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的分类-------展示课教学设计 
一、新课程标准 
1、核心概念:①地球上生活着各种各样的生物,可以根据特征将生物进行分类。 
 ②为了科学地将生物进行分类,弄清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生物学家根据生 
 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把它们划分为界、门、纲、目、科、属、种等不同等 
 级。“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2、内容标准:尝试根据一定的特征对生物进行分类。 
二、内容分析 
 1、教材分析:本节是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北师大版)八(下)第二十二章第一节内容。本节教材首先请学生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体会生物分类的重要意义,然后,学习科学家对生物分类的方法,帮助学生认识到科学家是如何对生物进行分类的。接着介绍了生物检索表的编制方法,并通过相应的活动促使学生学习编制一份简单的生物检索表。此外,教材还通过实例说明按照一定的规律对生物统一命名的重要性。最后,教材展示了现在比较流行的五界分类系统。本节本人认为安排一课时即可。 
重要概念及事实性知识 
 重要概念:①地球上生活着各种各样的生物,可以根据特征将生物进行分类。②为了科学地将生物进行分类,弄清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生物学家根据生 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把它们划分为界、门、纲、目、科、属、种等不同等级。“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支撑的次级概念及事实性知识: 
 A.地球上生活着各种各样的生物,可以根据特征将生物进行分类。 
A1.地球上最早的细胞生命形式是细菌。 
A2.经历漫长的演变过程,逐渐形成了现代地球上多种多样的生物。 
A3.我们在认识生物的过程中需要根据生物的某些特征将其分类,这就是生物分类。 
 B.为了科学地将生物进行分类,弄清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 
 程度,把它们划分为界、门、纲、目、科、属、种等不同等级。“种”是最基本的分类 
 单位。 
B1.我们可以依据生物性状的差异程度和亲缘关系的远近来对生物进行分类 
 B1.1生物学家将地球上现存的生物依次分为界、门、纲、目、科、属、种7个等级。 
 B1.2“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B1.3生物的分类单位越大,包括的生物物种越多,生物之间的共同特征越少,反之 
 亦然。 
B2.为了便于用统一标准识别生物,可以依据生物特征的差异,编制出生物检索表。 
B3.为了避免生物命名的混乱,便于研究、交流我们应该使用双名法给生物命名。 
 C.很多生物学家认为可以用五界分类系统来对生物进行分类。 
C1.人们对生物分界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入、不断发展的过程。 
C2.很多生物学家认为可将生物分为五大类群: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植物界、真 
 菌界和动物界。 
 C2.1每界生物都有其代表性的生物类群。 
 C2.2这样的分类方式是以生物的结构特点或营养方式为依据的。 
C3.除了五界分类系统还有其他的生物分类方法。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自研并展示课本内容,说明生物分类的依据,概述生物分类的阶层系统。 
 (2)观看物品分类的图片并思考,说出生物分类的重要意义。 
 (3)分析犬的分类等级图,得出生物分类阶层系统的特点。 
 (4)自研课本内容,简述检索表的编制依据和方法,以及双名法的规定和给 
 生物命名的意义。 
 (5)阅读课本,概述生物的五界分类系统,列举各界主要类群。 
 2、能力目标: 
 (1)观察图片,尝试用一定的方法对生物进行分类。 
 (2)模仿书本中检索表的编制,制作一个检索表区分活动中的生物。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观看图片,体验多彩的生物世界。 
 (2)了解生物分类系统的发展过程,认同生物的分界是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3)参与讨论病毒的分类,认同我们应该用辩证的观点来看问题。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1)试着根据一定的特征对生物进行分类。 
 (2)会编写简单的分类检索表,知道生物命名的要求。 
 难点:编写简单的分类检索表 
五、学情分析: 
