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雪[下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9-08-01 15:5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授课时间 第7周 星期三 2006年3月29日 总第35课时
课题 6、雪(1) 课型 预习自学课
教学目的 知识与能力目标:1、理解、积累“博识、美艳、消释、升腾”等词语;2、初步了解和掌握散文诗的文体特点和阅读技巧;过程与方法目标:3、反复诵读,领会本文内涵丰富、清新优美的语言;情感与价值目标:4、品味文章内涵,体察作者博大的胸襟和坚强的斗志。
重点 目标1、3 难点 目标3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活动形式
一、导入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颇富诗情的《雪》,去欣赏美景,更有他那博大的胸襟。二、预习自学 (一)回顾作者: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散文、小说、杂文等文学作品,以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战斗姿态,对反动腐朽的封建文化和帝国主义进行了英勇的斗争。代表作品有散文集《朝花夕拾》、《野草》。今天我们所学习就是选自散文集《野草》的《雪》。 (二)了解写作背景:《雪》写于1925年,正值不平静的年代,南方的革命形式在蓬勃地发展,可谓春暖花开之际,然而,北方还却处于一片寒冷之中,而对黑暗的现实和酷冷的季节,鲁迅以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战士的姿态去寻找“革新的破坏者”,去战取“理想的春天”。(三)听、读课文。(四)掌握字词:磬(qìng)口 脂粉奁(lián) 朔(shuò)方嘻笑(xī) 褪尽(tuì) 塑(sù)雪罗汉博识:学识丰富。 消解:〈书〉消融;溶化。凛冽(lǐnliè):刺骨地寒冷。 灼灼(zhuó):〈书〉形容明亮。升腾:(火焰、气体等)向上升起。 精魂:精灵,魂灵。天宇:这里指天空。宇,上下四方。(五)再读课文。 板书文题、作者由学生回答完成。也可由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完成。教师范读。学生齐读。学生查阅资料工具书完成。集体订正。反复阅读。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活动形式
(六)预习提示: 1、用文中的语句概括江南的雪和北国的雪的特点。2、作者是如何表现江南雪景滋润美艳特质的?3、江南的雪蕴蓄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江南的雪是柔美的。面而他笔下的朔方的雪则是另一番景象,课文怎样表现朔方的雪的。它又有着怎样的个性精神?5、综观全文及我们对先生的了解,作者的感情更倾向于哪一方的雪?从哪里可以看出?6、在对课文的理解中,课文的主旨句是哪一句?明确:江南的雪“滋润美艳之至”;北国的雪“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蓬勃地奋飞”两个比喻,写出了即使在冬天里也有生机与活力,有着蓬勃的生命力,令人产生无限遐想。江南的雪是色彩斑谰,明艳秀丽的。还有着雪中人的活泼与可爱。作者热烈期待春天的心声。突出腾飞的朔雪那种撼天动地的力量和锐不可当的气势,尽现北国飞雪的壮美和独立张扬的个性精神。朔方的雪,他的思想感情是通过对北方的雪的赞颂表现出来的。“这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三、小结: 对最后一句及主旨的理解:北方的雪的特质之一是孤独,他们决不粘连,在文中还表现为死掉的雨,惟有死掉才能以升华,作者愿将最宝贵的生命都献给斗争,这是最完全的献身,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气概。突现了作者无私无畏、顽强不懈斗争的精神。这两幅对立鲜明的图景中,贯穿着鲁迅一个共同的心声,要用战斗来创造一个春天般美好的世界。 让学生充分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又让学生再次阅读课文。视其时间和学生完成的情况,可点评,可学生回答,也可直接在下课前几分钟出示答案,让学生自己笔记和消化。教师小结或学生齐读《优化设计》上的此句讲解。
布置作业 相应的资料练习
板书设计 以字词为主,随及板书。
教学后记 学生考勤:3班:4班: 课堂得失: 作业情况:
授课时间 第8周 星期一 2006年4月3日 总第36课时
