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语文第五单元 十八 斜塔上的实验
【课内阅读】
伽利略拒绝停止他的实验,因此他们就决定将威胁付诸行动。与亚里土多德的教导相反,伽利略认为,如果两个不同重量的物体同时从同一高度落下,就会同时落地。这帮教授认为,这完全是胡说八道。"除了傻瓜,没有人会相信一根羽毛同一颗炮弹能以同样速度通过空间下降。"现在正是揭穿伽利略的荒唐,叫他永世不得翻身的时候了。他们要让他在大学的全体教授和学生面前当场出丑,使他愚笨的学说当场被揭穿。
伽利略很乐于接受这个挑战。为这次“表演”选定的地点是比萨斜塔。指定的日期到了,教授们穿着他们的紫色丝绒长袍,整队走到塔前。学生们和镇上的很多人则走在这些人的前面。大家吵吵嚷嚷,兴高采烈,准备看伽利略出洋相,对他的人品宣判死刑。
当伽利略一步一步爬上斜塔时,大家都嘘他。他一只手拿着一个10磅重的铅球,另一只手拿着一个1磅重的铅球。时间到了,伽利略让两个铅球从塔顶同时落下。大家先是一阵嘲弄的哄笑——然后随之是大吃一惊的窃窃私语。难以相信的事情真的发生了!两个重量不同的铅球,同时从塔顶下落,同时越过空中,同时落到地上。
1.教授们认为伽利略胡说八道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斜塔上的实验.教授和伽利略双方的目的各不相同,请你联系上下文.分别指出他们各自不同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难以相信的事情真的发生了!”这句话中的“事情"是指什么 为什么说是。难以相信的”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中善于运用侧面描写来表现人物,请你从选段中选择一处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伽利略的发现其实就是知识创新,请你从选段所写伽利略的事迹中总结出几条关于知识创新的经验,并简要表述出来:(至少两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阅读】
大功至伟袁隆平:我是人民农学家(节选)
朱继东
①时间终于到了1971年11月23日,在海南岛茫茫野生稻丛里,袁隆乎的两位助手——他的学生李必湖和南红农场的技术员冯克珊发现了一株雄花败育的天然野生稻!袁隆平仔细观察后,又采集了稻花样品,放在显微镜下进行检验,最终确认这确实是一株十分难得的野生稻雄性不育株。鉴于它是一株碘败型花粉败育的野生稻,袁隆平当即高兴地命名为“野败”,并向全国育种专家和技术人员通报了他们的最新发现。
②最令人感动的是,袁隆平他们还把“野败”材料贡献出来,组织全国性的攻关。1971年春,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成立杂交稻研究协作组,袁隆平调省农业科学院杂交稻研究协作组工作。1972年3月,国家科委把杂交稻列为全国重点科研项目,组织全国协作攻关。袁隆平将“野败”材料分发到全国10多个省、市的30多个科研单位,用了上千个品种与“野败”进行了上万个测交和回交转育的试验,扩大了选择概率,加快了三系配套进程……就在这一年,袁隆平选育成了中国第一个应用于生产的不育系二九南1号。
③1973年,在突破了“不育系”和“保持系”的基础上,广大科技人员广泛选用长江流域、华南、东南亚、非洲、美洲、欧洲等地的1 000多个品种,进行测交筛选,找到了100多个具有恢复能力的品种。43岁的袁隆平和他的助手在世界上首次育成三系杂交水稻,将水稻产量从每亩300公斤提高到每亩500公斤以上。当年10月,袁隆平在苏州召开的
全国水稻科研会议上,发表了《利用“野败”选育三系的进展》一、文,正式宣告中国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原来有人预言,“三系三系,三代人也搞不成器”。而事实上,袁隆平及其同行们只用了短短3年时间就攻克了杂交水稻这道世界难题。
④从1964年发现第一株雄性不育株起,到三系配套成功,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里,袁隆平整整熬了10年。他的执著、创新,尤其是为了科研事业和国家利益而不计较个人得
失的精神当时感动了很多人。接受记者采访时,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朱英国教授感慨地说:“没有袁老师把自己的成果公开,我们大家都不会有今天的成就,我们很多人可能还在饿肚子!”
