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第1节 常见地貌类型 第2课时 同步练习(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章 第1节 常见地貌类型 第2课时 同步练习(解析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01-15 16:54: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课时 风沙地貌和海岸地貌
根据概念凝练,辨析表述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概念1 风沙地貌是干旱地区在风力作用下形成的各种地貌的统称。
(1)雅丹地貌属于风沙地貌。 ( √ )
提示:雅丹地貌是一种典型的风蚀地貌,又称风蚀垄槽,或者称为风蚀脊。
(2)流动沙丘和固定沙丘都属于风沙地貌。 ( √ )
提示:它们都属于风力堆积地貌,如果条件改变或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固定、半固定沙丘可转变为流动沙丘。
(3)雅丹地貌和丹霞地貌成因相同。 ( × )
提示:雅丹地貌属于风力侵蚀地貌,丹霞地貌属于流水侵蚀地貌。
概念2 海岸地貌是海岸在海浪等作用下形成的各种地貌。
(4)桂林象鼻山属于海蚀拱桥。 ( × )
提示:桂林象鼻山属于喀斯特地貌。
(5)青岛石老人景观与厦门鼓浪屿成因相同。 ( √ )
提示:二者都属于海岸侵蚀地貌。
(6)河口三角洲属于海岸堆积地貌。 ( × )
提示:河口三角洲属于流水堆积地貌。
知识点1 风沙地貌
读某地貌景观图,回答1~2题。
1.图示地貌的名称为( C )
A.风蚀柱   
B.风蚀城堡
C.风蚀蘑菇   
D.风蚀洼地
2.下列省区中,该地貌分布最为广泛的是( A )
A.新疆  B.陕西    
C.湖南  D.河南
[解析]读图可知,图示地貌的形态为蘑菇形,故该地貌为风蚀蘑菇。风蚀地貌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下图为西藏米林县雅鲁藏布江某河段沙丘景观,该处河道弯曲,河谷中夏季云雾缭绕,冬季风力强劲,沙丘自谷底沿山坡逐渐爬升。读图,回答3~4题。
3.该河段爬升沙丘属于( C )
A.喀斯特地貌  B.风蚀地貌
C.风积地貌  D.河流地貌
4.图示沙丘剖面及其外力作用的主要方向正确的是( C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第3题,沙丘为风积地貌。该处河谷冬季风力强劲,使沙尘从谷底向山坡爬升,形成爬升沙丘,故C项正确。第4题,该地貌为爬升沙丘,箭头应向上。沙丘形成主要受风力影响,它的迎风面沙粒在顶部附近堆积,背风坡形成较陡峭的滑落面,丘体两坡不对称,迎风坡平缓,背风坡较陡,故C项正确。
知识点2 海岸地貌
读某地地貌景观图,回答5~6题。
5.图示地貌类型为( D )
A.喀斯特地貌   
B.河流地貌
C.风沙地貌   
D.海岸地貌
6.甲、乙两处地貌分别为( B )
A.海蚀柱、砾滩  B.海蚀崖、砾滩
C.海蚀崖、海蚀平台  D.海蚀崖、沙滩
[解析]第5题,读图可知,图示地貌位于沿海地区,地貌类型为海岸地貌,故D项正确。第6题,读图可知,甲处为悬崖,应为海蚀崖;乙处较为平坦,为海滩,堆积颗粒较大,为砾滩。故B项正确。
下图为河北昌黎海岸沙丘位置示意图,该沙丘地处渤海西岸,由多列沙丘组成,沙丘带宽1~3千米,沿海岸线延伸约45千米,由滦河口向北逐渐变窄,沙丘高度一般在20~40米。几百年来沙丘位置总体稳定,但主沙丘链有向陆迁移的趋势。读图,回答7~8题。
7.关于海岸沙丘的成因及东西两侧的坡度推理正确的是( D )
A.海浪沉积 东陡西缓  B.海浪沉积 东缓西陡
C.风力沉积 东陡西缓  D.风力沉积 东缓西陡
8.在滨海沙滩地区,营造防护林对海岸沙丘的影响是( C )
A.沙丘沿防护林方向延伸  B.沙丘拓宽、增高
C.沙丘西移速度变缓  D.沙丘不受其影响
[解析]第7题,沙丘是风力沉积作用的结果,由材料“主沙丘链有向陆迁移的趋势”可推测出该地主导风向为由海洋向陆地吹的偏东风;沙丘一般迎风坡缓,背风坡陡,因此东侧迎风坡缓,西侧背风坡陡,故D项正确。第8题,在滨海沙滩地区营造防护林可削弱来自海洋的偏东风,使沙丘西移速度变缓,C项正确。
情境:红柳每年4月中旬开始发芽、生长,7月以后生长速度减缓,10月枝叶枯黄,11月落叶。秋季落在沙面上的枯枝落叶经冬季霜雪的压实便形成枯枝落叶层,次年春季开始被风沙掩埋形成风沙层。这样年复一年的堆积,不仅使红柳不断向上生长,还使沙包逐年增高,高度一般在3~10米,而枯枝落叶层和沙层交替沉积则形成了清晰的层理构造——红柳沙包年层。
(1)(区域认知)红柳沙包主要出现在什么地区?
