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大战中的插曲 课件(49张PPT)+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2大战中的插曲 课件(49张PPT)+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1-13 15:09:04

文档简介

(共49张PPT)
语文统编版
选择性必修
上册
大战中的插曲
新知导入
和平是来之不易的,是先辈们用鲜血换来的。战场是残酷的,有枪林弹雨,朝不虑夕。但战时的生活,并不都是炮火轰鸣、刀光剑影,也常常遇到一些曲折有趣的事情,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大战中的插曲》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1.了解作者及背景;
2.学习本文选材的特点;
3.理解百团大战的插曲所体现出来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以及对日本侵略者残酷暴行的控诉之情。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作者及文章的写作背景。
思维发展与提升:学习文章表达方式。
审美鉴赏与创造:鉴赏本文运用的手法,体会表达效果。
文化传承与理解:把握文章的思想内涵,感受伟大的革命
人道主义精神。
核心素养








抗战胜利七十周年邮票
本文选自《聂荣臻回忆录》。1940年8月,我军打响了著名的“百团大战”,晋察冀军区是作战的主力之一。1940年8月20日晚,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一声令下,中央纵队三团,在工人的配合下,扑向井经车站,8月21日黎明,矿区的日军全部被消灭。在这次战斗中,井经火车站的日本副站长夫妇去世,留下了一对女儿,被八路军从硝烟中救了出来。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聂荣臻(1899年12月29日-1992年5月14日),字福骈,曾用名聂云臻,出生于重庆江津吴滩镇。1923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到苏联学习。建国后,历任中央军委秘书长兼中国人民解放军代总参谋长,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科委主任、国防科委主任,中国老龄问题全国委员会名誉主任,中国发明协会名誉会长。


新知讲解
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曾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聂荣臻同志是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深受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的尊敬和爱戴。


“大战”指历史上著名的“百团大战”,“插曲”的意思是“比喻连续进行的事情中插入的特殊片段”,在文中指拯救两个日本小姑娘的故事。
新知讲解




朗读诗歌
大战中的插曲
朗读文章
新知讲解

读文

新知讲解
概述这篇回忆录的主要内容?
聂荣臻元帅回忆在抗日战争时期的百团大战中救起了两个日本小姑娘并把她们送回日本以及美穗子在战后回访聂帅的故事。彰显了伟大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同时也包含了对日本侵华战争的控诉,这个“大战中的插曲”也成为中日人民友好的佳话。
新知讲解

理结

新知讲解
梳理本文的结构
一、(1)点明事件,写百团大战中救起了二个日本小姑娘。
二(2--10)回忆救起日本小姑娘的过程;
三、(11--13)聂帅惦念并寻找救起的日本小姑娘,以及战后美穗子回访聂帅。
四、(14--15)点明事件的意义:这段大战中的插曲成为中日人民友好的佳话。
新知讲解
在记叙的顺序上的特点是什么?
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有顺叙、倒叙、插叙。从整个文章可以看出,这是一篇回忆录,用的是倒叙的手法,中间叙述救起日本小姑娘的事情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叙述的,是顺叙;在第9自然段,插叙了在晋察冀军区俘虏的叫中西的日本兵的故事,他不但自己留在晋察冀根据地,而且影响到其他被俘虏的日本兵留下来,组织成“反战同盟”。
新知讲解
“大战中的插曲”背景是怎样的?
为什么要在叙述事件前交代背景?
新知讲解



