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第2节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第1课时 同步练习(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章 第2节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第1课时 同步练习(解析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000.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01-15 16:24: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节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第1课时 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根据概念凝练,辨析表述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概念1 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这种现象称为太阳辐射。
(1)太阳辐射是大气的直接热源。 ( × )
提示:地面增温的热源是太阳短波辐射,地面长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因此太阳短波辐射是大气的最重要能量来源,也是根本能量来源。
(2)太阳辐射在经过大气层时,有小部分被吸收、反射,大部分到达地面。 ( √ )
提示:太阳辐射在经过大气层时,臭氧吸收、大气反射一小部分,大部分到达地球表面。
(3)太阳辐射的吸收、反射与大气成分有一定关系。 ( √ )
提示:臭氧吸收紫外线,臭氧减少,吸收的就少;水汽增多,云增多,反射的太阳辐射就多。
概念2 相对于太阳短波辐射来说,地面辐射为长波辐射,地面长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
(4)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完全被地面吸收。 ( × )
提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有一部分被地面反射。
(5)绝大部分地面长波辐射被大气吸收。 ( √ )
提示:绝大部分地面长波辐射被大气吸收,小部分穿过大气,到达宇宙空间。
(6)对流层中,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 √ )
提示:对流层中,直接的热源是地面长波辐射,海拔越高,得到的地面辐射越少,气温越低。
概念3 大气逆辐射中向下的部分,因与地面辐射方向相反,称为大气逆辐射。
(7)大气辐射就是大气逆辐射。 ( × )
提示:大气逆辐射是大气辐射,是大气辐射射向地面的部分。
(8)大气逆辐射到达地面,被地面吸收,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 ( √ )
提示:大气逆辐射把热量传给地面,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
(9)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对近地面的大气也起到一定的保温作用。( √ )
提示:地面因吸收大气逆辐射而温度升高,从而地面辐射加强,被大气吸收,从而对大气也起到了保温作用。
知识点1 大气的受热过程
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表示臭氧吸收太阳辐射的是( B )
A.①   B.②   
C.③   D.⑤
2.结合上图分析,青藏高原是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最多的地区,主要是因为( B )
A.⑦较强  B.①较强
C.⑤较强  D.②较强
[解析]第1题,①是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②是大气吸收的太阳辐射,如臭氧吸收的太阳辐射;③是大气逆辐射;⑤是地面辐射。第2题,结合上图分析,青藏高原是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最多的地区,主要是因为海拔高,空气稀薄,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①较强;⑦是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各地一样;⑤是地面辐射;②是大气吸收的太阳辐射,较弱。
知识点2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2020·淄博一中高一检测]我国北方地区农民为了避免所种庄稼遭受霜冻灾害,在深秋的夜晚往往在田间点燃柴草。结合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3~4题。
3.关于图中a、b、c所代表的内容,叙述正确的是( C )
A.a代表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
B.a、b代表的辐射波长的长短关系是a>b
C.水汽能强烈吸收b代表的辐射
D.c代表的辐射与天气状况无关
4.燃烧柴草防御霜冻的做法,有利于( C )
A.增强a辐射  B.增强b辐射
C.增强c辐射    D.改变b的辐射方向
[解析]第3题,大气的直接热源来自b表示的地面辐射,而a为太阳辐射;温度越高波长越短,a为太阳短波辐射,b为地面长波辐射,故波长a情境:2019年1月19日,一场“寻找吃瓜群众,吃瓜比赛”活动,在久负盛名的新疆鄯善县库木塔格沙漠变成了现实。
 (1)(区域认知)“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是对新疆内陆地区的真实写照。描述的景象出现在哪个季节?
提示:夏季。
(2)(综合思维)“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天气晴朗,晚上大气逆辐射弱,早上气温低;中午,天气晴朗,太阳辐射反射的少,到达地面多,地面长波辐射强,气温高。
(3)(地理实践力)该地在1月份举行吃瓜比赛的目的是什么?
