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北流市五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文科综合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广西北流市五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文科综合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1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01-13 14:29:35

文档简介

绝密★启用前
2020
年秋季期高二年级五校联考文科综合试题
文科综合地理
学校:
姓名:
班级:
座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30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I
卷(选择题,共
140
分)
本卷共
35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1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
目要求的。
新疆地区采用黑白条带地膜覆盖法(左图)繁殖山葡萄,即在垄中间用白色塑料薄膜,
垄两侧用黑色塑料薄膜,以此提高葡萄植株成活率。右图示意大气的受热过程。据此完成
1-2
题。
1.不同颜色的地膜透光性不同,农业生产中白膜、黑膜对大气受热过程的主要影响分别是
A.增强①过程,减弱④过程
B.减弱③过程,增强②过程
C.减弱③过程,减弱②过程
D.增强④过程,增强①过程
2.在葡萄垄两侧铺黑色塑料薄膜可以
A.增加土壤温度、降低土壤湿度
B.保持水分、抑制杂草滋生
C.增加土壤肥力、提高膜内温度
D.提高温度、增强光合作用
近年来,四川省德阳市设置了大量“潮汐”菜市场,“潮汐”菜市场是指在特定的时间,
在城市特定的路段设置固定的摊位(免收摊位费),售卖附近村庄种植的新鲜蔬菜,以方便
附近的居民买菜。据此完成
3-4
小题。
3.“潮汐”菜市场的位置最可能是
A.商业区附近
B.住宅区附近
C.城市主干道附近
D.工业区附近
4.“潮汐”菜市场
A.每天在中午前后开放
B.可以买到新鲜的海鲜
C.可能影响城市交通
D.价格比农贸市场昂贵
位于北京北郊的回天(回龙观、天通苑)地区被称为“亚洲最大的社区”,曾经多次因
其职住不平衡、交通拥堵、上学难等问题被媒体争相报道,并因白天空荡荡,晚上静悄悄,
被人们形象地称为“睡城”。从
2018
年起,北京市对回龙观、天通苑地区进行提质改造。
如今,曾经的“睡城”渐渐苏醒,逐渐焕发勃勃生机。图为回龙观至上地骑行路。据材料,
完成
5-6
小题。
5.对回天地区“睡城”、“亚洲最大社区”的形成,影响最小的是
A.不同区域的房价
B.不同区域的就业机会
C.不同区域的住宅质量
D.不同区域的交通通达度
6.改善“睡城”问题的合理化建议是
A.增加城区学位,将教育资源向市区倾斜
B.减少卫生服务网站分级,实行医疗服务均衡化
C.提高购房门槛,限制外来人口
D.拓展绿色空间,加强社区管理和服务水平
雁行形态理论认为在后进国工业发展的过程中,工业品呈现出进口→国内生产(进口替
代)→出口三个环节,产品生产依次在国与国之间逐个传导。完成
7-8
题。
7.关于图中三国叙述正确的是
A.①国持续保持产品的出口
B.②国经历了两次进口过程
C.③国生产主要原因是技术先进
D.①②③国经济发展水平相当
8.图中某产业可能为
A.核电工业
B.采矿业
C.高分子材料工业
D.电视机工业
古人用竹子和木头做成两道墙从沼泽地分离出河流与耕地(如下左图)。利用这种技术,
在太湖的滩涂上开挖溇港,水和土分离,新的耕地出现。在每条溇港与太湖交汇处建有一道水
闸(如下右图),这也是控制太湖南部地区灌溉与排水的关键。2016

11

8
日,太湖溇港成
功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其在世界农田灌溉与排水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根据材
料回答
9-11
题。
9.古人用竹子和木头筑墙的主要原因是
A.当地原料丰富
B.竹子和木头结实耐用
C.竹子和木头质量轻,便于运输
D.竹子和木头墙体便于水土分离
10.有关溇港灌溉与排水工作原理描述正确的是
A.溇港南宽北窄,为获得更多水源
B.溇港南宽北窄,为防止交汇处泥沙淤积
C.太湖南部雨季时,水闸应该关闭
D.太湖地区伏旱时,水闸应该关闭
11.当时溇港的建设,对该流域产生的影响是
A.旱涝灾害加剧,农业损失变大
B.植被覆盖率减小,河流含沙量变大
C.空气湿度变大,降水增多
D.季风气候稳定,降水变率减小

II
卷(非选择题,共
160
分)
本卷都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根据要求作答。
3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6
分)
材料一:2020
年春节,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打破了大家平静的生活。为了防
止疫情进一步扩大,湖北省委省政府决定武汉在
1

