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
一元二次方程》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七章的第1节内容,它是在学生掌握了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代数式的运算和因式分解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初中阶段代数方程知识的进一步拓展。本节内容既是对以前所学代数式与方程知识的强化与巩固,又是为今后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与应用、二次函数、一元二次不等式作好铺垫。因此,本节课的内容在本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与有关概念,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方程这一有效数学模型。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2)知道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会把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般形式;
(3)会解答一些概念性的题目。
2、过程与方法:
经历对生活中一元二次方程实例的认识过程,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概括、转化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代数式的运算及因式分解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大体掌握。
四、教法与学法
1、教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提供丰富素材,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
启发式教学法:发扬教学民主,鼓励学生大胆实践。教师激思激疑,学生积极探究。
主体教学法:坚持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引导点拨,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有效地实施有差异的教学。
2、学法:
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总结反思为主要形式的探究式学习方法,变我学会到我会学。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重难点
1、重点:
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及一般形式。
2、难点:
探求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建立方程模型。
七、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我们先来看两个实际问题。
问题1
某蔬菜队2009年全年无公害蔬菜产量为100t,计划2011年无公害蔬菜的产量比2009年翻一番(即为200t)。要实现这一目标,2010年和2011年无公害蔬菜产量的年平均增长率应该是多少?
师:我们应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学生思考,交流。
教师讲述增长率的概念,然后讲解:不妨设年平均增长率为x,则易得2010年产量为100(1+x),2011年产量为100(1+x)(1+x)=
100(1+x)2,由题意可得:100(1+x)2=200,即(1+x)2=2,展开得:x2+2x+1=2,即x2+2x-1=0。
问题2
在一块宽20m,长32m的长方
形空地上,修筑宽相等的三条小路(两条
纵向,一条横向,横向与纵向垂直),把这
块空地分成大小一样的6块,建成小花坛,
如右图,要使花坛总面积为570m2(图中长
度单位:m),问小路的宽应是多少?
师:要解决该问题,我们应列怎样的方程呢?
教师适当引导学生发现等量关系,学生思考、交流,并尝试列方程。
教师讲解:设小路的宽为xm,则横向小路面积为32xm2,纵向小路面积为2×20x=40xm2,两者重叠面积为2x2m2,则32×20—(32x+40x)+2x2=570,即640—72x
+2x2=570,即2x2—72x+70=0,即x2—36x+35=0。
教师提问有没有其他方法,并提示:利用平移将6块花坛面积拼成一个大矩形,也可以列出相应的方程,并讲解。
(二)新课讲解
师:观察以上方程:(1)x2+2x-1=0,(2)x2—36x+35=0。以上两个方程以前没学过,类比一元一次方程,它们的共同特点有哪些?
学生回顾一元一次方程有关知识并交流、讨论。
设计意图:类比一元一次方程可以使学生对概念理解更深刻。
师:同学们,以上方程有几个未知数?
生:1个。
师:按照多项式的规定,未知数最高次数是几次?
生:2次。
师:等式两边都是整式吗?
生:都是整式。
教师多媒体展示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和一般形式,并介绍一次项、二次项、常数项、一次项系数和二次项系数的相关概念。
师:ax2+bx+c=0为什么要限制a≠0?
生:若a=0,即二次项系数为0,此时方程为bx+c=0。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不是2次,即不是一元二次方程。故a≠0。
师:a≠0时,b、c可以为0吗?
生:a≠0时,若b=0或c=0,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仍然为2次,该方程为一元二次方程。故a≠0时,b、c可以为0。
师:一般形式ax2+bx+c=0(a≠0),等式左边是二次三项式,且关于x降幂排列。等式右边为0。
设计意图:加深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一般形式以及一次项及系数、二次项及系数和常数项的理解。
(三)拓展应用
例
把方程3x(x-1)=2(x-2)
-
4化成一般形式。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一元一次方程在求解时的化简步骤:(1)去分母;(2)去括号;(3)移项;(4)合并同类项;(5)系数化为1。再讲解:
解:去括号,得3x2-3x=2x-4-4;移项,得3x2-3x-2x+4+4=0;合并同类项,得方程的一般形式:3x2-5x+8=0。
教师提问:该方程中的二次项、二次项系数、一次项、一次项系数以及常数项分别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评价。
练习1
判断下列方程是否为一元二次方程?
(1)x2+
—3=0;(2)4x2+3x-2=(2x-1)
2;(3)x3-x+4=0;(4)x2-2y-3=0;
(5)(m+1)x2+3x+1=0;(6)2x2=0。
教师分别提问六个学生回答,并评价。
练习2
将一元二次方程化成一般形式,并指出它们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
(1)5x2=6x-8;(2)
-2x2=0;(3)x(x-1)=0;(4)(x-
)(x+
)=0。
让学生在下面完成,并叫两个学生上黑板完成后两个小题,之后教师讲解。
练习3
下面哪些数是方程x2+x-2=0的根?-3,-2,-1,
0,1,
2,
3。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方程的根的概念: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方程的根。并讲解该题。
思考
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m—2)x2+3x+m2-4=0的一个根是0,求m的值。
学生合作交流完成,教师讲解。
设计意图:通过习题巩固本节课知识点,加深学生的理解。
(四)课堂小结
1、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3、二次项、二次项系数、一次项、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概念;4、如何化为一般形式;5、方程的根的概念。
(五)布置作业
1、课本21页
练习第3题、习题17.1。
2、《同步练习》17.1节内容。
八、板书设计
17.1
一元二次方程
1、概念
2、一般形式:ax2+bx+c=0(a≠0)
3、二次项:ax2
二次项系数:a
一次项:bx
一次项系数:b
常数项: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