,中美科技合作已成为我国对外政府间科技领域最大的合作机制。由此可见,中美建交(
B
)
A.促进了两国贸易的增长
B.推动了中国科技的发展
C.增进了两国政府的互信
D.有利于维护亚洲的和平
13.1975年1月,周恩来总理在会见日本客人时高度评价1972年9月访华的田中角荣首相,他说:“田中先生是了不起的,值得称赞,他比尼克松勇敢。”日本的田中首相“比尼克松勇敢”是指(
D
)
A.在西方国家中率先与新中国建交
B.在尼克松之前访问新中国
C.早于美国与新中国联合抗苏
D.早于美国与新中国建交
14.(2018·宁夏)下列图片反映了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领域取得的成就。这些成就取得的共同原因是(
D
)
A.非洲国家的大力支持
B.日本谋求改善中日关系
C.美国改变对华政策
D.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15.同学们在自主学习时搜集了一组我国领导人参与重大活动的照片。为这组照片确定一个最恰当的主题(
D
)
A.人类命运
国际和平
B.亚非崛起
民族独立
C.制度演进
中国作用
D.世界舞台
中国角色
16.(原创)建国以来的外交成就体现了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联合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自由的国家和人民。首先是联合苏联、各人民民主国家和各被压迫民族,站在国际和平民主阵营方面,共同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以保障世界的持久和平。
——《共同纲领》第一章第11条
材料二 2017年4月6日至7日,在美国佛罗里达州海湖庄园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晤美国总统特朗普。习近平在首日的会谈中主张:“合作是中美两国唯一正确的选择。”特朗普也表示:“双方应该就重要问题保持沟通和协调。”习近平提议,要“推进双边投资协定谈判,推动双向贸易和投资健康发展,探讨开展基础设施建设、能源等领域务实合作”。习近平主席此次美国之行,让“跨越太平洋的合作”前景更加宽广,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繁荣作出重要贡献。——2017年4月6日新华网
材料三 2017年5月14日,习近平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本次论坛多达29个国家的领导人以及众多国际组织负责人应邀与会,备受国际舆论瞩目。近40位外国驻华大使接受媒体采访,并对本次盛会和“一带一路”倡议给予了高度评价。国内外舆论普遍关注“合作共赢”“全球化”“六大走廊”等热词。——2017年5月14日《人民日报》
材料四
2018年的中国外交亮点主要体现在四大主场活动上。一是4月在海南举行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主旋律是改革开放。今年恰逢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本届年会将总结改革开放成功经验,展示新时代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新前景。二是6月在青岛举行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主旋律是弘扬“上海精神”。三是9月在北京举行中非合作论坛峰会,主旋律是“一带一路”。四是11月在上海首次举行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主旋律是市场开放。
(1)材料一反映了建国初期的哪一项外交方针?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美两国20世纪70年代的“跨太平洋握手”指的是什么事件?这次外交活动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事件:尼克松访华。重大历史意义: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美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3)材料三反映出新时期我国外交的基本方针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知识,分析影响中国外交关系发展的主要因素。
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全方位外交。主要因素:国家利益和综合国力;国家性质;国际局势的变动。
依据材料四,评价我国新时期外交的特点。
特点:中国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