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下册说课课件-3.2.2 圆锥的体积人教版(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数学下册说课课件-3.2.2 圆锥的体积人教版(共2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1-13 20:00: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圆锥的体积》说课稿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
说课流程
1
说教材
单击此处添加文字标题
3
说教法学法
2
说学情
4
说板书设计
说反思
5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圆锥是小学几何初步知识的最后一个教学单元中的内容,由研究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体的体积扩展到研究圆锥的体积,这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内容。
通过本节课内容的教学,发展学生的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为今后学生的深层次学习和自主发展打好基础。
说教材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
说学情
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相关知识,在此前又学了圆柱,经历了圆柱体积计算方法和推导过程,通过前一节《圆锥的认识》,学生对圆锥的特征也有了一些了解,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
大多数学生具备一定的动手实践及推理分析能力。但学生的立体空间观念还不是完全成熟,形体之间的转化还有一定的困难。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
培养学生身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精神渗透转化的数学思候和方法。
理解并掌握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学会运用计算公式求圆锥的体积;
教学目标
理解并掌握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学会运用计算公式求圆锥的体积;
使学生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解决日常生活中有关简单的实际问题。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严谨和精益求精的数学习惯
和交流与合作的团队精神。
通过实验操作,发展学生操作能力、归纳推理能力?。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内在联系,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
教学难点:解并掌握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学会运用计算公式求圆锥的体积;
教学重点:并掌握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学会运用计算公式求圆锥的体积;
能正确运用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求圆锥的体积
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重难点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
说教法、学法
引导发现
实验操作
教法
动手操作、实验转化法、合作交流、
学法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
说教学准备
课件
圆锥
教具
等底等高圆柱、圆锥一对
既不等底又不等高圆柱、圆锥一对适量的水
学具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
4
第一环节:复习旧知
引入课题
1
2
3
5
第二环节:动手实践,探索新知
第三环节:分层练习,巩固新知
第四环节:归纳总结,促进发展
说教学流程程
5
第五环节:拓展深化,综合运用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
第一环节
复习旧知,引入课题
1.你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圆锥的特征吗?
(一)复习圆锥的特征,引出课题
(二)回忆体积公式
迁移学习方法
1.我们曾经学过哪些规则物体的体积?
2.你能说一说圆柱体积公式是如何推导出来的吗?
设计意图:通过旧知识复习巩固,为下面的探究做好思维的准备
起铺垫作用。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
(一)合理猜想,指引方向
1.研究圆柱和圆锥的底面积和高,你发现了什么??
2.猜想圆柱与圆锥体积体积之间的关系?
第二环节
动手实践,探索新知
设计意图:
在谈话中有利于引导学生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大胆猜想,有利活跃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探究欲望。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
(二)教师指导,探索实验
出示实验要求:
1.量一量,圆柱和圆锥的底和高之间有什么关系?
2.空圆锥装满水倒进空圆柱中,几次可以将空圆柱装满?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第二环节
动手实践,探索新知
设计意图:实验前提出问题,有利于让学生在活动中有目的有序的进行。把圆锥的体积公式推导放手给学生,是学生自主建构新知过程,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有助于积累活动经验,明白知识的科学性。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
(三)全班交流,汇报结果
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圆柱的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合作能力、让学生体会到实验是科学研究的好方法,养成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汇报,培养学生归纳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培养符号意识和简化意识。
第二环节
动手实践,探索新知
等底等高
如何用更简单的方式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呢?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
(1)一个圆柱的体积是
9
m?,与它等底等
高的圆锥的体积是(
)m?。
(2)一个圆锥的体积是7.8m?,与它等底等
高的圆柱的体积是(
)m?。
第三环节
分层练习,巩固新知
1.口答
设计意图:巩固学生对圆锥体积公式的理解和掌握,在习题的操练中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想象。(基础题让后进生体验成功的乐趣,提高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
1.
圆柱体的体积一定比圆锥体的体积大(

2.
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

(
)
3.
正方体、长方体、圆锥体的体积都等于底面积×高。


4.
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如果圆柱体的体积是27立方米,那么圆锥的体积是9立方米(

设计意图:根据以往教学经验,学生容易混淆和易错题进行集体练习,订正、讲解。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知观。
2.判断,并说明理由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
5
4
3
求这个圆锥的体积,
小明的列式为
小杰的列式为
你认为(
)的列式是正确的。
设计意图:通过这道题,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认真仔细
也考察学生对圆锥高的掌握情况
3.选一选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
4m
1.2m
工地上有一堆沙子,近似于一个圆锥(如下图)。这堆沙子的体积大约是多少?
4.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求这堆沙的体积,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知识的价值。(表扬学生井学杰用简算)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V=
Sh
=
×3.14×
×1.2
0.4
先约分,再计算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或者要提醒大家的?
第四环节
归纳总结,促进发展
设计意图:这里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归纳所学知识内容、学习方法,能强化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促进学生掌握学法。?学生在总结中有利于自我反思,帮助同学们完善知识的建构,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
19
一段圆柱形钢材,底面直径10厘米,高是15厘米,把它加工成一个圆锥零件。根据以上条件信息,你想提出什么问题?能得出哪些数学结论?(可小组讨论)
15厘米
d=10cm
拓展训练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
说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这样的板书设计体现了新知的形成过程,又显示了具体的解题方法,突出教学重点,形象直观
圆柱
等底等高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
说教学反思
一、亮点
(一)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注重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渗透
(三)能针对学生的差异性,设计有层次的练习题,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课堂需求。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
说教学反思
二、不足之处:
1.
由于自身对教材的把握欠缺和教具的不完整,探究活动中,局限了学生的思维。
2.学生课后反馈上来的问题是计算问题很大,公式会用但是计算出现问题了,以后要在学生的计算能力上下功夫。??
3.课堂上的无效语言过多,且对学生的评价过于单一。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