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海水“晒盐”2
一.我思我学:
查一查:查一查课本第15页溶解度曲线,综观各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会发现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___,其中变化较大的是_____________(填一物质名称,下同);___________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影响不大;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_。
试一试:将饱和食盐水滴在玻璃片上,等水蒸发后会看见___________________,
将分别盛有热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和热的氯化钠饱和溶液的试管分别放入冷水中,冷却后会看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一填:
(1)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叫__________。结晶的主要方法有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要想从溶液中得到大量的晶体,则对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固体,适合于用______________结晶法,而对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固体,适合于用_____________结晶法。
(2)由上图,在80℃时分别将A、B两种物质配成饱和溶液。有关数据如图。
当由80℃降温到20℃时,析出晶体A的质量为 ,析出晶体B的质量为 。
由此可知,溶解度曲线越陡,当降温时析出的晶体就越 。(填多或少)
议一议:如图右图所示,当降低温度时有晶体析出的是
。其溶质质量分数会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没有晶体析出的是 ,其溶质质量分数会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二.同步导学:
评价要点:
1.学会利用溶解性表或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物质的溶解性或溶解度;依据给定的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
2.了解:气体溶解度与温度、压强的关系(不要求掌握气体溶解度概念)。
3.了解:结晶的概念。
4.学会:使溶质结晶的常用方法(蒸发、降温等)。并会在解决分离、提纯等时加以灵活运用。
方法指引:
1.溶解度曲线直观地表示了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以KNO3、NaCl、Ca(OH)2为例,其中KNO3变化最大,NaCl变化很小,Ca(OH)2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反而减小。
2.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直观地选择混合物分离的方法。
3.常用的混合物分离的方法有三种:
过滤是将可溶物与不溶物分离的方法,步骤有:溶解、过滤、蒸发结晶、洗涤干燥,如粗盐的提纯等。
结晶是将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同的两种固体加以分离的方法。要使饱和溶液中的溶质大量结晶出来,对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适宜用降温结晶法,反之,则适宜用蒸发结晶法。
例如除去硝酸钾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钠,分离步骤为:①制成热饱和溶液;②冷却结晶(大量硝酸钾晶体析出);③过滤分离。
例如除去氯化钠中混有的少量硝酸钾,分离步骤为:①制成溶液;②蒸发结晶(大量氯化钠晶体析出);③趁热过滤。
蒸馏是将沸点不同的两种液体加以分离的方法,如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等。
典型例题:
例1:下图是甲、乙、丙3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现有t2℃时甲、乙、丙3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无固体存在),请根据下图回答:
(1)t2℃时,将3种饱和溶液分别恒温蒸发相同质量的水,析出晶体最多的是 。
(2)将3种饱和溶液分别从t2℃降温到t1℃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解析:(1)t2℃时三种物质中甲的溶解度最大,即t2℃时,在相同量的水中甲物质溶解得最多,所以蒸发相同质量的水后甲析出量最多。
(2)由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降温后甲、乙溶液中有晶体析出,仍然为饱和溶液,且乙的溶解度大于甲,所以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甲;丙物质降温后虽然溶解度升高,与甲相等了,但它此时为不饱和溶液,所以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甲。所以,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乙>甲>丙。
注意:这里容易出现的错误是认为降温后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甲溶液中相等。导致此错误的原因是以为丙溶液中的溶质量也随着曲线上升了,而实际上,丙溶液中溶质的最多溶解量是增加了,但实际溶质量没有变,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没变。
例2:(03天津市)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溶质(不含结晶水)的水溶液甲,经历如下变化:
溶液甲 溶液乙 溶液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溶液甲可能是饱和溶液 B.溶液乙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溶液乙和溶液丙中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相等 D.溶液丙若再蒸发5 g水,析出的晶体的质量可能大于2 g
解析:甲蒸发5 g水无晶体析出,说明甲是不饱和溶液。乙继续蒸发5 g水析出2 g晶体,乙溶液可能饱和也可能不饱和。乙溶液如果饱和,则乙与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反之则不等。如果乙溶液是在饱和的情况下蒸发5 g水析出2 g晶体的话,那么丙再蒸发5 g水,仍然应该再析出2 g 晶体,反之则应该大于2 g 。所以本题应该选择C、D。
三.同步练习:
选择题:
1.2004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为“海洋存亡,匹夫有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海水是混合物 B.海水是纯净物
C.海水是饱和溶液 D.海水晒盐的原理是蒸发溶剂得到晶体
2.下列物质可按溶解、过滤、蒸发的操作顺序,将它们分离开的是( )
A、酒精和水 B、氯化钾和二氧化锰 C、氯化钠和硝酸钾 D、铁粉和铜粉
3.下列情况一定能使饱和溶液析出晶体的是( )
A、升高温度 B、降低温度 C、加溶剂 D、蒸发溶剂
4.将饱和的硝酸钾溶液降温至有晶体析出,在此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
A、溶质质量 B、溶液质量 C、溶剂质量 D、溶解度
5.在“粗盐的提纯”实验中,下列仪器用到的次数最多的是 ( )
A、漏斗 B、烧杯 C、玻璃棒 D、酒精灯
6.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
B.c一定是熟石灰的溶解度曲线
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从t2 降温至t1℃,a、b析出的晶体质量相等
D.n点表示在t2℃时,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7.若将一定质量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则( )。
(A)溶液的质量一定变小 (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C)溶液的质量一定变大 (D)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不变
(二)填空题:
8.右图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由图可看出:
(1)升高温度, 物质的不饱和的溶液
会变得饱和;
(2)T3 ℃时,A 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与
溶液的质量比为 ;
(3)要将A从它的饱和溶液中析出,可以采取
的方法,而要将B从它的饱和溶液中
大量析出,只能采取 的方法;
(4)如果A中混有少量B,则经过 可以提纯A。
四.活用所学:
(一)选择题:
1.能证明澄清透明的矿泉水是混合物的实验是( )
A.取一滴矿泉水在显微镜下观察 B.在矿泉水中加石蕊试液
C.仔细品尝矿泉水的味道 D.取1—2滴矿泉水在玻璃片上蒸发
2.常温下有下列物质的饱和溶液各200克,分别加热到100℃时,并分别蒸发其中的少量水,一定会有晶体析出的是( )
A、澄清石灰水 B、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C、饱和食盐水 D、蔗糖溶液
3.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现有t1℃时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将其都升温至t2℃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c溶液中有晶体析出 B.a、b溶液均为不饱和溶液
C.c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小 D.a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
4.制豆腐最后一道工序是“点豆腐”(使豆浆变成块状豆腐)。 民间常用卤水(主要是氯化镁)或者石膏粉末点豆腐,若用石灰石代替石膏则起不到点豆腐的作用。以上事实表明( )
A.石膏、石灰石均难溶 B.石膏微溶,石灰石难溶
C.石膏难溶,石灰石微溶 D.石膏、石灰石均微溶
5.一定温度下,向饱和澄清石灰水中加入少量氧化钙,充分反应后恢复到原来的温度,反应后的溶液与原饱和澄清石灰水相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溶质的质量不变 B、溶质的质量减少
C、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 D、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
(二)填空题:
6.现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稀盐酸和氯化钠。某兴趣小组设计用化学方法和物理方法区分它们。(1)化学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物理方法 同学小王仅使用了酒精灯和玻璃棒两种仪器,就把这两种无色溶液区分开来了。请你猜测一下他的做法(简要叙述操作方法及判断方法)___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
7.怎样在家庭厨房的现有条件下,设法除去食盐中的泥沙?
