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信息技术选修2 3.5 动画素材——《形状补间动画》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信息技术选修2 3.5 动画素材——《形状补间动画》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21-01-13 11:37: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形状补间动画》教学设计
教学题目
形状补间动画
所选教材
浙江教育出版社多媒体技术应用第三章第五节
一、学习内容分析
1.学习目标描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形状补间动画制作的原理与要点
2、能用Flash绘图工具来绘制图形,得到形状补间动画
3、能制作文字形状补间动画,及位图的形状补间动画
过程与方法:
1、用Flash绘图工具来绘制图形并制作形状补间动画,从而理解形状补间的开始与结束关键帧内必须是形状。
2、通过上机实践,让学生体验制作形状补间动画的要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发现规律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通过形状补间动画的学习,让学生欣赏FLASH动画的趣味,体会FLASH软件的神奇
2. 学习内容与重难点分析
(学习内容概述、知识点的划分)
学生通过前一段时间的Flash动画的学习,初步掌握了逐帧动画,补间动画中的动作补间支画。这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学会通过绘图工具来完成两个关键帧中的图形来制作形状补间动画。通过制作文字的形状补间动画,让学生理解制作形状补间动画的要点。通过学习位图变形从而体验到位图必须转换成矢量图后才可以制作形状补间动画。
项目
内容
应对措施
教学重点
掌握形状补间”动画的制作方法,掌握“形状补间”动画的要点,理解“形状补间”的作用并能区分“形状补间动画”与“动作补间动画”的区别
教师演示、上机制作
教学难点
掌握“形状补间”动画的要点,理解“形状补间”的作用。能区分“形状补间动画”与“动作补间动画”的区别。
上机制作,教师演示并总结。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说明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学习习惯等信息)
学生通过前一段时间的Flash动画的学习,初步掌握了逐帧动画,补间动画中的动作补间支画。学生能够制作一些简单的Flash动画。这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形状补间”动画的制作方法,掌握“形状补间”动画的要点,理解“形状补间”的作用。让学生对Flash动画的学习能更有兴趣。
三、学习环境选择
1.学习环境选择( c )
A.简易多媒体教室 B.交互式电子白板 C.网络教室 D.移动学习环境
四、流程规划与活动设计(描述整体教学环节规划,按顺序说明每一环节中教学内容、呈现方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以及设计意图等)
教学环节
知识点与教学内容
呈现方式(如图片/视频等)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与效果
活动一
复习旧课引入新课
PPT展示
教师通过复习前面学过的Flash的逐帧动画,及补间动画的原理。引出“补间动画”的“形状补间动画”。
学生观看并学习
让学生参与学习
任务一
制作“方形变圆形”形状补间动画
PPT展示,通过极域电子教室展示,上机实践。
引导学生完成任务,体验制作形状补间动画的要点。
上机实践
让学生能过实践,体验制作形状补间动画的要点,及理解利用绘图工具制作的为矢量图形。
活动二
形状补间动画知识点
PPT展示,通过极域电子教室展示
通过形状动画的制作演示,教师归纳形状补间动画知识点,制作条件等。
学生观看并学习
让学生深入理解形状补间动画知识点
任务二
文字变形
PPT展示,及上机实践
布置完成文字的形状补间动画
学生能过实践,让学生体验到文字、字符不是形状,必须通过把两个关键帧中的文字或字符彻底分离成形状后才能制作形状补间动画。
通过实际任务,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理状补间动画制作条件。
任务三
位图变形
PPT展示及上机实践
布置位图变形任务,引导学生观察位图通过分离变成形状后能否成功制作成功?得如何解决?
通过上机实践,体验到位图与矢量图的区别,并通过“修改”菜单中的“位图”中的“位图转换成矢量图”的功能来把位图制转成矢量图后成功制作形状补间动画
通过再次完成任务,体会理状补间动画制作条件,及位图与矢量图的区别
活动三
课堂小结
PPT展示通过极域电子教室展示
总结动作补间动画与形状补间动画的制作条件,及两个动画的作用。
理解动作补间动画与形状补间动画的制作条件,及两个动画的作用。
深入理解补间动画中的两类动画的制作条件及作用
活动四
作业上交
通过极域电子教室上交作业
五、评价方案设计
1.评价形式与工具(AC )可多选
A.课堂提问 B.书面练习 C.制作作品 D.测验 E.其他
2.评价量表内容(测试题、作业描述等)
1、学生上机实践完成任务一(方变圆)
2、学生上机实践完成任务二(文字变形)
3、学生上机实践完成任务三(位图变形)
六、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