提示:在现代风沙作用强烈的荒漠地区。
(2)(综合思维)红柳沙包年层厚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提示:每一个年层的厚度主要取决于当年的风力强度、沙尘暴次数及红柳的生长量。
(3)(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如何从红柳沙包中提取气候与环境的信息?
提示:通过对沙层厚度、粒级和矿物组成的分析,可以研究不同时期沙源、风力强度和物源的变化;通过对红柳枯枝落叶的稳定同位素测定,可以研究不同时期本区二氧化碳、温度等的变化。
(限时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相当多的雅丹地貌是经风化作用和风蚀作用而形成的,表现为土墩(垄)和凹槽的组合。读雅丹地貌景观图,回答1~2题。
1.下面属于雅丹地貌景观特征的是( D )
①土墩和凹槽相间排列 ②垄槽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垂直 ③地面支离破碎 ④土墩奇形怪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下列地区中最有可能广泛分布雅丹地貌的是( C )
A.华北平原  B.云贵高原
C.塔里木盆地  D.四川盆地
[解析]第1题,结合图示判断,属于雅丹地貌景观特征的是土墩和凹槽相间排列,①正确;垄槽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一致,②错误;地面支离破碎,③正确;受风力侵蚀作用,土墩奇形怪状,④正确。第2题,雅丹地貌分布在干旱地区,外力作用以风力作用为主,故最有可能广泛分布雅丹地貌的地区是塔里木盆地,C项正确;华北平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位于湿润、半湿润地区,外力作用以流水作用为主,A、B、D三项错误。
读某地典型地貌景观图,回答3~4题。
3.图示地貌的名称为( D )
A.戈壁   B.雅丹   
C.沙漠   D.沙丘
4.下图四个箭头中,能正确表示风向的是( B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图示地貌的形态为新月形,故该地貌为沙丘。第4题,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稀疏,坡度小;等高线密集,坡度大。沙丘的迎风坡坡度和缓,背风坡坡度陡。根据图中等高线疏密可知,②箭头正确。
马耳他是地中海中部岛国,著名景点“蓝窗”就分布在马耳他的戈佐岛的西北角,该景观已于2017年3月8日上午坍塌。读图,回答5~6题。
5.“蓝窗”景观为( B )
A.海蚀穴  B.海蚀拱桥
C.海蚀平台  D.海蚀柱
6.“蓝窗”景观坍塌的主要原因是( A )
A.海浪作用  B.河流作用
C.风力作用  D.流水作用
[解析]第5题,读图可知,“蓝窗”位于海边且呈桥形,故该景观为海蚀拱桥,B项正确。第6题,“蓝窗”景观位于海岸地带,不断遭受海浪作用,导致景观坍塌,故A项正确。
北海银滩被称为“中国第一滩”,原因是海滩由高品位的石英砂堆积而成,在阳光的照射下,洁白、细腻的沙滩会泛出银光,故称银滩。北海银滩以其“滩长平、沙细白、水温净、浪柔软、无鲨鱼”等特点著名。下图为北海银滩景观图。据此回答7~8题。
7.北海银滩属于( A )
A.海岸堆积地貌  B.海岸侵蚀地貌
C.河流堆积地貌  D.河流侵蚀地貌
8.根据颗粒物大小可知,北海银滩属于( C )
A.砾滩   B.泥滩   
C.沙滩   D.海滩
[解析]第7题,据材料可知,北海银滩位于沿海地区,是著名的海滩,属于海岸堆积地貌,故A项正确。第8题,结合图文资料可知,北海银滩由细小的沙粒组成,故北海银滩属于沙滩,C项正确。
位于福州市平潭县石牌洋景区中的半洋石帆400多年来它一直被誉为“天下奇观”,两块花岗岩巨石,一高一低巍然屹立于万顷碧涛之中,东望如碑,南看似瓜,西视像帆,北见则似小巫见大巫。据此回答9~10题。
9.该景观图为( B )
A.海蚀崖  B.海蚀柱
C风蚀蘑菇  D.风蚀城堡
10.该景点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流水堆积  B.风力侵蚀
C.海浪侵蚀  D.冰川侵蚀
[解析]第9题,由图可以看出,该处的地貌类型为海蚀柱。第10题,海蚀柱是海边的岩石受到海浪侵蚀形成的,分布在基岩海岸区。
下图为甘肃省张掖市境内合黎山一处地貌景观图。读图,回答11~12题。
11.形成这一景观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 )
A.风力侵蚀  B.河流堆积
C.岩层挤压  D.火山喷发
12.这一景观所在地区的环境特点是( D )
A.植被茂盛  B.草原广阔
C.湿润多雨  D.干燥少雨
[解析]第11题,图示地貌景观是风蚀蘑菇,形成这一景观的主要地质作用是风力侵蚀,A项正确;河流堆积形成的是平原地貌,B项错误;岩层挤压是褶皱构造的成因,C项错误;火山喷发是岩浆喷出地表,属于岩浆活动,D项错误。第12题,这一景观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所在地区的环境特点是干燥少雨,外力作用以风力侵蚀为主,D项正确。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沙漠广布,植被稀少,A、B、C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包括2个小题,共52分)
