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文艺版七年级音乐上册第五单元3、音乐知识《民歌(一)》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湘文艺版七年级音乐上册第五单元3、音乐知识《民歌(一)》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艺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1-01-13 22:15: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民歌(一)》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节课让学生了解民歌的体裁之一—山歌,让学生通过聆听、体验、对比、演唱,深刻地认识山歌的地域特点和旋律特点。例如:四川民歌《槐花几时开》高亢嘹亮,舒展悠长,陕北民歌《羊肚肚手巾,三道道蓝》节奏自由,音域宽广,旋律起伏大,高亢奔放等……再通过聆听、感受、演唱宁夏“花儿”,进一步认识地方山歌,宁夏“花儿”的基本特点。
教学目标:
1、能专心聆听传统民歌中有代表性的作品,并能哼唱其中的一两首作品,体验感受山歌的基本特点。
2、能对歌曲的风格和特征进行简单的评述,并能概括山歌的基本特点。
3、能自信、大胆地参与各种音乐表现活动。
学情分析:
初一年级的学生对于民歌的了解非常单一,对于民歌的概念和体裁更是模糊,所以本课从最基本的概念,例如“民歌片段演唱接龙”,“什么是民歌?民歌的体裁有哪些?”等方面开始入手,使得学生从兴趣入手,由简到难,步步展开,最终让学生轻松掌握“山歌”的基本特点。
教学重难点:
用多种方式体验、感受各地方山歌和宁夏“花儿”的特点。
教学用具:电子白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歌曲接龙以及听辨。
教师采用三首不同体裁中国民歌的接歌游戏导入课堂,引出中国民歌。
民歌1:《东方红》
师: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生接:他为人民谋幸福,呼儿嗨哟,他是人民大救星。
民歌2:《山歌好比春江水》
师:唱山歌哎,这边唱来那边和,
生接:山歌好比春江水哎,不怕滩险弯又多。
民歌3:《山路十八弯》
师:这里的山路十八弯,这里的水路九连环。
生接:这里的山歌排对排,这里的山歌串对串。
(设计意图:通过本环节,师引导学生的接歌游戏,激发学生对民歌的兴趣,让学生直接走进民歌的学习氛围)
二、中国民歌——山歌
1.什么是民歌?民歌有哪些体裁?
有人说民歌就是民族歌曲,有人说民歌就是民间歌曲,你们认为什么是民歌呢?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民歌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生活劳动中口耳相传、不断加工而成的,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是人民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民歌体裁主要有山歌、小调、劳动号子。今天我们就来通过学习了解民歌的体裁之一—山歌。
2、《放马山歌》
(1)听赏:聆听《放马山歌》,说说歌曲那哪一句给你印象最深刻呢?
(2)体验:运用民歌中“喊唱”的运腔方式演唱歌曲中吆喝的衬词“哟哦”。
(3)互动:老师演唱歌词,学生演唱吆喝的部分。(引导学生注意老师的范唱,为接下来的学唱做准备。)
(4)模唱:随钢琴伴奏模唱《放马山歌》。
(5)学生思考并小结《放马山歌》的明显特征:衬词极富生活气息,有明显的山野风格。
师总结:歌曲旋律奔放,泼辣豪放,演唱无拘无束,有边远地区山野环境的清新气息,还有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新颖和独特的色彩。3、《羊肚肚手巾,三道道蓝》
(1)听赏陕北民歌《羊肚肚手巾,三道道蓝》,体会歌词方言特点。
(2)师用方言带领学生模唱两个乐句,进一步体会“信天游”的艺术特征。
(3)学生思考并小结歌曲的明显特征:带有浓郁的陕北地方风格特征。
师总结:衬词以叠字、重词较多,节奏自由、音域宽广,旋律起伏大,高亢奔放。
4、《脚夫调》与《槐花几时开》
(1)欣赏歌曲《脚夫调》,体会歌曲中的情绪。
师引导学生边听边划旋律线,体会歌曲上下句句尾向下的旋律走。
(2)学生跟随教师伴奏唱《脚夫调》旋律,进一步体会歌曲的情绪。
(3)师用四川方言范唱《槐花几时开》
思考:老师用什么方言唱的?
生回答后,师介绍:一首川南汉族民歌,歌词中用四川土家族的方言更加表现了四川土家族的一种生活情趣。
(4)再次聆听,体会歌词中所表达蕴意。
(5)学生思考并总结两首歌曲共同的明显特征:节奏自由、舒展;感情质朴率真,细腻深厚。
师总结:两首歌曲都是抒发劳动人民最直接的情感,《脚夫调》上句连续向上四度的音调表达脚夫渴望回家激动的心情,下句大幅度的下滑又表达出脚夫的失望与不满。《槐花几时开》语言淳朴,蕴意深刻,富于想象,歌曲中有景、有物、有事、有情,情绪随情节发展,形象生动,惟妙惟肖,充分证明了劳动人民在民歌中极高的驾驭语言的能力。
5、小结四首山歌的特点:分别从歌曲的歌词衬词、旋律、节奏、情感、结构等几个方面进行总结,学生思考回答,教师评价小结。
三、地方山歌—宁夏“花儿”
我们地处宁夏回族自治区,你们知道我们本土的山歌都有哪些吗?
(1)欣赏“花儿”串烧歌曲,判断歌曲中哪几首具有山歌的特点
(2)介绍“花儿”。(略)
(3)欣赏和学唱《歌唱宁夏川》
随教师伴奏学唱歌曲,体会“花儿”的韵味特点。
(4)总结宁夏“花儿”的基本特征:生动,形象的比兴起句,文字优美,格律严谨。所以它的曲调多高昂、奔放、粗犷、悠扬,表现了回族人民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和渴望。
四、总结山歌的特点:
山歌多在户外演唱,其曲调往往高亢、嘹亮,节奏自由、悠长,内容广泛,结构短小,是劳动人民直畅而集中的抒发感情的民歌种类。不同地方的山歌,其特点也不相同。
例如:《槐花几时开》,节奏自由有远而绵长,歌词含蓄,感情细腻深厚,曲调具有坚韧、爽朗的特点。
例如:《放马山歌》、《脚夫调》、《羊肚肚手巾,三道道蓝》、《歌唱宁夏川》。音调高亢,节奏舒展自由,气息悠远,音域宽广,旋律起伏大,高亢奔放,质朴率真。
五、课堂小结
语言:今天我们共同感受了中国民歌中山歌的特点,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还会体验到小调和劳动号子的魅力。希望同学们今后更加关注中国的民歌,热爱并传承它们,让最纯朴、美妙的声音在我们心中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