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式跳高
教学设计
适合年级:水平二(四年级)
一、该教学内容安排说明
1、教学目标:使90%的学生了解跨越式跳高的动作技术特征;使80%以上的学生正确掌握助跑、起跳、腾空过杆的动作要领和方法,能够正确运用所学技术跨越一定高度的横杆。发展学生的腿部力量和弹跳力,提高动作的协调控制能力和跳跃能力的体育核心素养。逐步养成勇于克服困难、挑战自我的意志品质和体育核心素养。
2、教材分析:“跳高”这一项目是在日常生活中的自然跳跃发展起来的。跳高由助跑、起跳、过杆、落地四部分组成。重点:助跑与起跳的结合紧密:过杆动作协调,落地屈膝缓冲:难点助跑与起跳的衔接及全身蹬摆的协调配合。通过学习,交互讨论,采用多种跳跃练习方法和简单适用的技术动作达成教学目标,使学生基本掌握跨越式跳高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对以后学习俯卧式跳高和背越式跳高起着铺垫和桥梁作用。发展学生身体的灵敏、协调等素质,提高弹跳力,培养意志力,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3、学情分析:水平二阶段的学生处于生长加速期,此时的学生富于想象,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表现欲,学生对跳跃类项目有一定了解,具备一些基本的跳跃能力,但是未系统的学习过跨越式跳高。本节课通过降低教材难度、改变练习条件,克服学生对跨越的恐惧心理障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为其创造一个展示自我能力的平台。通过合作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体会跨越式跳高的动作,享受战胜自我获得成功的乐趣。
4、设计思路:本课依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和《体育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结合小学中段学生喜玩、乐动、善模仿、爱游戏等年龄、身心发展特点进行教学设计。通过以“辅助性教学为辅、层层递进为主”的教学方式,发展学生身体素质,
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练习方法的难易性、合作性和趣味性等方面进行适当调控,照顾个体差异,体现区别对待,保持学生学习与练习的兴趣,
使学生良好的个性得到充分彰显,促其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敢于竞争的精神。
5、教学手段、方法:采用讲解示范法,分解教学法,完整教学法,演示教学法:自主探究合作演练法,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
学期单元/模块教学设计
单元教学设计:跨越式跳高
总体目标:学会一些跳高的练习方法,学习并改进起跳技术,逐步掌握跨越式跳高的技能方法。增强腿部力量,发展弹跳能力,提高灵活性和协调性。克服对器械的畏惧,逐步养成勇于克服困难、挑战自我的意志品质,并能正确认识和对待身体条件和运动能力的差异;不因运动技能、身体条件等方面与他人有差异而感到骄傲、自卑或放弃努力。
课时
内容
重难点
教学目标
主要教学手段方法
练习密度与强度
第一次课
学习跨越式跳高的组跑和起跳
重点:斜线助跑,单脚起跳
难点:助跑、起跳衔接连贯。
建立跨越式跳高的动作概念,基本掌握助跑、起跳的动作方法。
讲解示范法,分解练习法,分组练习法,合作探究法
练习密度:35%-40%
平均心率:110-120次/分
第二次课
进一步改进起跳技术,体会过杆技术和落地
重点:两腿依次过杆;强化蹬摆结合。
难点:过竿技术的合理用。
进一步改进起跳技术,体会过杆技术和落地
讲解示范法,分解练习法,分组练习法,合作探究法
练习密度:40%-45%
平均心率:120-130次/分
第三次课
基本学会跨越式跳高的完整动作
重点:蹬摆结合;过杆内旋。
难点:腾空后的身体姿态。
跨越式跳高全套动作的串联
讲解示范法,分解练习法,分组练习法,合作探究法
练习密度:40%-45%
平均心率:110-125次/分
第四次课
跨越式跳高考核
重点:过杆技术
难点:助跑和起跳相结合的技术
能以正确的跨越式跳高动作通过自制的跨越式跳高架并知道考核是以高度来评价的。
演示法,实验法,练习法。
练习密度:30%-35%
平均心率:110-120次/分
考核方法:自选高度,每人3次机会跳。
考核标准:
等级
男
女
技术评定
优秀
0.90米以上
0.85米以上
助跑自然,有节奏,助跑起跳结合紧密,摆动腿能做出杆上内旋动作
良好
0.85-0.90米
0.80-0.85米
助跑自然,有节奏,助跑起跳结合紧密,过杆动作正确。
及格
0.70-0.85米
0.65-0.80米
助跑起跳动作基本协调,过杆动作基本正确
不及格
0.70米以下
0.65米以下
助跑节奏不清晰,跑跳脱节,过杆动作错误。
第一课时计划
教授年级:四年级十班
人数:46人
男生:26人
女生:20人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1、跨越式跳高(4-1)2、游戏:十字接力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教学,学生能说出跨越式跳高过杆的动作要领,多数同学能正确的做出助跑起跳动作,提升学生体育文化核心素养。
能力目标:80%学生学会起跳技术,同时发展学生的灵敏、协调素质和跳跃活动能力,提升学生身体素质核心素养。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与爱好,养成学生勇于自我尝试的精神,提升体育品德体育核心素养
教材重、难点:重点:斜线助跑,单脚起跳
难点:助跑和起跳协调配合
教学阶段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组织形式及要求
场地、器材安排
时间安排
开始部分
课堂常规
1、“老师好!
