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5节科学探究-实验探究题解题方法总结(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5节科学探究-实验探究题解题方法总结(有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0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1-14 19:26: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科学探究
一、探究题的答题技巧
1、控制变量法
对于多因素(多变量)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因素(变量)的方法,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而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从而研究这个因素对事物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变量,是指没有固定的值,可以改变的数。变量一般有水分,光照,温度,长度,粗细,材料等等
2、对照
不做处理的一组称为对照组 (做处理的一组称为实验组)
对照作用的标准答案:①对照 ②与……(一般指实验组)作对比 ,得出……
③排除……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3、对实验材料选择的要求
(1)种子:颗粒饱满 植物:生长良好,大小高度差不多
动物:健康,大小,年龄差不多
(2)数量相同且一般为多个
例1、某同学在两个同样的花盆中种下大豆种子,并设计了如下实验。从实验可知:他在研究影响大豆种子发芽的因素是(  )
花盆 光线情况 温度 水分
甲 向阳处 20 ℃ 充足
乙 向阳处 20 ℃ 不充足
A.?阳光?????????????????????????????????????B.?空气?????????????????????????????????????C.?温度?????????????????????????????????????D.?水分
例2、为了探究有关食品腐败的问题。李敏同学取三个相同的锥形瓶,各加入 50 毫升牛奶,高温煮沸后按下表要求进行处理,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甲瓶 乙瓶 丙瓶
瓶口 敞开 敞开 用消毒棉球塞住
温度 25℃ 5℃ 25℃
?实验前将锥形瓶中的牛奶高温煮沸,目的是杀灭原有的细菌??????????
B.?甲瓶与乙瓶形成一组对照实验,探究的是温度对食品腐败速度的影响
C.?甲瓶与丙瓶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实验的变量是牛奶中有无细菌??????????
?D.?乙瓶与丙瓶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实验的变量是瓶口是否敞开
例3、某同学在培养皿底部铺上棉花,然后把相同数量的豌豆种子放在棉花上。实验过程与结果如表所示,则由表得出的结论是( )
装置 场所 温度 棉花状态 数日后的现象
甲 日光 23 ℃ 潮湿 全部发芽
乙 日光 23 ℃ 干燥 没有发芽
丙 黑暗 23 ℃ 潮湿 全部发芽
丁 黑暗 23 ℃ 干燥 没有发芽
A. 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光照、温度和水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B. 对比甲、丁两组实验,可以得出种子的萌发与水分有关
C. 该实验选用具有活胚且大小相同的豌豆种子作为实验材料,属于控制变量
D. 对比乙、丙两组实验,可以得出种子的萌发与光照有关
4、探究环节
一般情况下,探究问题,提出问题,假设和结论都可以用一句话来回答,只是句式不同。
例如:探究“蜗牛是否有听觉”
探究的问题是:蜗牛是否有听觉。
提出的问题是:蜗牛有听觉吗?(应该用一个问句来表达而不能用一个陈述句)
提出的假设是:蜗牛可能没有听觉。(或者蜗牛可能有听觉)
得出的结论是:蜗牛没有听觉。
但是,在探究一种因素对某种事物或现象的影响时,我们可能还需要回答具有怎样的影响(一般是有利或者是有害)
例如:探究“废电池浸出液对植株生长的影响”
探究的问题是:废电池浸出液对植株生长的影响
提出的问题是:废电池浸出液对植株生长有怎样的影响?
提出的假设是:废电池浸出液可能对植株生长有不利的影响。
得出的结论是:废电池浸出液对植株生长有不利的影响。(可能还需要加一句:且废电池浸出液浓度越大,对植株生长影响越大)
例1、阅读材料,解决以下问题。
小亮打开橱柜发现许多蟑螂。他很想知道蟑螂喜欢吃什么食物,于是他设想蟑螂可能喜欢吃的食物。如:米饭、甜食、咖啡、话梅等食物,并设计了一套透明实验装置,有利于观察蟑螂的行为。他将许多蟑螂分成几个小组,分别放进几个透明装置内(如上图),然后观察对比,得出结论
(1)他提出的问题是         ?
(2)通过观察对比相同时间内       来得出准确的结论。
(3)根据实验蟑螂最喜欢的食物是    。
例2、某小组探究“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得快”的问题,讨论并制订了如下计划:(背景知识:蚯蚓生活在潮湿、疏松、富含有机物的土壤中。它的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体表湿润并且有许多粗糙的刚毛,蚯蚓依靠肌肉和刚毛运动)
请你将小组计划的探究内容补全:
(1)提出的问题: ?