⑤深受杂交水稻惠泽的中国农民,用生动而朴实的语言称颂袁隆平为“当代神农”或“米菩萨”。5月13日,湘潭县泉塘子镇超级杂交稻示范基地——我国第一个超级杂交稻示范基地,中央新闻单位袁隆平事迹采访团一走进这里,村民便自发放起鞭炮。村民李希明说:“记者同志啊,你们来采访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我们打心里高兴。你们要多宣传袁院士的杂交稻,他可是我们的米菩萨、米财神!”更有农民一遍遍感激地说“解决中国吃饭问题‘一靠邓小平,二靠袁隆平’,袁老师是我们农民的大恩人!” (选自“新华网”)
6.从选文看,袁隆平具有怎样的可贵精神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第①段中写“袁隆平当即高兴地命名为‘野败”’,袁隆平为什么高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从本文中找出与第②段画线句子相照应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叠词的表达效果。
(1)袁隆平及其同行们只用了短短3年时间就攻克了杂交水稻这道世界难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1964年发现第一株雄性不育株起,到三系配套成功,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里,袁隆平整整熬了10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第⑤段中写了中央新闻单位袁隆平事迹采访团来到后,湘潭县泉塘子镇农民的行和言,这些内容能否删去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袁隆平被评为2004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下面是组委会给他的颁奖词: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读了该颁奖词以及选文,你一定有不少感触。你从袁隆平先生身上学到了什么 请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因为“除了傻瓜,没有人会相信一根羽毛同一颗炮弹能以同样速度通过空间下降。”
2.教授们的目的是:揭穿伽利略的荒唐,让他在大学的全体教授和学生面前当场出丑。
伽利略的目的是:证明自己是对的,要重新检验亚里士多德有关科学的学说。
3.两个重量不同的铅球,同时从塔顶下落,同时越过空中,同时落到地上。因为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中根深蒂固地认为两只不同重量的铁球是不可能同时落地的,这表现了人们迷信于亚里士多德的权威。
4。在进行实验时,大家先是吵吵嚷嚷,嘲笑伽利略。而当两个铁球同时落地以后,大家大吃一惊。这里通过写众人的反应,表现了伽利略的执著,对真理的无限热爱,敢于怀疑,敢于挑战权威。
5.示例:不轻易相信权威。 将每一事物都放在自己的感官和思索的考察之下。
6.具有执著、创新,为了科研事业和国家利益而不计较个人得失的精神品质。
7.因为该野生稻是一株碘败型花粉败育的野生稻。
8.他的执著、创新,尤其是为了科研事业和国家利益而不计较个人得失的精神当时感动了很多人。
9.(1)“短短”突出了袁隆平及其同行们攻克杂交水稻这道世界难题费。时之短,与“有人预言”的话形成鲜明对比。
(2)“整整”强调了袁隆平取得科研成果历时之长,突出了袁隆平先生的执著。
10.不能删去。农民们的言和行,反映了他们充分承受了袁隆平科研成果的惠泽,如果删去,就不能突出袁隆平的“大功至伟”。
11.该题为主观性试题,可联系实际,从以下几方面选点作答:(1)执著追求;(2)敢于创新;(3)淡泊名利;(4)积极奉献等。第五单元 十八 斜塔上的实验
【课内阅读】
伽利略拒绝停止他的实验,因此他们就决定将威胁付诸行动。与亚里土多德的教导相反,伽利略认为,如果两个不同重量的物体同时从同一高度落下,就会同时落地。这帮教授认为,这完全是胡说八道。"除了傻瓜,没有人会相信一根羽毛同一颗炮弹能以同样速度通过空间下降。"现在正是揭穿伽利略的荒唐,叫他永世不得翻身的时候了。他们要让他在大学的全体教授和学生面前当场出丑,使他愚笨的学说当场被揭穿。
伽利略很乐于接受这个挑战。为这次“表演”选定的地点是比萨斜塔。指定的日期到了,教授们穿着他们的紫色丝绒长袍,整队走到塔前。学生们和镇上的很多人则走在这些人的前面。大家吵吵嚷嚷,兴高采烈,准备看伽利略出洋相,对他的人品宣判死刑。
