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第2节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第3课时 同步练习(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章 第2节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第3课时 同步练习(解析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01-15 16:12: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3课时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根据概念凝练,辨析表述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概念1 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1)气压梯度是水平方向上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 ( √ )
提示:由于空气受热不均,水平方向上单位距离内会产生气压差,形成气压梯度。
(2)气压梯度力由低气压区指向高气压区。 ( × )
提示:气压梯度力由高气压区指向低气压区。
(3)两地区之间温差越大,气压梯度力越大。 ( √ )
提示:两地区之间温差越大,气压梯度越大,气压梯度力越大。
(4)受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风由高气压区吹向低气压区。 ( √ )
提示: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风由高气压区吹向低气压区。
概念2 近地面风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5)地转偏向力既影响风向,也影响风速。 ( × )
提示:地转偏向力只影响风向,不影响风速。
(6)摩擦力使近地面风速减小。 ( √ )
提示:摩擦力与风向相反,对风产生阻力,使风越来越小。
(7)近地面风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共同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成45°夹角。 ( × )
提示:近地面风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共同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斜交,但不一定是45°夹角。
(8)同一地区高空风和近地面风方向相反。 ( × )
提示:高空风与等压线平行,近地面风与等压线斜交。
知识点1 影响风的因素
1.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叙述,正确的是( B )
A.等压线越稀疏,表明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
B.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始终与等压线垂直并指向低压
C.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始终与风向相同
D.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始终与风向垂直
[解析]同一幅图上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因为风的形成,除了水平气压梯度力还有地转偏向力(近地面还加上摩擦力)的影响,使风向与等压线平行或斜交,故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不会与风向相同;水平气压梯度力与等压线垂直,但近地面的风向与等压线斜交,故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不与风向垂直;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与等压线垂直,从高压指向低压。
2.下图为澳大利亚附近区域某日气压场图。此时,图中偏西风最强劲的海域是( B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图中H表示高气压区,L表示低气压区。依据气压可判断甲、乙附近为偏西风,丙、丁附近为偏东风;乙处等压线较甲处稠密,则乙处风力较甲处强劲。
知识点2 近地面风的形成
3.当风向与等压线平行时,空气所受的力有( C )
A.水平气压梯度力
B.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
C.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
D.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摩擦力
[解析]高空的风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情境:新疆阿拉山口的年平均风速可以达到10米/秒,而全国其他地方的年平均风速很少有超过5米/秒的。这其中,风速达到20米/秒左右的八级大风会在全年一半的时间里出现在阿拉山口;风力顶峰时则能达到55米/秒,相当于十二级台风。图1为阿拉山口地理位置图,图2为阿拉山口地区的风能发电站景观图。

图1 图2
 (1)(区域认知)根据图中信息,判断阿拉山口风力较大的原因。
提示:位于山口地区,狭管效应,风力较大。
(2)(综合思维)冬春季节是风力较大的季节。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提示:冬春季节南北温差大,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大;植被覆盖率低,摩擦力小,加大了风速。
(3)(地理实践力)走在戈壁滩上,一排排的风力发电机是一道道亮丽的风景。试描述该区域风力发电的优势。
提示:风力大,风能资源丰富;土地面积广阔,地表平坦,土地租金低。
(限时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读北半球某气压场受力平衡时的风向图(图中气压单位为百帕)。回答1~2题。
1.图中箭头分别代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和风向的字母依次是( B )
A.abcd   B.abdc   
C.badc   D.cbad
2.关于此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水平气压梯度力总是从高压区指向低压区,它是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B.地转偏向力既影响风向又影响风速
C.此图位于北半球
D.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三力的共同作用下,最终风向与等压线垂直