8.请根据已有的知识解释下列现象:
(1)被汗水浸湿的衣服晾干后会有白斑;晾干的咸菜表面有一层盐霜。
(2)我国内蒙古地区的某些盐湖中,溶有较多的食盐和纯碱(碳酸钠)。生活在盐湖附近的人们冬天捞碱(即碳酸钠晶体)、夏天晒盐(食盐晶体)。
(3)将饱和的澄清石灰水升温与将CO2通入澄清石灰水后看到的现象有哪些相似,又有何区别?
答案
A 2.B 3.D 4.C 5.C 6.D 7.D
8.(1) C(2) 1∶2∶3(3)冷却结晶、蒸发结晶(4)
冷却热饱和溶液
活学活用
一.选择题:1、D 2、A 3、D 4、B 5、B
二.填空题:
6、答案:化学方法:取少量样品分别与碳酸钠反应,有气体产生的原样品是盐酸,没有明显现象的是氯化钠溶液。
物理方法:用玻璃棒分别蘸取少量溶液在酒精灯上加热,玻璃棒上有固体留下的是氯化钠溶液,没有的是盐酸。(或用玻璃棒分别蘸取少量溶液在酒精灯上加热,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的是盐酸,无气味的是氯化钠溶液。)
三.简答题:1、略; 2、(1)汗水中含有氯化钠,随着水分的蒸发,氯化钠析出,所以看见白斑,咸菜晾干表面有一层盐霜道理与前者相同。(2)碳酸钠(即纯碱)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到了冬天,有大量碳酸钠晶体析出,可从湖底捞出(即冬天捞碱)。而氯化钠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小,即使到了冬天,也不可能大量析出,夏天温度高,有利于水分的蒸发,所以,夏天是晒盐(即利用蒸发水分而使氯化钠析出)的好时机。
(3)都可看见石灰水变浑浊。前者是因为温度升高,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减小而析出,而后者是因为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了不溶于水的碳酸钙的缘故。
0
溶解度(克)
A
C
50
M
T1 T2 T3
B
温度(℃)(共10张PPT)
7.2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一、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 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不饱和溶液。
1.概念:
(根据左图讲解概念)
2.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对大多数溶液来说: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升温或增加溶剂
降温.减少溶剂.加溶质
对少数溶液来说:
饱和石灰水
不饱和石灰水
降温.加溶剂
升温.减少溶剂.加溶质
(如左边第一个图所示)
(如左边第二个图所示)
练 习
室温下有一杯接近饱和的蔗糖
溶液,怎样把它变为饱和溶液
升温或者添加蔗糖
生活中我们会碰到很甜的糖水,说明浓度很大,那这种浓度很大的糖水是否一定是饱和溶液呢?
不一定。为了粗略地表示溶液里溶质质量含
量的多少,人们常常把溶液分为浓溶液和稀
溶液。应该注意的是,“浓”、“稀”只表示溶液
中溶质含量的多少,而与溶液是否饱和并没
有必然的联系。
10克蔗糖
10毫升水
上述实验说明了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
浓溶液、稀溶液的区别。
0.2克熟石灰
10毫升水
溶液
蔗糖、熟石灰在水中溶解的实验
溶液
固体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浓溶液
稀溶液
概 念
概 念
升温或增加溶剂
降温.减少溶剂.加溶质
巩固练习:
1.在一定 ______下,一定量的______ 里 ______再
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饱和溶液。
4.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饱和溶液是指不能再继续溶解原溶质的溶液,
不饱和溶液是还能继续溶解原溶质的溶液 ( )
(2) 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
溶液…………………..( ).
2.要使饱和硝酸钾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可采取的
措施有
(1)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
不 能
升 温
加 水
无
不饱和
温 度
溶 剂
错
错
3.30°饱和硝酸钾溶液升高温度至100o C,则杯底_______(有或无)晶体,则该100oC的硝酸钾溶液是________溶液(填饱和、不饱和)§6-2 海水晒盐(三)
学习目标:
了解混合物分离常用的方法——过滤和结晶2、熟记粗盐提纯的步骤和有关注意事项
提高动脑思考及动手能力
自学问题:
你知道海水“晒盐”所得到的粗盐中含有哪些杂质吗?用什么方法可以将它们除去?
重结晶法提纯粗盐所需的仪器有哪些,操作的步骤是什么?
粗盐提纯操作过程中几次用到玻璃棒,作用是什么?
谈谈你对食盐的认识
知识梳理:
1.海水“晒盐”得到的粗盐,往往含有__________杂质(如_______、________等)和_________杂质(如________等)www.中考资源网
2.粗盐提纯的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www.中考资源网
3.按要求填空:①量筒 ②蒸发皿 ③小烧杯 ④药匙 ⑤胶头滴管 ⑥玻璃棒 ⑦酒精灯 ⑧铁架台(带铁圈)www.中考资源网 ⑨漏斗 ⑩滤纸www.中考资源网
溶解用到的仪器_________ 过滤用到的仪器有___________ 蒸发用到的仪器________。www.中考资源网4.重结晶后的食盐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式)www.中考资源网等可溶性杂质,它们在溶液中主要以_____、______、_____(离子符号)www.中考资源网的形式存在,可依次加入______(过量、适量)的BaCl2、Na2CO3、NaOH物质,再用盐酸将溶液的PH调至7。www.中考资源网
技能迁移:
1.在日常生活中常用做调味剂和防腐剂的是( )www.中考资源网
A.纯碱 B.酒精 C.食盐 D.醋酸
2.在“粗盐的提纯”实验中,下列仪器用到的次数最多的是 ( )www.中考资源网
A、漏斗 B、烧杯 C、玻璃棒 D、酒精灯
3.能证明澄清透明的矿泉水是混合物的实验是( )www.中考资源网
A.取一滴矿泉水在显微镜下观察 B.在矿泉水中加石蕊试液
C.仔细品尝矿泉水的味道 D.取1—2滴矿泉水在玻璃片上蒸发
4.回答下列问题:
(1)www.中考资源网实验室配制100g 10%的氯化钠溶液时,需要 g氯化钠固体。www.中考资源网
①称量时如果用质量为23.1g的烧杯盛放固体,在托盘天平上已放30g的砝码,则天平上的游码位置应是右图的 (填字母)www.中考资源网。www.中考资源网
②下列仪器中,量取水时需要用到d和 仪器(填序号)www.中考资源网,溶解时需要用到e和 仪器(填序号)www.中考资源网。www.中考资源网a.烧杯、b.10mL量筒、c.100mL量筒、d.滴管、e.玻璃棒、f.药匙、g.蒸发皿。www.中考资源网
(2)www.中考资源网在粗盐提纯中,将氯化钠溶液蒸发至有较多量固体析出后,应 ,并用玻棒不断搅拌,利用余热将余下溶液蒸发至干。www.中考资源网
综合训练:
1. 提纯含有少量泥沙的粗盐,下列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www.中考资源网
A.过滤、蒸发、结晶、溶解 B.溶解、蒸发、过滤、结晶
C.溶解、蒸发、结晶、过滤 D.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2.下列物质可按溶解、过滤、蒸发的操作顺序,将它们分离开的是( )www.中考资源网
A、酒精和水 B、氯化钾和二氧化锰 C、氯化钠和硝酸钾 D、铁粉和铜粉
3.下列多食盐的用途叙述正确的是( )www.中考资源网
A、食盐可以做调味品和食品添加剂 B、食盐可以用来制造烧碱、氯气、盐酸、纯碱
C、氯化钠溶液即为生理盐水 D、食盐能被用于制造化肥、塑料、合成橡胶、染料等
4.通过海水晾晒可得粗盐,粗盐除NaCl外,还含有MgCl2、CaCl2、Na2SO4以及泥沙等杂质。www.中考资源网以下是制备精盐的实验方案,各步操作流程如下:
(1)www.中考资源网在第①步粗盐溶解操作中要用玻璃棒搅拌,作用是 。www.中考资源网
(2)www.中考资源网第②步操作的目的是除去粗盐中的 (填化学式,下同)www.中考资源网,第⑥步操作的目的是除去滤液中 。www.中考资源网
(3)www.中考资源网第⑤步“过滤”操作中得到沉淀的成分有:泥沙、BaSO4、Mg(OH)2、 。www.中考资源网
(4)www.中考资源网在第③步操作中,选择的除杂的试剂不能用KOH代替NaOH,理由是 。www.中考资源网(共35张PPT)
第二节 海水晒盐
一、知识回顾
溶液的定义及其组成
1、海水“晒盐”的过程
海水晒盐的步骤: 粗盐
海水→_______→______→
母液(苦卤)
蒸发池
结晶池
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
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增加溶剂
升高温度
蒸发溶剂
降低温度
增加溶质
10克蔗糖
10毫升水
上述实验说明了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
