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第1节 植被 同步练习(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章第1节 植被 同步练习(解析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01-18 09:25: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节 植 被
根据概念凝练,辨析表述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概念1 植被是自然界成群生长的各种植物的整体。
(1)植被就是植物。 ( × )
提示:植被是各种植物的整体,不是单一的植物。
(2)人工植被与天然植被的自然特征完全相同。 ( × )
提示:人工植被与天然植被的自然特征有较大差异。
概念2 森林是以木本植物为主体的生物群落,与环境相互影响密切。
(3)所有森林中,热带雨林的垂直结构最丰富。 ( √ )
提示:热带雨林树木高大茂密、种类丰富、垂直结构丰富。
(4)针叶林中的针叶叶片特征主要是抗寒冷。 ( × )
提示:针叶林中针叶叶片可以抗寒抗旱。
概念3 草原是以草本植物为主的生物群落,气候干旱地区的植被统称为荒漠植被。
(5)热带草原上没有树木。 ( × )
提示:热带草原上也会存在一些乔木或灌木。
(6)荒漠就是没有植被的不毛之地。 ( × )
提示:荒漠是一种耐干旱的植被,并非不毛之地。
知识点1 植被与环境
光照是绿色植物生存的必要条件。自森林顶端至地面,光照越来越弱。适应一定光照强度的植物,占据一定的垂直空间,从而在森林中形成若干层。读森林中光照条件示意图,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森林的成层现象,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A.在强光环境中生长发育茁壮的植物,在弱光、荫蔽的密林底层仍能健康成长
B.喜光植物分布在向阳的地方或占据森林中的上层
C.有些植物的生长只需要少量的阳光,该植物为喜阴植物
D.喜阴植物多分布在背阳、荫蔽的地方,或生长在密林的底层
2.在稳定的植被中,不同种类的植物群体,通过争夺阳光的生存竞争,占据一定的垂直空间,从而形成分层明显的垂直结构。下列关于垂直结构的丰富程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气温越高、降水越多的地方,植物高度越大
B.在足够的降水条件下,纬度越低,植物种类越多
C.在干旱地区,由于水分的缺乏,垂直结构往往不明显
D.在山地,植物群体的垂直结构的丰富程度与山地所在纬度有关,与山地坡向没有关系
[解析]第1题,不同植物对光照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在强光环境中生长发育茁壮的植物,在弱光、荫蔽的密林底层因没有充足的光照可能会死亡,A项说法不正确。第2题,一般来说,纬度越低,山地越高,在垂直方向上天然植被越丰富。但是同一山地,向阳坡与背阴坡、迎风坡与背风坡,由于热量与水分条件组合不同,植物群体的垂直结构的丰富程度是不同的,D项说法不正确。
知识点2 森林
右图是一张在冬季拍摄于南京紫金山某处的照片。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所示的植被类型是( B )
A.落叶阔叶林和针叶林
B.落叶阔叶林和常绿阔叶林
C.常绿阔叶林和针叶林
D.落叶阔叶林和常绿硬叶林
4.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区的热量带为( C )
A.亚寒带   B.暖温带   
C.亚热带   D.寒温带
[解析]第3题,读图,图中有的树落叶,说明有落叶阔叶林;结合该照片是南京紫金山某处景观,图中未落叶树木应为常绿阔叶林。第4题,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
知识点3 草原与荒漠
下面图甲为非洲天然植被分布图,图乙为某地自然景观图。读图,回答5~6题。

图甲 图乙
5.图甲天然植被①—②—③—④更替,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B )
A.水分   B.热量   
C.地形   D.土壤
6.图乙所示景观,最有可能出现在图甲中的( B )
A.①地区   B.②地区   
C.③地区   D.④地区
[解析]第5题,图甲中天然植被关于赤道呈南北对称分布,天然植被东西延伸、南北更替,这主要是受太阳辐射的影响,故导致图中天然植被南北更替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热量。第6题,图乙为典型的热带草原景观。图中②地区为热带草原气候,天然植被与图乙景观相符。故选B项。
情境: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对下图所示区域的水土流失进行了大规模治理,重点实施了退耕还林(草)等生物治理措施。在年降水量大于400毫米的地区,林草植被得到较好恢复。在年降水量小于400毫米的地区(地表1米以下一般存在含水量极低的干土层),人工连片种植的树木普遍生长不良,树干弯曲,根基不稳,枝叶稀疏,总也长不大,被当地人称为“小老头树”。
