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鱼台二中11-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化学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济宁市鱼台二中11-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化学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1-11-29 10:35: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鱼台二中11-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化学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a:40 Ag:108
一、单选题(本题共有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裂化     B.分馏    C.干馏     D.变性
2.用钠熔法可定性确定有机物中是否存在氯、溴、硫、氮等元素。下列有关有机物与足量钠反应,各元素的转化结果正确的是
A.碳元素转化为NaCN B.氯元素转化为高氯酸钠
C.溴元素转化为溴化钠 D.硫元素转化为硫酸钠
3.下列各组物质不属于同分异构体的是
A.2,2一二甲基丙醇和2一甲基丁醇 B.邻氯甲苯和对氯甲苯
C.2一甲基丁烷和戊烷 D.甲基丙烯酸和甲酸丙酯
4.只用一种试剂就可以把4种无色稀溶液:乙醇、苯酚、AgNO3溶液、KOH溶液一一区分的是
A.自来水 B.FeCl3溶液 C.BaCl2溶液 D.稀硫酸
5.用括号中的试剂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正确的是
A.苯中的苯酚(浓溴水) B.乙烷中的乙烯(酸性KMnO4溶液)
C.乙酸乙酯中的乙酸(乙醇) D.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饱和NaHCO3溶液)
6.下列实验能获得成功的是
A.无水乙酸和乙醇共热制取乙酸乙酯
B.将苯逐滴滴入浓硝酸和稀硫酸的混合液中,并用沸水浴加热制取硝基苯
C.将铜丝在酒精灯上加热后,立即伸人无水乙醇中,铜丝恢复原来的红色
D.淀粉用酸催化水解后的溶液加入新制银氨溶液,水浴加热,可看到有银镜出现
7.借助先进的实验仪器和方法,可用于测定有机化学分子结构和有机化学反应历程,下列实验方法主要用于测定有机化学反应历程的是
A.同位素示踪法 B.核磁共振法 C.红外光谱法 D.质谱法
8.将一定量有机物充分燃烧后的产物通入足量的石灰水中完全吸收,经过滤得到沉淀20g,滤液质量比原石灰水减少5.8g。该有机物不可能是
A.C2H2 B.HOCH2CH2OH C.C2H6O D.CH3OCH3
9.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常涉及到化学知识,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氟氯代烷化学性质稳定,排放到大气中不会对环境造成危害;
②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可用来消毒;
③苯酚有毒,所以日常所用的药皂中不可能掺入苯酚;
④各种水果之所以有果香味,是因为水果中含有酯类物质;
⑤2,4,6-三硝基甲苯又叫TNT,是一种烈性炸药,可用于开矿;
⑥福尔马林(甲醛的水溶液)是混合物,可用来制作生物标本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⑤⑥ D.②④⑤⑥
10.下列关于 的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原子可能都在同一平面上 B.最多只可能有9个碳原子在同一平面
C.有7个碳原子可能在同一直线 D.只可能有5个碳原子在同一直线
11.某羧酸衍生物A,其分子式为C6H12O2。实验表明:A和氢氧化钠溶液共热生成B和C;B和盐酸反应生成有机物D;C在铜催化和加热条件下氧化为E;D、E都不能发生银镜反应。由此判断A的可能的结构有
A.6种 B.4种 C.3种 D.2种
12.重氮甲烷(CH2N2)能与酸性物质反应:R-COOH+CH2N2→R-COOCH3+N2。下列物质中能与重氮甲烷反应但产物不是酯的是
A.H-CHO B.C6H5OH C.C6H5CH2OH D.C6H5COOH
13.举办“人文奥运”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禁止运动员服用兴奋剂。有一种兴奋剂的结构简式如右式,下列有关该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可以稳定的共存在一个平面中
B.1mol该物质与浓溴水和H2反应时,最多消耗Br2和H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4mol、7mol
C.遇FeCl3溶液显紫色,因为该物质与苯酚属于同系物
D.滴入酸性KMnO4溶液,观察到紫色褪去,可证明分子中存在双键
14.已知酸性: > H2CO3 > ,综合考虑反应物的转化率和原料成本等因素,将 转变为的最佳方法是
A.与稀H2SO4共热后,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
B.与稀H2SO4共热后,加入足量的Na2CO3溶液
C.与足量的NaOH溶液共热后,再通入足量CO2
D.与足量的NaOH溶液共热后,再加入适量H2SO4
15.在下列有机物中,若某个碳原子边连接着四个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这种碳原子称为“手性碳原子”。凡有一个手性碳原子的物质一定具有光学活性。已知右面给出的物质具有光学活性,发生下列反应后生成的有机物有光学活性的是
A.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 B.与NaOH水溶液共热
C.与银氨溶液作用 D.在催化剂作用下与氢气反应
16.高温下丁烷完全裂化生成四种气体,将混合气体用溴水处理后,剩余气体的平均分子质量为21.6,则原四种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质量是