浓溶液、稀溶液的区别。
0.2克熟石灰
10毫升水
溶液
蔗糖、熟石灰在水中溶解的实验
溶液
固体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浓溶液
稀溶液
概 念
概 念
升温或增加溶剂
降温.减少溶剂.加溶质
【典例】如图所示,在常温下将一个塑料小球放入盛有饱和食盐水的烧杯中,塑料小球漂浮在食盐水中。(1)现加入少量食盐晶体,充分搅拌和静置后,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小球在液面沉浮有何变化?___________,并简述理由:
(2)若要在不用外力的情况下使小球略上浮,你准备采取的具体方法是_________ __
没有变化
因为氯化钠晶体加入到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不会继续溶解,溶液的密度不变,小球排开液体的体积也不变
升高温度后加入氯化钠晶体,使溶液的密度增大(或加入其他可溶性固体物质,如硝酸钾,使溶液的密度增大等)
【跟进练习】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对大多数固体物质来说)
实现上述转化可采取的方法:
① ② ;
③ ④ ⑤ 。
升温
增加溶剂
增加溶质
蒸发溶剂
降温
【变式训练】如下图所示,四圆分别表示浓溶液、稀溶液、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的集合,A、B、C、D集合分别表示: A______________ _ B__ _
C________________D_______ ___
饱和浓溶液
饱和稀溶液
不饱和浓溶液
不饱和稀溶液
指出下列各题的错误之处,并加以改正:
1.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饱和溶液;
2.装有饱和溶液的瓶的瓶底,一定有这种溶质的固体;
3.使一接近饱和的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将其中的溶
剂倒出一些;
4. 在同一温度下,同体积的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
会比另一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含有的溶质多;
5.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中,不能…….
不一定,有可能刚好达到饱和.
依然是不饱和溶液.
不一定,这两种物质的溶解能力有可能不同.
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
一、知识回顾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关系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增加溶剂
升高温度
蒸发溶剂
降低温度
增加溶质
1.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一定温度下
饱和状态
溶质质量
100g溶剂
③两条曲线交叉点:
④溶解度曲线以下的点:
S
T
0
A
B
C
40
20
m
70
30
(2)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①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
② 曲线上的点:
某温度下两种物质具有
相同的溶解度
溶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
溶液是不饱和溶 液
(3)溶解度曲线的变化规律:
T
S
0
Ca(OH)2
KNO3
NaCl
大多数物质
少数物质
极少数物质
(4)物质的溶解性: 室温(20℃)时:
S <0.01g
易溶物
可溶物
微溶物
难溶物
(不溶物)
S>10g
1g<S<10g
0.01g< S <1g
0.01 1 10 20 ℃溶解度/克
( )( ) ( ) ( )
易 溶
难溶
微溶
可溶
降温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
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显著增大的物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例如:KNO3
T
S
0
T1
T2
(2)结晶方法
T
S
0
蒸发结晶法(蒸发溶剂法):
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变化不明显的物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例如:NaCl
【典例】
图A、B、C分别表示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30℃时A、B、C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
(2)温度30℃时,a点是A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使其变成30℃时饱和溶液,需加溶质_______克.
(3)A、B物质属于____________物质.
(填“易溶”“可溶”“微溶”“难溶”)
(4) P点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M点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 _ .
ABC
36
易溶
30℃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54g
20℃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跟进练习】
图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1)P点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
Q点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
(2)在t2℃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 是____________.
(3)若使接近饱和的A物质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t2℃时,C物质的溶解度为2mg
t1℃时B,C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BA
加入A物质;蒸发溶剂;升温
三、粗盐提纯
1.杂质:可溶、不可溶
2.实验室提纯
步骤:(1)溶解
烧杯、玻璃棒
仪器:
步骤:(2)过滤
操作要点:
仪器:
烧杯、漏斗、玻璃棒
滤纸、铁架台
一贴:
二低:
三紧靠:
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滤纸低于漏斗边缘;
待过滤液低于滤纸边缘
盛待过滤液的烧杯紧靠玻璃棒
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
漏斗颈紧靠烧杯内壁
步骤:(3)蒸发
当有大量固体出现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剩余的水份(不能完全蒸干)
仪器:
铁架台、蒸发皿、
玻璃棒、酒精灯
操作要点:
2.除去粗盐中的可溶性杂质
Na2CO3 盐酸
BaCl2 NaOH
Na+ Cl-SO42- Ca2+ Mg2+
杂质:Na2SO4 MgCl2 CaCl2
Na+ Cl-SO42- Ca2+ Mg2+
盐酸
Na+ Cl- Ca2+ Mg2+Ba2+
③
②
①
Na+ Cl- Mg2+CO32-
Na+ Cl- CO32-OH-
过量BaCl2
Na+ Cl-
过量Na2CO3
过滤
过量NaOH
除去粗盐中的可溶性杂质
Na2CO3 盐酸
BaCl2 NaOH
杂质:Na2SO4 MgCl2 CaCl2
除杂方案:① BaCl2 Na2CO3 NaOH
② BaCl2 NaOH Na2CO3
③ NaOH BaCl2 Na2CO3
【典例】通过海水晾晒可得粗盐,粗盐除NaCl外,还含有MgCl2、CaCl2、Na2SO4以及泥沙等杂质。以下是制备精盐的实验方案,各步操作流程如下:
(1)第①步粗盐溶解操作中要用玻璃棒搅拌,作用
是 。
(2)第②步操作的目的是除去粗盐中的________
第⑥步操作的目的是除去滤液中 。
(3)第⑤步“过滤”操作中得到沉淀的成分有:
泥沙、BaSO4、Mg(OH)2、 。
(4)在第③步操作中,选择的除杂的试剂不能
用KOH代替NaOH,理由是 。
加速粗盐溶解
Na2SO4
Na2CO3和NaOH
BaCO3和CaCO3
引入新杂质KCl和KOH
补充: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
温度越高气体的溶解度越小
压强越大气体的溶解度越大(共14张PPT)
溶解度(1)
一.可溶物在一定量的水中能否无限溶解
现象 加入一匙固体 再加入一匙固体 再加入一匙固体
氯化钠
硝酸钾
结论
取两只试管各加10毫升水:
固体消失
有晶体存在
有更多晶体存在
固体消失
固体消失
有晶体存在
1.可溶物在一定量的水中不能无限溶解;
2.不同物质在水中溶解能力不一样;
再加水,能使固
体都溶解吗?
