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7.21.3 人类的起源与进化 教案 (1)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7.21.3 人类的起源与进化 教案 (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1-14 13:53:54

文档简介

第三节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说出人类和类人猿起源于森林古猿;
对比四种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示意图,总结出人与猿的根本区别;
概述人类进化的几个阶段,知道现代人种的划分。
2、能力目标:
参加资料图片分析,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3、情感目标:
树立人类和其他动物平等,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
培养学生以科学的态度认识人类的起源和进化问题
树立人类进化与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培养学生探索科学的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1、类人猿和人类特征的比较以及人猿分界的标志;
2、人猿分界的标志和由猿向人的过渡。
三、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设计意图及目的
一、
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二、
探究新知
三、
课堂小结
回顾本节所学内容
讲述传说关于人起源的故事,引导学生讲述自己知道的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图片展示
以此提问:人类是这样产生的吗?人的祖先又是谁?
学习讨论上述问题,并得出初步结论:人不是由神创造的,而是进化来的。
问题:人类的起源
1、类人猿与人类有极为相似的特征
观察与思考
观察课本上提供的四种现代类人猿图
讨论:
1、自然界中哪些生物与我们人类的亲缘关系最近?
2、什么是现代类人猿呢?
3、他们的生活方式是怎样的?为什么现代类人猿不包括猕猴、金丝猴、长尾猴、狒狒?观察一下他们的图片,你得出什么结论?
4、现代类人猿与人类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又有哪些不同?在哪些方面与人有本质的区别?
活动
探究人类起源和进化中手进化的意义
现代类人猿与人有较近的共同祖先
2、猿向人的过渡
共同祖先---森林古猿
设问:究竟是什么原因使森林古猿的一支逐渐进化成人了呢?
讨论:森林的减少对森林古猿产生什么影响?
3、人类的进化阶段
图片展示
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
的进化过程
4、人种
人类是迁移能力很强的物种
现代智人的分布情况:
我们属于什么人种,有哪些特点于此相符?
在漫长的地质历史的演变中,人类的出现是最晚的。人类的起源与进化,除遗传和变异外,还有很多因素的作用。此外,人类的组选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是人类进化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劳动创造了人类本身,也选择了人类本身。
学生自由发挥:女娲造人、上帝造人等等
不是,是猿(猴子)
各种猴子
猩猩、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
生活方式、、、
现代类人猿没有尾巴
学生观察讨论,完成下表。
填表:比较类人猿和人类的相似特征。
项目


外部形态
类人猿面扁平,两眼在同一平面,无尾。外形与人接近。
身体形态
类人猿的骨骼与人相似,大脑遮盖了小脑,与人相似。
面部表情
类人猿大多有喜、怒、哀、惧等多样表情,和人面部表情相似。
行为表现
类人猿善于模仿;懂得交流;会使用枝条作工具等。
其他
类人猿喜欢群居,有的有家庭生活;可勉强直立行走等。
尝试不用大拇指,完成一系列活动,谈谈你的感受
环境的改变促使人类的产生。人类祖先转向地面生活以后,由于环境的改变,运动方式由四肢着地改为两足直立行走,同时,自身形态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前肢获得解放而学会使用和制造工具;感觉器官集中于前部,声带发展并产生语言;由于头部和脑的进化,人类出现原始文化意识。因此两足直立行走是人类祖先与猿分界的重要标志。
学生通过自学,讲出人类进化的阶段
比较脑容量的变化、使用火的情况、工具的制作、原始艺术的产生
蒙古利亚人(黄种人):中国人、东亚人
高加索人(白种人):欧洲、北非、南亚
尼格罗人(黑种人):非洲大部分地区
澳大利亚人(棕种人):澳洲
课后练习,反馈信息
明确本节学习的主题:人类的发展和进化。
从生活入手,联系实际
观察比较,从图片中找出差别
通过阅读,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得出结果
大家动动手,不用大拇指翻书写字都成为困难,手变得灵活的原因是因为古猿选择从树上到地上,当站起来成为可能,手才越来越灵活。
了解人类进化历程
学习现代人种,树立各种肤色的人群都是一家人,没有歧视,我们是平等的。
总结,强调劳动的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