课题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的 知识与能力目标:1、检查、掌握上节课预习的词语; 2、把握课文的语境和作者的思路;过程与方法目标:3、感悟文章内容,品析文中的两幅雪景图;4、理解作者的情感逻辑,体会文章借景抒情的写法;情感与价值目标:5、培养初步的自然观上和艺术欣赏能力。
重点 目标3、4 难点 目标4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活动形式
一、练习导入 1、注音 脂粉奁(  ) 朔方(  ) 褪尽(  ) 旷野(  )  凛冽(  )目光灼灼(  )粘结(  ) 塑雪罗汉(  ) 2、解释博识: 消解:升腾: 天宇: 二、新授 (一)温习课文,齐读一遍。 (二)理清文章思路 全文可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1~3段),描写江南的雪与雪野,抒发渴望美好生活的感情。第二部分(4~6段),描写朔方的雪,表现了对冷酷现实的不满与反抗。(三)分析课文1、作者以饱蘸深情的彩笔,绘出了一幅令人神往的江南雪景水彩画。作者从哪四个方面细致地描写了江南的雪?一是以暖国的雨和“单调”来反衬雪花的“灿烂”。 二是直接写雪的质地、颜色,“滋润美艳”,犹如充满青春的壮健少女的皮肤。三是以雪野中的花草,特别细写了花的不同种类、多样形状和各种颜色,衬托雪的美丽。在数九寒天,作者用花的血红、深黄、自中隐青和草的冷绿,映衬雪的洁白,使柔雪显得更为明艳。四是幻想蜜蜂在雪野中“忙碌地飞着”,“嗡嗡地闹着”。这一“飞”一“闹”煞时使整个雪野活跃起来,呈现出一派生气勃勃的景象。 完成在作业本上,当堂完成,即时订正。再齐读一遍以巩固。回顾——阅读学生讨论、交流、完成。学生讨论,教师巡回指导。集体订正,学生及时笔记。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活动形式
2、第四自然段,作者用什么写法来描绘朔方飞雪的 第四自然段与上文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不仅突出了江南和朔方冬景的不同特点,而且使文章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产生了内在联系。第四自然段开头用“但是”这个转折词巧妙地转到对朔方飞雪的描写,并表明朔方的飞雪和滋润美艳的江南柔雪截然不同。作者以炽烈的感情,豪放的语言,刚劲的笔力,描绘朔方飞雪磅礴的气势,我们从朔方飞雪冲破酷寒的压迫,自由驰骋于太空的壮举,自然联想到当时作者及进步人士所作的种种不屈斗争,作者借朔方飞雪奋飞的情景,抒发他那不畏艰险,渴望战斗的豪情。三、处理练习: 结合全文理解下列语句,探究括号里的问题。1.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用“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修饰“雪花”,强调了什么?)“冰冷的”“坚硬的”强调雪的不屈的精神,而这种精神是“灿烂的”,是最值得赞赏的。2.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隐约的青春的消息”和“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分别形容江南的雪的什么特点?)“青春”、“处子”都是最富有生命力的状态,这里是指江南的雪蕴育着生命,是与轻柔和缓的境界相联系的。3.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孤独的雪”,“死掉的雨”,“雨的精魂”是什么意思?)北方的雪的特质之一是孤独,在这里它还被表现成死掉的雨的意思。北方的雪完成升华是与死亡联系在一起的,也正是完全的献身,让它成为了雨的精魂──凝聚了所有坚强内核的精魂。四、小结《雪》是《野草》中最适合同学们阅读的一篇。作者细致生动地描写了江南的雪景与北方的雪景,并在比较中表现了自己的倾向。作者更为欣赏“朔方的雪”,因为“朔方的雪决不粘连”、“奋飞”、“旋转”、“升腾”。体现了一种独立与张扬的个性精神,这种精神也是作者一以贯之的前行动力。 这一部分难度较大,可由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学生讨论,学生回答,集体订正。学生在书上作好笔记。教师总结,以对主旨的深化和思想品德教育。
布置作业 相应的资料练习
板书设计 暖国的雨 单调礼赞独立与张扬 江南的雪 丰富多彩之美的个性精神 (“滋润美艳之至”) 雪罗汉(未经磨练,不能长久) 朔方的雪(如粉,如 “孤独的雪”“死掉的雨” 沙,蓬勃奋飞) “雨的精魂”
教学后记 学生考勤: 课堂得失: 作业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