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5.4.2《细菌》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5.4.2《细菌》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1-14 15:36: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节《细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描述细菌的基本形态。
2.识记细菌的结构特点,通过比较推测出细菌的营养方式。
3.理解细菌的生殖方式。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体验探究过程和分类、计算等活动等培养学生的探究实验设计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同科学的新发现是建立在缜密的思维和精细的实验基础上的观点。
2.认同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初中二年级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生物圈中的植物和动物,掌握了细胞的基本结构;已学会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等研究生物学的方法,具备了独立学习本节课部分内容的知识和能力。虽然学生对某些细菌引起的疾病等有一定的了解,但对细菌的繁殖、结构特点、营养方式的知识,缺乏认识,难以理解。
三、教学重点
1.细菌形态结构的特点。
2.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
四、教学难点
巴斯德的鹅颈瓶实验的设计。
五、教学准备
查阅相关资料,设计并制作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师:有一类生物,它几乎可以适应地球上的任何环境,所以在空气中、地底下、水中、动植物体内都有它的踪迹。它们在生态系统中扮演者分解者的角色,同学们知道这类生物是什么吗?
生:细菌真菌。
师:是的,这节课我们就来走进细菌的世界。首先我们先通过一个小视频初步感知一下细菌。请同学们认真观看,谈自己的收获。
播放视频《漫说细菌》,学生观看视频,谈自己对细菌的了解。
(二)自主学习,探讨交流
师:有时候家里的饭或菜做多了,我们常担心什么?图片展示一盆肉汤新鲜和变质后的对比照片,提出问题:肉汤变质是什么引起的呢?请同学们自主学习教材71页的内容,小组讨论,完成以下问题:
1.细菌是怎样发现的呢?
2.细菌是从哪里来?
3.巴斯德还有那些主要贡献?
师:第一个问题很简单,我们可以从课本上找到答案,世界上最早发现细菌的是荷兰人列文.虎克,他自制了世界上第一台显微镜,在一位从未刷过牙的老人牙垢上看到了这些微小生物。从此人们知道了细菌的存在。
师:对于“变质肉汤中的细菌是从哪里来的?”这一问题,历史上曾有两种假设。
1.假设1:在19世纪中期以前,人们普遍认为肉汤变质是因为肉汤里自然就会形成细菌。也就是说,肉汤里的细菌是由肉汤里的物质形成的,这种说法被称为“自然发生说”。许多知名的科学家都支持这一说法,如古希腊的学者亚里斯多德,甚至连17世纪的大科学家哈维和牛顿,都支持这种观点。
假设2:有一个人,他就不这么认为。他认为变质肉汤中的细菌是由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这个人就是当时法国的科学家,叫巴斯德。
为了证实自己的观点,巴斯德设计了一个非常巧妙的实验,即著名的鹅颈瓶实验。下面我们通过动画模拟一下巴斯德的鹅颈瓶实验。请同学们认真观看,找到巴斯德实验设计的巧妙之处。
(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实验步骤,如先放入肉汤,再拉出鹅颈,之后还要煮沸等)。
3.教师展示当年巴斯德的实验结果,让学生描述实验现象。进一步说明:实际上放在鹅颈瓶中的肉汤经过很长时间也没有腐败,有的甚至长达四年。而放在普通烧瓶中的的肉汤,几天就腐败了。
4.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变质肉汤中的细菌是由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进一步提问:怎么能让鹅颈瓶中的肉汤也腐败呢?
学生能够答出去掉鹅颈瓶的鹅颈或是晃动瓶子,让细菌进入肉汤中,肉汤就会腐败。
学生补充巴斯德在微生物学领域的其他贡献:他还发现了乳酸菌、酵母菌(真菌的一种),又因为他提出了保存酒和牛奶的巴氏消毒法以及防止手术感染的方法,被称为“微生物学之父”。???
5.现在我们知道了细菌的来源,细菌是由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那么你认为细菌是什么样子的呢?引出细菌的形态。
(三)细菌的形态
1.师:大家看看周围,能看见细菌吗?为什么看不见呢?那细菌有多小呢?
