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营口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图片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辽宁省营口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图片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1-13 20:38:51

文档简介

营口市普通高中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
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三年级语文答案
1.(3分)B
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项,“纯生态公共品是公共消费的产品”的说法扩大了范围,“准生态产品指接近于纯生态公共品的产品”曲解文意。C项“没有综合性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保护法律”偷换概念,原文是“现行立法缺乏综合性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保护法律的基本原则以及可操作性的程序法”;“不能保障”夸大了影响,原文是“难以以严格的法律制度保障生态产品价值实现”。D项“质量成色”的关系错误,原文是“质量或成色”,是选择关系,“质量成色”是并列关系。“更”的关系也错误,原文是“也”,表示并列关系,“更”表示递进关系。
2.(3分)B
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整合文中信息进行推断的能力。B项原文中“使以生产良好生态产品为重点的地区获得应有受益或补偿”和“调动生态产品生产者的积极性”分属于两个“有利于”,是并列关系。
3.(3分)C
本题考查考生获得文中重要信息以及利用信息解决具体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于“准公共产品”,文中写到:“对于准公共产品属性的生态产品,例如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可以由消费者承担部分费用。”所以“森林公园”属于准公共产品。材料一中有“对于具有公共产品属性的生态产品,例如生物多样性保护、民生普惠的天蓝地净水清”,所以,“自然保护区”属于纯生态公共产品。“牧民草地”“山耕山居”属于私人产品属性的生态产品。
4.(4分)
①首先揭示生态产品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其消费属性。(1分)②接下来指出“两山”理论的作用和重大意义。(1分)③然后指出生态产品与物质、文化产品的关系,并指出开展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要求。(1分,两点答其一即可)④最后指出不同属性的生态产品的费用如何承担。(1分)
5.(6分)
①建立价值估算体系,(1分)形成科学评价生态产品的技术和核算体系;(1分)②完善法律制度保障,(1分)制定实施生态产品有偿使用等相关制度;(1分)
③健全市场体系,(1分)建立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完善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1分)
6.(3分)D
本题考查对小说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
D项,“明海与小英子在荸荠庵谈起了恋爱”错误,两人谈恋爱的说法过重,在文本中,两人只是产生了爱情,不能说“谈恋爱”,两人的交往不在荸荠庵,“所以”错误,前后不存在因果关联。
7.(3分)A
本题考查考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A项,这篇小说是一篇散文化的小说,是在描绘风俗画,由一幅幅场景构成的连续的画面,紧紧围绕爱情纠葛的说法错误,“情节集中紧凑,采用层层推进的结构,环环相扣,实现了小说的结构张力”的说法也错误。
8.(4分)
①创造了幽静而又生气盎然的尘俗世界(1分),②表现出小英子家的温馨和美(1分)及家人的善良(1分),照应上文明子老往小英子家里跑的情节,使下文的相关情节合乎情理。(1分)
9.(6分)?①小英子天性善良:她关心明海,给明海莲蓬吃,问他受戒疼不。②明海性情本真:虽然是和尚,但不受清规戒律约束,经常往小英子家跑。③二人爱情健康纯美:明海聪明,嗓音好,小英子为他骄傲,情窦初开;小英子美丽活泼,惹得明海心动。(每点2分,概括1分,解析1分。若回答人物群像善良、淳朴也可给分。)
10.(3分)C
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言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的能力。
11.(3分)A
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言实词中文化意义的能力。
A项,高祖是刘邦的庙号。
12.(3分)D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D项,“向皇帝主动推荐曹参”错误,他没有推荐曹参。
13.(8分)(1)现在萧何没有立过汗马功劳,只是靠着舞文弄墨发表议论,不参加作战,封赏反而在我们之上。(“未尝”,没有;“徒”,只是;“顾”:反而,却。每处各1分,句意1分)
(2)打猎的时候,追赶扑杀野兽、兔子的是猎狗,能够发现踪迹指着野兽所在之处给猎狗看的是猎人。(判断句;“发踪”,发现踪迹;“指示”,指……给谁看。各1分,句意1分)
14.(3分)第一问:认为功劳最大。第二问:①萧何是发号施令的人,各位功臣只是根据命令杀敌的人。②萧何全宗族数十人都追随刘邦,而各位功臣只是个别人跟随。(每点1分)