也可以这样来提问,这篇回忆录所写内容的背景是什么?
新知讲解
1)日本侵华战,1940年10月20日,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向侵华日军发动了规模庞大的百团大战,晋察冀军区3团1营奉命进攻井陉煤矿。激烈的战事不知何时结束,边区的环境不仅艰苦,而且敌人“扫荡”频繁,部队经常转移,照顾两个小孩子,将有不少困难。
新知讲解
2)小姑娘的状况:两个日本小女孩,大的五六岁,小的还在襁褓之中。她们的父亲一井陉火车站的日本副站长,受了重伤,经抢救无效殒命,她们的母亲也在炮火中死亡。部队从战火里救起她们的时候,那个不满周岁的女孩伤势很重,经过我们的医务人员及时抢救和治疗,她脱离了危险。
日本小姑娘的遭遇是日本侵华战争的结果,不仅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同时也使得日本人民深受其害。正是反映了战争的残酷,使得百姓流离失所,家破人亡,而这种灾难都是日本侵略中国造成的,这是对日本人侵华罪行的控诉,而中国人民理智地救起日本战争遗孤表现出伟大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从7、8两段中可以看出聂荣臻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我们的八路军是一支什么样的队伍?
聂荣臻是一个具有革命人道主义精神、至仁至义的品质以及政治家、军事家的远见卓识的人。八路军怀有革命人道主义精神,是一支不畏强敌的仁义之师、正义之师。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本文的标题为“大战中的插曲”,作者是如何叙述这一“插曲”的?
文章第一自然段介绍故事背景,点题并引出“插曲”。再用倒叙的方式,叙述大战中聂荣臻拯救两个日本女孩并将她们送回日方的故事,体现了中国军人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文章以小见大,通过叙述大战中的一个小小的“插曲”,写出中国军人在处理战争中各种问题的方式和态度,体现出中国军人的人道主义精神,这个故事也成为中日友谊的象征。文章用质朴、自然、亲切的语言回忆过去,用第一人称的方式叙述,流露出作者理性又真诚的感情。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聂荣臻在送回日本女孩的时候,为什么要写一封没有加封的信给日本军官?
新知讲解
聂荣臻写这封信是为了交代事件的原委并表明自己的立场。聂荣臻送回两个日本女孩是为了让她们回到自己的祖国,回到她们的亲人身边,这么做是出于对孩子的照顾,为孩子的安全和将来考虑。
新知讲解
信件不加封是为了让更多的日本下层人员有到,以此了解我军的思想和精神,聂荣臻的信义正词严、不卑不亢,展现了其作为政治家、军事家的远见卓识,体现了其革命人道主义精神和至仁至义的品质,体现了我们的军队是一支不畏强敌的仁义之师、正义之师。战火中的信件体现了我们八路军对战争的认识和态度,日本士兵和日本人民都是战争的受害者,我们应给予同情;对于侵略我们的日本法西斯,为了民族的生存和人类的和平,我们要抗战到底。
新知讲解
读完这篇文章,
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聂荣臻?
新知讲解
井陉之战中,聂荣臻拯救了两个日本女孩,认为“孩子是无罪的”,表现了他的博大胸怀和革命人道主义精神;通过照料孤女的细节,我们可以看出他的细心慈爱、和善亲切;从给日本官兵的信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的深明大义、胸怀宽广、富有正义;在送回孤女之后,“每逢想起这件事,还常常为她们担心”,体现出他的善良仁慈。聂荣臻具有革命人道主义精神和至仁至义的品质,具有政治家、军事家的远见卓识,是一位慈善仁义、和蔼可亲、宽厚细心的将军。
合作探究

文主

新知讲解
聂荣臻用回忆的方式,以朴实无华的笔触记述了百团大战中件“曲折有趣”又“很有意义”的事情,即聂将军关心和照顾在战火中受伤的两个日本孤女,并设法将她们送回日方的故事。这一事件既彰显了伟大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也包含了对日本侵略者残酷暴行的控诉。
合作探究

作特

合作探究
行文结构严谨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思路清晰,构思精巧。开头综述,引出“插曲”,接着叙述聂荣臻拯救日本孤女并送回她们的故事,之后叙述孤女谢恩,最后以总结“插曲”的影响和意义来结束全文。
合作探究
语言质朴
这是一篇回忆录,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叙述故事,语言质朴,真诚感人。
合作探究
态度鲜明
在这篇回忆录里聂帅表明了救助小姑娘是出于人道主义救援,这两个日本小姑娘同样是战争的牺牲品,而我们的救助正是证明侵华战争的罪恶。
合作探究
条理清晰
文章按照“总分总”的顺叙,先是开篇点名事件——在大战中救助了两个日本小女孩的插曲,就下来就回忆起救助小女孩的过程,以及后续美穗子及其全家的访华,聂帅在人民大会堂接见了他们,最后表明这个事件的意义,称为中日人民友好发热一段佳话。
合作探究
材料运用恰如其分
行文运用了多种记叙方式,既有顺叙、倒叙还有插叙,如在回忆录里收录了致日本官军的书信内容,使得回忆录具有了令人瞩目的历史意义和政治高度,能够深化主题,引起读者思考。
课堂练习
下列各句中加粗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洛迪和约》使意大利半岛享受了半个世纪的珍贵和平。城邦间的大规模冲突停止,较量从刀光剑影的战场转向外交、庆典和赞助文化艺术。
②党的作风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抓作风建设一刻也不能松懈,“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
③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键盘上的“敲字如飞”常常代替了一笔一画的汉字书写,“提笔忘字”蔚然成风,这实在令人担忧。
④进入2018年,新一轮人才抢夺暗潮涌动,城市抢人战已从“隔空争夺”升级到“上阵肉搏”,各大城市以千金买骨的气魄,纷纷向人才抛出橄榄枝。
⑤在莫言看来,乡愁诗人余光中对中国古典文学运用纯熟,作品处处可看到汉赋、唐诗、宋词的雪泥鸿爪,这是真正高明的继承。
⑥“大眼睛”苏明娟能够从一个贫穷山村的农家女孩脱胎换骨,完成人生的华丽转身,离不开好心人的帮助,更离不开自己的勤奋。
A.①②④
B.③⑤⑥
C.②④⑥
D.①③⑤
B
课堂练习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话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这是一本少儿读物,因此这本书的叙事口吻完全是一个孩子的口吻,形式也是讲故事的形式。为方便孩子们阅读和理解,(
),让小读者在充满历史画卷的故事情景中,带着___________的求知欲快乐阅读和感知。
A.作者精心设计的每一章节的故事,以及独具匠心设计的与之相关的“小链接”
B作者独具匠心地在每一章节的故事中,精心设计了与之相关的“小链接”
C.作者精心设计的与之相关的“小链接”,被其独具匠心地体现于每一章节的故事中
D.作者独具匠心地设计了“小链接”,并将其放入与之相关的每一章节的故事中
B
课堂练习
下列词语的自行无误的一项是( 