当伽利略一步一步爬上斜塔时,大家都嘘他。他一只手拿着一个10磅重的铅球,另一只手拿着一个1磅重的铅球。时间到了,伽利略让两个铅球从塔顶同时落下。大家先是一阵嘲弄的哄笑——然后随之是大吃一惊的窃窃私语。难以相信的事情真的发生了!两个重量不同的铅球,同时从塔顶下落,同时越过空中,同时落到地上。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教授们认为伽利略胡说八道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斜塔上的实验,教授们和伽利略双方的目的各不相同,请分别指出。
(1)教授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伽利略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当伽利略一步一步爬上斜塔时,大家都嘘他。”一句中的“嘘”字和下文大家怎样的反应相对应?接着“难以相信的事情真的发生了! ”这个“难以相信的事情”指的又是什么 (用文中的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伽利略用实验证明的理论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提升】
袁隆平的“寻梦园”
①经过反复学习和思索,袁隆平展开了想像的翅膀……
②第一步,应该找到雄性不育的植株,培育出水稻雄性不育系。其特点是雄蕊退化,而雌性则是正常的,即通常说的“母禾"。
③第二步,再找一种特殊的水稻品种作父本,给母禾授粉,使它养育出来的后代,全部保持雄性不育的特征,这就是保持系。有了保持系,不育系才能代代相传并大量繁殖。
④第三步,还要找一种稻种和雄性不育系杂交,使杂交的后代恢复生育能力,这叫恢复系。有了恢复系,就可以大量生产杂交种子了。
⑤袁隆平提出的通过“三系’’来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设想与当时学术界流行的观点大相径庭。他披挂上阵,尚未站稳脚跟,冷言冷语便扑面而来。但袁隆平既不争,也不辨,仍然矢志不移地搞他的科学试验。
⑥1964年袁隆平迈出了杂交水稻研究的第一步。可是不久,“文化大革命”便开始了。
⑦袁隆平所有搞试验的坛坛钵钵全被砸得稀巴烂,心爱的秧苗不是被折成几截,就是与湿泥污水搅拌成一团。面对这种惨景,他落下了伤心的泪……
⑧所幸的是,他的两个忠实支持者藏了四钵试验秧苗。这劫后余生的四钵秧苗,袁隆平倍加珍惜,到1968年,已发展到四分秧田了。
⑨为了照顾这得来不易的“秧宝宝",袁隆平像慈母似的守护在秧田边。然而,就是他视为生命的四分秧田,,在一个星期天的早上,还是被扫荡一空。
⑩袁隆平来到试验田边,像疯了似的在狭窄的田埂上走过来,又走过去,狂奔乱跑。当走到一口深井旁,像发现了什么,把衣服一脱,“扑通”一声跳了下去,原来他发现那里面有几棵秧苗。
6.选文开头部分介绍袁隆平的“三系”设想,有什么作用
7.袁隆平迈出的第一步顺利吗 为什么
8.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⑧段中加点词“劫后余生”的表达作用。
9.通过第⑩段中画线句的描写,你能体会到袁隆平当时怎样的内心世界
10.从袁隆平和伽利略的身上,你看到了哪些共同之处
【参考答案】
1.伽利略在斜塔上用实验证明了自己的理论。
2.“与亚里士多德的教导相反”,“除了傻瓜……通过空间下降”。(言之有理亦可)
3.(1)揭穿伽利略的荒唐,让他出丑 (2)接受挑战,证明自己的理论
4.与大家“嘲弄的哄笑”,“大吃一惊的窃窃私语”相对应。指“两个重量不同的铅球……同时落到地上”。
5.如果两个不同重量的物体同时从同一高度落下,就会同时落地。
6.突出袁隆平勇于创新,开拓进取的精神,为下文做了铺垫。
7.不顺利。因为他迈出第一步后不久“文化大革命”开始了,试验成果被毁。
8.形容“文化大革命”中,袁隆平的试验被毁后,藏下来的四钵秧苗的珍贵。
9.当看到自己的命根子被扫荡一空时,袁隆平内心极为悲痛、绝望、愤怒、无奈。
10.示例:坚持用实验说话;为追求真理,不惧打击,不怕压力;大胆想像,敢于创新。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
第18课 斜塔上的实验
姓名 得分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卷(zhì) 妥(xié) 一劳永(yì) 心不在(yān)
