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1080011772900第7-8节
一、升华与凝华
1、升华,物质直接从固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吸热。
升华现象:樟脑丸变小,干冰消失,冬季结冰的衣服变干,白炽灯用久了变细。
2、凝华,物质直接从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放热。
凝华现象:针状雾凇(人造雪景)、冰棍外的“白粉”、发黑的灯泡、霜的形成。
3、自然现象的形成
云:水蒸气上升至高空温度降低后液化成小水滴,小水滴聚集成云。
雨:云中小水滴变大降落到地面。
雪:当高空的温度很低时,小水珠就凝固成小冰晶,冰晶变大后就会下雪。
露:夜间空气中水蒸气在气温较低时液化在植物体和其他物体的表面形成露。
雾:无风时,暖湿气流(水汽)在地面附近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形成雾。
霜:寒冷的冬天,地表附近的水蒸气,在夜间遇到温度很低的地表物体和植物时,凝华成霜。
4、严冬,冰冻衣服变干是 的结果;严寒的冬季,北方地区玻璃窗上出现的“冰花”是水蒸气 的结果,它往往出现在玻璃窗的 表面;樟脑丸放入衣箱后会 成杀虫的气体。
5、干冰是 态的 。当将干冰粉喷洒到舞台上,迅速 致冷,使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 成小水珠来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可以用来制造“舞台烟雾”、 以及 等。
补充:人工降雨原理:干冰一旦进入冷云层,就会很快升华,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的温度急剧下降,于是高空中的水蒸气凝华成小冰粒,这些小冰粒逐渐变大而下落,遇到暖气流就熔化成雨点降落到地面上。
6、物态变化关系图
7、试试看:判断下列物态变化过程和吸热放热情况?
1)春天,冰封的湖面开始解冻: ;
2)夏天,打开冰棍纸看到“白气”: ;
3)洒在地上的水变干: ;
4)冬天,冰冻的衣服逐渐变干: ;
5)深秋,屋顶 的瓦上结了一层霜: ;
6)冬天的早晨,北方房屋的玻璃窗内表面结冰花: ;
7)樟脑球过几个月消失了: ;
8)出炉的钢水变钢锭: ;
9)冬季带眼镜的人进入室内,镜片上会蒙上一层小水珠: ;
10)冬季人讲话时会 有一团“白气”从口中 呼出: 。
例1、以下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严寒的冬天,一直冰冻的衣服也会变干,这是熔化现象
B.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最终“消失”了,这是蒸发现象
C.寒冷的冬天,嘴上哈“白气”,这是液化现象
D.用久的白炽灯泡内壁发黑,这是凝固现象
例2、天气炎热,小明在吃冷饮时观察到一些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将冷饮从冰箱里拿出时,感觉到“粘”手是凝固造成的
B.包装盒外面的霜,是液化造成的
C.打开冷饮包装纸,看到有“白气”生成是升华造成的
D.吃冷饮时感到凉爽,主要是凝华造成的
例3、用飞机向云层喷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是一种人工降雨的方法。以下列出几个物态变化过程:a.干冰迅速吸热升华:b.干冰吸热熔化;c.云层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雨滴:d.云层中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e.水蒸气以干冰为核心凝结成雨滴;f.小冰晶下落遇暖气流熔化成雨滴。在这种人工降雨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过程为( )
A.a、c B.a、d、f C.b、e D.e
例4、下列现象中,用科学知识解释正确的是( )
A.零下18 ℃的液体不能发生汽化现象
B.冬天空中飞舞的雪花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C.烧水时常看到“白气”,从水到“白气”的物态变化是先汽化后液化
D.寒冷的冬夜,家里窗户玻璃上的“冰花”,是由于室外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5422900411480例5、如图所示是小华同学组装的“人造雪”装置。所用的器材有铁架台(底座、铁圈、铁夹、横杆)、锥形瓶、酒精灯、棉线、碘粉等。
(1)器材组装过程中,铁圈的位置是根据 固定的。
(2)实验中观察的对象是 。
(3)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加热时碘粉变成紫色的碘蒸气,冷却后在棉线上凝华成雪花状。
(4)实验中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二、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 物理变化:如果物质只发生颜色、状态等变化,而没有产生新的物质,这种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如果物质在发生变化后有新的物质产生,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注:化学变化的本质是有新的物质生成。
