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美术下册 第7课 夸张的脸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五年级美术下册 第7课 夸张的脸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1-01-13 22:15: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美术五年级《夸张的脸》教学设计
学习领域:造型
表现
课时建议: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夸张是艺术家进行创作的手段之一,通过夸张脸型、五官、表情等制作一幅“夸张的脸”的作品。
2.欣赏夸张而精彩的美术作品,研究夸张的表现方法。
3.体会夸张的手法带来的艺术魅力。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范作、及其工具等[]
学生:纸张、剪刀等
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并掌握对人物进行夸张的艺术手法。
难点:掌握五官整体与脸型、眉毛等局部和谐的夸张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小魔术:(师出示一张报纸)老师用报纸给同学们表演一个魔术。魔术揭题《夸张的脸》
2.
游戏:猜猜他是谁
教师用课件展示两幅明星的头像,引导学生观察并猜猜他是谁。
将漫画与真实照片进行对比,发现变化:人物的五官特征进行了夸张变形。
3.引出课题:
二、发展阶段
1.欣赏雕塑作品,感受夸张魅力
师展示教材中的三幅作品,让学生仔细观察后,说说看到的人物形象有怎样的特点。选择不同民族民间优秀的艺术作品作为欣赏作品,旨在让同学们在学习创作表现的同时感受优秀文化传统的魅力)
(1)《青铜人头像》:中国商代,嘴巴扁平且非常长,眼睛耳朵都超出正常人的比例,耳朵有比现代人经常说的"招风耳"更夸张的形状,且有很大的耳洞,眼睛呈三角形,暴出。
(2)《头像》:非洲尼日利亚雕塑,眼睛很大,脸鼓的异常饱满,脖子上挂的圈圈"淹没"了下颚,很好的体现了非洲某部落的形态。
(3)《北方多闻天王》:中国明代佛教雕塑,眼睛怒目前方,眉毛异常厚实,额头处可见到常人没有的圆形突出,这些特征都为了显示天王的尊严与不可侵犯。
教师小结:艺术家运用夸张手法是为了突出事物本身的特征,但并不是无限的夸张使事物失去真实。
2.表现夸张的方法:
夸张脸部时,只要突出表现脸上某部分的特征,如:眼、鼻、嘴或者额头、颧骨、下巴等。进行缩小夸张、扩大夸张,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示范阶段
介绍材料:报纸、剪刀、胶水、卡纸等
课堂示范
教师联系课前用报纸表演的魔术,使用报纸制作一张夸张的脸,一边制作一边讲解方法。师生互动。
四、欣赏“学生作品”
五、实践阶段
要求有创意,表现出夸张的形象。
六、展示评价阶段[][]
作品展示,学生互评,评价优秀作品。
七、拓展小结
1.体验文学艺术间美的共通性
出示诗句:去年一滴相思泪,至今未到耳腮边。
引导学生说出夸张的修辞手法,体会不同学科间的艺术处理手法的共通性
2.欣赏不同材料制作的夸张的脸的造型,引导学生尝试选用另外一种材料制作一张夸张的脸。
3.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