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一、选择题
1.1949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的成立大会上,周恩来说:“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我们不要被动、怯懦,而要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要有独立的精神,要争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材料反映新中国奉行的外交政策是 ( )
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人权高于主权”的外交政策
C.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D.采取“另起炉灶”的外交政策
2.1950年2月14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规定了在发生与第三国冲突时互助的义务。在理论上,条约规定中国有义务在全球范围内驰援苏联;而实际上,也意味着如果中国周边地区的潜在危机加剧,中国将得到苏联的安全保障。由此可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 ( )
A.保障了中苏双方的国家安全
B.实践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宣告了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破产
D.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3.“应该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推广到所有国家的关系中去”,中国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 )
A.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
B.万隆会议上
C.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
D.中美《联合公报》中
4. 学者孙天旭指出:“朝鲜战争于1953年才刚刚结束,如果不能在1954年阻止印度支那战争升级与扩大的趋势,新中国的财政将会雪上加霜……一是因为美国逐渐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军事部署,二是由于周边国家对新中国红色政权的恐惧,使得一些周边国家也希望美国扩大在亚洲地区的军事存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使中国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上述的不利形势。”上述材料不能说明 (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有利于缓解新中国的财政负担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有利于缓和新中国周边的安全防务问题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有利于新中国与周边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推动了中美关系的改善
5.2020年6月15日,印度军队在加勒万河谷非法越过中印实际控制线,与我边防部队发生肢体冲突,出现人员伤亡。印度的这一行为违背了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印、缅三国总理共同倡导的 (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不结盟政策
C.“求同存异”方针
D.反对霸权主义
6.1955年,中国政府参加万隆会议时,意识到保留分歧、扩大共识是保证会议成功的重要条件。基于此,周恩来提出了 ( )
A.互不侵犯的原则
B.“求同存异”的方针
C.民族独立的要求
D.改革开放的决策
7. 分析下表,造成下列所述情况的原因不包括 ( )
1949—1954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据简表
年份 1949 1950 1951 1952 1953 1954
国家数 10 9 1 0 0 3
A.朝鲜战争的冲击
B.美国推行遏制政策
C.中国外交方针的限制
D.万隆会议的召开
8.周恩来的个人外交魅力在国际上享有盛名。下列与他有关的外事活动是 ( )
①签署《朝鲜停战协定》 ②1954年6月,访问印度和缅甸 ③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④在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被任命为国务院总理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9.据统计,中国与亚非国家的贸易额由1950年的3.6亿美元提高到1957年的7.67亿美元。中非贸易额的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 ( )
A.万隆会议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合作
B.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中国与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关系密切
D.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
二、解答题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的、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倒在地上办外交呢?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我们不要被动、怯懦,而要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要有独立的精神,要争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
——周恩来在外交部成立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北洋政府为解决山东问题的系列外交活动
年份 外交大事
1917年 中国对德宣战,为收回利权积极参与和会
1918年 为能参与和会争取主动,中国倾向联美制日
1919年 参加和会,中国的正当要求被拒绝,英、法、美等列强操纵会议,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
材料三 五四精神是五四运动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广大青少年要让五四精神放射出更加夺目的时代光芒。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历经苦难,但没有任何一次苦难能够打垮我们,最后都推动了我们民族精神、意志、力量的一次次升华。
——摘编自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
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四
两国总理重申这些原则,并且感到在他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如果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各国之间,而且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之中,它们将形成和平和安全的坚固基础…… ——1954年《中印两国
总理联合声明》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跪倒在地上办外交”的首次表现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的正当要求被拒绝说明了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五四精神的核心是什么?五四精神对民族精神有何影响?
(4)材料四反映了我国在外交方面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
(5)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在外交方面与近代相比,有何重大变化。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中国和印度曾经发表了一项联合声明,声明规定了指导两国关系的某些原则。
(1)说出材料一中提到的“某些原则”的名称及其具体内容。
材料二 在我们之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
——《国际关系资料选编》
(2)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材料二是针对什么现象提出来的,以及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材料二是谁在何时何地哪次会议上的发言?他提出了什么方针?
(3)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的精神是否矛盾?说出你的理由。
材料三 1955年4月18日,有29个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60多年过去了,世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万隆精神”不但没有失去其意义,在全球化的时代,在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更昭显其超越时代的光辉。
(4)“在全球化的时代,在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你怎样理解万隆精神?
参考答案
1.A
2.A 解析: 依据题干信息“条约规定中国有义务在全球范围内驰援苏联……也意味着如果中国周边地区的潜在危机加剧,中国将得到苏联的安全保障”可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保障了中苏双方的国家安全。A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项。
3.A
4.D 解析: 据题干“美国逐渐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军事部署”可知,材料不能说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推动了中美关系的改善。结合所学可知,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后,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故选D。
5.A
6.B
7.D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1955年,中国参加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扩大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依据表格可知,“1949—1954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据简表”与万隆会议的召开无关。故选D。
8.B 解析: ①签署《朝鲜停战协定》的是彭德怀;④不属于外事活动,排除;1953年,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6月,访问印度和缅甸时再次重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因此②③说法正确,故选B。
9.A
10.(1)《南京条约》的签订。
(2)弱国无外交。
(3)爱国主义。推动了我们民族精神、意志、力量的升华。
(4)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5)从丧权辱国的外交到独立自主的外交。
11.(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2)殖民主义、霸权主义。解决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的和平共处问题。周恩来;1955年;万隆;万隆会议。“求同存异”方针。
(3)不矛盾。因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求同存异”的基础;“求同存异”具体、灵活地贯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4)万隆精神在今天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各国用“求同存异”、和平共处的理念大力推动友好合作关系的发展;亚非人民团结一致,促进和平与发展两大时代主题的实现;加强经济文化等领域交流交往,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