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
分数的再认识(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概括分数意义的过程,理解分数表示多少的相对性。
2.过程与方法: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类推以及表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具体的情境中,发展数感,体会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经历分数意义的概括过程,体会分数意义中“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教学难点
使学生充分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讲授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交流: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在三年级学过分数,你对分数有哪些认识?谁能说出几个分数?
师:谁能说一说表示什么意思?
生: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3份。
师:非常正确,为了检验同学们对分数的认识程度,请同学们拿出你手中的正方形纸表示出它的
学生动手折纸,表示,教师巡视指导。
师:谁愿意将你所折的纸展示给大家看,指名两个同学展示。
2.揭题:请同学们认真对比观察,他们都正确地折出了自己图形的,可为什么同样是,折后图形的大小却不一样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究
师:同学们还能用其他的方式表示吗?
学生交流,教师指导。
师:请同学们拿出4个相同的三角形,取出其中的3个,用分数怎样表示?
生:可以用表示。
师:这个表示什么意思呢?
学生根据分数的意义回答,把4个三角形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1个三角形,其中的3份就可以用表示。
师小结:这里把三角形的总个数看作一个整体,将取出的叫作部分。(板书)
师:再看老师表示的。(课件出示12根骨头,圈出其中的9根)
引导学生理解,这个表示什么意思?
生:把12根骨头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3份就是。
师小结:在表示这个分数时,我们分别把一个正方形,四个三角形,12根骨头看作一个整体“1”,先把这个整体“1”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3份可以用这个分数表示。
师:什么样的数可以用分数表示?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
学生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师生共同小结: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
师(出示课件):同学们动手画一画。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师:他们所画的形状各不相同,这样可以吗?
引导学生说出,形状虽然不同,但都是由8个组成的,涂色或阴影部分都是整个图形的。
师:下面请同学们拿出你所有铅笔的。
说一说你拿出了几支铅笔?(指名说)
师:同学们有什么问题呢?
学生自由说出问题,老师整理。
师:先自己想一想,再在小组内交流。
师:由于你们铅笔的总数不同,也就是整体“1”不同,它所对应的部分的的量也就不一样。如果铅笔的总支数一样多,也就是整体“1”一样,它所对应的部分的的量也就一样。
小结:总支数相同,所表示的支数相同;总支数不同,同样是,所表示的支数却不同。
三、课堂练习
1.教材第64页“练一练”第1题。
指名学生在全班说一说。
2.教材第64页“练一练”第2题。
学生小组内交流,教师指名学生回答。
3.教材第64页“练一练”第3~5题。
学生独立完成。
四、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分数的再认识(一)
:整体 部分
4个三角形
3个三角形
12根骨头
9根骨头
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
六、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