23

10:00
实施封城。1

26
日晚,
湖北省召开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武汉市市长周先旺介绍:受春节与疫情影响,目前

500
多万人离开武汉,还有
900
多万留在武汉。根据百度地图大数据显示,从
1

10


23

10:00
武汉封城,共有
500
多万人离开武汉。下图为
1

22
日武汉迁出目的地图。
材料二: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疫情,西藏于
1

27
日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二级响应。
当时,西藏还是全国唯一尚无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的省份。1

29
日,西藏确诊首例新冠
肺炎病例,中国的疫情分布图再无空白。也是在当天,西藏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
响应。2

12

14

30
分许,西藏首例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张某某在西藏自治区第三人民
医院医护人员的陪同下,走出隔离病房。西藏连续
14
天保持
1
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今天,
“归零”了。
材料三:截至
1

31
日上午
11
时,全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
9685
例,疑似
15238
例,
死亡
213
例。其中,湖北的邻居河南确诊
352
例,死亡
2
例。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河南“硬
核”抗疫。如挖掘机封村断路,如“带病回乡,不肖子孙”“今日上门,明日上坟”等硬核
标语,如在豫鄂两省交界处设立劝返点,谨防湖北车辆入境等,从上至下,严防死守,确保
疫情不扩大不蔓延。
(1)根据图文资料分析从
1

10
日到
23
日共
13
天内有
500
多万人离开武汉的原因。(8
分)
(2)根据图文资料分析西藏成为免疫区的原因。(8
分)
(3)根据图文资料分析河南硬核抗疫的原因。(6
分)
(4)你认为受到此次疫情影响最严重的产业有哪些?(4
分)
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
分)
芦苇多生长于浅水地区,具有通气组织,能净化水质,同时为湿地提供丰富的有机物。位
于辽东湾北岸的辽河三角洲分布有广阔的芦苇集中生长区,该地区于
1988
年设立国家级自
然保护区。
斑海豹,中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以鱼类为主要食物。每年
12
月进入渤海辽东湾,1~
2
月在厚厚的浮冰上产崽,3~4
月进行育肥,5
月逐渐游回西北太平洋北部地区。斑海豹繁
殖时期,需要洁净且安静的环境,充足的食物。辽东湾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成为斑海
豹最理想的“产房”和栖息地。下图示意辽东湾附近海底地形(单位:米)。
(1)分析辽东湾水质较好的原因。
(
6
分)
(2)辽东湾冬季海冰厚度大,试简析其成因。
(6
分)
(3)试简述辽东湾成为斑海豹最理想“产房”和栖息地的理由。(8
分)
3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0
分)
雪藻广泛分布在两极冰盖与高山冰雪区,在低温时以休眠体状态存在,一旦气温超过
0℃
会有明显生长,甚至一夜之间雪地因此变成血红色,故被称为“西瓜雪”。雪藻因细胞富含
类胡萝卜素,可吸收蓝色和紫色光进行光合作用,在其集中分布的地方会形成一个个红色小
凹坑。近年来,“西瓜雪”现象出现频率正在不断增加。
(1)简述雪藻的生长习性。
(
4
分)
(2)为防止“西瓜雪”现象频率不断增加,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
6
分)2020
年秋季期高二年级五校联考文科综合答案
文科综合地理答案
1.C
2.B
1.读大气的受热过程图判断,①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②为太阳辐射,③是地面辐
射,④是大气逆辐射。太阳辐射属于短波辐射,太阳短波辐射大部分可以穿越白膜,从而使地
面增温,地面增温后,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向外散失热量,但是地面长波辐射和大气辐射却很少
能够穿越白膜,就相当于阻止了热对流,起到保温作用,结合题干即为减弱了地面辐射。黑膜
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强,穿透薄膜的光照较少,减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综合可知
C
正确。故选
C。
2.薄膜覆盖不管是白色还是黑色,都能减少水分蒸发,保持膜内土壤湿度,A
错误。垄两侧
黑色薄膜由于透光率低,因此,可减少杂草的光合作用,从而抑制垄两侧杂草滋生,B
正确。
薄膜覆盖不能影响土壤的肥力,C
错误。透光性差,不能提高温度和增强光合作用,D
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相关知识,根据受热的基本原理可以推出正确答案。
3.B
4.C
3.由材料可知,潮汐菜市场主要为方便售卖附近村庄种植的新鲜蔬菜,以方便附近
的居民买菜,因此需要尽可能靠近居民生活区,为人们买菜提供方便,即需要靠近住
宅区,B
对。
4.为买到新鲜蔬菜,居民一般选择早上购买蔬菜,中午大多需要上班,买菜人群较
少,蔬菜也不新鲜,A
错;潮汐市场设备简单,且以出售周边村镇种植的蔬菜为主,
不具备出售新鲜海鲜的条件,B
错;由于潮汐菜市场不收取管理费,商贩成本较低,
因此价格相对便宜,D
错;由于潮汐菜市场一般选择在道路两侧,可能占据公路,影
响交通,C
对。
5.C
6.D
5.北京地区职住不平衡的产生,城市内发展水平高,工作机会多,但是房价高,更多的上
班族选择在郊区居住,出现大量年轻人居住在郊区,而工作在市区内的现象,增加通勤的时
间和距离,形成“睡城”、“亚洲最大社区”,产生的负面影响:导致交通拥堵,上学困难;上
班族花太多时间在路上,浪费时间;缺乏归属感,综上,C
正确。ABD
错误。
6.改善“睡城”问题,应该合理配置教育资源,A
错误。健全分层级卫生服务网站,B
错误。
提高购房门槛,限制外来人口不合理,且不能改善“睡城”问题,C
错误。完善养老体系、加
快完善交通路网、不断拓展绿色空间,加强社区管理和服务水平,D
正确。
【点睛】
本题的关键要明确“睡城”存在职住不平衡、交通拥堵、上学难等问题。其原因是城市内发展
水平高,工作机会多,但是房价高,更多的上班族为了节省资金选择在郊区居住,这样就出
现了大量年轻人居住在郊区,而工作在市区内的现象,同时导致通勤的时间和距离增加。
7.B
8.D
本题主要考查产业转移和影响产业的主导因素。一般来说,发达地区将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欠
发达地区转移,学生要能够熟悉常见工业属于哪一种工业类型。
7.随着经济的发展①国将生产制造部分转移到其他国家,不以产品的出口为主,A
错;

