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2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1-15 07:57:23

文档简介

海省大通县教学研究室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联考·高一历史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
)趋势: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2分)原因: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相权在一定程度上威胁到
权统治。(4
体现: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立军机处。(2分)影响: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
维护封建统
形成暴
治腐败的现象。(4分
模式: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美国的
成果: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法》。(2分,任答一点
政府权威缺失;政党政治畸
会徒有其表
派的妥
4分,任答两点即可
基本内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民
治建设以经济发展为根本
人民利益为
本;不断健全民主与法制。(2分,言之有理即
1)原因:资
政府的无能;俄国经济比较落后
4分,任答两点即可)意义
改变了俄国历史的发展方向,走向用社会主义方式改造俄国的道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
命,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时代;沉重圠
主义的统治,极大地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
进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传播。(4分,言之有理即
分,任答一点
起义、秋收起义。(2分
(1)原因:美
美苏国家利益相悖;意识形态的分歧。(4分,任答两
2)趋势: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2分)认识:国家利益是世界政治中影响各个国际政治行为主体行为的最
界政治发
对世界政治产生
接、最重要的影响;国家间关系,特别是大国间关系,影响着世界政治的发展;国际组
织,尤其是联合国,在协调各国关系、缓和国际矛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6分,言之有理即可)
期末联考·历史参考答案青海省大通县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联考
高一历史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图中关于家族企业的传承思想源于中国古代
A.禅让制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2.有学者指出,皇帝制度是以皇帝为核心、以官僚机构为主轴的政治制度,皇帝可以集中国家的
一切权力,结束国家四分五裂的局面,达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格局。
这体现出
A.皇帝制度利于维护国家统一
B.皇帝独尊的特点
C.“家天下”政治观念逐渐形成D.中央权威的渗透力
3.汉武帝亲自过问一切政务,让九卿和丞相不得直接奏事,与此同时,他还提拔了一批中下层官
员作为自己的高级侍从和助手,替他出谋划策,发号施令。汉武帝这一做法
A.限制了各诸侯国势力的扩张
B.旨在调整中央决策机构
C.缓和了中央各部门间的矛盾
D.利于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4.唐朝三省并立,进而形成了“中书取旨、门下复奏、尚书施行”的三省分权而治的制度,三省长
官同居相职,共议国政,从而达到了“事无巨细,遍经三省,无出一己,使擅其权。”这说明三省
的设立
A.将决策和执行权分离
B.导致权力集中于中书省
C.有利于防止大臣专权
D.促使官吏职权更加细化
5.分析下图,元朝的地方行政设置体现的特征是
元朝的地方行政区设置图
A.区域协同发展B.多层级、复式结构
C.元朝因袭宋制
D.重集权、君主专制
6.清代,针对边疆少数民族不同地区颁布了律令,还根据边疆地区的不同情况设置了不同的行
政机构。这体现出清代
A.中央集权统治达到顶峰B.政治制度缺乏有效的传承性
C.政治制度具有民主色彩
D.实行因地制宜的边疆治理政策
7.有学者指出,尽管西方各国在打开中国的封闭大门时,采用了不文明的手段,但是中国的封闭大
门毕竟是需要打开的,外部的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这种进程。这里的“外部力量”首先是
A.英国
B.法国
C.俄国
D.日本
8.有学者指出,在太平天国统治较久的地区,如苏州、常州一带“被难之后,富户百无一存”,浙江
有些地区“境内之田,尽非原户”。这说明太平天国运动
A.阻止了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
B.沉重地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
C.促进亚洲人民民族解放斗争
D.加速了封建自然经济的解体
9.2020年12月13日是第七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当天上午,全国多地举行悼念活动,祭奠83年前的罹难同胞。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A.反帝反封,彻底革命
B.国共合作,消除宿怨
C.反对侵略,珍爱和平
D.中日和解,面向未来
10.辛亥革命之后,人们的日常生活习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男人不再留长辫、穿长袍,女人不用再裹脚,实行新阳历等,给当时的社会带来了种种新气象。这说明辛亥革命
A.完全改变了传统社会习俗
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利于促进人们思想的解放
D.彻底废除了封建专制制度
11.历史示意图可以直观形象地展现历史,是历史学习的一种基本方法。下面历史示意图反映的是
A.百团大战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12.新中国建立初期,它是具有临时宪章性质的国家根本大法,不仅以法律的形式正式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而且使在此基础上建立起的民主联合政府真正成为新民主主义国家
的人民政府。“它”是指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