再加热,能使固
体都溶解吗?
3.不同温度下,物质的溶解能力不同.
二.溶液的分类: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中,
溶质不能无限溶解的溶液;
1、饱和溶液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2.在上面的前提条件下,关键看什么?
3.为什么必须说明是“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
溶质是否能继续溶解
在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中,
溶质可以继续溶解的溶液.
不饱和溶液
二.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硝酸钾饱和溶液
加入少量
高锰酸钾
说明:
1.硝酸钾的饱和溶液能
继续溶解高锰酸钾
2.此液为硝酸钾饱和溶液
高锰酸钾不饱和溶液
[练习] 20度时,将33克食盐放入100克水中,食盐全部溶解,此时溶液质量为 克,再向此溶液加入3克食盐又恰好全部溶解,则溶质为 克,现在溶液恰好饱和,此时溶液的质量为 克,再向此溶液加入3克食盐,溶液的质量是 克。
133
36
136
136
再加硝酸钾
指出下列各题的错误之处,并加以改正:
1.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饱和溶液;
2.装有饱和溶液的瓶的瓶底,一定有这种溶质的固体;
3.使一接近饱和的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将其中的溶
剂倒出一些;
4. 在同一温度下,同体积的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
会比另一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含有的溶质多;
5.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中,不能…….
不一定,有可能刚好达到饱和.
依然是不饱和溶液.
不一定,这两种物质的溶解能力有可能不同.
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
下页
动 动 手
10毫升水 + 2克食盐:振荡,
现象:
溶液类型:
10毫升水 + 0.2克熟石灰 :振荡,
现象:
溶液类型:
食盐溶解
食盐的不饱和溶液
熟石灰不完全溶解
熟石灰的饱和溶液
浓度大
浓度小
[总结一] 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
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总结二] 同一物质,相同温度,饱和溶液比不
饱和溶液要浓。
[练习] 1、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是:
1)非常浓的溶液;
2)增加该溶质,能继续溶解的溶液;
3)非常稀的溶液;
4)增加该溶质,不能继续溶解的溶液。
二.浓稀溶液与饱和溶液的关系:
浓溶液 稀溶液
加溶剂
加溶质;
蒸发溶剂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加溶剂
升温
加溶质;
蒸发溶剂
降温
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要使接近饱和溶液的硝酸钾溶液达到饱和溶液,下列措施达不到目的的是:
1)降低溶液温度; 2)加入溶质硝酸钾;
3)升高溶液的温度; 4)蒸发溶液中的溶剂。
三. 溶液的相互转化:
P41:5.为什么汗水带咸味?被汗水浸湿的衣服晾
干后,为什么常出现白色的斑痕?
6.有一瓶蒸馏水和一瓶稀氯化钾溶液,用什么简单的方法
把它们区分开
讨 论
答:人分泌的汗水,是氯化钠溶液.因为溶有氯化钠,
所以带咸味.凉干,是将水分蒸发,所以有氯化钠析出。
蒸发.
通电
讨 论
1.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是
A.很浓的溶液
B.很稀的溶液
C.不能继续溶解该物质的溶液
D.不能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
2.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加入一些该溶质的固体,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质质量减少;
B.溶液质量增大;
C.固体质量不变;
D.溶质质量增加.
3.一定温度下,从500克的饱和溶液中倒出100克
溶液,剩余的溶液里,下列数值比原溶液减少的是①溶质的质量; ②溶剂的质量;
③溶液的密度; ④溶液的质量;
⑤溶质的质量分数(即:浓度);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⑤
C ①② ④. D.①②③④⑤
讨 论
[课堂小结]
1、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定义、区别、判断方法
和 相互转化;
2、饱和溶液和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与稀溶液的关系。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加溶剂
升温
加溶质;
蒸发溶剂
降温
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以及二者的转化;了解饱和溶液
和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的关系;对学生进行矛盾双方在一
定条件中相互转化的 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建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教学难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条件。
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认识事物应从现象到本质的科学抽象的方法
教学目的(共8张PPT)
一、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 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不饱和溶液。
1、概念:
第二节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对大多数溶液来说: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升温或增加溶剂
降温.减少溶剂.加溶质
对少数溶液来说:
饱和石灰水
不饱和石灰水
降温.加溶剂
升温.减少溶剂.加溶质
练 习:
室温下有一杯接近饱和的
蔗糖溶液,怎样把它变为饱
和溶液
设问
生活中我们会碰到很甜的糖水,说明浓度很大,那这种浓度很大的糖水是否一定是饱和溶液呢?
10克蔗糖
10毫升水
10毫升水
0.2克熟石灰
溶液
溶液
固体
蔗糖.熟石灰在水中溶解的实验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浓溶液
稀溶液
概 念
概 念
升温或增加溶剂
降温.减少溶剂.加溶质
巩固练习:
1.在一定 _________下,一定量的_________ 里 ________ 再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
溶液叫饱和溶液.
2.要使饱和硝酸钾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措施有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0 C饱和硝酸钾溶液升高温度至100oc,则杯底_______(有或无)晶体,则该100oc的硝酸钾溶液是________溶液(填饱和.不饱和)
4.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不正确的请给予改正.
(1)饱和溶液是指不能再继续溶解原溶质的溶液,不饱和溶液是还能继续溶解原
溶质的溶液………………………………………………………………………( ).