(2)作出的假设: 。
(3)实验:准备一定数量的蚯蚓,薄木板一块,玻璃板一块。
实验A:让蚯蚓在________上爬3分钟,记录下爬行距离。
实验B:让蚯蚓在________上爬3分钟,记录下爬行距离。
(4)实验数据:
平均爬行距离(厘米)
玻璃板 12
薄木板 30
实验结论: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判断,可得出如下结论:蚯蚓在________的物体表面上爬得快。
(5)本实验中:实验A与实验B的变量是什么? 。
(6)做完实验后,应对蚯蚓如何处理? 。
例3、为了探究废电池对水体的污染,某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步骤:
①将一节5号电池破碎,浸泡在1000 毫升的清水中2~3天。
②在4只鱼缸上分别贴标签A、B、C、D。
③在4只鱼缸中分别放入等量的清洁无污染的河水。
④在4只鱼缸中分别放入50 毫升、100 毫升、200 毫升、400 毫升电池浸出液。
⑤再向各鱼缸中分别放入5条金鱼,定时喂养等量同种饲料,观察并记录情况。结果如下:
鱼缸 A B C D
所加浸出液的体积/毫升 50 100 200 400
鱼存活天数 15 12 7 1
根据以上设计,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该同学提出的假设是 。
(2)实验步骤⑤中,放入各鱼缸的金鱼必须是 。
(3)通过该实验可以可以得出的结论: 。
(4)实验时是否需要设置对照组?该如何设置?

5、不足之处
缺少对照,答案:缺少对照
实验材料选择不满足多量原则,答案:……数量太少,实验结果具有偶然性
缺乏普遍性
原因:①实验材料种类少
②实验材料数目少(对实验材料选择的要求讲过)
③试验次数少
答案:……,实验结果具有偶然性或者不能得出普遍规律
例1、食盐我们每天都摄入,爱思考的小明想,低浓度的盐水会不会影响植物种子的萌发呢?在老师的指导下,他设计了以下探究实验:
(1)实验步骤:①取两个培养皿分别编号甲、乙,底部垫有四层纱布。向甲培养皿倒入一定量的低浓度盐水;向乙培养皿倒入 ,作为对照组;
②甲、乙培养皿分别加入正常的饱满水稻种子50粒。每个培养皿不能只用一粒种子的原因是 ;
③置于 25℃和有充足空气的相同环境下培养。每天观察一次,连续7天记录水稻种子的萌发情况;
(2)结果:甲组水稻种子的平均发芽率为 92%,乙组水稻种子的平均发芽率为 93%;
(3)根据实验结果,小明得出结论:低浓度的盐水不会影响植物种子的萌发。小华认为
小明的结论并不准确,小华的理由是 。
例2、夏天,烈日曝晒过的汽车,车内温度可达50℃以上。针对这一情况,市场上出现了一些汽车遮阳帘,汽车遮阳帘是否真的有遮阳效果?研究人员选取了普通型、加厚型和折叠型三款表面镀铝膜的汽车遮阳帘进行了以下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①选取三辆颜色、型号相同的同款汽车,并排朝南停放在阳光充足的空旷地方。
②将三款汽车遮阳帘分别安装在汽车的前挡风玻璃后,关上车门,并编号。
③一段时间后,用灵敏温度计分别测量车内的温度。
(1)进行该实验的最佳时间是________(填字母)。
A.早晨 B.中午 C.傍晚
(2)该实验设计中的不足之处是 。
例3、近年某地再现镉含量超标大米的报道.为探究镉的危害,某班的学生进行了如下实验:
该同学提出的问题:重金属元素镉对人类有多大的危害呢?
实验过程如下:
取32只体重为30g,生理状态、健康状况基本相同的小鼠随机平均分成4组,雌雄各半,并编号A、B、C、D.用生理盐水配制不同浓度的镉溶液,然后分别用配制的溶液对小鼠进行灌胃实验,其结果如表:
组别 镉浓度(mg/mL) 生理盐水用量 24h死亡率
A 0 10 0
B 0.015 10 2
C 0.030 10 3
D 0.045 10 6
(1)实验结论:
根据表中数据分析,随镉含量的增加,小鼠的死亡率________.说明镉含量越高,对人体的危害越大.
(2)该同学设置A组的目的是________,该实验的实验变量是________.
(3)为了控制单一变量,32只小鼠灌胃前后的生活条件须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
(4)该实验设计分4组进行,每组样品都选用8只小鼠,主要是为了减少误差,避免出现________.
答案:
例1、D 例2、D 例3、C
例1、(1)蟑螂喜欢吃什么食物? (2)进入食物盒的蟑螂数量 (3)甜食
例2、(1)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得快(2)蚯蚓在光滑(或粗糙)的物体表面爬得快
(3)玻璃板;薄木板(4)较粗糙(5)物体表面的粗糙程度
(6)把蚯蚓放回适合它们生长的自然环境中去
例3、(1)废电池浸出液对金鱼的生命活动有影响
(2)同种且大小、健康状况相同
(4)废电池浸出液对金鱼的生命活动有影响,且浓度越大,影响越大
(5)需要设置对照组。增加一只鱼缸,编号为E,里面放入5条同样大小的金鱼,只加水不加废电池浸出液,定期喂养等量同种饲料
例1、(1)等量清水 (2)增加样本数量,减少实验的偶然性 (3)只用一种植物种子进行试验
例2、(1)B (2)没有设置不装遮阳帘的对照组
例3、(1)升高2)形成对照实验;不同浓度镉的生理盐水(3)相同(4)偶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