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选修2 2.2.1 图形、图像的获取 课件(共6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选修2 2.2.1 图形、图像的获取 课件(共6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21-01-13 18:08: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摄影摄像
感知美
摄影画面的构成要素
主体
陪体
环境
前景
背景
画面成分的划分
主体:
它是画面所表现的内容的主要体现
它是画面结构的中心
主体可以出现在画面的任何位置,但是一定要鲜明突出
画面成分的划分
陪体:
它是与主体有紧密关系的对象
它的作用包括帮助主体揭示主题
均衡画面,使画面更富有形式美感
渲染气氛,使画面更自然,富有生活气息
画面成分的划分
环境:
它是主体周围的景色——人物、景物、空间。
它的作用在于:说明事物所处的地点、时间、季节等。
说明事物发生的原因。
有助于表现一定的情调和气氛。
烘托作者的思想情感和主题。
画面成分的划分
前景:
它是指主体前,最靠近镜头的景物。
它没有固定的样式和位置,可以出现四边、四角,也可以是框形或者遍布画面;可以是实像,也可以是虚像。
前景的装饰作用和视觉冲击力,以及对纵深的表现力是其优势所在。
画面成分的划分
背景:
它是画面中主体后面的景物。
背景的作用在于说明所在的环境。
突出主体所在的位置。
丰富画面的层次。
影像的构成要素
影调
色调
线条
影像的构成要素
影调:
它是在摄影画面中一系列不同等级的黑、白、灰的表现。
影调分为高调、低调、中间调的表现,也可以分成硬调和软调。
色调:
它是指的画面中形成的色彩的整体基调。
色调的作用在于对主题表达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
形成构图中的形式美感。
线条:
它画面组织的形式构成的重要元素。
线条构图的形式可以包括辐射形构图、一字型构图、直角构图、三角形构图、斜线形构图、垂直构图、框式构图等。
按照字母的分类又有“L”形构图、“O”形构图、”C”形构图、“V”形构图、“S”形构图。
角度
---摄影者的思路
角度决定的三种关系
距离关系,也就是画面透视关系。距离越近,画面透视越大,反之越小。
方向关系,画面的背景关系。镜头的方向变化是丰富的、随意的,但是要有内容。
高度关系,也就是我们最常认为的仰拍、俯拍、平时。
距离变化与画面容量范围
拍摄距离直接影响着画面的容量,也就是说画面容量来自于拍摄点与被摄体之间的实际距离变化
概括地说,选择拍摄距离就是根据创作意图选择表现主题对象,或者表现环境。
区分距离关系的重要标志是景别。
决定景别大小的因素除了实际的拍摄距离外,还包括镜头焦距的变化。
景别的镜头意义
景别是一种外在的语言形式,它替代人眼成为镜头引导观众视线的外在形式。
景别是镜头画面空间的表达形式,开阔或者拥堵,接近或疏远都在景别中体现。
景别是镜头风格和导演风格的体现。
景别的分类
我们通常对景别的分类有如下的原则
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称之为五级景别。
当然我们也有更加细化的分类方式:
大远景、远景、大全景、全景、中景、中近景、近景、特写、大特写,称之为九级景别。
当然还有一个满景的概念。
大远景(1/4高度)
人物在镜头中所占的比重非常小,我们通常认为人物在景别中是点缀的作用,环境的渲染意义更加突出。
有利于表现空间距离感,因此更应该突出画面的纵深感和立体感。
意境的表达基本上以固定镜头为主,产生静态美感,如果运动也要控制节奏和速度,不宜过快。
远景(1/2高度)
人物和环境的平衡关系得到改善,显然这是一种人物和环境并重的景别,以谁为重点要视具体的内容而定,远景重在交待人物和环境的关系,因此在拍摄时更应该注重环境对人物的影响。
远景适合表达一种比较客观的人物及环境的关系。
大全景(3/4)
虽然观众仍然可以自由关注人物或景别,但是环境与人物的关系向人物倾斜。
大全景用以场景段落的开头,以表达全面的空间关系。
人物在景别中的倾向性使之能够影响到前后镜头的组接,要考虑前后镜头的视觉连贯。
全景(1/1)
全景用以交待人物的形体动作和动作范围,人物是画面绝对的主体,环境只是一种造型的补充和背景
虽然人物带头带脚,但是切记顶天立地
人物在画幅中位置直接决定了其运动的方向和趋势,全景对光线的要求准确、统一。
中景
中景指的是人膝盖以上的景别。虽然也要很好的结构环境因素但是受到镜头焦距的影响,环境往往处于焦点之外,空间的纵深感有限。
中景适合表现人物之间的客观交流关系,也适合表现主体的上肢动作,但是对神态的表现欠佳。
中近景
这是一种人物的半身镜头,表现人物腰以上的部分。
以表现人物的上肢运动和人物之间的关系为主,这种比中景稍近的景别,主要功能是在电视屏幕上交待人物之间的客观交流关系。
近景
人物在画面中取胸部以上,并占据画幅面积的一半以上。
这种景别人物的眼睛、头部就会成为画面关注的重点,手势动作变成破坏因素。
环境空间成为绝对的陪体地位,无法展示具体的细节和清晰的形状。
“近景取其质”,主要是具有传神达意的功能。
特写
表现人物肩部以上的头像或者其他作为整体一部分的构成元素。
特写给人接近感,利于表达一种抒情性或情绪交错的效果。
特写不能交待环境,因此总是停留在这个景别的段落,容易减弱画面的空间感。
大特写
完全表现人物或景别的局部画面或者细节画面。
重点表现人物细微表情的细节部分以及人物形体、动作的细微动作点。
大特写是镜头景别应用中不可或缺的景别方式,具有夸张细节和强烈的视觉引导作用。
大特写更加注重选择,要挑选主体最有说服力和造型表现力的部位。
满景镜头
泛指对镜头画面中被摄主体的判断和评价标准不是以人物为出发点的,无论被摄主体本身大小,都以他们的体积占满画面为标准的镜头样式。
全景系列景别的作用
全景系列:大远景、远景、大全景、全景
抒情的、写意的作用
画面强调“势”,画面气氛很重要
表现人物“形体”关系
空间“实”写
大景深、背景实像
地平线与人物关系很重要
近景系列景别的作用
近景系列:中景、中近景、近景、特写、大特写
叙事的、记实的
画面强调“质”
表现人物“神态”关系
空间“虚”写
小景深、背景虚化
画面构图很重要
摄影技巧
1、构图
2、创意
摄影构图的基本原则
1. 一幅好照片要有一个鲜明的主题
2. 一幅好照片必须能把注意力引向被摄主体
3. 一幅好照片必须画面简洁
基本构图
斜线构图
斜线构图可以表现物体运动、变化的动态感,其动感程度与角度有关,角度越大,其前进的动感越强烈,但角度不能大于45度,否则会产生下倾感。
垂直构图
垂直构图主要是用在高山、建筑物、瀑布等景物的拍摄上。整个画面主要由垂直线条组成
水平构图:
  也是一种常见的构图方式,它常常给人平静、舒坦的感觉,经常用于风光的拍摄。
其他构图
正三角构图
 
