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下(J)
第2课时 问题与思考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6~108页。
【教学目标】
1.能对现实中有关的数学信息做出合理的解释,会用数、字母和图表描述并解决现实的问题。
2.借助计算器解决稍复杂的问题。
3.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通过具体事例,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条理地思考,说出解题思路和解题依据。
一、情境导入
师:这册教材中我们一起探讨了观察物体、用字母表示数、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认识了分数、小数和多边形,经历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和统计的相关知识,你们想不想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问题与思考”。
板书:问题与思考
二、探究新知
1.小数问题。
师:妈妈到商场买商品时遇到了问题,你们能帮妈妈解决吗?(课件出示教材第106页第3题)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两样商品共花140.3元,收银员向妈妈要3角钱。
师: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生:收银员向妈妈要3角钱,就是妈妈付给收银员150.3元,然后可以找回10元钱。
即150.3-(118+22.3)=10(元)。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在生活中,人们经常这样解决问题,既简便又准确。
2.简便计算。
师:同学们听说过数学家高斯的故事吗?
生:听过。
师:你能把高斯的计算方法告诉大家吗?
生:把1和100相加,2和99相加……50和51相加,得到50个101,然后用101×50=5050。
师:说得真好。求1到100数列的和还可以怎样计算?
生:(思考后回答)1和99相加,2和98相加……49和51相加,得到49个100,用100×49=4900,再加上50和100,也是5050。
师:这个方法也很好。这就是利用我们学过的运算律简便计算,希望同学们今后在计算中多观察多思考,能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3.组数问题。
师:我们已经学过组数的方法,你能利用我们学过的有关组数的知识解决教材第106页的第2题吗?
组织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全班交流。
生:要使两个数的乘积最大,把5写在两位数的十位上,4写在三位数的百位上,剩下的3、0、0,把3写在三位数的十位上,把一个0写在三位数的个位上,另一个0写在两位数的个位上,这样组合得到的三位数乘两位数乘积最大。
即430×50=21500。
师:看来同学们对组数的规律掌握得不错啊!此处要注意,由于有“0”这个特殊数,根据整数末尾有0的乘法运算规律,我们得到500×43=21500。
4.分数问题。
师:下面我们来看一组关于分数意义的问题。(板书:分教的意义)(课件出示教材第107页第5题)
师:看(1)中,如果是你,应喝哪个容器中的饮料?(指名回答)
生观察情境图,获取相关的数学信息。
生1:第二杯。因为第一杯的饮料大于升,第三杯的饮料小于升。
师:看(2)题,你觉得应选哪一项?
生2:C。
师:同学们说得很正确。
分数还有哪些应用呢?
课件出示教材第108页第9题。
师:请同学们看表格,你能通过动手操作解决问题吗?
(组织学生把一张正方形纸按教材上的要求进行对折,并在动手过程中思考问题)
师:谁来解答一下教材上的问题?
生1:表格中依次填:4 8 16 2×2×…×2n个2
n个2
生2:这些分数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它们的分子都是1,而分母是n个2的乘积。
生3:根据第(1)问得到的规律,第6个分数是6个2,第10个分数是10个2。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能根据操作过程很快地发现规律。任何事物都有它自身的规律,我们要用明亮的眼睛、智慧的大脑去发现、去概括,这才是我们学习的目的。
5.图形问题。
师:什么是三角形?三角形的三边有什么关系?
课件出示教材第107、108页的6、7、8、10题。
组织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在小组内交流答案,正确地解答这些问题。教师巡视,学生有困难时,随时指导。
师:谁能说一下你的答案?
生1:第6题,根据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可知,第三边的长最长是13分米,最短是5分米。
生2:第7题,图形中一共有21个面积相等的小正方形,要把它分成形状和大小都一样的三块,说明每块含有7个小正方形,每块带有一个小圆点。
如图所示:
生3:第8题把一个等边三角形分成8个形状和大小都一样的三角形,先把每一边取中点,再把每—个三角形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就得到8个形状和大小都一样的三角形;把一个等边三角形分成9个形状和大小都一样的三角形,是把这个三角形的每一条边三等分,得到9个一样的三角形。
如图:
生4:第10题用到的知识是求三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就是小正方体的棱长,可以用短除法求最大公因数。
2 72 48 36
6 36 24 18
6 4 3
72,48和36的最大公因数是2×6=12,所以12厘米就是小正方体的棱长。72÷12=6 48÷12=4 36÷12=3。能锯成6×4×3=72个小正方体。
师:同学们分析得很正确。这四道题都是图形问题,要记住每种图形有不同的特征,它们之间又有联系,而且还会有一定的规律。只要你认真分析,勇于发现,就一定会顺利地解决相关问题。
三、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问题题与思考,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独立总结发言,全班交流)
【板书设计】
问题与思考
小数问题
简便计算
组数问题
分数问题
图形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