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单元认识生命
一、选择题
(2019·深圳市南山区·期末)如图表示发面是温度对面团中二氧化碳产生量的影响。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分析此图能大致判断发面的最适温度
B.
时发面效果会明显好于
C.
的环境中酵母菌不能存活
D.发面过程中不可能产生酒精
(2020·惠州市惠城区)为探究两种抗生素对某细菌的抑菌效果,设计如图所示实验方案:在无菌固体培养基表面涂布被检测细菌,放置甲、乙和丙三个圆形滤纸片(抗生素可在培养基中扩散,滤纸片周围出现抑菌圈的大小能反映其抑菌效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抑菌最有效的是抗生素
B.浸泡滤纸片的抗生素
、
浓度应相同
C.丙滤纸片起到对照作用
D.此方法可检测抗生素对病毒的抑制效果
(2020·湖南娄底市·真题)公安部门升级第二代身份证要求补录指纹信息,世界上没有指纹完全相同的两个人,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A.性状的多样性
B.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C.基因的多样性
D.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2018·深圳市福田区·期末)创建“细胞学说”的科学家是
A.袁隆平
B.施莱登和施旺
C.巴斯德
D.罗伯特·虎克
(2019·重庆万州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达尔文创立了统一的生物命名法
B.拉马克创立了生物进化论
C.哈维发现了血液循环
D.沃森和克里克提出了“生物学”这个名词
(2018·深圳市福田区·期末)在“探究酸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实验中,四位同学作出了下列假设。其中不恰当的是
A.“酸雨”对种子萌发有影响吗
B.“酸雨”对种子萌发没有影响
C.“酸雨”对种子萌发有抑制作用
D.“酸雨”对种子萌发有促进作用
(2018·北京海淀区·模拟)如图为蒙古栎叶龄增长过程中叶面积和叶绿素含量的变化,根据该图结果可以推测
A.叶片中细胞的生长主要在
天
B.叶绿素含量随叶片面积增加而降低
C.叶绿素含量提高有助于植物呼吸作用
D.
天后,单位面积叶片光合作用减弱
(2016·天津和平区·期末)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A.人体分泌汗液
B.桃树结出果实
C.钟乳石慢慢长大
D.猎豹追捕羚羊
(2020·北京石景山区·模拟)水温影响鱼类生长,通常水温升高
,鱼类生长速度增加
倍;但过高水温却可能使鱼类死亡。这种现象说明
A.生物与环境间相互影响
B.生物能够适应环境
C.生物能够影响环境
D.生物适应环境是相对的
(2019·昆明市官渡区·期末)地衣是由真菌和藻类共同生活在一起形成的,它们彼此有利,这种现象称为
A.寄生
B.共生
C.竞争
D.捕食
(2019·北京西城区)在巴斯德的鹅颈瓶实验中,两个烧瓶内的肉汤同时煮沸放凉后,将甲瓶的瓶颈打破,瓶口朝上,乙瓶保持
形的曲颈,观察肉汤的变化。本实验的实验变量是
A.氧气的有无
B.烧瓶放置时间的长短
C.烧瓶的容量
D.微生物的有无
(2019·天津·学业)下表为小林同学探究“湿度对鼠妇分布的影响”的设计方案,其中存在不合理之处,下列改进建议正确的是
A.纸盒左右两侧各放
只鼠妇
B.纸盒左右两侧均应设置黑暗的条件
C.纸盒左右两侧均应放置干燥的土壤
D.纸盒左右两侧均应放置潮湿的土壤
(2019·昆明市盘龙区·模拟)玉米通过光合作用制造自身所需要的有机物,这说明
A.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B.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C.生物能进行呼吸
D.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2019·天津红桥区·学业)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有关调查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调查时要有明确的目的和对象
B.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
C.在调查过程中不必作记录
D.对调查结果还需用数学方法统计
(2019·深圳市福田区)下列各项中,属于动物和植物共有的特征是
A.光合作用