2.下面的句子中每句都有两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
①一个教堂司事,刚注满一盏从教堂顶上悬挂下来的油灯,慢不经心地让它在空中来回摆动。摆动着的油灯链条的滴嗒声惊扰了这个学生,引起他一连串的思考。
②大家吵吵嚷嚷,兴高彩烈,准备看伽利略出洋相,对他的人品宣判死邢。
错别字
改 正
3.一个顾客在酒店里喝啤酒,他喝完第二杯之后,转向问酒店的老板:“你们这一周能卖掉多少桶啤酒?”老板得意洋洋地回答说:“35桶” 顾客说:我倒想出一个能使你每周卖掉70桶的办法。老板很惊讶,急忙问:“什么办法?”顾客说:“这很简单,你只要将每个杯子里的啤酒装满就行。”
顾客的言外之意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材料一:伽利略不停地搞实验。甚至当他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就不轻易相信权威。他将每一事物都放在自己的感官和思索的考察之下。
材料二:爱迪生上学后,在数学课上举手质问老师:“二加二,为什么等于四 ”问得老师张口结舌,实在没有办法回答。在校学习不到4个月,老师便对爱迪生的母亲说:“我看这孩子实在太笨,还是别上学了吧。”爱迪生因此被赶出了学校。
材料三:我们国家的中学生在各种奥林匹克竞赛中频频获奖,可在诺贝尔奖的竞争中至今还没有一位中国国籍的人获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分析
(一)
他的教授们很快就风闻他的学习动向和实验活动了。他们很不赞成,认为一个学生要独立思考,这简直是不折不扣的异端。教授们宣布说,所有科学上的问题最后都被亚里士多德一劳永逸地解决了。无论何时,如果一个学生敢于对一条教条式的说法提出异议,教授只需引用亚里士多德的一句话就可以结束争论:导师已经指示过了。那就等因奉此,再没有什么可说的了。可是这儿却偏有一个青年学生,倔强到敢于用自己的实际观察来检验他的教授们的那些教条。这种狂妄行为必须加以制裁--为了大学的声名,也为了有益于他的灵魂。可是伽利略并不理会,他已经发现"数理科学是大自然的语言"。为了学好这种语言,他决意献出自己的一生。
当伽利略一步一步爬上斜塔时,大家都嘘他。他一只手拿着一个10磅重的铅球,另一只手拿着一个1磅重的铅球。时间到了,伽利略让两个铅球从塔顶同时落下。大家先是一阵嘲弄的哄笑--然后随之是大吃一惊的窃窃私语。难以相信的事情真的发生了!两个重量不同的铅球,同时从塔顶下落,同时越过空中,同时落到地上。
伽利略用实验证明了他的理论。
5.概括以上选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教授们”对伽利略的实验活动“很不赞成”的琢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教授们)认为一个学生要独立思考,简直是不折不扣的异端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体会文段中“难以相信的事情真的发生了!”一句中感叹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文段中大家对伽利略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通过以上文段的阅读,你从伽利略的身上获得了怎么的科学精神 谈谈你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科学家发现删除记忆方法
假如记忆可以删除,那么人生该会多么美好——我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和选择,去保留那些美好的记忆,然后完全不留痕迹地删除掉那些让人痛苦的记忆,就像喝了传说中的忘怀水。
这一美好愿望今后也许可以得到实现。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科学家称未来有望能够利用化学手段抹去令人感到痛苦不堪的记忆,并将有助于治疗恐惧症和应激障碍等。这项研究是由美国佐治亚医学院研究小组和中国 华东师范大学的科学家共同合作,研究出利用化学手段可以有选择性地删除小白鼠大脑中痛苦的记忆,并且不会破坏小白鼠大脑组织,使清除不想拥有的记忆成为可能。他们从小白鼠大脑中成功分离出记忆分子,并利用这种分子清除了它不愉快的记忆。