(2)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度
溶剂
不能
升 温
加 水
无
不饱和
错
错30分钟训练(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
1.人们在海底发现了一种新型矿产资源“可燃冰”,它的主要成分是( )
A.干冰 B.甲烷 C.冰 D.煤和石油
解析:“可燃冰”是水和甲烷在低温、高压的条件下形成的冰状固体。
答案:B
2.目前我国已开发利用的海洋化学资源有( )
A.钾、钠、镁 B.镁、溴、碘 C.氮、磷、钾 D.钙、溴、碘
解析:碘和溴可以在海带、海藻等海洋植物中提取;镁在海水中以氯化镁形式存在。
答案:B
3.用足量的含不溶性固体杂质(其含量不详)的粗盐,经提纯后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NaCl溶液,实验操作有:①称量 ②过滤 ③蒸发结晶 ④计算 ⑤溶解 ⑥干燥。其顺序正确的是( )
A.④⑤②③⑤①⑥ B.④⑤②③①⑥⑤
C.⑤②③⑥④①⑤ D.④①⑤②③⑥⑤
答案:C
4.为了除去粗盐中的CaCl2、MgSO4及泥沙,可将粗盐溶解于水,然后进行下列五项操作:①过滤 ②加过量NaOH溶液 ③加适量盐酸 ④加过量Na2CO3溶液 ⑤加过量BaCl2溶液,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①④②⑤③ B.④①②⑤③
C.①⑤④②③ D.⑤④②①③
解析:粗盐中的NaCl及CaCl2、MgSO4都溶于水,要想将杂质除去必须将CaCl2和MgSO4转化为沉淀,连同泥沙一起过滤除去。操作中应依次加入过量的氯化钡、碳酸钠、氢氧化钠,过滤后加适量盐酸,故选D。
答案:D
5.(2005北京中考,28) 下列对“20 ℃时,硝酸钾溶解度为31.6 g”的解释正确的是( )
A.20℃时,31.6 g硝酸钾溶解在100 g水里
B.20℃时,100 g溶液中含31.6 g硝酸钾
C.31.6 g硝酸钾溶解在100 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
D.20 ℃时,31.6 g硝酸钾溶解在100 g水中恰好达到饱和状态
解析:由溶解度的概念有以下四种内容:①温度一定;②溶剂量一定(100 g);③饱和状态;④单位:克;D选项符合溶解度的概念。
答案:D
6.20 ℃时,将不同质量的氯化钠固体分别放入100 g水中,充分溶解后过滤,所得溶液质量与加入氯化钠质量的对应关系如下表。其中所得溶液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
选项 A B C D
加入食盐质量/g 10 20 30 40
所得溶液质量/g 110 120 130 136
解析:根据溶液质量等于溶质质量与溶剂质量之和,D组不相等,说明还有未溶解的氯化钠,所以一定属于饱和溶液。
答案:D
7.某温度下,在100 g水中加入m g CuSO4或加入n g CuSO4·5H2O均可使溶液恰好达到饱和,则m与n的关系符合( )
A.m=160n/250 B.m=1 600n/(2 500+9n)
C.m=1 600n/(2 500+16n) D.m=1 600n/(2 500+25n)
解析:因为所得溶液均为硫酸铜的饱和溶液,在相同温度下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所以有:m÷(100+m)=(160n÷250)÷(100+n)。整理后即得答案是B。本题关键是n g CuSO4·5H2O溶于水后如何确定溶质、溶剂和溶液的质量。
答案:B
8.5.85克NaCl样品溶于水制成溶液,跟足量的AgNO3溶液充分反应后得到AgCl沉淀14.4克,则此NaCl样品中可能混入的盐是( )
A.KCl B.CaCl2 C.BaCl2 D.CuCl2
解析:此题用极端假设法解就较简单了。假设5.85克样品全部都是NaCl,根据方程式
NaCl+AgNO3====AgCl↓+NaNO3
58.5 143.5
5.85克 14.35克
可知生成AgCl 14.35克,而现题目所给沉淀是14.4克,大于14.35克,说明杂质中含氯量要高于NaCl中的含氯量,然后通过观察、比较确定出哪种物质的含氯量高。
答案:B
9.(2005重庆中考,24) 除去KCl固体中混有的少量泥沙,所进行的实验操作次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每步操作都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__。
答案:溶解 过滤 蒸发 玻璃棒
10.(2005江苏苏州中考,19) 根据以下实验室常用仪器填空。
(1)写出指定仪器的名称:C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
(2)在粗盐提纯实验中,进行____________时(填操作名称)用到仪器B;进行蒸发时除了用到铁架台、铁圈和上述提供的仪器外还缺的仪器是____________。
(3)配制2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需要水____________ g;配制该溶液的整个过程中,需用到上述图示所给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仪器(填序号)。
答案:(1)酒精灯 试管
(2)过滤 蒸发皿、玻璃棒
(3)198.2 A、D、G、F、H
11.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1)升高温度,接近饱和的____________物质溶液会变得饱和。
(2)10 ℃时,三种物质溶解度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5 ℃时,A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 ℃时,25 g B物质放入到盛100 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后溶液是____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5)20 ℃时,取100 g A物质的饱和溶液,将温度升高到35 ℃,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6)要将A从它的饱和溶液中结晶出来,最好采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而要将B从它的饱和溶液中大量析出,最好采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
解析:要学会分析溶解度曲线图中的各种含义,能根据曲线图中的数据得出一些结论。
答案:(1)C (2)B>A=C (3)30∶100∶130 (4)饱和 (5)不变 (6)降温结晶 蒸发溶剂结晶
12.t ℃时,分别向盛有10 g水的两支试管中,加入等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使其充分溶解,可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
(1)t℃时,____________(填“A”或“B”)试管中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2)图中可表示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是____________(填“a”或“b”),要使A试管中剩余的固体继续溶解可采用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的方法。
解析:(1)根据饱和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可判断A试管中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2)从曲线图上可看出在t ℃时b的溶解度比a小,表示甲的是b;从曲线图上还可知b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可采用升高温度和加水的方法。
答案:(1)A (2)b 加水 升高温度
13.已知20 ℃时KNO3的溶解度为31.6 g,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1)20 ℃时,将25 g KNO3放入到100 g水里,搅拌,得到不饱和溶液。则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
(2)欲使其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有: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
(3)20 ℃时,将35 g KNO3放入到100 g 水里,搅拌,得到的溶液是(填“饱和”或“不饱和”)____________溶液,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
解析:(1)依据溶质质量分数公式计算。
(2)不饱和溶液要变为饱和溶液,一般可采用①加溶质;②蒸发溶剂;③降低温度的方法。?
(3)从溶解度曲线可知,20 ℃时35 g KNO3放入到100 g水中KNO3不能全部溶解,得到饱和溶液,再用20 ℃时KNO3的溶解度31.6 g计算:31.6/(100+31.6)×100%=24%。
答案:(1)20% (2)降低温度 蒸发溶剂 增加硝酸钾晶体 (3)饱和 24%
14.如图所示,在常温下将一个塑料小球放入盛有饱和食盐水的烧杯中,塑料小球漂浮在食盐水中。
(1)现加入少量食盐晶体,充分搅拌和静置后,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小球在液面沉浮有何变化?____________,并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要在不用外力的情况下使小球略上浮,你准备采取的具体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解析:饱和食盐水中再加入氯化钠晶体后,晶体不溶解,所以烧杯内溶液的密度不变,小球在液面上的沉浮情况不变。要想使小球上浮,就要设法使其溶液的密度增大。
答案:(1)沉浮情况不变 因为氯化钠晶体加入到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不会继续溶解,溶液的密度不变,小球排开液体的体积也不变
(2)升高温度后加入氯化钠晶体,使溶液的密度增大(或加入其他可溶性固体物质,如硝酸钾,使溶液的密度增大等)
15.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从海洋中可提取许多重要物质。请你参与下列探究活动并完成有关问题:
(1)我市某盐场测得:①海水含NaCl约为3.5%(即指溶质氯化钠的质量占整个溶液中质量的百分比为3.5%,下同),②在海边打深井,井水中含NaCl约为8%。晒盐最好选择(填序号)____________作原料,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关于晒盐原理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
A.利用阳光和风力,使氯化钠蒸发出来
B.利用阳光和风力,使水分蒸发,析出盐
C.降低温度使氯化钠析出
D.日光照晒后,氯化钠的溶解度变小
(3)晒盐后得到的母液(又称卤水)中含有氯化镁(MgCl2)、硫酸镁(MgSO4)和氯化钾(KCl)等物质。参照图中各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从卤水中提取氯化钾晶体可采用下列方法:
①将卤水加热到60 ℃以上蒸发水分后,会逐渐析出____________(填名称)晶体,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将①中的晶体过滤后,得到滤液,把滤液降温至30 ℃以下,又析出氯化钾晶体,然后用少量的____________(填“热水”或“冷水”)洗涤这两种晶体的混合物,就可以得到较纯的氯化钾晶体。
解析: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应采用蒸发水分离出晶体。根据曲线图对比几种物质溶解度曲线的不同点后再进行判断。
答案:(1)② NaCl的质量分数大,经土层过滤后污染小 (2)B
(3)①硫酸镁 温度高于60℃时硫酸镁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②冷水
16.某海边化工厂利用海水中含有的氯化镁,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生成纯净的氯化镁,其主要生产过程如下:
请写出上述各步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间的互相关系,对酸、碱、盐、氧化物的通性应熟记。
答案:(1)CaCO3CaO+CO2↑
(2)CaO+H2O====Ca(OH)2
(3)Ca(OH)2+Mg====Cl2Mg(OH)2↓+CaCl2
(4)Mg(OH)2+2HCl====MgCl2+2H2O
17.(2006山东济宁模拟,14) 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完成下列问题:
(1)t1℃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____________ g。
(2)t2℃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__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
(3)我国有些地区有一种说法“冬天捞碱,夏天晒盐”。这里的碱是指Na2CO3,盐是指NaCl。那么,图中____________(填A或B)的溶解度曲线与Na2CO3的溶解度曲线相似。
(4)人们用上述方法从盐湖中捞得的Na2CO3会含有少量的NaCl。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称取含NaCl的Na2CO3固体12.5 g,将其配制成溶液,再向其中逐滴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使气体完全放出,共收集到4.4 g CO2气体,则原固体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
解析:(1)从曲线上可以查出。
(2)两条曲线的交点是指在对应的温度下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3)Na2CO3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而NaCl较小。
(4)由化学方程式计算出Na2CO3的质量,再计算Na2CO3的质量分数。
答案:(1)a (2)相同 (3)A (4)84.8
18.(2006江苏徐州中考,22) 溶液在生产和科研中具有广泛的用途。在农业上,为了选种子,需要配制15%的盐溶液。现有30 kg食盐固体,可配制食盐溶液____________ kg。配制食盐溶液的一般步骤为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溶解。
解析:根据质量分数公式计算出溶液的质量=30 kg÷15%=200 kg。配制溶液的步骤一般为:①计算;②称量固体和量取液体;③溶解。
答案:200 计算 称量固体和量取液体
快乐时光
饱和溶液
老师:“同学们,饱和溶液中的溶解好像是一辆公交车,而溶质好像是乘客,45个位置已经坐满了,不能再上人了!这就叫饱和了!”