B.捕食
C.排出体内废物
D.细胞具有细胞壁
(2018·广东深圳市·真题)两株长势相同的玉米苗分别放在等量的土壤浸出液和蒸馏水中,如图甲所示,过几天后,植株的生长状况如图乙所示,下列正确的是
A.实验的变量是水的多少
B.实验应在黑暗中进行
C.土壤浸出液与蒸馏水的成分完全相同
D.土壤浸出液能为植株生长提供无机盐
(2018·北京东城区·模拟)惊蛰时节我国南方常出现春旱现象。民间有“惊蛰雷鸣,成堆谷米”的农谚。这说明此时影响农作物生长发育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A.阳光
B.水分
C.空气
D.温度
二、综合题
(2019·天津和平区·期末)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手指上会粘上许多细菌。假设:常洗手可以减少手上的细菌数量。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甲乙两个同学设计了一个实验,利用盛有无菌培养基的培养装置,分别进行了细菌培养实验。如图所示,请完善并评价他们的实验方案。
(1)
你认为
同学的设计合理,理由是
。
(2)
你认为乙同学提出的问题是:
;作出的假设是:
。
(3)
为什么要将培养装置放在
环境中?因为
。
(4)
培养
小时后,发现洗手前按指印的培养装置中有大量细菌繁殖,洗手后按指印的培养装置中有较少细菌繁殖,得出的结论是
。
(5)
根据实验,为了保证个人卫生,你认为要养成哪些良好的卫生习惯?
。(写出一条即可)
(2020·云南昆明市·模拟)市面上的口罩种类繁多,不同类型的口罩适用范围各不相同,过滤效率是检测口罩防护能力的重要指标。研究人员利用自动滤料测试仪对不同类型口罩进行检测,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1)
该实验研究的问题是:
(2)
该实验的变量是
;为减少实验误差,图中数据应是多次检测后所得数据的
值。
(3)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不同类型口罩防护能力
,防护能力最强的是
口罩。
(4)
使用过的口罩上附着有大量灰尘、细菌等污物,应妥善处理。对于健康人使用过的口罩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填“重复使用”或“扔进专用垃圾桶”)。
(2019·宁波市鄞州区·期末)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甲、乙、丙、丁
个密闭、透明的生态瓶,各瓶内的组成和条件见下表。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观测后,发现甲瓶是最稳定的生态系统,而乙、丙、丁瓶都在短时间内出现生物死亡,水体发黑发臭现象。
注“”表示有;“”表示无。
(1)
生态瓶内的生态系统要维持长时间的稳定,可以缺少的成分是
。
(2)
小科同学对乙、丙、丁瓶生态平衡被破坏的原因进行了推测,其中合理的是
。
A.乙瓶中藻类的数量逐渐增大导致浮游动物失去生存空间
B.由于丙瓶中没有小鱼,所以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受到阻碍
C.丁瓶与甲瓶相比,氧气含量少,小鱼可能缺氧而死
D.丙瓶没有泥沙,藻类缺少必需的无机盐,大量死亡,导致生态平衡破坏
(2019·潍坊市安丘市·期末)科学探究是生物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究过程不仅给我们带来了乐趣,还是领悟科学探究方法、提升科学思维的基础。请分析回答下列探究实验中的相关问题:
实验探究—:某生物兴趣小组发现当人们移开花盆时,鼠妇(又称潮虫)会很快爬到其他隐蔽的地方。这是为什么呢?为探究“光照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兴趣小组设计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步骤
:实验装置的中央放入
只生理状况基本相同的鼠妇,在温度适宜且明亮的环境中静置
分钟,分别统计明亮处和阴暗处的鼠妇数量,并记录。
步骤
:再按步骤
的方法重复操作
次。
步骤
:求
次实验的平均值。
回答下列问题:
(1)
该小组探究的问题是:
对鼠妇分布的影响;实验中除两侧分别是“明亮”和“阴暗”外,其余条件都相同,实验设计体现了
原则。
(2)
实验步骤中重复操作
次,并求平均值的原因是
。
(3)
分析图示数据统计,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4)
该小组为继续探究水分对鼠妇分布的影响,把实验装置中透明玻璃板一侧的湿土换成了干燥土壤,你认为还需要改变什么条件?