提示:扩大知名度,发展旅游业,促进经济发展。
(限时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中央气象台某年10月18日18时继续发布大雾黄色预警,预计10月18日夜间至19日上午,北京中南部、天津、河北中南部、山东西南部、河南北部和东部、安徽北部、江苏中部和北部、陕西北部、甘肃东部等地有大雾。据此回答1~2题。
1.深秋时节是上述地区大雾的多发期,这其中的原因是( D )
A.昼夜温差减小,水汽易凝结,但风力微弱,水汽不易扩散
B.昼夜温差减小,水汽不易凝结,直接悬浮于大气中
C.昼夜温差较大,水汽不易凝结,直接附着在地面上
D.昼夜温差较大,水汽易凝结,且风力微弱,水汽不易扩散
2.白天的大雾天气使空气能见度降低的原因之一是( B )
A.大雾削弱了地面辐射
B.大雾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
C.大雾改变了太阳辐射的波长
D.大雾增强了大气逆辐射
[解析]第1题,深秋初冬时,晴天多,白天云层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夜晚保温作用弱,降温快,温度低,故白天温度高、夜晚温度低,温差大,夜晚水汽易凝结,因此在风力较微弱、水汽不易扩散的条件下,更容易产生大雾天气。第2题,大雾中固体颗粒物较多,增加了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吸收作用,降低了空气能见度。
[2020·淄博一中高一检测]读大气热量平衡示意图,回答3~4题。
3.图中序号含义正确的是( A )
A.①—太阳辐射  B.②—大气辐射
C.③—大气逆辐射  D.④—地面辐射
4.我国西北地区昼夜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 D )
A.①强,②强  B.②强,③弱
C.①强,④强  D.②强,④弱
[解析]第3题,①表示太阳辐射,②表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③表示地面辐射,④表示大气逆辐射。第4题,昼夜温差大,白天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②强;晚上大气逆辐射弱,④弱,从而造成温差大。
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5~6题。
5.古诗云“高处不胜寒”。其原因是低层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 D )
A.①   B.②   
C.③   D.⑤
6.冬季寒冷的晴天早晨有霜冻,其原因是晴天晚上哪个过程较弱( C )
A.①   B.②   
C.③   D.⑤
[解析]第5题,对流层由于热量主要直接来自地面辐射,所以海拔越高,气温越低。高处不胜寒的原因是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量来源。据图中箭头特点可知,①为地面吸收,②为大气吸收太阳辐射,③为大气逆辐射,⑤为大气吸收地面辐射。第6题,冬季寒冷的晴天早晨有霜冻,其原因是晴天晚上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差,气温低出现霜冻。据上题分析可知,③为大气逆辐射。
地膜覆盖是一种农业栽培技术,具有保温、保水、保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抑制杂草生长,减轻病害的作用。图1为北方某地农业景观图,图2为大气受热过程图。读图,回答7~8题。

图1 图2
7.我国北方农民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其主要原理是( C )
A.增强①过程  B.增强②过程
C.减弱③过程  D.增强④过程
8.烟台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浅色地膜,其主要作用是( B )
A.减弱①,降低气温  B.反射②,增加光效
C.减弱③,保持水分  D.吸收④,保持地温
[解析]第7题,读大气的受热过程图判断,②为太阳辐射,③是地面辐射,④是大气逆辐射,①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太阳辐射属于短波辐射,太阳短波辐射可以穿越地膜,从而使地面增温,地面增温后,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向外散失热量,但是地面长波辐射和大气辐射却很少能够穿越地膜,就相当于阻止了热对流,起到保温作用,结合题干即减弱了地面辐射。第8题,地膜能强烈反射太阳辐射②,增加光效,使苹果着色均匀,提高产品质量。
下面的图1为某同学做的模拟温室效应的小实验示意图,图2为太阳辐射略图。据此回答9~10题。

图1 图2
9.图1中两支同样的温度计静置在阳光下,一刻钟后,透明玻璃瓶内温度计读数与瓶外的相比( A )
A.高  B.低
C.相同  D.难以判断
10.图2中与全球变暖相对应的大气热力作用是( D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透明玻璃瓶具有保温作用,故透明玻璃瓶中的温度比瓶外的温度高。④为大气逆辐射,它与全球变暖有关。
图1是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图2是同一地点阴天和晴天的昼夜温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11~12题。
   
图1         图2
1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B )