学生:“老师,不对,应该是前门上来一人,后门挤下一个才算饱和了。”
【例题精讲】
例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时100 g水中溶解了10 g A,则A在0℃时溶解度为10 g
B.20℃时,100 g A的饱和溶液中含有20 g A,则A在20℃时的溶解度为20 g
C.30℃时,100 g水中溶解了40 g A恰好饱和,则30℃时A的溶解度为40
D.40℃时,A的溶解度为60 g,说明40℃时,100 g水中溶解60 g A时溶液即达到饱和
分析:固体溶解度的理解关键是抓住四要素:温、百、饱、克.这四要素组成严密、科学的概念,必须全部具备.A项未指明溶液是否饱和;B项100 g不是溶剂质量;C项没有单位.只有D项正确.
答案:D
例2 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 g.那么20℃时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比是多少?
分析:同一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不管饱和溶液的质量是多少,根据溶液的特点——均一性,溶质、溶剂、饱和溶液的质量比都是相同的.在溶解度所对应的饱和溶液中,溶质是31.6g,溶剂是100 g,溶液的质量为(100 g+31.6 g).所以,20℃时,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比为:31.6 g∶100 g∶131.6 g.
例3 图7—1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图7-1
(1)P点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Q点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
(2)在t2℃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
(3)若使接近饱和的A物质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仔细读图,P点在C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上,所对应的温度是t2℃,对应的溶解度是2m g,即P点表示C物质在t2℃时的溶解度为2m g;Q点为B、C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交点,所对应温度为t1℃,即Q点表示B、C两物质在t1℃溶解度相等.t2℃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一看便知.再看A物质溶解度曲线是“下降型”的,即表示A物质的溶解度是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因此对于A的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换,在改变温度条件这一常用方法上应与一般物质正好相反.所以使A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增加溶质A,蒸发溶剂或升温三种方法.
答案:(1)P点含义:t2℃时,C物质的溶解度为2m g;Q点含义:t1℃时,B、C两物质溶解度相等.(2)C>B>A (3)加入A物质、蒸发溶剂或升温.
例4 30℃时,100 g水最多溶解某固体物质7 g,则该物质属于
A.易溶物质 B.可溶物质 C.微溶物质 D.无法确定
分析:对于易溶物质、可溶物质、微溶物质、难溶物质的划分是依据20℃时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大小来确定的,因此,在上述题目中无法判断它属于哪一类物质.
答案:D
【思路拓展题】
破冰取碱
18世纪以前,人们使用的碱主要是天然碱.我国的内蒙古自治区,一直就是世界闻名的天然碱产地.每年的十月至来年的四月是天然碱的开采时期,而这个时期也正是湖面结冰的季节,为此,人们就打开冰层,深入湖底,捞取碱块.这就是当地人常说的“破冰取碱”.
我们知道,天然碱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钠,和其他许多固体物质一样,它的溶解度也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随温度降低而减小.冬天气温低,湖水里的碳酸钠就会成为碱块析出,此间破冰即可将其取出.待到夏秋季节,气温高了,碳酸钠溶于湖水之中,此时虽深入湖底也无法将碱取出.这就是破冰取碱的道理.
思考:生活在盐碱地的人们都知道,盐碱地里春天会析出食盐,到了秋天,就又析出芒硝(Na2SO4·10H2O),即“春泛盐、秋泛硝”.你能解释其原因吗?
【同步达纲练习】
1.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大小的因素有
①溶质的性质 ②温度 ③压强 ④溶质的质量 ⑤溶剂的性质 ⑥溶剂的质量
A.①③⑤ B.①②⑤ C.①④⑥ D.②③⑥
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要使硝酸钾的溶解度增大,应采取的措施是
A.升高温度 B.降低温度 C.加入溶质 D.加入溶剂
3.日晒海水可以得到食盐固体,其原因是
A.受热时食盐的溶解度降低
B.受热时食盐的溶解度显著增大
C.受热时海水中的水分蒸发
D.受热时海水发生分解
4.20℃时,100 g水中最多溶解0.3 g A物质,则A在水中的溶解性为
A.易溶 B.可溶 C.微溶 D.难溶
5.图7—2为A、B、C分别表示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图7-2
(1)30℃时A、B、C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
(2)温度30℃时,a点是A物质的不饱和溶液,使其变成30℃时饱和溶液,需加溶质____________克.
(3)A、B物质属于____________物质.(填“易溶”“可溶”“微溶”“难溶”)
(4)P点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M点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汽水饮料大多数是碳酸饮料,其中溶有二氧化碳气体.打开汽水瓶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这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__________有关.喝了汽水后,常常会打嗝.这说明气体的溶解度还与__________有关.