2、认真听讲,明确学习内容和要求等。
3、见习生按要求随堂听课,做力所能及之事。
1、在集合地点观察学生,并检查学生人数及服装。
2、“同学们好!”
3、宣布本课的学习内容,目标和要求。
4、安排见习生。
组织:四列横队
×××××
○○○○○
×××××
○○○○○
△
★
要求:快、静、齐
篮球场
2分钟
准备部分
1、复习各个方向转法
2、裂队、并队跑
3、徒手操
1、队列常规
向左右后转
2、裂队,并队跑
3、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徒手操练习:
上肢运动(2
X8拍)
腹背运动(2
X8拍)
下肢运动(2
X8拍)
1、教师指导练习,学生逐项练习。
2、教师口令,师生同做
3、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练习。
组织:如图
1
×××××
○○○○○
×××××
○○○○○
要求:队列整齐,统一,转身时注意以一脚脚跟和一脚前脚掌为轴转动。
2
如图:
×××××
○○○○○
×××××
○○○○○
要求:跑动时队列整齐,精神饱满
3
四列体操队形
篮球场一块
8分钟
基本部分
跨越式跳高
二、游戏:十字接力
一、跨越式跳高
1、学生认真听讲,并能复述出跳高步骤。
模仿老师做跳过横杆的练习,思考动作技术特点。
模仿老师做上步起跳的动作。
分组练习助跑起跳的方法,注意互相帮助纠正错误动作。
在辅助器材的帮助下体会起跳向上感觉。
优生展示完整练习,教师点评。
游戏:十字接力
学生按要求分组站好
进行游戏
一、跨越式跳高
1、教师讲解跨越式跳高分为几个部分,今天我们主要学习助跑起跳技术。
2、教师示范,然后学生模仿练习,练习时注意思考这个动作有什么技术特点。
3、教师小结,斜线助跑,单脚踏跳,两脚依次过杆;今天我们主要学习助跑和起跳的方法。
4、师生同做上步单脚起跳,分组练习助跑起跳技术。
加上辅助器材,让同学们更好的体会向上起跳的感觉。
优生展示。
游戏:十字接力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并清点好人数。
讲解清注意事项。
组织比赛
组织:分组练习如图
1、
要求:积极练习,注意互相提醒练习中出现的问题
2、如图
篮球场
器材:
自制小跳高架8个
自制起跳摸高球杆8个
篮球场一块,标注十字接力的圆圈
18分钟
9分钟
结束部分
1、放松活动
2、教师小结
3、回收器材,师生再见
一、集合队伍,学生自我评介。
二、学生能积极进行放松。
要求:放松、调整呼吸。
三、师生再见
一、集体讲评,评估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表扬优秀学生。
二、整理放松练习。
三、布置回收器材。
四、师生再见
组织:四列题材体操队形
要求:动作放松,
心情愉悦。
篮球场一块
3分钟
练习密度与强度
预计练习密度:35
%-40%
预计练习强度:110-120次/分
心率
中等
预计心率曲线图:
140
130
120
110
100
90
80
分
5
10
15
20
25
30
35
40
平均心率:112次/分
课后反思:谈谈今天自己课后的一些想法。学生表现:对于跨越式跳高这个内容,四年级的学生是初次接触,学习兴趣较高,课堂表现积极。本节课的重点是练习助跑和起跳,学生在练习的时候大部分选择起跳脚还是比较正确的,做上一步起跳练习的时候完成较好,但是在加上助跑后,明显感觉有的同学并没有很好确定自己的起跳脚,而是那个脚先到起跳位置就用那个脚在起跳。在加上助跑以后,由于有了加速度,学生很多时候起跳后没有明显的起跳高度,反而是向前方向跳的比较多,我设计了加上辅助器材让学生起跳后用头去顶高处的皮球,较好的让学生体会到了起跳向上的感觉。最后的游戏部分采用的不是传统的迎面接力,而是采用了十字接力跑,由于游戏比较新颖,学生练习的兴趣很高,大大提升了前面起跳练习不足的练习强度。放松活动部分设计的不怎么好,只让学生在原地坐下后相互按摩放松。没考虑到学生不适应按摩的力量,导致在放松的时候课堂纪律有所松懈。教师表现:课堂常规和口令部分声音都较大,但是讲解的时候声音不是很清晰,较远距离观课的老师听的不是很清楚。
每一堂课对我来说都是一笔财富,我会吸收并利用在以后的课中。通过这次教学,使我对体育教学的领悟又上一台阶,体育教学不仅是要让学生身体发展,更重要的是通过设计达到身心全面发展的目的。我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教学的形式也要多样性,进一步优化课堂组织教学,不断地修炼和提升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