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2.2.2《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2.2.2《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1-14 11:50: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教学设计
一、教材和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生物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节内容《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是学生在认识和学习了细胞的基础上,从微观到宏观、从部分到整体的顺序来认识动物和人体的结构层次,包括从细胞分化形成组织、组织进一步形成器官、器官构成系统和人体的过程。本节在本单元第一、二章学生学习了关于细胞的知识,知道了动植物细胞的区别,细胞的生活,为本节课进一步学习细胞构成生物体奠定了知识基础。学生在这节课初步形成生物体是一个整体的生物学观点,这为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学习打下基础。
从学生情况分析看:学生已经学过了细胞的知识,了解了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知道生物体由小长大是细胞分裂和细胞生长的结果。但细胞是怎样构成生物体的,学生了解不够多。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方面
1、说出组织的定义,概述人体的各种组织是由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的。
2、识别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
3、描述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二)能力方面
使用显微镜观察人体四种基本组织的永久切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初步形成生物体是一个整体的生物学观点。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生物体的各种组织是由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的。
(2)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2、教学难点
(1)生物体的各种组织是由分裂、分化形成的。
(2)从微观到宏观,从部分到整体,逐步对人体的结构层次形成完整的认知
四、教学策略
在本节教学中,利用学生对人以受精卵为发育起点、以及对细胞怎样构成自己的身体兴趣的话题引入课题。展示受精卵分裂和受精卵经过多次分裂后在形成不同种类细胞的动画,引出归纳细胞分化的概念。教师通过画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的简图,形象地比较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的区别。接着以表格的形式比较四种基本组织的细胞组成、功能、分布等,学习人体四种基本组织。通过分析、讨论学生熟知的器官(大脑、心脏/胃)的组成及功能,生成器官的概念;通过举学生最为熟悉的消化系统的器官组成及协作的实例,说明系统的概念。总结得出:八大系统协调配合,才能使人体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能够正常进行。?
五、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组织和引导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1导入新课
播放人的个体发育的图片,提出问题。
①我是由哪一个细胞发育来的?
②一个受精卵是如何发育成现在的我呢?
观看人的个体发育过程,积极思考。
对于问题①,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可以回答出来。
对于问题②,学生凭现有的知识是无法回答的。
通过情景展示,引发学生思考,营造出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问题情境,激起学生渴求新知的欲望和学习热情。
2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
1展示受精卵分裂过程。
2展示受精卵经过多次分裂后在形成不同种类细胞的动画。
3提问细胞分化的概念
4引导学生区分细胞分裂与分化的不同:教师绘出简图,让学生说出细胞分裂与细胞分化的区别。
5设疑:细胞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细胞群,这些细胞群叫做什么?
6识别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
7引导学生对照教材第60页四种基本组织的插图,在此在显微镜仔细观察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
8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教材第60页四种基本组织的插图及图下的文字说明,尝试用表格的形式比较四种基本组织的细胞组成、功能、分布等。
9引导和鼓励小组代表展示组内的观察结果和表格填写内容。
观看感知人体各类细胞在形态、结构上的不同,了解不同种类的细胞各有不同的功能
学生思考回答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
举手回答
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观察人体四种基本组织的永久切片,认真观察和区分四种基本组织。
阅读插图及所附的文字说明,列表比较四种基本组织。
小组代表展示组内的观察结果和表格填写内容。
通过观察,归纳出细胞分化的概念。
通过绘图强化对细胞分化概念的理解。
让学生理解组织的概念。
通过观察识别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培养学生使用显微镜的能力以及列表归纳知识的能力。
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3、组织进一步形成器官
1展示胃的解剖图,要求学生找出胃的几种组织。
2设问:
①胃里面有没有神经组织?请举例说明。
②胃是组织吗?
③什么叫做器官?
3探究:
皮肤在人体表面起到保护作用,当皮肤划破时人会感到疼痛,有时会流血。试说明皮肤中可能包含了哪几种组织?皮肤是不是一种器官?
4联系生活,设定有一定情境:几个同学一起到市场买一个猪心进行解剖,发现猪心主要由心肌构成,它属于什么组织?心脏内有血液,它是什么组织?心脏还有一些神经分布,控制心脏的跳动,它属于什么组织?心脏的内外表面覆盖着什么组织?根据这些观察,你认为心脏是不是器官?
学生通过阅读课本思考说出胃是由上皮组织、肌肉组织和结缔组织组成。
学生通过生活经验可以说出胃痛,知道胃有神经组织。合作分析、讨论,得出结论:胃由上皮、肌肉、结缔、神经等组织构成,有一定的功能,所以胃是器官。
分小组回答每一小点,得出结论:皮肤是由上皮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等构成,所以皮肤也是器官。
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得出心脏属于器官。
把问题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探究,在充分讨论、交流后得出结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器官的概念。
通过生活实例分析,学会判断人体的结构层次。
承上启下,引发学生的思考。
5、小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过渡:如果我们只有一个胃,能不能完成食物的消化吸收任务?
展示人体消化系统的图片,启发学生得出系统的概念。
展示人体八大系统的组成,启发学生讨论这些系统的功能。
组织学生做“深蹲”小实验,持续30秒钟,让学生说出体会,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组织学生课堂活动:每张小卡片写上(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名称,让几个学生拿着卡片按照微观到宏观的顺序排队。
思考
小组讨论,代表回答什么叫系统。
讨论回答
学生做完“深蹲”实验后说出感受:心跳、呼吸明显加快。说明运动系统需要呼吸、循环、神经等系统的密切配合才能完成其功能。说明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拿着卡片,按照顺序排队,组成人体的结构层次(从微观到宏观):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让学生直观感受各个系统需要协调配合,才能完成某一生理活动,加深对人体是一个统一整体的理解。
让学生初步形成生物体是一个统一整体的生物学观点。
通过课堂小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归纳人体的结构层次。
6、课堂巩固
组织学生分析讨论,完成课本第62页1、3、4的练习和练习册相关内容。讨论后,幻灯显示答案。
分析讨论后,在书上写出答案。
复习巩固运用所学知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教学评价
该节课教学目标明确,符合课程标准要求,教学重点突出,能突破难点,教学过程较流畅。教师能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教学视频、表格比较、拼图小游戏等,调动学习学习兴趣。学生在整个过程中积极参与小实验、生活小体验等活动,合作探究学习,课堂气氛较活跃,能体验学习的快乐。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重点知识;通过交流展示、拼图游戏加深学生知识体验。在学习“组织”的知识时,我利用问题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分化形成的不同细胞的特点;再通过小组合作观察和讨论,配以学案形式让学生形成组织的概念,进一步了解人体四大组织的分布及作用。通过对“皮肤被刺伤会流血、感觉到痛”等现象,讨论皮肤中有哪些组织,从而引出“器官”这个结构层次。然后从学生最熟悉的消化器官入手,通过拼图游戏,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认识“系统”这一结构层次。最后,通过拼图小游戏,使学生直观认识到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的组成,增加学生学习兴趣。整个课堂主线明确,衔接连贯,层层递进,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本节课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在学生做观察实验时,对显微镜的使用还是不够熟练,影响了实验的效率和结果。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应面对全体学生,多关注后进生的学习。

参考文献
[1]乔红.“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教学设计[J].生物学教学,
2010(35):27-28.
[2]李艳芳,周然.“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一节教学设计[J].生物学通报,
2011(46):25-26.
[3]《义务教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生物学七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4]《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