一个小米粒的体积相当于10亿个细菌堆积起来,还有一个例子,2000~4000个细菌并排起来,可以穿过缝衣针上的小孔。细菌为什么这么小呢?细菌的个体均为单细胞,十分微小。测量细菌的大小,需要采用一种称为微米的单位,1000微米等于1毫米。展示在一个大头针尖上逐级放大的细菌。
细菌是单细胞,个体十分微小,肉眼是看不到单个细菌的,要看到单个的细菌,我们该怎么办?
学生回答:用显微镜。第一个用显微镜观察并描述细菌的人就是列文虎克。他用自己制造的显微镜观察了许多微小的生物,细菌就是其中的一种。图示光学、电子显微镜下细菌的照片,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技术的进步促进了科学的发展,从而使人们对生物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2.许多细菌就是根据它们的形态等特征来命名的。由一些实例引出细菌的名称,如醋酸杆菌、肺炎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不同种类的细菌形态不同,但它们的基本结构是不是相同的呢?
(四)细菌的结构和营养方式
1.教师先让学生回忆植物细胞的结构,学生能够答出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叶绿体、液泡和细胞核。
2.图示并讲解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菌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但没有成形的细胞核,也没有叶绿体。再讲述细菌的特殊结构:有的细菌还有荚膜,有的细菌有鞭毛。这些特殊结构各有什么作用呢?学生能够回答出鞭毛可以通过摆动帮助细菌运动,荚膜具有保护作用。
3.学生填表比较植物、动物细胞和细菌的结构,引出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植物细胞具有叶绿体,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这种营养方式称之为自养。与自养相对的营养方式是异养,即把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细菌没有叶绿体,那它是怎样获取营养的呢?学生能够回答出异养,教师可以补充说绝大多数细菌都是异养。提问细菌是生态系统中的什么角色?学生能够答出分解者。
4.巴斯德的实验已经证明:细菌是由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这在生物学上称之什么?学生能够答出生殖或繁殖。那么细菌是怎样生殖的呢?
(五)细菌的生殖
1.教师结合图示讲述细菌分裂生殖的过程,其实细菌的分裂生殖就是一个细菌分裂成两个细菌,长大后又能进行分裂。
2.教师提问:在营养充足、温度适宜的条件下,细菌20~30分钟就能分裂一次,那么细菌是不是可以无限增殖呢?如果可以无限增殖的话,按20分钟繁殖一代计算,48小时后,细菌的重量就是地球的4000倍了。为什么细菌不能无限增殖呢?
学生回答:营养、温度等生存条件不会总处于最适宜的状态。
教师出一道计算题:假如你手上此时有100个细菌,细菌的繁殖速度按每30分繁殖一代计算,在没有洗手的情况下,4小时后,你手上的细菌数目是多少?
学生计算:有25600个。从而使学生意识到勤洗手、讲卫生的重要性。
(六)有的细菌能形成芽孢
师:一般细菌在100
℃的高温下煮10分钟就被杀死了,那么为什么外科手术消毒时要将手术器械在140
℃高温下灭菌2~3小时呢?由此问题来引出芽孢。有的细菌在环境不利时能形成芽孢,芽孢是一些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个体缩小,细胞壁增厚而形成的休眠体。芽孢能抵抗恶劣的环境,能耐受高温,低温和干燥。芽孢又轻又小,可以随风飘散,当环境适宜时,又能萌发成细菌。
播放芽孢的小影片。
(七)总结
将本节所涉及的内容:细菌的发现、细菌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生殖方式、芽孢等内容进行总结,学生谈收获。
(八)学以致用
引导学生完成大屏幕上的几个小题。
七、板书设计
第二节?
?细菌
一、细菌的发现
二、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
?
1、形态、球形、杆形、螺旋形
?
?
2、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DNA
特殊结构:荚膜、鞭毛
三、营养方式:异养
四、细菌的生殖:分裂生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