D.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3.“一国两制”是属于主次型的国家制度模式,即主体必须是社会主义,但允许身边的小地区、
小范围即香港、台湾、澳门保留资本主义制度。这说明“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和实践具有
A.曲折性
B.法制性
C.创造性
D.继承性
14.据统计,万隆会议之后的37年间,亚洲、非洲和其他大洲的83个国家先后取得独立,建立了主权国家。这说明万隆会议
A.推动了我国外交的新发展
B.促进了亚非各地区的经济发展
C.改变了不合理的国际秩序
D.利于推动世界民族的独立运动
15.中美两国关系发展的首要任务就是处理好两国关系中涉及对方核心利益的问题,维护和拓展两国关系的战略基础。这说明影响中美关系的重要因素是
A.意识形态B.国家利益
C.经济实力
D.对话机制
16.柏拉图曾描述:“人们看到建筑师、铁匠、皮革工、商人和水手毫无差别地站起来发言,不管他
们富裕还是贫穷,是贵族还是普通人。”这体现了古代雅典民主政治具有
A.直接性
B.分散性
C.平等性
D.制约性
17.在罗马共和国时期,平民们极力要求制定新法从而保护自己的权益,让自己的权益不被侵害。贵族们对此并不同意,但在平民的强大压力下,于公元前449年元老院颁布了
A.自然法B.习惯法
C.《十二铜表法》D.《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18.列宁曾明确肯定“君主制并不是形式划一、一成不变的制度,而是非常灵活的、能够适应各阶
级的统治关系的制度”。下面能够佐证列宁观点的是
A.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B.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
C.美国的民主共和制
D.俄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19.1787年宪法在规定立法、行政、司法由三个相互独立的部门分别掌握的同时,还规定总统享
有对国会立法的批准和否决的权力,同时国会在一定条件下对于总统的立法否决权可以再
行否定。这说明1787年宪法
A.实现宪法的司法化
B.确立了分权与制衡原则
C.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D.体现权力部门间的妥协
20.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从1789年爆发到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通过,充满了革命势
力与反动势力、共和派与君主派的反复较量,交织着前进与倒退、复辟与反复辟的激烈斗争。
这说明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具有
A.渐进性
B.妥协性
C.彻底性
D.曲折性
21.观察下列图片,从图中可以得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呈现的规律是
A.从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B.从空想到科学、由一国胜利到多国胜利
C.从理论到实践、由思想到艺术
D.从理论到实践、由一国胜利到多国胜利
22.据统计,俄国1907年各种形式的农民反抗达197次,1914年发生1046次。工人的反抗斗争更是风起云涌,1910年经济罢工有214次,政治罢工8次,1914年经济罢工迅速上升到1370次,政治罢工1034次,参加者近十万之众。由此可知,十月革命爆发前俄国
A.人民渴望和平
B.经济基础薄弱
C.阶级矛盾尖锐
D.民族矛盾激化
23.我们现在所说的旧秩序特指二战后建立的以平等、自由、民主为外衣,却仍是以掠夺和霸权
为实质的国际秩序。这一国际秩序源于
A.华盛顿会议B.雅尔塔会议
C.杜鲁门主义
D.马歇尔计划
24.成员国不同的国家利益通常会导致对一体化政策发展的不同需求,欧盟在特定政策提案对
某个或某些成员国可能具有潜在不利后果的情况下,考虑对该政策提案中的某个或某几个
条款进行例外处理。这反映了欧盟政策
A.具有一定的灵活性B.遵循经济一体化为先导
C.坚持利益均摊原则
D.以协商合作为主要特征
25.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中国、日本、俄罗斯和欧盟等国家或国家联盟在国际
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下图漫画解读正确的是
A.美国政治霸主地位丧失
B.发展中国家登上国际舞台
C.和平将取代战争与动荡
D.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4小题,第26题12分,第27题14分,第28题12分,第29题12分,
共50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宰相是“百官之长”,其权力之大,地位之高,是其他官僚无法比拟的。因此,相权最有可能威胁到君权,君权也时刻防范着相权。中朝官在汉武帝时开始参政,尚书、中书和门下经几百年的演变,成为名正言顺的宰相。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盛行,士族控制操纵国家政治,
三公在这时名存实亡,实权已“事归台阁”。至隋唐时期,中央行政管理体制正式确立了三省六部制,以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三省长官共为宰相。五代十国时期,战争不断,军队在国家中的地位大增,枢密院演变为辅政机关。宋代为了保证军费开支,适应战争的需要,设三司分割宰相的财权。
——摘编自李荣华《中国古代宰相制度的演变及其实质分析》
材料二
我国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历经了确立到发展再到强化的过程。但是明清两朝与以前
历朝相比,领域更广而深,措施更细而严,两朝乃封建专制统治的顶峰时期,对后世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在维护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抵御外来侵略、组织水利工程、发展社会经济、防止分
裂割据、加强民族交流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
——摘编自于旭峰《简述明清封建君主专制的加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演变的总体趋势并分析其原
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明清君主专制强化的具体体现,并分析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不断强化的影响。(6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17、18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资产阶级要求打破封建