7.图7—3为氯化钠和硝酸钾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根据该图可得知: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此外你还能获得的信息有:
图7-3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2.A 3.C 4.C
5.(1)ABC (2)36 (3)易溶
(4)在30℃时,100 g的水最多能溶解54 g的A物质 在20℃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都是36 g
6.压强 温度
7.(1)KNO3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较大
(2)在t℃时,NaCl和KNO3的溶解度相同,都是a g
溶解度
基础练习
1.食盐的溶解度是36g,这句话最主要的错误是未指明( )
A.100g水中 B.是否达到饱和状态
C.温度 D.36g为最大量
2.在一定温度时,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加入一些水后,溶质的溶解度( )
A.变小 B.变大 C.不变 D.不一定变
3.与固体溶解度无关的因素是( )
A.溶质和溶剂的量 B.溶液的温度
C.溶质的性质 D.溶剂的性质
4.当温度升高时,其溶解度降低的物质是( )
A.硝酸钾 B.氯化钠 C.氢氧化钙 D.氧气
5.溶解度曲线图可表示的意义是( )
①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
②不同种物质在同一温度时的不同溶解度数值
③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大小
④比较某一温度下各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
A.全部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④
6.氯化钠溶解度曲线是( )
A.一条略为上升的曲线 B.一条略为上升的直线
C.一条陡峭上升的曲线 D.一条略为下降的曲线
7.在0℃,压强为101kPa时,1L水里最多能溶解5L气体A,则0℃时,A压强的溶解度为( )
A.5L B.5 C.500L D.0.2
8.在20℃时,氧气的溶解度为0.031,其含义是( )
A.20℃时,100g水中溶解0.031g氧气形成饱和溶液
B.20℃时,1体积的水中最多溶解0.031体积的氧气
C.20℃时,压强为101kPa时,1体积水最多能溶解0.031g氧气
D.20℃时,氧气压强为101kPa时,1体积水最多能溶解0.031体积的氧气
9.增大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可采用的方法有:①增大压强;②减小压强;③升高温度;
④降低温度,其中可行的是( )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0.已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有下列方法:
A.升高温度 B.降低温度 C.加水 D.加硝酸钾
(1)能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
(2)能使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是________;
(3)能增大硝酸钾溶解度的方法是________;
(4)能减小硝酸钾溶解度的方法是________。
11.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其含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与溶解性有如下关系,请按要求填表:
溶解性 易溶 可溶 微溶 难溶
溶解度(20℃)
13.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例如________;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________,例如________;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________,例如________。
14.图7-2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该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________℃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大的是________;
(3)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变化不大”)。
图7-2
15.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7-3所示。
图7-3
(1)℃时,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
(2)℃时,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
(3)在℃时,分别用100g水配制成A、B、C三种饱和溶液,其中以________为溶质的饱和溶液质量大。
(4)M点表示的意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图7-4分别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按下列各小题要求,把适当的答案填入各空格内。
图7-4
(1)A、B、C三种物质中,属于可溶性物质的是________,属于微溶性物质的是________,属于难溶性物质的是________;
(2)在上述三种物质中,随着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的物质有________;随着温度升高,溶解度降低的物质有________;
(3)A物质在35℃时的溶解度为________,B物质在0℃时的溶解度为________。
综合练习
17.下列加速固体物质溶解的措施中,能改变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是( )
A.把固体研细 B.搅拌 C.加热 D.振荡
18.“实验室不用热水来配制较浓的石灰水,因为其溶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不大”。请在下面四个选项中选出最适合的一项代替划线部分( )
A.配制硝酸钾溶液 B.配制硫酸溶液
C.配制食盐水 D.稀释浓盐酸
19.t℃时,某饱和溶液里,若溶质的质量大于溶剂的质量,则t℃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一定( )
A.大于100g B.大于200g C.小于50g D.小于100g
20.60℃时,100g水溶解20.94g氢氧化钡恰好饱和,则氢氧化钡属于( )
A.易溶物质 B.可溶物质 C.微溶物质 D.无法确定
21.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20gA物质,100g酒精中最多溶解8gB物质,A和B的溶解度相比( )
A.2A=B B.A>B C.A<B D.无法比较
22.下列关于石灰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饱和石灰水是浓溶液
B.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澄清石灰水一定是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
D.加热饱和石灰水有沉淀产生,溶液变浑浊
23.打开汽水瓶盖,会有大量气泡从液体中冒出,此时溶解度变小是因为( )
A.温度升高 B.温度降低 C.压强增大 D.压强减小
24.图7-5是X、Y、Z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当它们的溶液接近饱和时,分别采用增加溶质、蒸发溶剂、升高温度三种方法,均可以变成饱和溶液的是( )
图7-5
A.X溶液 B.Y溶液 C.Z溶液 D.X、Y溶液
25.图7-6是某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中表示不饱和溶液的点是( )
A.a点 B.b点 C.c点 D.无
图7-6
26.理解溶解性和溶解度的涵义,按题意要求填空。
(1)溶解性通常是指__________溶解在__________里的________。溶解性的大小跟__________和__________有关。同一种物质在不同________里的溶解性不同,不同物质在同种________中的溶解性也不同。室温时,把固态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粗略地描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溶解度是对物质溶解性的定量表示方法,按溶解度概念要素填空:
要素 温度 溶液状态 溶剂质量 溶质质量单位(通常)
条件
27.图7-7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在________℃时,A和B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在℃时,A物质的溶解度比B物质的溶解度________(填“大”或“小”);
(2)当A物质的溶液接近饱和时,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方法均可使其变为饱和溶液。
图7-7
拓展练习
28.生活中的下列现象不能说明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是( )
A.烧开水时,沸腾前有气泡逸出
B.阳光充足时,盛满水的鱼缸壁上有小气泡
C.启开啤酒瓶盖,有大量泡沫溢出
D.夏季黄昏时,池塘里的鱼浮出水面
参考答案
1.C 2.C 3.A 4.CD 5.A 6.A 7.B 8.D 9.C
10.(1)BD (2)AC (3)A (4)B
11.在60℃时,100g水中溶解110g硝酸钾时,溶液达到饱和状态
12.10g以上 大于1g 小于1g 小于0.01g
13.增大 硝酸钾 很小 氯化钠 减小 熟石灰
14.(1) (2)A (3)增大 15.(1)B>A (2)A>B>C (3)C (4)B物质在℃时溶解度为bg
16.(1)A B C (2)A、C B (3)15g 2.0g
17.C 18.C 19.A 20.D 21.D 22.D 23.D 24.C 25.C
26.(1)一种物质 另一种物质 能力 溶质的性质 溶剂的性质 溶剂 溶剂 易溶 可溶 微溶 难溶 (2)一定温度 饱和状态 100g g
27.(1) 大 (2)加入A至不再溶解为止 降低温度至刚有晶体析出 恒温蒸发溶剂至刚有晶体析出 28.C
初三化学素质与能力训练
《第三节 物质的溶解性》课堂自我评价
班级 学号 姓名
一、选择题
1.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是 ( )
A.浓溶液 B.稀溶液
C.不能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 D.不能继续溶解该物质的溶液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某物质40g,则该物质的溶解度为40g
B.4℃时,溶质N的饱和溶液120g中含N 20g,所以4℃时,溶质N的溶解度为20g
C.一定温度下,物质M的饱和溶液100g中含M物质30g,则物质M在该温度时的溶解度为30g
D.20℃时,50g水中溶有溶质P 20g,则物质P在20℃时的溶解度为40g
3.将60℃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到室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溶剂质量不变 B.溶质质量分数变小
C.溶液质量不变 D.有KNO3晶体析出
4.下列关于饱和溶液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在温度不变时,KNO3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KNO3晶体
B.改变条件可以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C.室温下,与固体溶质共存的溶液一定是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D.在温度升高时,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能继续溶解该物质
5.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增大
B、饱和溶液不蒸发溶剂而析出晶体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C、只要温度不变,某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不变
D、降温时,饱和溶液肯定不析出晶体
6.在一个大萝卜上挖个坑,向其中注入饱和食盐水,一定时间后将食盐水倒出,在相同的温度下,发现倒出的溶液还能溶解少量的食盐,这说明倒出的溶液 ( )
A.是饱和溶液 B.是不饱和溶液
C.氯化钠溶解度升高 D.氯化钠溶解度降低
7.60℃时,KNO3的溶解度为110g。在60℃时,将60gKNO3投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是 ( )
A.54.5% B.37.5% C.52.4% D.47.5%
8.mgKNO3的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分,直到有少量晶体析出,在此变化过程中,溶液溶质质量分数(a%)与时间(t)的变化关系可用下图表示的是 ( )
二、填空题
1.欲使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 、 、
。
2.在下列叙述中的横线上,填上适宜分离操作的编号:
A.蒸发结晶法 B.降温结晶法 C.过滤法;
⑴食盐水中混有泥沙,欲从中分离出食盐,应先 再 ;
⑵硝酸钾中混有少量氯化钠,应用 ;
⑶食盐中混有少量硝酸钾,应用 ;
⑷欲从含有泥沙的水里得到较纯净的水,应用 ;
3.某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根据图回答如下问题:
⑴图中B点的意义:表示该物质在t3℃时,每100g溶剂和S1 g溶质
形成不饱和溶液。A点的意义:
。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表达式 。
⑵若A、B两点的溶液在保持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各加20克水,A点
的溶解度将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A、B的溶质质量分数 (填“前者大”、“后者大”或“相等”)。
⑶当温度降低时,A点变动后溶液的质量分数与原来比较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⑷若使M点的(100+S1)g溶液成为饱和溶液的方法:降温至 ℃;增加溶质 g
和 。
三、简答题
1.夏天来临,同学们又可以畅饮汽水了。在购买和贮存玻璃瓶汽水时,要注意如下问题:
(1)不要在阳光下曝晒;(2)不要长时间贮藏在冰箱的冷冻室里。请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加以解释。
四、计算题
1.一定温度下质量分数为a%的硝酸钾溶液,将其分成两份,一份等温蒸发10g水,得0.5g晶体;
另一份等温蒸发12.5g水得1.5g晶体,该温度下KNO3的溶解度为多少?