。
(5)
实验探究二:如图,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盛有无菌培养基(内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装置,设计了洗手能减少手上微生物数量的如下实验:
如图所示,无菌培养基的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需要
条件。
(6)
无菌条件下培养
小时,经检测以后,某同学得出了洗手能减少手上微生物数量的结论。根据此实验,该同学得出此结论的实验现象是
。
第1单元认识生命
一、选择题
(2019·深圳市南山区·期末)如图表示发面是温度对面团中二氧化碳产生量的影响。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分析此图能大致判断发面的最适温度
B.
时发面效果会明显好于
C.
的环境中酵母菌不能存活
D.发面过程中不可能产生酒精
【答案】A
【解析】A、通过图示可以看出酵母菌发面时的最佳温度是
左右,A正确;
B、通过图示可以看出
时放出二氧化碳量与
时放出二氧化碳相同,发面效果相同,B错误;
C、通过图示可以看
的环境中酵母菌还能存活,但活动量很低,C错误;
D、发面过程中如果密封,当氧气量耗尽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时,也会产生酒精,D错误。
故选A。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2020·惠州市惠城区)为探究两种抗生素对某细菌的抑菌效果,设计如图所示实验方案:在无菌固体培养基表面涂布被检测细菌,放置甲、乙和丙三个圆形滤纸片(抗生素可在培养基中扩散,滤纸片周围出现抑菌圈的大小能反映其抑菌效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抑菌最有效的是抗生素
B.浸泡滤纸片的抗生素
、
浓度应相同
C.丙滤纸片起到对照作用
D.此方法可检测抗生素对病毒的抑制效果
【答案】D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2020·湖南娄底市·真题)公安部门升级第二代身份证要求补录指纹信息,世界上没有指纹完全相同的两个人,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A.性状的多样性
B.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C.基因的多样性
D.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答案】C
【解析】A.生物多样性不包括性状的多样性,错误。
B.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种类(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丰富性,错误。
C.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兔和小麦)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如野生水稻和栽培水稻之间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世界上没有指纹完全一样的两个人,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基因的多样性,正确。
D.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指生物群落及其生态过程的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的环境差异、生态过程变化的多样性,错误。
故选C。
【知识点】基因的多样性
(2018·深圳市福田区·期末)创建“细胞学说”的科学家是
A.袁隆平
B.施莱登和施旺
C.巴斯德
D.罗伯特·虎克
【答案】B
【知识点】生物学及其发展历程
(2019·重庆万州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达尔文创立了统一的生物命名法
B.拉马克创立了生物进化论
C.哈维发现了血液循环
D.沃森和克里克提出了“生物学”这个名词
【答案】C
【解析】林奈是瑞典的植物学家、冒险家,林奈在生物学中的最主要的成果是建立了人为分类体系和双命名法;
世纪初,法国学者拉马克认为动物和植物都是有生命的物体,首次提出“生物学”一词,从此,人们才将植物学和动物学统一称为“生物学”;达尔文,英国生物学家,生物进化论的奠基人。在探究生物进化奥秘的过程中,具有重要贡献,他提出了生物进化的自然选择学说,被恩格斯赞誉为“
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哈维是英国的生理学家。哈维是实验生理学的创始人之一,他首次阐明了血液循环的原理;沃森、克里克的研究方向是蛋白质的
射线衍射。
年克里克与沃森相遇,他们共同完成了一个伟大的成就,那就是揭开了
的双螺旋结构之谜。他们俩人利用获得的
射线衍射实验的结果建构了
的精确模型,故C正确。
【知识点】生物学及其发展历程
(2018·深圳市福田区·期末)在“探究酸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实验中,四位同学作出了下列假设。其中不恰当的是
A.“酸雨”对种子萌发有影响吗
B.“酸雨”对种子萌发没有影响
C.“酸雨”对种子萌发有抑制作用
D.“酸雨”对种子萌发有促进作用
【答案】A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2018·北京海淀区·模拟)如图为蒙古栎叶龄增长过程中叶面积和叶绿素含量的变化,根据该图结果可以推测
A.叶片中细胞的生长主要在
天
B.叶绿素含量随叶片面积增加而降低
C.叶绿素含量提高有助于植物呼吸作用
D.
