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信息技术选修2 3.6 视频素材 教案(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信息技术选修2 3.6 视频素材 教案(2课时)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9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21-01-13 14:08: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6 视频素材
课时:2课时
一、设计思想
本课设计的思路是将信息技术传统教学模式(边讲边练)与新教学模式(主题活动式教学)相结合,扬长避短,既保持了传统模式知识传授效率高的特点,又借助新教学模式充发发挥学生主体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二、教材分析
视频素材是浙教版《多媒体技术应用》第三章《媒体的采集与制作》第6节内容。本节主要介绍视频的一些常见文件格式及视频文件的采集与处理。视频文件的采集与处理操作步骤较多且繁琐,所以采用以教师演示、学生模仿,并通过主题作品的创作加以巩固和拓展的方式开展教学。视频的常见文件格式部分课标要求学生了解即可,所以这部分内容安排在教师演示视频合成操作,输出作品选择文件格式时加以介绍。
三、学情分析
学生对多媒体的知识有基本的了解,上一次课刚学习过音频的采集及处理,意犹未尽,对视频的采集与制作有很大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我将这节课设计为一节综合活动课,放开手让学生操作,通过电视短片的制作使学生在气氛轻松、时间紧凑的课堂内愉快地学会本节课的内容。
四、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了解视频文件的格式。
2、掌握视频素材的采集与处理,进一步巩固音频素材的采集与制作。
3、学会用会声会影软件进行视频文件的合成与再创作。
方法过程目标:
1、能选择合适的媒体和工具软件进行影视作品的加工与创作。
2、学会影视作品的规划设计、欣赏评价的一般方法。
态度情感目标:
1、亲历影视作品创作的全过程,体验作品创作带来的心灵满足,形成积极学习的态度。
2、引导学生用心地体会生活中乐趣,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观。
五、重点难点
重点:视频素材的截取与合成
难点:视频的合成与再创作
六、教学方法
激趣导入、范例演示、任务驱动、合作学习、讨论交流
七、课前准备
资料收集:学校艺术节的视频录像和文章报道、音乐素材,发送到每台学生机;
设备准备:学生机房,学生机上安装会声会影、Goldwave、豪杰解霸等软件,每2台学生机配一个耳麦。
八、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教师引导:有同学在校园博客上说“要是学校天天办文化艺术节就好了”,看来大家对学校去年的文化艺术节还不能忘怀,跟着老师的镜头我们一起再来体验一下吧。
教师活动:在大屏幕上播放学校文化艺术节的一些零散的视频片断:十佳歌手比赛、课本剧表演、美食街、跳蚤市场等。
学生活动:欣赏回顾
设计意图: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为任务的布置设置情境,同时也可使学生大致了解有哪些视频素材。
教师提问:通过摄像机拍摄下来的视频,我们再一次走进了去年的文化艺术节,大家在观看这些视频片断的时候,有没有觉得有些遗憾的地方?
学生讨论,发表意见:
把视频片断连接起来;配上一定的解说或背景音乐;加上必要的文字说明等等。
教师布置本节课的总任务:这正是我们本堂课的学习内容:视频素材的采集与处理,让我们一起来为学校的文化艺术节做一个电视短片吧。
【新课内容】
(一)规划设计作品
教师布置任务:张艺谋导演拍电影都需要剧本,我们今天也算是对视频的后期制作,制作前列个计划,可以使我们的制作工作更加顺利。请同学们两位同学一组,打开各自电脑上的制作计划书,按照表格内的要求填写制作计划。
学生活动:每两位邻座同学组成小组,讨论制定制作计划。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作品设计、协作学习的能力,同时也能提高作品制作的效率。
(二)素材的采集与处理
1、视频素材的采集与处理
教师活动:演示用豪杰解霸截取视频文件的操作。
学生活动:用豪杰解霸打开各自电脑上的视频素材,采集各组需要的视频文件保存到相应的文件夹中。
教师活动:巡视并帮助学生解决操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操作使学生掌握一种视频采集的方法。
2、音频素材的采集与处理
教师引导:有的同学制作方案中可能需要一段解说旁白,上节课我们刚刚学过音频的采集与处理,你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录音机”程序或Goldwave软件进行声音的录制和合成。
学生活动:选择相应的工具软件进行旁白的录制,还可根据需要为旁白配乐,将处理好的音频文件保存到相应文件夹。
教师活动:巡视并帮助学生解决操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设计意图:学生复习巩固音频的采集与处理。
(三)视频合成与再创作
教师活动:演示用会声会影合成两个视频文件,在视频中增加文字字幕、声音旁白、背景音乐、静态图像和视频过渡等效果的操作,最后作品输出。选择作品输出格式时,穿插介绍视频的一些常见格式。
学生活动:跟着老师演示练习会声会影的使用,认真聆听老师的讲解,了解视频的常见格式。
设计意图:使用会声会影进行视频合成与再创作操作比较复杂,是本课的难点,学生先跟着老师演示进行模仿操作可使学生先对视频合成与再创作的整个过程有个大致印象,在后面的电视短片制作中再进一步巩固此项操作,同时也起到消除部分学生的畏难畏烦情绪。
学生活动:学生根据作品计划书进行视频合成,完成学校文化艺术节电视短片的制作。
教师活动:巡视并帮助学生解决操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
教师活动:为学生提供作品评价量表,解释评分细则;组织学生开展自评与互评活动;对部分学生作品进行点评。
学生活动:学生对照作品评价量表,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根据评分细则填写评分表;相邻小组同学互评,根据评分细则填写评分表;两组同学相互交流、探讨,交换意见和建议。推荐优秀作品上传至学校网络教学平台的“作品展示”区,全班同学一起观摩优秀作品。
【本课小结】
教师总结:两节课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大部分同学都完成电视短片的制作,同学们的表现让老师非常满意,制作出来的电视短片很有创意,有些还真有点专业水准。当然也有几位同学表现欠佳,前面的计划书没认真制定,导致后面的任务无从下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视频的采集与处理,也进一步巩固了音频采集与处理的操作。希望同学们回去能将今天所学的知识多练多用,老师期待着从同学们当中也能走出几个张艺谋、陈凯歌。
九、知识结构
教学反思:
1、采取主题活动模式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教师课前必须做足功夫,精心设计课堂,把活动安排得尽可能细致周全,否则整节课会变成一盘散沙。主题活动课的关键是要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如何做到这一点呢?本人觉得首先教师要能够选择一个很好的主题,既要让学生感兴趣,又具备实际可操作性;其次要求教师有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能调动课堂气氛;同时教师要对学生的闪光点及时加以肯定与表扬,在学生当中形成竞争氛围。
2、主题活动课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应该放手让学生去做,但这个“放”绝不是放任不管,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要做好引导工作,给予学生帮助、指导以及必要的监督,否则课堂效率无从谈起,也正是鉴于此,本人在该课的设计时才会考虑将主题活动课与传统的边讲边练教学模式相结合。
3、课堂上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特别是信息技术水平较差的学生,这些学生在活动中遇到困难,容易打退堂鼓。可采取的策略是分组时安排水平较差与水平较好的学生合作,让水平好的学生起到“帮”“扶”“带”的作用。教师要多关注这些学生的活动进展情况,及时给予帮助与指导,让学生自始至终充满信心完成整个活动。
以上是本人的一点拙见,还望专家、同行们多多指教。
附表1:电视短片制作计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