专制的束缚,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以维护资产阶级利益,发展资本主义。西方民主政治一般有两种模式:英美式民主和欧洲大陆式民主。
——摘编自徐衍昌
张仙君《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创建与发展》
材料二
辛亥革命胜利后,制定了具有“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总统制,成立了临时参议院,政治团体也伴随着西方近代政治价值观念的影响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
但随着中央政府权威的衰弱和地方势力的增强,逐渐形成割据局势;民初政党大多为利益所
驱动而成为民主的祸患,政党不过成为争权夺利的傀儡;议员大多为地方都督指派,使议会屈居于北洋派的淫威之下;“因人制法”虽是为了保住革命的果实,但使人的意志高于法的意
志,不免使《临时约法》缺乏威慑力。民国初年的民主政治实践仅仅一年多的时间就走向了
失败。
——摘编自赵贺怡《辛亥革命与中国民主政治的最初实践》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之后,逐渐形成了支撑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根本政治制度,确立了帮
助中国共产党执政和决策的重要方式,在民族地区实行利于各民族平等、团结、联合和共同
发展进步的最适当的政治形式,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取得了一系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成果。
——摘编自黄百炼《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巨大成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美建立的民主政治模式。(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辛亥革命取得的政治成果并分析其失败的原因。(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内容。并综合上述
材料,简述中西民主政治建设给你带来的启示。(6分)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二月革命后,列宁曾经设想过和平革命。由于临时政府无能,八个月里三次改组,无法
改变混乱无序局面,于是武装夺取政权成为不可避免。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很不充分,封建
农奴制残余大量存在,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列宁在准备和实现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
时候,从来不把它看作单独一国的事情,而是把它看作世界革命的一个组成部分。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把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俄国第一次变成了现实,也使得十月革命城市武装起义道路模式成为世界无产阶级进行革命的成功范例。
——摘编自陈新明《俄国十月革命与社会转型》
材料二
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中国以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了学
习、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活动,推动了中国知识分子逐步认识、理解、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随
着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1919年五四运动的爆发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
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毛泽东同志提出了著名论断:“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则充分说
明了十月革命对中国革命的深刻影响。
——摘编自李士峰
朱玉超《浅析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概括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十月革命的意义。
(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对中国产生的影响,并列举在此
影响下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活动。(4分)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要建立和维护一个“势力范围”,以确保国家安全,并努力扩展
自己的势力范围,而美国为了抵制“共产主义威胁”和“领导”世界则力图削弱乃至击垮苏联。
一个极力地伸张“共产主义”,建立社会主义阵营;一个极力地维持资本主义世界的完整性,
推广美式民主制度。
——摘编自任海滨《浅析美苏冷战的起因》
材料二
二战后,发展壮大起来的第三世界国家自从登上国际舞台,就把反对霸权主义、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及平等权益作为重要目标。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通过不结盟运动和七十七国集团等集体斗争的方式为变革旧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而进行着不懈的努力,成为推动国际
关系民主化的一支主力军。同时,欧盟、日本等美国的传统盟友随着冷战的结束和自身实力
的增强,也越来越增强了反对美国独霸世界、争取成为未来多极格局中独立一极的意识,纷纷在改革联合国、建立国际新秩序等方面做出了新的设想和努力。此外,中国和俄罗斯等一些大国也成为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的重要力量。
——摘编自李慧颖
《论冷战后的国际政治格局及其演变趋势与动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苏冷战产生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冷战后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二战后国际政治格局发展变化的认识。(8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