天后,单位面积叶片光合作用减弱
【答案】D
【解析】分析图示可知:叶片中细胞的生长主要在
天,A错误;
叶绿素含量随叶片面积减少而降低,B错误;
叶绿素含量提高有助于植物光合作用,C错误;
天后,单位面积叶片光合作用减弱,D正确。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
(2016·天津和平区·期末)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A.人体分泌汗液
B.桃树结出果实
C.钟乳石慢慢长大
D.猎豹追捕羚羊
【答案】C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2020·北京石景山区·模拟)水温影响鱼类生长,通常水温升高
,鱼类生长速度增加
倍;但过高水温却可能使鱼类死亡。这种现象说明
A.生物与环境间相互影响
B.生物能够适应环境
C.生物能够影响环境
D.生物适应环境是相对的
【答案】D
【解析】生物只能适应一定的环境,环境在不断改变,虽然生物也在不断进化,但是当环境发生巨大变化时,有些生物就不能适应环境而被淘汰。因此生物适应环境,不是永远适应环境,生物适应环境是相对的。如鱼生活在水里,水温升高
,鱼类生长速度增加
倍;但过高水温却可能使鱼类死亡,鱼就不能适应环境了,D符合题意。
故选D。
【知识点】生物能够适应环境
(2019·昆明市官渡区·期末)地衣是由真菌和藻类共同生活在一起形成的,它们彼此有利,这种现象称为
A.寄生
B.共生
C.竞争
D.捕食
【答案】B
【解析】A.寄生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构成的种间关系,错误。
B.共生指的是有些细菌和真菌与动物或植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信赖,彼此有利,一旦分开,两者都不能独立生活。地衣中的藻类含有叶绿体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真菌提供有机物,真菌通过分解作用可以产生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能为藻类提供水、无机盐,这种对双方彼此都有利的生活方式叫共生,因此地衣中的藻类和真菌属于共生关系,正确。
C.竞争指两种共居一起,为争夺有限的营养、空间和其他共同需要而发生斗争的种间关系,错误。
D.捕食指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种间关系,错误。故选B。
【知识点】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种间关系
(2019·北京西城区)在巴斯德的鹅颈瓶实验中,两个烧瓶内的肉汤同时煮沸放凉后,将甲瓶的瓶颈打破,瓶口朝上,乙瓶保持
形的曲颈,观察肉汤的变化。本实验的实验变量是
A.氧气的有无
B.烧瓶放置时间的长短
C.烧瓶的容量
D.微生物的有无
【答案】D
【解析】由题意可知,如图,将两个烧瓶内的肉汤同时煮沸放凉,即两瓶中都高温灭菌,甲瓶的瓶口是竖直向上的,因此空气中的微生物会通过竖直的瓶口进入甲瓶的肉汤中,使肉汤变质腐败。而乙瓶的瓶口是拉长呈
型的曲颈的,空气中的微生物就会被
型的曲颈阻挡住,微生物就不能进入乙瓶的肉汤中,肉汤保持新鲜。由上可知,甲乙两组的区别是甲组肉汤中有微生物,乙组的肉汤中无微生物,是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有无微生物。可见D符合题意。
【知识点】单一变量原则
(2019·天津·学业)下表为小林同学探究“湿度对鼠妇分布的影响”的设计方案,其中存在不合理之处,下列改进建议正确的是
A.纸盒左右两侧各放
只鼠妇
B.纸盒左右两侧均应设置黑暗的条件
C.纸盒左右两侧均应放置干燥的土壤
D.纸盒左右两侧均应放置潮湿的土壤
【答案】B
【知识点】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
(2019·昆明市盘龙区·模拟)玉米通过光合作用制造自身所需要的有机物,这说明
A.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B.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C.生物能进行呼吸
D.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答案】B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2019·天津红桥区·学业)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有关调查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调查时要有明确的目的和对象
B.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
C.在调查过程中不必作记录
D.对调查结果还需用数学方法统计
【答案】C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
(2019·深圳市福田区)下列各项中,属于动物和植物共有的特征是
A.光合作用
B.捕食
C.排出体内废物
D.细胞具有细胞壁