 学生在之前学习了生物的进化,知道地球上的生物是由简单的单细胞生物逐渐演化而来,也在上学期学习了病毒、细菌和真菌类群的主要特征。平时的生活中也通过各种图书、电视等渠道对多彩的生物世界有了初步的认识,已经具备了学习生物分类的理论基础。经过上一节课的自研,完成了导学案,并对导学案中的问题进行了合作和探究,具备了展示、交流学习成果的条件。 
教学策略选择: 
 在上一节课已经进行了自研的基础上,本节课可将课本知识点分解成若干个展示单元。布置展示任务让学生展示学习成果,从中发现学生在概念理解上的不足,针对性的进行补充讲解。让学生展示学习成果能促使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和目标达成 
导 入 
1、展示图片并提出问题:这两位同学在找书时谁比较快?为什么?提出:分类的重要性 
2、展示图片,说明生物的种类繁多,为了方便认识,我们也需要给生物进行分类。 
观察图片,尝试解释生活中的实例。 
从学生的生活引入新课,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引发思考。达成目标感受多彩的生物世界,并认识到生物分类的重要意义。 
展 示 单 元 一 
引导进行展示活动一,同时播放ppt中的展示内容,提示学生关注展示内容。在展示过程中时刻注意学生的展示,标注出需要补充和纠正的地方。对学生的展示做补充和评价。 
展示一些图片请其他组同学对其进行分类。 
简述生物的分类依据,用一个简单的图形说明生物分类的阶层系统。 
设计一个和本知识点有关的习题 
让学生阅读课本,自主、合作、探究,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了解并尝试说明生物分类的阶层系统,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目标达成:自研并展示课本内容,说明生物分类的依据,概述生物分类的阶层系统。 
观察图片,尝试用一定的方法对生物进行分类。 
展 示 单 元 二 
引导进行展示活动二,同时播放ppt中的展示内容,提示学生关注展示内容。在展示过程中时刻注意学生的展示,标注出需要补充和纠正的地方。 
回答有关“犬的分类系统图”的相关问题 
利用简单的图形总结生物分类阶层系统的特点。 
设计一个有关生物分类特点的习题 
利用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并且让学生展示,发现学生理解不到位的地方,及时补充。 
目标达成:分析犬的分类等级图,得出生物分类阶层系统的特点。 
展 示 单 元 三 
引导进行展示活动三,同时播放ppt中的展示内容,提示学生关注展示内容。在展示过程中时刻注意学生的展示,标注出需要补充和纠正的地方。 
简述生物检索表的编制依据和编制方法。 
模仿课本31页的检索表制作一个自己的检索表用于区分这些植物(要求和课本分类方法不同),并说明自己分类的依据。 
自研课本学习生物检索表的编制依据和编制方法。相互交流讨论具体怎样编制检索表。最后模仿尝试编制自己的检索表,同时也能体会生物的分类方法并不是唯一的。 
目标达成:自研课本内容,简述检索表的编制依据和方法 
展 示 单 元 四 
引导进行展示活动四,同时播放ppt中的展示内容,提示学生关注展示内容。在展示过程中时刻注意学生的展示,标注出需要补充和纠正的地方。 
简述生物命名的重要意义。 
简述双名法的命名要求及其创立过程。 
查阅资料,完成32页表格根据表格制作检索表。 
自研课本提高效率,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查阅资料完成表格,以表格为基础合作、研究制作检索表。 
目标达成:简述双名法的规定和给生物命名的意义。 
模仿书本中检索表的编制,制作一个检索表区分活动中的生物。 
展 示 单 元 五 
引导进行展示活动五,同时播放ppt中的展示内容,提示学生关注展示内容。在展示过程中时刻注意学生的展示,标注出需要补充和纠正的地方。 
教师请学生阅读课后小资料,并说明生物的分类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同时生物的分类方法有很多,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 
概述生物五界分类系统 
说出各界生物的主要类群及结构特点 
尝试说出五界分类系统的分类依据 
病毒为什么不在五界分类系统中? 
自学并尝试解说生物的五大界,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合作、交流五界分类系统的分类依据,加深了学生对五大界生物的理解。 
目标达成:阅读课本,概述生物的五界分类系统,列举各界主要类群。 
了解生物分类系统的发展过程,认同生物的分界是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参与讨论病毒的分类,认同我们应该用辩证的观点来看问题。 
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知识进行总结和回顾 
学生回忆总结 
最后回忆本节课的知识,帮助学生形成本节的知识体系。 
八、板书设计: 
第1节 生物的分类 
 
 
90487517145 生物分类的阶层系统:界门纲目科属种 
 
 生物检索表 
生物的分类 
 生物的命名:双名法 
240030043815 原核生物界 
 原生生物界 
 生物的五界分类系统 植物界 
 真菌界 
 动物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