A.①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B.③表示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C.a表示阴天的昼夜温度变化
D.b天气与a天气相比,白天②更强
12.人类通过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对图1影响明显的是( C )
A.①减少   B.②不变   
C.③减弱   D.④增强
[解析]第11题,根据图形箭头的走向信息,可判断①为太阳辐射,②为地面辐射,③为大气逆辐射,④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②。a昼夜温差大,表示晴天,②较强;b昼夜温差小,表示阴天。故选B项。第12题,根据题意,低碳经济说明排放的二氧化碳减少,大气逆辐射减弱。故选C项。
二、非选择题(包括2个小题,共52分)
13.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30分)
(1)将图中①~④所表示的辐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①太阳辐射,②大气辐射,③大气逆辐射,④地面辐射。(8分)
(2)由图知,地面增温主要来自①,近地面大气增温主要来自④。(填图中数码)(6分)
(3)大气除了对①有吸收作用外,还有反射和散射等削弱方式。(6分)
(4)霜是贴近地面的空气受地面辐射冷却的影响而降温,在地面或物体上凝华而成的白色冰晶。这种自然现象在冬半年多发生在晴朗(填写阴天或晴朗)的夜间,这一原因与图中①②③中的③(填代号)过程有关。(4分)
(5)综上所述,大气中的大部分热量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射向地面,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损失的热量,从而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6分)
[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的相互作用关系判断,地面增温后,地面发出④地面辐射;地面辐射为长波辐射,绝大部分被大气吸收,大气吸收了少量的太阳辐射和大部分的地面辐射,则发出②大气辐射,大气辐射中射向地面的部分,把大部分能量还给了地面,对地面起了保温作用,故③表示大气逆辐射;①是使地面增温的主要能量来源太阳辐射。第(2)题,由图可知,地面主要是通过吸收太阳辐射后增温的,因此主要来自①;近地面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较少,而对地面辐射具有较强的吸收能力,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即主要来自④。第(3)题,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方式主要有三种,吸收作用、散射作用、反射作用。第(4)题,霜冻出现在晴朗的夜晚,说明晴朗夜晚气温低。晴朗夜晚云量少,大气逆辐射弱,大气的保温作用差,温度低,水蒸气遇到冷的物体,容易凝华形成霜,由此分析霜的出现主要与③有关。第(5)题,当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后,大气以大气辐射的形式向外辐射热量,一部分射向高层大气和宇宙空间,一部分射向地面,射向地面的大气辐射称为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把地面损失的热量返还了一部分,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损失的热量,从而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14.读大气受热过程图,回答下列问题。(22分)
(1)图中②③④所表示的辐射分别是:
②太阳辐射;③地面辐射;④大气逆辐射。(6分)
(2)图中⑤表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或反射作用,大量火山喷发物可能会导致⑤(填数码)增加,从而使全球气温降低。(6分)
(3)大气把地面辐射的绝大部分吸收,又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把大部分能量还给地面,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6分)
(4)白天阴天气温不高主要是⑤所致,夜晚阴天气温不低主要是④所致。(均填数码)(4分)
[解析]第(1)题,读图,根据箭头方向,图中②③④所表示的辐射分别是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第(2)题,图中⑤表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或反射作用,大量火山喷发物可能会导致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⑤增加。第(3)题,大气把地面辐射的绝大部分吸收,又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把大部分能量还给地面,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第(4)题,白天阴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气温不高;夜晚阴天大气逆辐射强,气温不低。
_21?????????è?????(www.21cnjy.com)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