【答案】C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2018·广东深圳市·真题)两株长势相同的玉米苗分别放在等量的土壤浸出液和蒸馏水中,如图甲所示,过几天后,植株的生长状况如图乙所示,下列正确的是
A.实验的变量是水的多少
B.实验应在黑暗中进行
C.土壤浸出液与蒸馏水的成分完全相同
D.土壤浸出液能为植株生长提供无机盐
【答案】D
【解析】由实验可知,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没有无机盐就会影响植物的生活,土壤浸出液中培养的幼苗生长良好,而蒸馏水中的幼苗生长不好,此实验说明土壤浸出液中含多种无机盐,能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本实验的实验变量是无机盐,不是水的多少,A错误;
实验应该在有光的条件下进行,植物可以进行光合作用,B错误;
土壤浸出液中比蒸馏水多无机盐,成分不同,C错误;
土壤浸出液能为植株生长提供无机盐,D正确。
【知识点】设计对照实验
(2018·北京东城区·模拟)惊蛰时节我国南方常出现春旱现象。民间有“惊蛰雷鸣,成堆谷米”的农谚。这说明此时影响农作物生长发育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A.阳光
B.水分
C.空气
D.温度
【答案】B
【解析】农谚“惊蛰雷鸣,成堆谷米”,主要意思是惊蛰时节常出现春旱现象,雷鸣下雨,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发育,因此说明此时主要影响农作物生长发育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水分。故选:B。
【知识点】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二、综合题
(2019·天津和平区·期末)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手指上会粘上许多细菌。假设:常洗手可以减少手上的细菌数量。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甲乙两个同学设计了一个实验,利用盛有无菌培养基的培养装置,分别进行了细菌培养实验。如图所示,请完善并评价他们的实验方案。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设计对照实验、细菌和真菌的生存条件
(1)
你认为
同学的设计合理,理由是
。
【答案】乙;设置了对照实验
(2)
你认为乙同学提出的问题是:
;作出的假设是:
。
【答案】洗手前后,手上的细菌一样多吗?;洗手前后,手上的细菌不一样多
(3)
为什么要将培养装置放在
环境中?因为
。
【答案】细菌的生长繁殖需要适宜的温度
(4)
培养
小时后,发现洗手前按指印的培养装置中有大量细菌繁殖,洗手后按指印的培养装置中有较少细菌繁殖,得出的结论是
。
【答案】洗手能减少手上细菌的数量
(5)
根据实验,为了保证个人卫生,你认为要养成哪些良好的卫生习惯?
。(写出一条即可)
【答案】勤洗手等
(2020·云南昆明市·模拟)市面上的口罩种类繁多,不同类型的口罩适用范围各不相同,过滤效率是检测口罩防护能力的重要指标。研究人员利用自动滤料测试仪对不同类型口罩进行检测,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1)
该实验研究的问题是:
【答案】不同类型口罩的防护能力相同吗?
(2)
该实验的变量是
;为减少实验误差,图中数据应是多次检测后所得数据的
值。
【答案】口罩类型;平均
(3)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不同类型口罩防护能力
,防护能力最强的是
口罩。
【答案】不同;
(4)
使用过的口罩上附着有大量灰尘、细菌等污物,应妥善处理。对于健康人使用过的口罩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填“重复使用”或“扔进专用垃圾桶”)。
【答案】扔进专用垃圾桶
(2019·宁波市鄞州区·期末)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甲、乙、丙、丁
个密闭、透明的生态瓶,各瓶内的组成和条件见下表。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观测后,发现甲瓶是最稳定的生态系统,而乙、丙、丁瓶都在短时间内出现生物死亡,水体发黑发臭现象。
注“”表示有;“”表示无。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1)
生态瓶内的生态系统要维持长时间的稳定,可以缺少的成分是
。
【答案】消费者
【解析】在某个特定的生态系统中可以缺少的成分是消费者,消费者的作用是加速生态系统的物质流动,可以缺少;但是生产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不可缺少。
(2)
小科同学对乙、丙、丁瓶生态平衡被破坏的原因进行了推测,其中合理的是
。
A.乙瓶中藻类的数量逐渐增大导致浮游动物失去生存空间
B.由于丙瓶中没有小鱼,所以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受到阻碍
C.丁瓶与甲瓶相比,氧气含量少,小鱼可能缺氧而死