[解析]第1题,水平气压梯度力与等压线垂直,从高压指向低压;地转偏向力与运动方向垂直;摩擦力与运动方向相反;风向斜穿等压线,相对于水平气压梯度力,北半球右偏。第2题,此图中c表示风向,相对于水平气压梯度力a,方向右偏,因此位于北半球。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太阳对各纬度加热不均;地转偏向力只影响风向不影响风速;在三力作用下,最终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读某地风速风向随海拔变化而变化状况示意图,回答3~5题。
3.随高度增加( D )
A.风速增大变快,风向偏转幅度加大
B.风速增大变快,风向偏转幅度减小
C.风速增大变慢,风向偏转幅度减小
D.风速增大变慢,风向偏转幅度加大
4.此图所示地点位于( B )
A.南半球  B.北半球
C.赤道地区  D.无法判断
5.引起风速、风向随高度变化而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B )
A.地转偏向力随高度增加变大
B.地面摩擦力随高度增加变小
C.水平气压梯度力随高度增加变大
D.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变低
[解析]第3题,图中箭头的指向代表风向,箭头的长短代表风速的大小。由图可知近地面箭头的长短变化大,随高度增加,箭头的长短变化减小,所以随高度增加风速增大变慢;根据风向与等压线的关系:近地面风的风向与等压线斜交,高空中的风向与等压线平行,所以随高度增加,风向偏转幅度加大。第4题,读图可知,近地面风向为西南风,高空偏转成西风,说明该地地转偏向力是向右偏,故该地位于北半球。第5题,近地面风主要受三个力的影响: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随着海拔的增加,地面摩擦力逐渐变小,而空气之间的摩擦力很小,可以忽略不计,因而风向、风速发生改变。
下图示意某区域某月近地面等压线,图中N地气压高于P地。读图,回答6~7题。
6.N地风向为( A )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7.M、N、P、Q四地中,风力最强的是( D )
A.M地   B.N地   
C.P地   D.Q地
[解析]第6题,由题意可知,P地气压低于N地,则N地的气压梯度力垂直于N处的等压线,由北指向南;根据纬度确定该地位于北半球,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风向右偏,因而N地风向为东北风。第7题,四地中,Q地等压线最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最大,风力最强。
下图是某日某时北半球某平原地区500 hPa等压面的高度(单位:米)分布图。读图,回答8~9题。
8.图中A、B、C三点气压相比较( D )
A.PA>PC>PB  B.PAC.PC>PB>PA  D.PA=PC=PB
9.C点近地面吹( C )
A.西北风  B.偏北风
C.东南风  D.东北风
[解析]第8题,根据材料,图示为某日某时北半球某平原地区500 hPa等压面的高度分布图可知,A、B、C三点位于同一等压面上,即PA=PC=PB。第9题,C点近地面空气受三个力的影响,水平气压梯度力从A指向B,风向大致为水平气压梯度力向右偏转30°~45°,为东南风。
下图是中国局部地区某日8时海平面气压(单位:百帕)分布图。读图,回答10~12题。
10.图中①②两地的气压差最可能是( B )
A.12 hPa   B.13 hPa   
C.14 hPa   D.15 hPa
11.此时,台湾海峡的风向是( A )
A.西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东南风
12.图中风力最大的地区是( A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第10题,由图可知,图中等压距为2 hPa,①地气压应为1 010 hPa,②地气压应为1 022~1 024 hPa,两地气压差应为12~14 hPa。第11题,由图可知,台湾海峡位于①地北部,西部为高压,东部为低压。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受地转偏向力向右偏的影响,台湾海峡吹西北风。第12题,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图中①地等压线最密集,风力最大。
二、非选择题(包括2个小题,共52分)
13.读某地区等压线图,回答下列问题。(30分)
(1)图中甲地的箭头表示甲地空气运动及受力状况,各箭头分别表示:
A水平气压梯度力,B风向,C地转偏向力,D摩擦力。(12分)
(2)该图分布在南(填“南”或“北”)半球,简述判断的依据。(6分)
答案:风向沿水平气压梯度力向左偏。
(3)画出图中乙地的风向。(4分)
答案:略
(4)甲、乙两地风力较大的是乙,原因是什么?(8分)
答案: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
[解析]第(1)题,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且指向低压,A应该是水平气压梯度力,气压中心是高压;B与等压线斜交且指向低压,应该是风向;C与B(风向)垂直,是地转偏向力;D与B(风向)相反,是摩擦力。第(2)题,图中风向(B)相对于水平气压梯度力(A)左偏,说明风向是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左偏转,位于南半球。第(3)题,画图方法:先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且指向低压);然后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所指的方向,根据偏转规律画出风向(南半球向左偏),风向应与等压线斜交。第(4)题,根据等压线的疏密状况判断风力大小,甲地和乙地等压线相比,乙地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
14.读世界局部地区某时刻水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回答下列问题。(20分)
(1)此时,我国首都北京受高压脊(高压脊或低压槽)控制。(4分)
(2)此时,Q、R两地风力较小的是R地,试说明判断理由。(10分)
答案:理由:R地的等压线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R地位于陆地上,摩擦力大;Q地等压线密集且位于海洋,摩擦力小。
(3)指出此时①②两地的风向。(6分)
答案:①地为西北风,②地为东北风。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知,北京受高压中心向外凸出部分的影响,为高压脊。第(2)题,风力的大小,根据等压线的疏密程度来判断,考虑水平气压梯度力及摩擦力的影响。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海平面摩擦力小,风力大。第(3)题,近地面风向根据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地转偏向力来判断。
_21?????????è?????(www.21cnjy.com)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