1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6分)
相关研究表明,阿拉善高原的沙漠(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是中国黄土高原地区粉尘堆积的主要物源区。下图为我国部分区域示意图。
(1)甲地是阿拉善(内蒙古)高原,乙地是黄土高原。丙地是华北(黄淮海)平原,丁地是黄河三角洲。(8分)
(2)受西北风的影响,来自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的粉尘向东南方向移动,途中受秦岭和太行山等山脉的阻挡,大量的粉尘堆积,形成黄土高原。(10分)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大,泥沙被搬运到河流下游不断堆积,形成华北平原和黄河三角洲。(8分)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信息“阿拉善高原的沙漠(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是中国黄土高原地区粉尘堆积的主要物源区”及图中两大沙漠的分布可知,甲地是阿拉善高原,乙地是黄土高原;根据中国地形分布可知,丙地是华北平原,丁地是黄河三角洲。第(2)题,根据方位关系可知,受西北风的影响,粉尘向东南方向移动;结合图中地名可判断两大山脉的名称。第(3)题,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受此影响,河流含沙量大,河流泥沙在下游堆积形成冲积平原和三角洲。
14.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26分)
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湖畔、河边和海滨,偶见规模较小的沙丘群。其形成的主要条件为所在地区沙源丰富、多风、植被稀疏。下图所示区域中,M处发育了规模较小的沙丘群;H县城附近是著名的风口,冬春季节风力尤为强劲;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
(1)分析M处附近沙源较丰富的原因。(8分)
答案:(M处附近的)河流从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在河边、河床沉积;(河水水位季节变化大,)枯水季节河床裸露,风携带的泥沙在此沉积。
(2)分析H县城附近冬春季节风力强劲的原因。(8分)
答案:冬春季节盛行西北季风(偏北风);河谷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基本一致;H县城附近为河谷交汇之地,(形成风口,导致狭管效应)。
(3)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对M处的沙丘群规模是否会扩大产生了争论,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选择你支持的一种观点,为其提供论据。(10分)
观点A:M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
答案:观点A:该区域西邻黄土高原,北邻内蒙古高原,大风可将沙尘吹到此处;河流持续搬运泥沙;人类活动用水量增加,导致河床裸露期增长;风出风口后,在M地速度降低,风沙在此沉积。
观点B:M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
答案:观点B:位于半湿润区,降水较丰富,风沙发生季节短(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河流源地及流经地区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使河流搬运的泥沙量减少);沙源集中分布在河床与河边,面积较小,不足以形成面积较大的沙丘群;位于山区,附近有水库,沙丘群难以向周围扩展。
[解析]第(1)题,根据题中信息可知,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会带来大量泥沙,枯水季节水位较低,河床泥沙裸露,风出风口后,M处附近风力减小会导致风沙沉积。第(2)题,冬春季节我国北方地区盛行西北季风,图中信息显示,河谷走向和风向大体一致,且河谷地形加剧了风势,故冬春季节风力强劲。第(3)题,先表明观点,然后说明支持自己观点的理由。如选择观点A沙丘群规模会扩大,则要根据材料中沙丘群形成的条件说明理由,即风和河流带来泥沙导致沙源丰富,风力减小导致泥沙沉积。如选择观点B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则要说明泥沙来源减少的原因,以及限制沙丘群规模扩大的因素。
_21?????????è?????(www.21cnjy.com)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