国起初经济落后,需要进口产品,后来以加工为主不需要进口产品,以出口为主,最后又把
生产部分转移到其他国家,以产品进口为主,经历了两次进口过程,B
对;
③国刚刚接收
生产过程,经济技术还比较落后,生产主要原因是廉价的劳动力,C
错;
①②③国经济发
展水平不平衡,①先进,③落后,D
错。
8.结合上题分析可知产业转移的主要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核电工业和高分子材料工业属
于技术密集型产业,
采矿业属于原料指向型工业,
电视机工业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选

D。
9.D
10.B
11.B
9.根据材料分析,“古人用竹子和木头做成两道墙从沼泽地分离出河流与耕地”,因此,
古人用竹子和木头筑墙的主要原因是竹子和木头墙体便于水土分离,选
D。
10.溇港南宽北窄,可以起到狭管效应的作用,使得流水出处流速加快,从而防止交汇处泥
沙淤积;太湖南部雨季时,水闸应该打开泄洪;太湖地区伏旱时,水闸应该开闸放水。据此

B。
11.当时溇港的建设,减轻旱涝灾害导致的农业损失;使用竹木导致植被覆盖率减小,河流
含沙量变大;植被减少,空气湿度变小;季风气候不稳定,降水变率大。据此选
B。
36【答案】(1)武汉为湖北省会,经济发达,外来务工人员多,此时即将春节,外来人口回
家过年团聚;武汉高校数量众多,正值放寒假,大学生离汉回家数量多;武汉地处中部交通
要道,高铁、公路、航空运输发达,与全国联系紧密且方便快捷;疫情造成的恐慌心理导致
封城前离开人口激增。(8
分)
(2)距离湖北较远,交通不便,湖北输入风险降低;冬季为西藏旅游、参观的淡季,进藏
人员少;高寒缺氧,有感冒发热等疑似新冠症状的人员不会前往;西藏人口密度小,无人区
多,限制了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能力。(8
分)
(3)与湖北交界线长,大量人员在湖北学习务工;河南农村人口密度大,数量多,防护意
识差;正值春节,农村更加重视人情往来,聚会扎堆多;郑州又是中国铁路网的“心脏”,
大批旅客在这里汇聚、离散,一旦疫情扩散会波及全国。(答三点
6
分)
(4)餐营业;旅游业;交通运输业;线下影视业等。(4
分)
【解析】本题以新型冠状病毒的防控为材料,考查学生对文字材料和地图的阅读获取和解读
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的考查,又注重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认真获取信息和运
用知识是解题关键。
(1)注意材料中的时间,此时正值春节前夕,武汉为湖北省会,华中地区的经济中心,经
济发达,外来务工人员多,正值春节返乡高峰,外来人口回家过年团聚;武汉也是华中的文
化中心,高校数量众多,正值放寒假,大学生离汉回家数量多;武汉地处中部交通要道,有
九省能衢之称,高铁、公路、航空运输发达,与全国联系紧密且方便快捷;新型冠状病毒作
为一种新型病毒,让人感到恐慌,疫情造成的恐慌心理导致封城前离开人口激增。
(2)西藏位于我国的青藏高原,距离湖北较远,交通不便,由湖北到达西藏的人员较少,
湖北输入风险降低;西藏冬季气温较低,冬季为西藏旅游、参观的淡季,进藏人员少,输入
病例少;高寒缺氧,易产生高原反应,有感冒发热等疑似新冠症状的人员不会前往;西藏人
口密度小,无人区多,人与人之间的接触较少,限制了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能力。
(3)从图中可以看出,河南与湖北相邻,与湖北交界线长,大量人员在湖北学习务工,人