在试验中,研究人员将老鼠放到一个小房间里,播放一段录音,然后反复电击小白鼠,因此,老鼠脑海中对这个房间和声音产生了痛苦的记忆。当再一次进入这个房间或听到这种声音时便会变得惶恐不安、身体不停地颤抖。研究人员将小白鼠放到同一个房间内但并没有播放录音,并给它注射被称为CamKII蛋白质,它仅仅忘记了这个房间给它造成的恐惧,但是下一次播放录音时,依然会恐惧颤抖。然后,研究人员将小白鼠再一次放到这个房间并播放让它感到恐惧的录音,并注射这种蛋白质。随后再将它放在同样的环境中并播放同样的录音,小白鼠表现正常,并没有恐惧状态的产生。这表明删除一段不愉快的记忆需要在同时回忆令其感到痛苦的记忆或者恐惧的情况下注射这种药物。
这项研究成果发表在了《神经细胞》杂志上.研究负责人乔·特斯坦博士在论文中称:“虽然记忆是伟大的老师,对于生存和适应环境至关重要,但是有选择性地删除一些难以接受的记忆,例如造成心灵创伤的战争记忆或恐惧心理,这样可以帮助他们生活的更好。”然而,研究人员称这种方法抹去的仅仅是令其痛苦难忘的记忆。
这项突破令人感到兴奋,研究人员相信,最终可以研制出帮助人们管理记忆的的方法。但是钱博士警告称,这项技术应用于人类还将需要数年,因为人的大脑要比老鼠的大脑复杂得多。同时,他并不赞同把这种技术用于清除人们由于失恋而造成的痛苦记忆,他说:“如果人们经历了一段失败的恋爱,用药物来忘记那个人和那段恋情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11.本文报道了一项什么研究成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假如人的记忆可以删除,可能给人类带来哪些好处?请根据文意分点概。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帙 协 逸 焉
2.慢—漫 滴—嘀 彩—采 邢—刑
3.讽刺老板缺斤短两,坑害顾客。
4.示例:要善于观察和思考问题;不轻信权威,坚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实践出真知);要有追根究底的探究精神;拥有知识并不等于拥有成功,要想成功还要拥有能力。
5.描写伽利略学生时代就具有的奉献精神和发现自由落体定律的经过。
6.(他们)认为一个学生要独立思考,这简直是不折不扣的异端。
7.(他们认为)所有科学上的问题最后都被亚里士多德一劳永逸地解决了。
8.写出了大家面对从未想过、不可思议的事情果真发生在眼前时的那种极端惊诧的神态和被强烈震撼的心理。
9.大家先是一阵嘲弄的哄笑一随之是大吃一惊的窃窃私语。因为两个重量不间的铅球,同时从塔顶下落,同时越过空中,同时落到地上。
10.提示:坚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科学思想和“不轻易相信权威”、不怕威胁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
11.科学家通过试验成功删除了小白鼠的痛苦记忆
12.(1)将有助于治疗恐惧症和应激障碍等 (2)可以有选择性地删除一些难以接受的记忆,帮助人们生活得更好。 (3)可以研制出帮助人们管理记忆的方法。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
第18课 斜塔上的实验
班级 学号 姓名 得分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注音写出汉字
倔强 粗糙 卷zhì 滑jī
2.下面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
默默无闻 一劳永益 狂妄行为 慢不经心 兴高采烈
不折不扣 窃窃私语 取而带之 心不在焉 加以制栽
错别字
改 正
3.学校准备用画像布置校园文化,请你根据范本为伽利略写一段介绍性的文字。
孔子(前551一前479),名丘,字仲尼,鲁 伽利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国人。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分析。
(一)
教学之余,伽利略更忙于实验。他说,他的目的是重新检验亚里士多德有关科学的学说,而不是把这些学说当做福音真理来接受。他发现真理的道路,不是靠背诵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而是通过学习“大自然这本宝书”。
学生们听了他的讲课,不客气地嘲笑他。有些教授也骂得他狗血喷头。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后生小子想要干什么?他居然把亚里士多德的神圣的卷帙从书架上搬走,而代之以绳索、锡块、杠杆,圆形的、多角形的、平面的这样滑稽的玩意儿。不是吗,这些都是小孩子的玩具,是不可以作为严肃地研究宇宙秘密的工具的。“制止这种胡闹!”他们威胁说,否则,他们就将给他一顿教训,叫他永不会忘记。
