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同步练习(含解析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同步练习(含解析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7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1-14 08:27: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一、选择题
1.《人民日报》被视作中国社会的风向标,勾画着时代变迁的轨道。下图报道的头条新闻
(  )
A.正式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
B.打破了两岸之间的隔绝状态
C.宣布采取和平方式统一中国
D.表明两岸达成了“九二共识”
2.“祖国统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有自己的独立性,可以实行同大陆不同的制度;台湾还可以有自己的军队,只是不能构成对大陆的威胁;大陆不派人驻台,不仅军队不去,行政人员也不去;台湾的党、政、军系统,都由台湾自己来管。”对这段表述解读正确的是(  )
①“一国两制”适用于台湾地区 ②统一后台湾保持原有的生活方式 ③台湾比港澳享有更高的自治权 ④台湾自己管理其内部事务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3.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指出:“70年来,我们把握两岸关系发展时代变化,提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主张和‘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确立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一国两制”的前提和核心是
(  )
A.尊重两岸制度差异
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大陆放弃武力统一
D.加强两岸经贸往来
4.台湾舞剧《薪传》曾在大陆演出,引起轰动,它反映了祖国大陆和台湾同胞一脉相承的亲情关系。下列关于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重大事件,按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①汪辜会谈的举行
②“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对台基本方针的形成
③江泽民八项主张的提出
④台湾当局“三不”政策的调整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④②①③
D.②①③④
5.“在海峡两岸交流合作越来越深化的同时,在国际形势不断变化的情况下,中国政府和人民针对台湾岛内一些势力……蓄意制造分裂的阴谋,在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进行了坚决的反分裂、反‘台独’斗争。”材料表明影响台湾问题的因素有
(  )
①两岸交流与合作的发展 ②国际形势的变化 ③中国政府和人民的不断努力 ④“台独”势力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6.下图是某同学自制的历史年代尺。这个年代尺体现了
(  )
A.大陆放弃武力统一
B.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C.“台独”基础被铲除
D.“一国两制”被两岸认同
7.下图是某同学制作的探究学习卡片。从中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  )
A.“一国两制”构想逐步形成
B.海峡两岸交往交流日益密切
C.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确立
D.香港、澳门回到了祖国怀抱
8.“海峡浅浅,明月弯弯。一封家书,一张船票,一生的想念。相隔倍觉离乱苦,近乡更知故土甜。”这是给当选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台湾老兵高秉涵的颁奖词,他曾把上百位老兵的骨灰带回大陆,使他们魂归故里。他当选为“感动中国”人物的主要原因是
(  )
A.促成了“一国两制”
B.消除了两岸隔阂
C.发展了“九二共识”
D.彰显了民族亲情
9.在海峡两岸交流合作越来越深化的同时,在国际形势不断变化的情况下,中国政府和人民针对台湾岛内一些势力……蓄意制造分裂的阴谋,在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进行了坚决的反分裂、反“台独”斗争。材料表明影响台湾问题解决的因素有
(  )
①两岸交流与合作的发展 ②国际形势的变化 ③中国政府和人民的不断努力 ④“台独”势力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0.2019年,海峡两岸贸易额再度突破2000亿美元。据海关总署统计,1—11月,两岸贸易额为2070.6亿美元。台商来大陆投资持续增长,投资领域从制造业进一步向服务业延伸。材料反映了
(  )
A.海峡两岸经贸往来频繁
B.两岸实现“三通”
C.祖国统一问题已经解决
D.两岸达成了“九二共识”
二、解答题
11.实现祖国统一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珍瑶不急之物,悉听而归。
——《台湾通史》
时期
史实
三国
吴国船队到达夷洲(今台湾)
元朝
设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
明朝
荷兰殖民者占领台湾
清朝
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684年,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材料二 ①1949年,国民党政府迁至台北,退守台湾,海峡两岸再度隔绝。
②1895年,李鸿章与伊藤博文签订《马关条约》,将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
③1945年,日本驻台湾总督向中国政府代表递交投降书,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70年两岸关系的发展历程
材料四 回顾历史,是为了启迪今天、昭示明天。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这是70载两岸关系发展历程的历史定论,也是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两岸中国人、海内外中华儿女理应共担民族大义、顺应历史大势,共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
——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
纪念会上的讲话
(1)材料一中的信息反映出的主旨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史实,说明近代台湾的苦难与近代中华民族的命运休戚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将材料二中史实的序号分别写在下面对应的横线上。
与甲午中日战争有关的事件是    ;与抗日战争有关的事件是     ;与人民解放战争有关的事件是    。?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70年来中国共产党对台湾政策的变化,并指出“一国两制”“九二共识”与《反分裂国家法》共同坚持的原则。
(4)综合上述材料,说说青少年对两岸关系友好发展、推进祖国统一应有怎样的担当。
参考答案
1.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取和平方式统一中国,故C正确。
2.A 解析:
依据题干“祖国统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有自己的独立性,可以实行同大陆不同的制度”可知,“一国两制”适用于台湾地区,故①符合题意;“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指的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故②符合题意;依据题干“台湾还可以有自己的军队……大陆不派人驻台,不仅军队不去,行政人员也不去”可知,台湾比港澳享有更高的自治权,故③符合题意;依据题干“台湾的党、政、军系统,都由台湾自己来管”可知,台湾自己管理其内部事务,故④符合题意。①②③④符合题意,故选A。
3.B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国两制”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一国两制”的前提和核心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故B正确。A、D不符合题意,排除;C说法错误,大陆实行和平统一政策,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故选B。
4.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汪辜会谈的举行时间是1993年;“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形成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江泽民于1995年提出八项主张;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的时间是1987年。故选B。
5.A 解析:
“在海峡两岸交流合作越来越深化的同时,在国际形势不断变化的情况下”表明影响台湾问题的因素有两岸交流与合作的发展和国际形势的变化,故①②符合题意;“蓄意制造分裂的阴谋”表明影响台湾问题的因素有“台独”势力,故④符合题意;“中国政府和人民针对台湾岛内一些势力……蓄意制造分裂的阴谋,在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进行了坚决的反分裂、反‘台独’斗争”表明影响台湾问题的因素有中国政府和人民的不断努力,故③符合题意。①②③④符合题意,故选A。
6.B 解析:
分析材料可知,这反映了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历程。1987年,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海峡两岸同胞近40年的隔绝状态被打破。1992年,大陆的海协会与台湾的海基会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海峡两岸关系发展迈出历史性的重要一步。1993年的汪辜会谈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入协议。2008年,海协会和海基会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恢复商谈。2015年,国家主席习近平与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故选B。
7.B 解析:
根据题干所述事件,台湾居民到大陆探亲、两岸领导人会面等,可以看出材料的主题是两岸的交流问题,材料没有涉及A、C;材料只提到了台湾,没提到香港和澳门,故排除D。正确选项为B。
8.D
9.A
10.A 解析:
依据题干信息“2019年,海峡两岸贸易额再度突破2000亿美元”和“台商来大陆投资持续增长,投资领域从制造业进一步向服务业延伸”可知,题干材料反映出海峡两岸经贸往来频繁,故A符合题意;两岸实现“三通”在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B;祖国统一问题已经解决的说法错误,排除C;两岸达成了“九二共识”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D。故选A。
11.(1)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或中国自古就对台湾地区进行有效管辖,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2)② ③ ①
(3)变化:由武力统一到争取和平统一(或由敌对到实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原则: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4)了解台湾的历史,知道其与祖国大陆血脉相连,牢记实现祖国统一的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