员往来较多;河南是我国人口第一大省,农村人口密度大,数量多,受教育水平较低,防护
意识差;农村受传统思想影响大,正值春节,更加重视人情往来,聚会扎堆多,易导致病毒
传播,防控难度大;据所学知识可知,郑州又是中国铁路网的“心脏”,大批旅客在这里汇聚、
离散,一旦疫情扩散会波及全国,影响面较大。
(4)新型冠状病毒通过空气传播,为减少病毒传播,需减少人员的聚集,而餐营业、旅游
业、交通运输业、线下影视业等是人口相对聚焦,空间相对密闭的行业,故影响较大。
37.【答案】(1)辽河三角洲分布着广阔的芦苇集中生长区,芦苇具有净化水质的作用;辽
河三角洲湿地面积大,其降解污染的功能强;受环境保护政策的影响,污染小。(6
分)
(2)纬度高,气温低;有许多大河注入,海水盐度低,易结冰;海水较浅,热容量小;内
海海湾,受大陆影响大,且海浪较小。(答三点
6
分)
(3)冬季海冰厚度大、范围广,为斑海豹产仔提供了场所;鱼类资源丰富,食物充足;辽
河三角洲芦苇面积广阔,净化作用强,海水水质好;冬季封冻,人类活动少,斑海豹繁殖期
环境清洁安静;海水较浅,大型海洋捕食
动物难以进入,天敌少。(答四点
8
分)
【分析】考查湿地的生态环境效益,影响结冰的因素,鱼类丰富的原因。
(1)读材料可知,芦苇具有通气组织,能净化水质。从该地有广阔的芦苇,芦苇能净化水
质;辽东湾属于湿地环境,湿地的生态环境效益具有降解污染的作用;读材料可知,该地区

1988
年设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环境保护政策有利于水质的提高。
(2)从影响结冰的因素,结合材料信息分析。影响结冰的因素有冬季水温低,海陆热力性
质差异,水体交换与流动性与盐度等。由于纬度高,冬季水温低;海水较浅,热容量小,冬
季水温低;辽东湾属于内海海湾,受大陆影响大,且海浪较小,水体交换与流动少;多大河
注入,稀释海水,海水盐度低,易结冰。
(3)由材料可知,斑海豹的主要食物为鱼类,所以本题实质是分析辽东湾鱼类丰富的原因,
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即可。大河带来丰富营养物质与该地位于大陆架,大陆架海区鱼类等资源
丰富。
38.〖参考答案〗(1)耐低温;喜光照;抗紫外线辐射;气温超过
0℃,生长迅速。(任答两

4
分)
(2)根本措施(降低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开发新能源,使用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
率,减少排放;大力发展低耗低排产业;植树种草,增加植被覆盖率。适应措施(调整生产
生活方式适应气候变化):调整工农业产业结构,加固沿海低地海岸堤坝。保障措施(全球
动员):政府政策鼓励,公众参与;加强国际合作应对气候变暖问题。(任三点
6
分)
【解析】(1)雪藻广泛分布在两极冰盖与高山冰雪区,意味着雪藻是适应两极冰盖和高山冰
雪区的自然环境的。两极冰盖与高山冰雪区气温低、光照强、紫外线辐射强,说明雪藻耐低
温、喜光照、抗紫外线辐射。另外由材料“一旦气温超过
0℃会有明显生长,甚至一夜之间
雪地因此变成血红色”可知雪藻在气温超过
0℃,生长迅速。
(2)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措施可从降低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调整生产生活方式适应气候
变化、加强宣传,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三方面去阐述.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