A、烟霭
和蔼
谬论
纰缪
未雨绸缪
B、嘱咐
聊赖
鄙薄
俨然
热情洋溢
C、鬼秘
窈陷
逍遥
炮烙
彷徨无依
D、颠簸
歆享
井陉
渣滓
幡然觉醒
B
拓展提高



访

拓展提高




拓展提高
美穗子回访聂帅
板书设计






题目解说




大战中的插曲
作业布置
写一篇读后感,谈一谈你对国际友谊的感想,不少于450字。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本语文高中选择性必修上册《大战中的插曲》教学设计
课题
《大战中的插曲》
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高一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背景;2.学习本文选材的特点;
3.理解百团大战的插曲所体现出来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以及对日本侵略者残酷暴行的控诉之情。
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作者及文章的写作背景。
思维发展与提升:学习文章表达方式。
审美鉴赏与创造:鉴赏本文运用的手法,体会表达效果。文化传承与理解:把握文章的思想内涵,感受伟大的革命
人道主义精神。
重点
把握文章的思想内涵,感受伟大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
难点
把握文章的思想内涵,感受伟大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和平是来之不易的,是先辈们用鲜血换来的。战场是残酷的,有枪林弹雨,朝不虑夕。但战时的生活,并不都是炮火轰鸣、刀光剑影,也常常遇到一些曲折有趣的事情,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大战中的插曲》
在富有激情的语言中进入情境。
创设情境,铺设情感场,在动人氛围中走进本课。
讲授新课
一、文化常识写作背景:本文选自《聂荣臻回忆录》。1940年8月,我军打响了著名的“百团大战”,晋察冀军区是作战的主力之一。1940年8月20日晚,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一声令下,中央纵队三团,在工人的配合下,扑向井经车站,8月21日黎明,矿区的日军全部被消灭。在这次战斗中,井经火车站的日本副站长夫妇去世,留下了一对女儿,被八路军从硝烟中救了出来。作者聂荣臻(1899年12月29日-1992年5月14日),字福骈,曾用名聂云臻,出生于重庆江津吴滩镇。1923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到苏联学习。建国后,历任中央军委秘书长兼中国人民解放军代总参谋长,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科委主任、国防科委主任,中国老龄问题全国委员会名誉主任,中国发明协会名誉会长。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曾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聂荣臻同志是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深受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的尊敬和爱戴。
题目解说:“大战”指历史上著名的“百团大战”,“插曲”的意思是“比喻连续进行的事情中插入的特殊片段”,在文中指拯救两个日本小姑娘的故事。朗读文章,初步了解本文概述这篇回忆录的主要内容?聂荣臻元帅回忆在抗日战争时期的百团大战中救起了两个日本小姑娘并把她们送回日本以及美穗子在战后回访聂帅的故事。彰显了伟大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同时也包含了对日本侵华战争的控诉,这个“大战中的插曲”也成为中日人民友好的佳话。梳