 (1)(区域认知)分析当地出现“小老头树”的环境条件。
提示:降水量少(低于400毫米),地下水位低,树木生长所需水分不足。地表1米以下存在干土层,影响树木根系发育和下扎。风大,易动摇树木根系。
(2)(综合思维)分析在降水量400毫米以下区域植树造林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良后果。
提示:树木生长不良(形成“小老头树”)。树木(“小老头树”)影响林下草本植物的生长,植被防止水土流失的功能减弱(不利于当地自然植被的恢复)。树木(“小老头树”)会蒸腾更多水分,树木根系吸水会使地下土层更干,导致区域环境更干燥。
(3)(人地协调观)说明“小老头树”现象对于生态建设的启示。
提示:在生态建设过程中,应尊重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在生态脆弱地区,应减少人工干预。
(限时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现在有很多手机都有“看图识植物”软件,对着植物拍摄,软件就能立即对比辨认出植物。下面是某同学周末在野外使用某软件时显示出的三幅图片。读图,回答1~2题。
1.根据图片中的信息判断,该同学拍摄地最可能位于( D )
A.太行山区  B.长白山区
C.昆仑山区  D.武夷山区
2.一个植物群落往往由乔木、灌木和草本等组成,它们高矮不一,错落有致,分享着阳光雨露,三幅图片显示的植物从上层到下层排序正确的是( A )
A.③②①  B.③①②
C.②①③  D.②③①
[解析]第1题,看图可知,茶花为革质叶片,属于常绿阔叶林,该同学拍摄地应在亚热带地区,最可能位于武夷山区,故选项D正确。太行山区、长白山区、昆仑山区均位于温带,故选项A、B、C错误。第2题,①鳞毛蕨是蕨类植物,喜潮湿环境,分布在最下层。②茶花是灌木,适宜在中层,便于采茶。③樟树是高大乔木,位于上层。从上层到下层排序正确的是③②①,故选项A正确。
猴面包树是马达加斯加的国树,该树耐旱力极强,为了顺利度过干旱季节,在降水较多的季节会大量吸收水分,贮存在肥大的树干里。其自然分布区的年均温为20~30 ℃,适生区的年降水量为300~800毫米,一般海拔450~600米。读图,回答3~4题。

图1 图2
3.关于猴面包树自然分布区气候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全年干旱少雨  B.全年高温多雨
C.干湿季分明  D.终年温和多雨
4.图1中最适宜猴面包树生长的地点是( D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第3题,读材料“该树耐旱力极强,为了顺利度过干旱季节,在降水较多的季节会大量吸收水分”可知,猴面包树自然分布区干湿季分明。第4题,甲地海拔较低,丙地海拔较高,不适合猴面包树生长,A、C项错误。乙位于盛行风迎风坡,降水偏多,B项错误。丁海拔在200~500米之间,地势低平,地形抬升不明显,降水少,适合猴面包树生长,D项正确。
读我国著名林木景观示意图,回答5~6题。

5.下列有关图中各景观所在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甲——冬冷夏热,光照充足
B.乙——雪域高原,冻土广布
C.丙——土壤肥沃,黑土广布
D.丁——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6.黄山迎客松的主要特点是( D )
A.多高大乔木,藤本植物层层缠绕,板根植物丰富
B.夏绿冬枯,植被较低,也会有较为矮小的灌木
C.冬季落叶,夏季绿叶,具有较宽的叶片
D.终年常绿,针状叶
[解析]第5题,读图可知,甲地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冬冷夏热,光照充足,A项正确。乙位于东北地区,不是雪域高原,B项错误。丙地处海南,以砖红壤为主,C项错误。丁地处安徽黄山,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描述的是我国黄土高原,D项错误。第6题,A项描述的是热带雨林,B项描述的是温带草原,C项描述的是温带落叶阔叶林,D项描述的是针叶林。黄山迎客松属于针叶林。
我国天然白桦林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北京喇叭沟门有一片天然白桦林。右图示意喇叭沟门在北京的位置。据此回答7~8题。
7.北京的地带性植被属于( C )
A.常绿阔叶林  B.针阔叶混交林
C.落叶阔叶林  D.针叶林
8.喇叭沟门有天然白桦林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D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大气环流  D.地形
[解析]第7题,北京是温带季风气候,地带性植被属于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带性植被是常绿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地带性植被是亚寒带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分布在温带季风气候与亚寒带针叶林气候过渡地区。第8题,从图中看,喇叭沟门位于山区,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喇叭沟门海拔较高,气温低,有天然白桦林分布的主导因素是地形。