斜三角形构图
曲线构图
渐进构图
  
更为优秀的构图
黄金分割构图
三分法则
天然画框
交叉线
黄金分割构图
三分法则
天然画框
交叉线
作品构思
1、摄影对象:
风景、人物、动物、物品等
2、摄影主题:
公益摄影、自定主题摄影等
3、创意表现
人物摄影
风景摄影
静物摄影
动物摄影
创意
公益创意
技术技巧
1、对焦
2、曝光
3、景深
最基本的:拿稳你的摄相机!!!
很多照片拍不好都是因为晃动相机!
拍照时可用右手拿稳相机,左手轻扶相机底部,按快门时不要用力过猛。
很多相机的防抖都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如果你的照片整体上没有一处清晰的地方,除了对焦不准,最可能的就是你在拍摄时镜头的抖动。必要的时候使用三脚架。
相机不稳造成模糊
人物运动造成模糊
对焦虚化效果
前景虚化
背景虚化
注意正确的曝光
注意光线是否充足。若非要达成特殊效果,尽可能避免逆光拍照,亦即应让光线照在拍摄物上,拍摄者要站在光线来的方向。人像摄影应使用柔和光源,例如阴天或阴影处。选择适当的光圈及快门速度,光圈的大小是以数字表示,数字越大光圈越小,数字越小光圈越大,光圈越大进入镜头的光线越多。
光线不足处就要使用闪光灯,但应注意所使用闪光灯的有效距离,一般闪光灯有效范围只有三四米。所以如果不得已非在背光的情形下拍摄,则请利用闪光灯或反光器把主体、人物打亮一点。
注意正确的曝光

曝光不同造成的效果
阴天拍摄 容易光线不足
曝光不足
过度曝光
画面过白没有层次感
快门速度
景深的控制
所谓景深,就是当焦距对准某一点时,其前后都仍可清晰的范围。光圈、镜头及拍摄物的距离是影响景深的重要因素。
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光圈越小景深越大;镜头焦距越长景深越小、反之景深越大。主体越近,景深越小,主体越远,景深越大。很多人为了要凸显被拍物,多半选择小的景深。当然如果你要拍风景,我们就会建议选择大的景深。
景深不同造成的效果
小景深效果
微距效果
大景深效果
总结
摄影画面的构成要素
主体
陪体
环境
前景
背景
影像的构成要素
影调
色调
线条
角度---摄影者的思路
摄影技巧
构图
创意
技术技巧
对焦
曝光
景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