构一、(1)点明事件,写百团大战中救起了二个日本小姑娘。二(2--10)回忆救起日本小姑娘的过程;三、(11--13)聂帅惦念并寻找救起的日本小姑娘,以及战后美穗子回访聂帅。四、(14--15)点明事件的意义:这段大战中的插曲成为中日人民友好的佳话。在记叙的顺序上的特点是什么?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有顺叙、倒叙、插叙。从整个文章可以看出,这是一篇回忆录,用的是倒叙的手法,中间叙述救起日本小姑娘的事情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叙述的,是顺叙;在第9自然段,插叙了在晋察冀军区俘虏的叫中西的日本兵的故事,他不但自己留在晋察冀根据地,而且影响到其他被俘虏的日本兵留下来,组织成“反战同盟”。“大战中的插曲”背景是怎样的?为什么要在叙述事件前交代背景?1)日本侵华战,1940年10月20日,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向侵华日军发动了规模庞大的百团大战,晋察冀军区3团1营奉命进攻井陉煤矿。激烈的战事不知何时结束,边区的环境不仅艰苦,而且敌人“扫荡”频繁,部队经常转移,照顾两个小孩子,将有不少困难。2)小姑娘的状况:两个日本小女孩,大的五六岁,小的还在襁褓之中。她们的父亲一井陉火车站的日本副站长,受了重伤,经抢救无效殒命,她们的母亲也在炮火中死亡。部队从战火里救起她们的时候,那个不满周岁的女孩伤势很重,经过我们的医务人员及时抢救和治疗,她脱离了危险。日本小姑娘的遭遇是日本侵华战争的结果,不仅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同时也使得日本人民深受其害。正是反映了战争的残酷,使得百姓流离失所,家破人亡,而这种灾难都是日本侵略中国造成的,这是对日本人侵华罪行的控诉,而中国人民理智地救起日本战争遗孤表现出伟大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从7、8两段中可以看出聂荣臻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们的八路军是一支什么样的队伍?聂荣臻是一个具有革命人道主义精神、至仁至义的品质以及政治家、军事家的远见卓识的人。八路军怀有革命人道主义精神,是一支不畏强敌的仁义之师、正义之师。本文的标题为“大战中的插曲”,作者是如何叙述这一“插曲”的?文章第一自然段介绍故事背景,点题并引出“插曲”。再用倒叙的方式,叙述大战中聂荣臻拯救两个日本女孩并将她们送回日方的故事,体现了中国军人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文章以小见大,通过叙述大战中的一个小小的“插曲”,写出中国军人在处理战争中各种问题的方式和态度,体现出中国军人的人道主义精神,这个故事也成为中日友谊的象征。文章用质朴、自然、亲切的语言回忆过去,用第一人称的方式叙述,流露出作者理性又真诚的感情。聂荣臻在送回日本女孩的时候,为什么要写一封没有加封的信给日本军官?聂荣臻写这封信是为了交代事件的原委并表明自己的立场。聂荣臻送回两个日本女孩是为了让她们回到自己的祖国,回到她们的亲人身边,这么做是出于对孩子的照顾,为孩子的安全和将来考虑。信件不加封是为了让更多的日本下层人员有到,以此了解我军的思想和精神,聂荣臻的信义正词严、不卑不亢,展现了其作为政治家、军事家的远见卓识,体现了其革命人道主义精神和至仁至义的品质,体现了我们的军队是一支不畏强敌的仁义之师、正义之师。战火中的信件体现了我们八路军对战争的认识和态度,日本士兵和日本人民都是战争的受害者,我们应给予同情;对于侵略我们的日本法西斯,为了民族的生存和人类的和平,我们要抗战到底。读完这篇文章,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聂荣臻?井陉之战中,聂荣臻拯救了两个日本女孩,认为“孩子是无罪的”,表现了他的博大胸怀和革命人道主义精神;通过照料孤女的细节,我们可以看出他的细心慈爱、和善亲切;从给日本官兵的信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的深明大义、胸怀宽广、富有正义;在送回孤女之后,“每逢想起这件事,还常常为她们担心”,体现出他的善良仁慈。聂荣臻具有革命人道主义精神和至仁至义的品质,具有政治家、军事家的远见卓识,是一位慈善仁义、和蔼可亲、宽厚细心的将军。三、合作探究:全


旨聂荣臻用回忆的方式,以朴实无华的笔触记述了百团大战中件“曲折有趣”又“很有意义”的事情,即聂将军关心和照顾在战火中受伤的两个日本孤女,并设法将她们送回日方的故事。这一事件既彰显了伟大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也包含了对日本侵略者残酷暴行的控诉。写