伽利略拒绝停止他的实验,因此他们就决定将威胁付诸行动。与亚里士多德的教导相反,伽利略认为,如果两个不同重量的物体同时从同一高度落下,就会同时落地。这帮教授认为,这完全是胡说八道。“除了傻瓜,没有人会相信一根羽毛同一颗炮弹能以同样速度通过空间下降。”现在正是揭穿伽利略的荒唐,叫他永世不得翻身的时候了。他们要让他在大学的全体教授和学生面前当场出丑,使他愚笨的学说当场被揭穿。
伽利略很乐于接受这个挑战。为这次“表演”选定的地点是比萨斜塔。指定的日期到了,教授们穿着他们的紫色丝绒长袍,整队走到塔前。学生们和镇上的很多人则走在这些人的前面。大家吵吵嚷嚷,兴高采烈,准备看伽利略出洋相,对他的人品宣判死刑。
当伽利略一步一步爬上斜塔时,大家都嘘他。他一只手拿着一个10磅重的铅球,另一只手拿着一个1磅重的铅球。时间到了,伽利略让两个铅球从塔顶同时落下。大家先是一阵嘲弄的哄笑—然后随之是大吃一惊的窃窃私语。难以相信的事情真的发生了!两个重量不同的铅球,同时从塔顶下落,同时越过空中,同时落到地上。
伽利略用实验证明了他的理论。
4. 用一句话简要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伽利略“实验的目的是重新检验亚里士多德有关科学的学说,而不是把这些当做福音真理来接受”。从选文中找出与这句话相照应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些充分说明伽利略是一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6.伽利略发现真理的主要方法和途径是 (用课文原句填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记叙和描写相结合是本文的写作特点,请用波浪线找出一两处并作简要评点。
评点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点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伽利略的两个发现,实际上是知识创新,你能不能从伽利略的事迹中总结几条关于知识创新的经验,并用恰当的语句表述出来(至少两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中国核物理的鼻祖——赵忠尧
一百年来,坐落于南京市四牌楼的百年名校东南大学,为祖国培养了15万多名高层次优秀人才。素有“中国核物理的鼻祖”之称的赵忠尧,就是这众多东大佼佼者之一。
赵忠尧,1902年6月27日出生于浙江诸暨。1920年,赵忠尧从诸暨县立中学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现东南大学前身)数理化部,1924年毕业后相继在湖州第三师范学校、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清华大学任教员。1927年赵忠尧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研究生院深造。1930年以优等论文获得博士学位,1951年回国,1955年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920年赵忠尧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时,正值校长郭秉文等人极力倡导建立一所综合性的国立大学之时。1921年,东南大学在南高师校园内成立,次年南高师并入东南大学。赵忠尧进校时学的是化学专业,但他学习数学、物理同样认真,尤其是物理学学得相当好。毕业后,东南大学又聘请他回来担任物理系的助教。在这期间,赵忠尧在任教的同时修完了高等师范与大学本科所差学分,并于1925年取得东南大学毕业资格。任教期间,他工作勤奋踏实,深得物理学界前辈、哈佛大学博士叶企孙教授的青睐。正是以东南大学的任教为起点,赵忠尧开始了他的物理学教学和研究的生涯。