A.21.6 B.27.6 C.29 D.36.4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个小题,合计52分)
17.(14分) 已知某溶液中只存在OH-、H+、NH、Cl-四种离子,某同学推测其离子浓度大小顺序有如下四种关系:
①c(Cl-)>c(NH)>c(H+)>c(OH-)
②c(Cl-)>c(NH)>c(OH-)>c(H+)
③c(NH)>c(Cl-)>c(OH-)>c(H+)
④c(Cl-)>c(H+)>c(NH)>c(OH-)
填写下列空白:
(1)若溶液中只溶解了一种溶质,则该溶质是_________,上述四种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为________(填序号)。
(2)若上述关系中③是正确的,则溶液中的溶质为_____________;若上述关系中④是正确的,则溶液中的溶质为____ ___。
(3)若该溶液是由体积相等的稀盐酸和氨水混合而成,且恰好呈中性,则混合前c(HCl)________c(NH3·H2O)(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下同),混合前酸中c(H+)和碱中c(OH-)的关系:c(H+)_______c(OH-)。
(4)将pH相同的NH4Cl溶液和HCl溶液稀释相同的倍数,则下面图像正确的是(填图像符号)________________;
18.(12分)在2L密闭容器中,800℃时反应2NO(g)+O2(g)2NO2(g)体系中,n(NO)随时间的变化如表:
(1)写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___________________。
已知:K(300℃)>K(350℃),该反应是________热反应。
(2)右图中表示NO2的变化曲线是____________。
用O2表示从0~2s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v=___________。
(3)能说明该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
a、v(NO2)=2v(O2) b、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c、v逆(NO)=2v正(O2) d、容器内的密度保持不变
(4)为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且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__________。
a、及时分离出NO2气体 b、适当升高温度
c、增大O2的浓度 d、选择高效的催化剂
19.(10分)(1)在粗制CuSO4·5H2O晶体中常含有杂质Fe2+。在提纯时为了除去Fe2+,常加入合适氧化剂,使Fe2+氧化为Fe3+,下列物质可采用的是________。
A. KMnO4   B. H2O2    C. Cl2 水    D. HNO3
然后再加入适当物质调整至溶液pH=4,使Fe3+转化为Fe(OH)3,可以达到除去Fe3+而不损失CuSO4的目的,调整溶液pH可选用下列中的________。
A. NaOH B. NH3·H2O C. CuO D. Cu(OH)2
(2)甲同学怀疑调整至溶液pH=4是否能达到除去Fe3+而不损失Cu2+的目的,乙同学认为可以通过计算确定,他查阅有关资料得到如下数据,常温下Fe(OH)3的溶度积Ksp=8.0×10-38,Cu(OH)2的溶度积Ksp=3.0×10-20,通常认为残留在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小于1×10-5 mol·L-1时就认为沉淀完全,设溶液中CuSO4的浓度为3.0 mol·L-1,则Cu(OH)2开始沉淀时溶液的pH为________,Fe3+完全沉淀时溶液的pH为________,通过计算确定上述方案________(填“可行”或“不可行”)。
20.(16分)某学生欲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来测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时,选择甲基橙作指示剂。请填写下列空白:
  (1)用标准的盐酸溶液滴定待测的氢氧化钠溶液时,左手把握酸式滴定管的活塞,右手摇动锥形瓶,眼睛注视_______ ________。直到因加入一滴盐酸后,溶液由黄色变为橙色,并_______________为止。
  (2)下列操作中可能使所测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数值偏低的是_______________
  (A)酸式滴定管未用标准盐酸溶液润洗就直接注入标准盐酸溶液
  (B)滴定前盛放氢氧化钠溶液的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没有干燥
(C)酸式滴定管在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
  (D)读取盐酸体积时,开始仰视读数,滴定结束时俯
视读数
  (3)若滴定开始和结束时,酸式滴定管中的液面如图所示:
则起始读数为_________mL,终点读数为_____________mL;
所用盐酸溶液的体积为______________ mL。
(4)某学生根据三次实验分别记录有关数据如下表:
请用上述数据列式计算该氢氧化钠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
答案:
1-5BCDBD 6-10CAADD 11-16DBBCCC
17. (1) NH4Cl ①
(2) NH4Cl、NH3 H2O NH4Cl、HCl
(3) 小于 大于
(4) B
18.(1)K=;放热
(2)b 1.5×10-3mol/(L·s)
(3)b c
(4)c
19.(1)B CD (2)4 3.3 可行
20.⑴滴定速度和溶液颜色变化 在30s内不褪色
⑵ D ⑶ 0.00 26.10 26.10
⑷ 0.096
高я考∷试α题|库21世纪教育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