化学变化过程中往往伴随着物理变化
2、(1)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
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吸附性、导电性、导热性。
(2)只能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
包括: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腐蚀性等。
3、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a.物质的性质决定着变化,而变化又决定性质,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b.性质通常用“易(不易)”、“能(不能)”、“可以”“会(不会)”、“难”等词来描述。如:铁能生锈,二氧化碳会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酒精易挥发等
c.变化时一个动态的过程,发生变化时往往伴随一些现象发生。如:铁生锈,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酒精挥发,盐酸使石蕊试液变红(变浑浊,变红,消失了等都属于化学现象)
例1、固体受热变成气体,这种变化( )
A.一定是物理变化
B.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
C.一定是化学变化
D.既不是物理变化,也不是化学变化
例2、用电设备发生火灾时,可用装有液态四氯化碳的“灭火弹”扑灭。灭火时,液态四氯化碳迅速转化为气态并覆盖在火焰上。据此推测四氯化碳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
A.能导电 B.不易燃烧
C.不易汽化 D.密度比空气小
例3、厨房里有多种调味品,以下描述表示其化学性质的有( )
①蔗糖能溶于水 ②料酒具有挥发性 ③食盐有咸味 ④醋酸具有酸性 ⑤桂花干有淡淡的香味
A.② B.②④ C.④ D.④⑤
例4、有下列物质的变化或物质的性质:①蔗糖能溶于水;②滴水成冰;③氢气燃烧;④镁可以燃烧;⑤鸡蛋发臭;⑥玻璃破碎;⑦酒精易挥发;⑧铁在潮湿环境中容易生锈。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例5、化学变化过程常常伴随着发光、放热现象,如许多物质燃烧时都伴随着发光、放热的现象。小丽认为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学习小组的同学对此展开讨论和验证。
【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
猜想一:都是化学变化。
猜想二: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
【实验】
(1)将干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燃烧的火焰上,观察到:a.烧杯内壁上出现水珠;b.手摸烧杯有________的感觉;c.蜡烛火焰逐渐变小,直至熄灭。
分析:蜡烛燃烧生成的新物质中有________(填物质名称),蜡烛燃烧为________(填“化学”或“物理”)变化。
(2)观察白炽灯(灯管为钨丝):a.通电前,灯丝为银白色固体;b.通电中,发出黄光,手摸灯泡感觉________;c.通电后,灯丝为银白色固体。
分析:通电前后,钨丝本身没有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灯丝通电发光、放热属于________(填“化学”或“物理”)变化。
【结论】猜想________(填“一”或“二”)正确。
【拓展】物质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关于物质变化某同学做出了以下总结,请你判断是否正确。如果正确,请说明理由;如果不正确,请举一个否定该说法的实例。
①有气体产生的变化一定属于化学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有颜色改变的变化一定属于化学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没有发生物理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例1、C例2、A例3、B例4、C
例5、(1)酒精灯及火焰高度
(2)碘粉状态的改变情况及棉线上析出物的状态
(3)先升华后凝华
例1、B例2、B例3、C
例4、答案③⑤;①⑦
例5、【提出问题】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吗
【实验】(1)热 水 化学 (2)发热 物理
【结论】二
【拓展】①不正确,如水蒸发变成水蒸气,是物理变化
②不正确,如红墨水滴入水中,属于扩散现象,没有生成新物质,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③不正确,蜡烛燃烧时,发生了化学变化,但同时也发生了熔化等物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