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留学期间,赵忠尧通过“硬γ射线在物质中的吸收系数”这一实验课题,发现了硬γ射线通过重物质时产生的反常吸收和特殊辐射,这是正负电子对的产生和湮灭过程的最早实验证据。之后,他在美国《物理评论》发表了题为《硬γ射线的散射》的论文,公布了他关于γ射线方面的新发现,即他发现γ射线被铅散射时,除开普敦散射外,伴随着重物质的反常吸收还有一种特殊的光辐射出现,表明γ射线在重元素中的特殊吸收不是由开普敦效应引起的,从而揭示了一种新的反应机制。两年后,他的同学C.D.安德逊(Anderson)发现了正电子,并由此获得了1936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赵忠尧的实验成果证明他是最早观察到正负电子对产生与湮灭的人。
早在上个世纪30年代赵忠尧学成回国后,就决意要在自己的祖国开展核物理研究。1946年夏,美国在太平洋进行原子弹试验,他受当时的中央研究院推荐,作为中国惟一的科学代表去参观。此后,他利用在美国的机会,在跟踪国际核物理最新发展的同时,开始注意购买静电加速器部件和核物理实验器材,准备随时运回祖国。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到美国,赵忠尧几经周折,终于带着30多箱器材回到祖国,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核物理实验室,并使刚刚诞生的人民共和国在1955年就有了第一台700千电子伏的质子静电加速器。之后,他又主持研制成功第二台质子静电加速器,能量为250万千伏。正是通过这两台加速器的研制,赵忠尧发展了我国的真空技术、高电压技术、离子源技术,使我国较早地迈入了核物理研究强国的行列,培养了包括杨振宁、李政道等在内的一大批核物理研究人才,为跻身世界核大国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赵忠尧一生从事核物理学的研究,虽然没有获得过应有的荣誉和地位,但他却一直孜孜不倦、默默无闻地工作着,从不喜欢张扬、表现自己。尽管毕业后一直未能再回母校东南大学,但他对祖国和世界物理学的卓越贡献无疑是对母校培养的最大慰藉。1992年,在他九十高龄之时,还欣然提笔为母校九十周年校庆题词:“热心教育改革,培育科技人才。”表达了一位学子对母校的无限关切之情。
1998年5月28日,赵忠尧——这位中国核物理的鼻祖辞别人世时,有人这样评价他:在中国物理学史上,他是一座丰碑。在世界物理学史上,他也是一颗明星。
9.文中“鼻祖”一词的意思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赵忠尧在大学学习期间选择的专业与伽利略有什么相似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留学期间,赵忠尧进行了一项很有意义的实验,这次实验的成果是什么?表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赵忠尧在我国核物理研究方面做出了哪些贡献?他有哪些高贵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在中国物理学史上,他是一座丰碑。”,此句中“丰碑”的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jué cào 帙 稽
2.益→逸 慢→漫 带→代 栽→裁
3.略
4.写比萨斜塔上的实验,伽利略发现了自由落体定律,表现了他不怕威胁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
5.“与亚里士多德的教导相反,伽利略认为,如果两个不同重量的物体同时从同一高度落下,就会同时落地。” 不轻易相信权威,坚持真理
6.通过学习“大自然这本宝书”。
7. ①“指定的日期到了,教授们穿着他们的紫色丝绒长袍,整队走到塔前。学生们和镇上的很多人则走在这些人的前面”。 写观看队伍的盛大,表现这次实验影响之大; ②“大家吵吵嚷嚷,兴高采烈,准备看伽利略出洋相,对他的人品宣判死刑。” 写出了反科学的习惯势力的强大。(找出其他描写也可)
8.①不轻易相信权威;②勤于思考;③将每一事物都放在自己的感官和思索的考察之下;④不断实验。
9.鼻祖:始祖,比喻创始人。在题目中指赵忠尧是中国核物理的创始人。
10.赵忠尧在大学学的是化学专业,但数学、物理同样学得认真,尤其是物理学学得特别好;伽利略在大学期间学的是医学,但他对数学、物理学同样学得认真,尤其是对物理实验特别感兴趣。
11.这次实验成果是:发现了硬γ射线通过重物质的产生的反常吸收和特殊辐射。表明:他是最早观察到正负电子对产生与湮灭的人。
12.根据第五段的内容回答,意思对即可。
13.这里比喻赵忠尧为中国核物理做出了伟大的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