广玉兰原产北美洲东南部,花大、白色、芳香,为美丽的庭园绿化观赏树种。读图,回答9~10题。
9.该树属于( A )
A.常绿林   B.落叶林   
C.针叶林   D.灌木丛
10.该树理想的生存环境特点是( C )
A.干冷   B.干热   
C.暖湿   D.冷湿
[解析]第9题,北美洲东南部,纬度较低,热量条件好,植被主要为常绿林,故选A项。第10题,根据其原产地的气候特征,可以推知该树理想的生存环境特点是暖湿,故选C项。
读我国北方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略图,回答11~12题。
11.甲、乙、丙三地的典型植被依次是( B )
A.荒漠、草原、荒漠
B.森林、草原、荒漠
C.森林、高山草甸、荒漠
D.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12.影响图中甲、乙、丙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的主要因素是( D )
A.热量   B.地形   
C.土壤   D.水分
[解析]第11题,从甲到丙距离海洋的距离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植被受水分的影响由森林向草原变为荒漠。故甲、乙、丙三地的典型植被依次是森林、草原、荒漠。第12题,由上题分析可知,影响图中甲、乙、丙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的主要因素是水分。
二、非选择题(包括2个小题,共52分)
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8分)
材料一 猴面包树,原产非洲大陆,是喜温的热带树种,能忍高温且耐旱力极强,适合生长在年平均降水量300~800毫米的地区,湿热气候条件下或降水量1 000毫米以上生长较差。猴面包树生长缓慢,但寿命极长,有些可达5 000年,树干粗大。其树叶及果实富含维生素C、糖、酒石酸钾和钙。树干木质柔软,海绵状,能储备大量的水。果实、叶子和树皮都能入药,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材料二 世界上有八种猴面包树,马达加斯加的猴面包树种类最全,而在马达加斯加的穆隆达瓦地区也是为数不多可以看到成片猴面包树林的地方,猴面包树也成为当地人的一种图腾崇拜。
 
材料三 猴面包树很少人工种植,并未广泛栽培。中国1963年从西非引进猴面包树,现种植于华南植物园园林树木区,并未大规模种植。
(1)简述猴面包树生长缓慢的原因。(7分)
答案:气候干旱,生长条件恶劣,影响猴面包树生长。
(2)分析马达加斯加穆隆达瓦地区有成片猴面包树分布的原因。(7分)
答案:猴面包树适合生长在高温、降水适中的地区;马达加斯加位于热带地区,气温适合;穆隆达瓦位于马达加斯加西部,处于盛行风背风坡,降水较少,为热带草原气候,降水条件适合猴面包树生长;穆隆达瓦地区视猴面包树为图腾崇拜,宗教信仰使得猴面包树在穆隆达瓦地区免遭破坏,并得到保护。
(3)指出猴面包树对当地人的价值。(7分)
答案:猴面包树的果实可以给当地人提供食物;树叶、树皮均可入药,可以作为经济林木,提高经济收入;猴面包树树干储水,可于旱季为当地人提供饮用水源;猴面包树树形独特,成片的树林更是景观独特,可作为旅游景点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4)分析中国引种猴面包树后并未能大规模种植的原因。(7分)
答案:猴面包树,属于热带树种,中国热带范围较小。猴面包树生长缓慢,短时间难形成经济效益。因此很难得到推广和成片大规模种植。
14.下图为北半球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4分)
(1)图中表示同一植被类型的两个字母是什么?这是哪一种植被类型?(8分)
答案:C、H。落叶阔叶林。
(2)图中I气候及对应的植被是怎样的?J气候与对应的植被是什么?(8分)
答案:I为热带沙漠气候,对应的植被是热带荒漠。J为热带草原气候,对应的植被是热带稀树草原。
(3)图中所示阔叶林有哪两种类型?怎样区分?(8分)
答案: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森林常绿,乔木多革质叶片,多数植物花期集中在春末夏初;落叶阔叶林乔木叶片宽阔,春季发芽,秋冬季落叶。
[解析]第(1)题,图中C为温带海洋性气候,H为温带季风气候,两气候都发育了温带落叶阔叶林。第(2)题,图中I位于北回归线至30°N大陆中部和西部,为热带沙漠气候,对应的植被为热带荒漠;J为热带草原气候,植被为热带稀树草原。第(3)题,常绿阔叶林分布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全年常绿;落叶阔叶林分布在温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树木春季发芽,秋冬季落叶。
_21?????????è?????(www.21cnjy.com)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