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第十三课、风筝的魅力
课时安排
执教者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风筝的相关知识,如中国传统风筝的起源、种类、色彩图案、结构特征和制作方法。
2、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激发学生对传统风筝艺术的热爱之情,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会爱护和保护民间美术,养成善于借鉴、精于制作的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
了解风筝的传统文化艺术特点、风筝的结构特征和制作方法,运用传统材料只做一件板式菱形风筝。
教学难点
1、板式菱形风筝中骨架的左右对称和中心问题。
2、板式菱形风筝中十字形骨架的缠绕及制作。
3、板式菱形风筝面与骨架的粘合。
教学准备
课件,纸、颜料、彩笔、双面胶、剪刀、竹篾等。
教学方法
观察法、讲授法、示范法、
教
教
教学
过过程
设设计
活动1【导入】游戏导入
一、导入:
1、请同学们跟随老师的脚步来到美国国家航天博物馆,你们发现了什么?[出示美国航天博物馆图片]
你知道吗?本质上风筝飞行的原理与现代的飞机很相似。在一些国家的博物馆中至今还展示有中国风筝,如美国国家博物馆中的一块牌子醒目的写着:“世界上最早的飞行器是中国的风筝和火箭”。
2、出示龙头蜈蚣风筝
3、同学们想不想去了解更多风筝的文化、想不想放飞自己做的风筝?这节课我们就来达成这些愿望。
揭示课题:《风筝的魅力》
活动2【讲授】赏析图片,讲授新课
1、起源:
(1)、历史:风筝飞啊飞,我们来到中国东周春秋时期,距今2000多年,墨子用三年时间制成木鹞,据说是历史上最早的飞行器。
(2)、风筝飞啊飞到隋唐时期,随着的纸业发达,民间用纸糊风筝,改名纸鸢。
(3)、五代,李邺于宫中作纸鸢,在鸢首以竹为笛,放飞后,声如筝鸣,故名风筝。故而不能发出声音的叫“纸鸢”,能发出声音的叫“风筝”。
(4)、宋代,人们把放风筝作为一项锻炼身体的运动,百姓在清明节时,将风筝放的高而远,然后将线割断,让风筝带走一年所积之霉气。
木鹞--纸鸢--风筝
2、流派:
设疑:随着时代的发展,它形成了不同的流派,你对风筝流派了解多少?世界最著名的风筝之都在什么地方?(风筝的流派:传统风筝流派、现代风筝流派,世界风筝之都—山东潍坊)
(1)、出示传统风筝和现代风筝的对比图及结构的分类。
结构可以分为:平面风筝、立体风筝、串式风筝
平面风筝主要分为:硬翅类风筝、软翅类风筝、板子类风筝。
4、特点:
欣赏了这么多风筝,大家一起分析讨论传统风筝的图案、色彩、结构的有哪些特点?(四人一组,小组讨论)
学生总结:
结构:风筝的结构左右对称
图案:题材内容多以吉祥动物、戏曲和年画中的传统故事为主,造型整体别致。(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
纹样:多采用传统纹样。
色彩:色彩鲜艳,对比性强、色块大等特点。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与探究风筝的文化艺术特点及艺术魅力,培养观察与分析能力,突出了本课的重点。]
5、了解了这么多风筝的特点,欣赏了这么多漂亮的风筝,同学们想不想自己设计制作一个风筝?(想)一起了解风筝的制作过程吧!
(一)、风筝的制作过程:扎、糊、绘、放
1、“扎”扎骨架,即要达到对称,使风筝左右两侧的受风面积相当;
“糊”糊纸面,即要保证整体平整,干净利落;
“绘”绘花彩,即要做到远眺清楚,近看真实的效果;
“放”放风筝,即要依据风力调整提线角度。
2、学习制作菱形风筝的过程
3、同学们请你们也动手设计绘制板式菱形风筝面并制作菱形风筝骨架。
请大家先来看,老师是怎样实际制作风筝面的。(教师示范剪贴与绘画的方法)
现在请大家也来试试吧。
作业要求:
设计绘制自己喜爱的图案造型。
注意:彩绘,注意色块大、鲜艳、对比性强,可剪贴,形式多样.
活动3【练习】学生练习
学生设计绘画,教师巡回辅导。
活动4【讲授】作业点评
请一些同学上讲台展示自己的作品。
引导学生从色彩,图案上来点评并给出建议。
教师小结
活动5【讲授】下节课准备任务
继续完善骨架与风筝面。
准备剪刀、双面胶、提线、风筝线。
二次备课
板书
设计
13、风筝的魅力
扎
糊
绘
放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