15.(3分)B
本题考查理解古代诗歌内容、赏析手法的能力。
B项,“表现出作者将要离开的悲伤心情”错误。这是以哀景反衬乐情,表现出即便秋气凛然,但有酒有琴就足以抵挡凄冷了。
16.(6分)①借听众反应侧面写琴声之美。七八两句写人们都无声地倾听琴声,表现琴声旋律优美,令人着迷。②借环境描写侧面写琴声之美。“星欲稀”写星星越来越少,天将放亮,表现出琴声令人陶醉。③借诗人心理感受侧面写琴声之美。末尾两句写诗人受启发产生归隐的愿望,表现出琴声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每点2分,概括1分,分析1分)
17.(6分)(每空1分,错1个字不得分)
(1)修我戈矛
与子同仇
(2)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3)?其莳也若子
其置也若弃
18.(3分)
C
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方面选用句式,表达连贯、得体、准确的能力。
A项,“大道至简”不能用来修饰“上桌”。B项,“一碗”是数量短语,应该放在形容词前。D项,以“厨师”开头,与前面内容不能衔接。
19.(4分)①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②用“烧焦的柴”比喻腊肉的外表,(1分)用“经霜的岁月”比喻腊肉的味道;(1分)③形象生动地表现了腊月虽然外表又黑又硬,但吃起来耐咀嚼,令人回味无穷。(1分)
20.(4分)原句的表达效果好。
①从逻辑上看,原句由实入虚,符合原文吃冬笋腊肉感觉的逻辑;(1分)改句则由虚到实再到虚,不符合原文吃冬笋腊肉感觉的逻辑。(1分)②从句式上看,原句采用短句,和原文的语言特点一致;(1分)改句采用长句,和原文的语言特点不一致。(1分)(从语言风格角度分析,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答改句好的,不给分)
21.(4分)①删去“近”或“左右”。②将“发展”改为“提高”。⑨在句首添加“让”或“使”。⑩在结尾补上“的效果”。(每个1分)
22.(5分)12月6日,(1分)我国在西昌成功发射高分十四号卫星,(1分)可高效获取高精度立体影像,(1分)长征三号乙火箭首次执行低轨发射任务(1分)并具备高低轨发射能力。(1分)
23.(60分)
立意方向:凝心聚力,战胜危机。
一类文:恰当结合材料内容,紧扣“危机中的凝聚力”这一主题,挖掘出凝聚力背后的中华民族精神,切合新时代青年学生的身份,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内容丰富,思路清晰,逻辑性强,表达准确生动,符合发言稿的文体特征,字迹工整。
二类文:结合材料内容,围绕“危机中的凝聚力”而展开,内容比较充实,思路比较清晰,有逻辑性,语言通顺,符合发言稿的文体特征,字迹清楚。
三类文:与材料内容有关,围绕“凝聚力”而展开,内容单薄,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基本符合发言稿的文体特征,字迹基本清楚。与新时代青年学生的身份不明。
四类文:与材料内容无关,没有围绕“凝聚力”,内容不当,结构混乱,语言不通顺,不符合发言稿的文体特征,字迹潦草难辨。与新时代青年学生的身份无关。
其他要求:
1.不符合发言稿格式扣2分;缺题目扣2分;每3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不计,扣满5分为止。
2.600字以上不足800字的文章,每少50字扣1分,扣完4分为止。
3.不足600字,评分不超过30分;不足400字,评分不超过20分。
参考译文:
相国萧何,是沛县丰邑人。因为他通晓法律,处事公平,担任沛县的主吏掾。高祖还是平民百姓的时候,萧何多次凭借县吏的职权保护他。高祖担任亭长,萧何常常帮助他。等到高祖起兵当了沛公,萧何做他的县丞,常常督察处理日常事务。沛公进入咸阳,将领们都争先奔向储藏金帛财物的仓库去瓜分东西,唯独萧何先入宫收取秦朝丞相、御史掌管的律令、图书,并珍藏起来。沛公做了汉王,让萧何做了丞相。汉王二年,汉王与各路诸侯攻打楚军,萧何留守关中,侍奉太子,治理栎阳。制定法令、规章,建立宗庙、社稷、宫殿、县邑,每做一件事,总是奏明汉王,经汉王同意,准许实施;如果来不及禀告汉王,就酌情实施,等到汉王回来时再报告。萧何在关中管理户籍人口,征集粮草,经水路运送给前方军队,汉王多次弃军败逃而去,萧何常常征发关中士兵,补充军队的缺额。汉王五年,在杀死项羽后,平定天下,汉王要评定功劳,进行封赏。由于群臣争功,经过一年多也没把功劳的大小决定下来。高祖认为萧何的功劳最大,封为酂侯,所享受的食邑很多。功臣们都说:“我们亲自身披铠甲,手执兵器作战,多的打过一百多仗,少的也经历了几十次战斗,攻破敌人的城池,夺取敌人的土地,或大或小,都有战功。现在萧何没有立过汗马功劳,只是靠着舞文弄墨发表议论,不参加作战,封赏反而在我们之上,这是为什么呢?”高祖说:“诸位懂得打猎吗?”功臣们回答:“懂得。”高祖又问:“你们知道猎狗的作用吗?”功臣们答道:“知道的。”高祖说:“打猎的时候,追赶扑杀野兽、兔子的是猎狗,能够发现踪迹指着野兽所在之处给猎狗看的是猎人。现在你们诸位只能奔走追获野兽,不过是有功的猎狗。至于萧何,他能发现踪迹,指给你们看,是有功的猎人。况且你们只是自己本人追随我,至多不过加上两三个亲属,而萧何全部宗族几十个人都跟随我,他的功劳是不能忘记的。”汉十一年,陈豨反叛,高祖亲自统率军队去平乱,到达邯郸。还没平定,淮阴侯韩信在关中谋反,吕后采用萧何的计谋诛杀了韩信。皇上听到淮阴侯被诛杀之后,派使者授予萧何相国之职,增加封邑五千户,命令五百士兵和一个都尉作为相国的卫士。大家都来祝贺,只有召平哀悼他。召平对萧何说:“灾祸从此开始了。希望你能推辞封邑,不接受护卫之卒,把您全部的家产财物资助军用,那么皇帝就会高兴了。”萧何听从了召平的计谋,皇上果然非常高兴。萧何向来与曹参不和睦,等到萧何病重时,孝惠帝亲自去探望相国的病情,趁机问道:“您百年之后,谁可以接替您的职位?”萧何回答说:“了解臣下的没有谁能超过国君的。”孝惠帝说:“曹参怎么样?”萧何叩头说:“皇上找到合适的人选了!我死后也没有什么遗憾了!”
高三语文试题答案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