D.丙瓶没有泥沙,藻类缺少必需的无机盐,大量死亡,导致生态平衡破坏
【答案】C
【解析】A选项:乙瓶中缺乏光照情况下,无法进行光合作用,藻类的种群密度逐渐减少或下降,不能生长,故A错误;
B选项:生态系统应该具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以及非生物物质和能量(光能),但生态系统必不可少的成分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分解者,由于丙瓶中没有小鱼,所以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只是会慢一些,故B错误;
C选项:丁瓶与甲瓶相比,氧气含量减少,因为消费者一小鱼呼吸要消耗氧气,最后小鱼可能缺氧而死,故C正确;
D选项:由于丙瓶中没有泥沙,分解者数量太少或没有分解者的分解作用,所以不利于物质循环的顺利进行,故D错误;
故选C。
(2019·潍坊市安丘市·期末)科学探究是生物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究过程不仅给我们带来了乐趣,还是领悟科学探究方法、提升科学思维的基础。请分析回答下列探究实验中的相关问题:
实验探究—:某生物兴趣小组发现当人们移开花盆时,鼠妇(又称潮虫)会很快爬到其他隐蔽的地方。这是为什么呢?为探究“光照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兴趣小组设计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步骤
:实验装置的中央放入
只生理状况基本相同的鼠妇,在温度适宜且明亮的环境中静置
分钟,分别统计明亮处和阴暗处的鼠妇数量,并记录。
步骤
:再按步骤
的方法重复操作
次。
步骤
:求
次实验的平均值。
回答下列问题: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1)
该小组探究的问题是:
对鼠妇分布的影响;实验中除两侧分别是“明亮”和“阴暗”外,其余条件都相同,实验设计体现了
原则。
【答案】光;单一变量
【解析】实验的设计中唯一的变量是光照条件不同,故该小组探究的问题是: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题目中提出的是“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那么设计对照实验中除了光照以外,其他条件如湿度、温度等都应当相同。因此,实验设计体现了单一变量的原则。
(2)
实验步骤中重复操作
次,并求平均值的原因是
。
【答案】减少误差,避免偶然因素的干扰
【解析】实验应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尽量通过重复实验,或实验材料达一定数量,并取其平均值,排除其偶然性,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因此,实验步骤中重复操作
次,并求平均值的原因是减少误差,避免偶然因素的干扰。
(3)
分析图示数据统计,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答案】鼠妇适合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或光对鼠妇生活有影响
【解析】分析图示数据统计,鼠妇大都集中在阴暗处,很少处于明亮处,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鼠妇适合生活在阴喑的环境中,光对鼠妇生活有影响。
(4)
该小组为继续探究水分对鼠妇分布的影响,把实验装置中透明玻璃板一侧的湿土换成了干燥土壤,你认为还需要改变什么条件?
。
【答案】把玻璃板换成黑纸板
【解析】该小组为继续探究水分对鼠妇分布的影响,把实验装置中透眀玻璃板一侧的湿土换成了干燥土壤,还需要改变的条件是把玻璃板换成黑纸板,这样就能保证水分是唯一的变量,排除了光照条件的影响。
(5)
实验探究二:如图,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盛有无菌培养基(内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装置,设计了洗手能减少手上微生物数量的如下实验:
如图所示,无菌培养基的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需要
条件。
【答案】有机物、水和适宜的温度
【解析】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的条件是适宜的温度、水分、空气和充足的营养物质。因此,如图所示,无菌培养基的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需要有机物、水和适宜的温度。
(6)
无菌条件下培养
小时,经检测以后,某同学得出了洗手能减少手上微生物数量的结论。根据此实验,该同学得出此结论的实验现象是
。
【答案】洗手以后微生物的数量明显少于洗手以前
【解析】培养
小时后,发现洗手前按指印的培养装置中有大量细菌繁殖,洗手后按指印的培养装置中有较少细菌繁殖,得出此结论的实验现象是洗手以后微生物的数量明显少于洗手以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