色行文结构严谨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思路清晰,构思精巧。开头综述,引出“插曲”,接着叙述聂荣臻拯救日本孤女并送回她们的故事,之后叙述孤女谢恩,最后以总结“插曲”的影响和意义来结束全文。语言质朴这是一篇回忆录,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叙述故事,语言质朴,真诚感人。态度鲜明在这篇回忆录里聂帅表明了救助小姑娘是出于人道主义救援,这两个日本小姑娘同样是战争的牺牲品,而我们的救助正是证明侵华战争的罪恶。条理清晰文章按照“总分总”的顺序,先是开篇点名事件——在大战中救助了两个日本小女孩的插曲,就下来就回忆起救助小女孩的过程,以及后续美穗子及其全家的访华,聂帅在人民大会堂接见了他们,最后表明这个事件的意义,成为中日人民友好发热一段佳话。材料运用恰如其分行文运用了多种记叙方式,既有顺叙、倒叙还有插叙,如在回忆录里收录了致日本官军的书信内容,使得回忆录具有了令人瞩目的历史意义和政治高度,能够深化主题,引起读者思考。四、课堂练习下列各句中加粗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B
)。①《洛迪和约》使意大利半岛享受了半个世纪的珍贵和平。城邦间的大规模冲突停止,较量从刀光剑影的战场转向外交、庆典和赞助文化艺术。②党的作风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抓作风建设一刻也不能松懈,“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③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键盘上的“敲字如飞”常常代替了一笔一画的汉字书写,“提笔忘字”蔚然成风,这实在令人担忧。④进入2018年,新一轮人才抢夺暗潮涌动,城市抢人战已从“隔空争夺”升级到“上阵肉搏”,各大城市以千金买骨的气魄,纷纷向人才抛出橄榄枝。⑤在莫言看来,乡愁诗人余光中对中国古典文学运用纯熟,作品处处可看到汉赋、唐诗、宋词的雪泥鸿爪,这是真正高明的继承。⑥“大眼睛”苏明娟能够从一个贫穷山村的农家女孩脱胎换骨,完成人生的华丽转身,离不开好心人的帮助,更离不开自己的勤奋。A.①②④
B.③⑤⑥
C.②④⑥
D.①③⑤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B
)这是一本少儿读物,因此这本书的叙事口吻完全是一个孩子的口吻,形式也是讲故事的形式。为方便孩子们阅读和理解,(
),让小读者在充满历史画卷的故事情景中,带着___________的求知欲快乐阅读和感知。A.作者精心设计的每一章节的故事,以及独具匠心设计的与之相关的“小链接”B作者独具匠心地在每一章节的故事中,精心设计了与之相关的“小链接”C.作者精心设计的与之相关的“小链接”,被其独具匠心地体现于每一章节的故事中D.作者独具匠心地设计了“小链接”,并将其放入与之相关的每一章节的故事中下列词语的自行无误的一项是( B
)A、烟霭
和蔼
谬论
纰缪
未雨绸缪B、嘱咐
聊赖
鄙薄
俨然
热情洋溢C、鬼秘
窈陷
逍遥
炮烙
彷徨无依D、颠簸
歆享
井陉
渣滓
幡然觉醒五、拓展提高美惠子访华报纸资料美惠子回访聂帅六、作业布置写一篇读后感,谈一谈你对国际友谊的感想,不少于450字。
学生大声朗读,识记。学生识记、整理、归纳。通过多种途径进行了解。之后教师再做补充说明。初读文本,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解析文本,谈谈自己的理解。解读文本,鉴赏文本。以小组为单位,解读本篇课文的重要知识点。课上进行相关知识检测。链接本课相关知识,作为储备资料。完成作业
夯实基础了解本篇课文相关文学的常识,积累。学生通过多种途径积累归纳相关知识。有助于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文本。这是学生进行鉴赏的过程,更是知识内化的过程。重要的学习内容学生可以通过共同探究的形式完成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引领的作用。检测本节课所学重要内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生发自己的认知与理解。
课堂小结
1980年,《人民日报》发表了《日本小姑娘,你在哪里?》的报道,在中日两国引起强烈反响。经多方努力,人们终于在日本宫崎县都城市找到了两个小姑娘中的姐姐——美穗子。当年,她和妹妹被送到日军兵营后,妹妹因病在石门铁路医院身亡。1980年,美穗子携全家来中国,向聂帅和帮助过她的中国人民表达了诚挚的感谢。聂帅救孤的佳话由此传遍了全世界。你还能分享这节课其他的收获与感悟吗?
学生说出自己的收获和体验。
这是对本节课知识的回顾与总结。
板书
宇宙的边疆作者写作背景题目解说写作特色
概括本节课重要知识点。
在教学过程中逐步生成板书,这是本节课教学内容的高度浓缩。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