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的需求分析》教案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浙教版《多媒体技术应用》(选修)的第二章第一节《作品的需求分析》,本课对创作多媒体作品的需求分析进行剖析,是创作一个好的多媒体作品的基础,为学生能更好的完成多媒体作品创作做好铺垫。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的标准制定三维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了解多媒体作品设计包括哪些环节,作品的应用需求分析和创作需求分为哪几个部分
②、掌握多媒体作品需求分析的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以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对作品需求分析的任务,并掌握合作探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分组合作完成多媒体作品需求分析的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对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感悟信息技术蕴含的文化内涵。
3、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了解制作多媒体作品的基本过程,让需求分析的重要性深入学生的头脑中。
2)教学难点:
多媒体作品的整体构思,如何在充分表现主题内容的基础上突出创意。
二.学情分析
高中的学生具有求知欲强、爱探索、容易被新鲜事物所吸引等心理特点,他们对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已经比较熟练,并且已经学习过了多媒体工具软件的基本操作,对制作多媒体作品有一定的认识。
三、说教法和学法
1、教法:
基于上面的教材分析,以努力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思想。本课主要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和分组合作的方式来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把时间尽可能多的留给学生探究问题,让学生在合作探索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领会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合作和创造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2、学法: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与小组成员合作的方式来掌握知识并完成教学任务;通过各小组间的竞赛来提高课堂的效率;通过分享交流来感悟知识。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高中生的特点和教材的特色,本着“以学生为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设计本课的教学思路如下:
导入新课 新课教学
佳作欣赏激趣导入
概念引入
确定主题
自主探究
思考感悟
分组合作运用知识
展示交流,评价修改
自我评价
分享心得
教师总结
课堂延伸
分组竞赛
反馈发展
(一)、佳作欣赏,激趣导入
1、教师展示多媒体作品——《昂起头真美》,学生欣赏作品,进入学习状态。
2、教师针对导入作品提问。
(1)作品的主题是什么?
(2)作品中包含了哪些类型的信息?
(3)为什么在文字的基础上还要添加图片、声音、视频呢?
3、学生思考、回答问题,从而理解多媒体和多媒体作品的相关知识。为后面的学习建立一个初步的认知。
(二)、概念引入,确定主题
导入:多媒体作品它是一个集文本、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的工程。
1、提问:多媒体作品制作的基本过程包括那几个环节?布置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学案。
多媒体作品设计包括三个环节:①需求分析;②规划设计;③脚本编写。
2、师:“磨刀不误砍柴工”,要设计一个高质量的多媒体作品,对作品进行需求分析相当重要,做好了需求分析,后面的环节就得心应手,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那么作品的需求分析包括哪几个方面,该如何进行需求分析,是本节课学习的重点。
3、作品需求分析包括:应用需求分析和创作需求分析
4、我们逐一学习了解
(三)、自主探究,思考感悟
1、讨论交流
根据学案提供的《昂起头真美》创作说明,对作品《昂起头真美》进行需求分析。
2、思考感悟
应用需求分析和创作需求分析分别包括哪几个方面?
(1)、应用需求分析
社会需求
①当前社会对此类作品的需求程度如何;
②有无同类作品,质量如何。
用户情况
①作品主要面向哪些用户;
②用户计算机水平如何;
③作品的使用场合。
作品效益
①作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情况;
②需要花费多少时间;
③需要多少资金投入;
④作品提供的信息使用价值如何;
⑤作品使用频率如何。
(2)、创作需求分析
主题思想
作品主要表达什么知识或解决什么问题。
结构类型
作品采用哪种结构类型。①演示型;如《忆江南茶文化》②自主学习型;如《舞动青春》③游戏型;如《接元宝游戏》④训练复习型;⑤教学型;⑥模拟实验型;⑦资料工具型等。不同的类型对应不同的风格。
设施需求
创作作品所需要的设施,包括:①计算机硬件配置;②外设配置;③软件配置;④其他需求;⑤最低运行配置。
作品内容
含:①作品主要部件组成;②作品主要内容;③各模块相互间链接情况。
发布方式
作品主要发布方式有:①光盘;②网络服务器;③U盘等。
(四)、分组合作,运用知识
分四大组,根据兴趣、爱好确定本组多媒体作品的主题。(教师提供8个参考选题,鼓励自创主题)。(中学生喜欢的服饰,多想有个家,寻找春天,远山的呼唤,忆江南茶文化,老街,春联红,早开的花)
小组成员共同对本组作品进行需求分析,完成“作品需求分析表”。
引导学生意识到小组合作,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重要性,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学生要学会并大胆的寻求帮助。
给出教学任务,以小组为单位参考学案中的例子完成多媒体作品需求分析,为了提高课堂效率。
(五)、展示交流,评价修改
1、组织学生展示本组“需求分析表”,进行自评,组间互评,领会需求分析的重要性,以及需求分析几个方面的特点和相互联系。
2、教师点评,并给部分作业提出修改建议。
3、学生修改、完善、提交作业,评出优秀作业。
将各小组的作品在班内展示,进行小组互评,交流各自对作品的看法。这样既让学生掌握了知识,又完成了本课的情感目标。
(六)、自我评价,分享心得
本节课自己的收获,学到了什么?掌握了什么?自己在哪些地方做的较好、哪些地方还有不足等等。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和本节课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教师对本课的要点进行点拨,并请学生在课后把多媒体作品需求分析完成,将课堂延伸到课外,同时为下节课做好准备工作。
(七)、教师总结,课堂延伸
1、教师总结本堂课内容。
2、提醒学生把这种“三思而后行”、“磨刀不误砍柴工”的品质一直坚持下去。
(八)、教学反思
亮点
1、将“需求分析”设置为一节课,在处理教材上比较大胆,可见其重要性,而事实证明花一节课做好了需求分析,后面的环节就得心应手,提高了制作作品的效率。
2、教学过程较流畅,结构分明,情境创设较成功,能够引导学生思考并得出结论,让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3、课堂亲和力好,学生参与度高,体现了以“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分组合作,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
4、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教学一切紧凑,及时地进行课堂评价,学生对学习的知识运用的较好,达到了较好地教学效果。
不足
1、通过提交的练习看出,由于学生的知识面和生活经历等因素限制,分析不是很全面,这是正常的,但也可以因此引导学生意识到小组合作,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重要性,在这一点上没有大做文章,有些遗憾。
2、分组设计应更大胆,以座位相邻为分组依据有些牵强,虽然比较好把握课堂,但座位相邻的同学兴趣爱好不一定会相同。
3、每个小环节的目标,小问题的设定应再细化,让学生更易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