第三节答案:
一、选择题
1.D 2.B 3.C 4.D 5.B 6.B 7.C 8.C
二、填空题
1.增加溶质,蒸发溶剂,升温 2.⑴ C , A ⑵ B ⑶ A ⑷ C
3.⑴表示该物质在t2℃时,每100g溶剂和S2 g溶质形成饱和溶液。
W(B)==[S2/(100+S2)]×100%
⑵不变 ,前者大。 ⑶减小。 ⑷t1 ; S2-S1 蒸发溶剂。
三、筒答题
1.(1)在阳光照射下,瓶内的温度升高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减少,从汽水中逸出,瓶内的压强骤增,导致玻璃瓶爆裂;(2)冷冻时间过长,汽水结成冰,体积膨胀,使玻璃瓶破裂。
四、计算题:
1. 40g
九年级化学溶解度练习三
一、选择题
1.使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最可靠的方法是( )
A.升高温度 B.加入溶质
C.降低温度 D.倒出一部分溶液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物质的水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
B.冰水混合物是饱和溶液
C.饱和溶液是纯净物,不饱和溶液是混合物
D.矿泉水是溶液
3.同一温度下,从100 mL饱和食盐水中取出10 m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变稀 B.溶液由饱和变为不饱和
C.仍为饱和溶液 D.以上均不对
4.生活中的下列现象不能说明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是( )
A.打开啤酒瓶盖有大量泡沫逸出
B.烧开水时沸腾前有气泡逸出
C.喝下汽水感到有气味冲到鼻腔
D.夏季黄昏池塘里的鱼常浮出水面
5.测定某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时所用溶液必须是( )
A.浓溶液 B.稀溶液
C.饱和溶液 D.不饱和溶液
6.与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大小无关的是( )
A.溶质的性质 B.溶剂的种类
C.溶液的多少 D.温度的高低
7.t℃时,某物质的溶解度为10 g,则t℃时该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饱和溶液间的质量比为( )
A.1∶9∶10 B.1∶10∶11
C.9∶1∶10 D.10∶1∶11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0 ℃时20 g某物质溶解在100 g水里形成溶液,则20 ℃时某物质的溶解度是20 g
B.20 ℃时20 g某物质溶于水制成饱和溶液,则20 ℃时该物质的溶解度是20 g
C.20 g某物质在100 g水里恰好制成饱和溶液,所以该物质的溶解度为20 g
D.20 ℃时100 g水里最多只能溶解20 g某物质,则20 ℃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20 g
9.影响固体在水中溶解度大小的外界条件是( )
A.加入水的多少 B.加入溶质的多少
C.是否进行震荡和搅拌 D.温度的变化
10.含有碳酸钠的湖泊在冬季结冰时,湖底常有碳酸钠晶体析出,这是因为( )
A.碳酸钠难溶于水 B.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少 D.温度变化对碳酸钠的溶解度影响不大
二、填空题
1.夏天把一盆冷水放在太阳底下晒一段时间,盆边会出现一些小气泡,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汽水瓶打开瓶盖时,有大量气泡从瓶中逸出,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下图所示,四圆分别表示浓溶液、稀溶液、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集合,A、B、C、D集合分别表示: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________,如________等;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________,如________等;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________,如________等.
4.0 ℃时,氧气的溶解度为0.049,这说明在0 ℃,当氧气的压力为________时,________水中最多可溶解________的氧气.
5.根据溶解度曲线回答问题.
(1)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是________.
(2)t2℃时,溶解度相等的是________.
(3)t2℃时,100 g水中加入20 g a物质,溶液不饱和,为使其饱和,可再加入a物质________g,或使其温度降到________℃.
[参考答案]
( http: / / www. )
一、1.B 2.D 3.C 4.A 5.C 6.C 7.B 8.D 9.D 10.B
二、1.温度升高,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减小 气压减小时,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减小
2.A.饱和浓溶液 B.饱和稀溶液 C.不饱和稀溶液 D.不饱和浓溶液
3.增大 硝酸钾 不变 食盐 减小 熟石灰
4.101 kPa 1体积 0.049体积
5.(1)a、b (2)b和c (3)60 t1
九年级化学溶解度练习一
【课内四基达标】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食盐的溶解度是36克
B.100克水溶解了36克食盐达到饱和,所以食盐的溶解度为36克
C.20℃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克
D.20℃时,100克食盐溶液中含有36克食盐,所以食盐的溶解度为36克
2.20℃时,氯酸钾的溶解度为7.4克,其含义是( )
A.20℃时,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氯酸钾7.4克
B.20℃时,100克氯酸钾饱和溶液中含有氯酸钾7.4克
C.把7.4克氯酸钾溶解在100克水中,恰好制成饱和溶液
D.7.4克氯酸钾可以溶解在100克水里。
3.已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现有一瓶t℃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下面对它的 说法正确的是( )
A.它一定是浓溶液
B.降低温度,有晶体析出,剩余溶液仍为饱和溶液
C.升高温度,晶体不析出,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少
D.在t℃时加入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4.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上的任意一点表示( )
A.一定温度和一定量溶剂里溶解溶质的质量
B.相应温度下,100克溶剂里溶解溶质的质量
C.相应温度下,100克溶剂里最多能溶解溶质的质量
D.溶液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解溶质的质量
5.20℃时,50克水中溶解18克食盐达到饱和,则20℃时,NaCl的溶解度是( )
A.18 B.18克 C.36 D.36克
6.下列做法能改变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是( )
A.升高温度 B.增加溶质 C.增加溶剂 D.增大压强
7.t℃时,某固体溶质的饱和溶液的质量为a克,将其全部蒸干,得到b克该溶质,则此固体 物质在t℃时的溶解度为( )
A.克 B.克 C.克 D.克
8.已知20℃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克.在20℃时将20克食盐放入到50克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 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A.40% B.33.3% C.36% D.26.5%
9.20℃时某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在保持温度不变的条件下,若再加入20克该物质或蒸发掉40克水都可以成为饱和溶液,那么该物质在20℃时的溶解度是( )
A.40克 B.50克 C.25克 D.无法计算
10.30℃时KClO3的溶解度为10g,424g KClO3溶液中加入10g KClO3和6g水恰好达到饱和,原溶液中含溶剂为( )
A.200g B.400g C.390.8g D.394g
11.25℃时,5克水最多能溶解物质A 2克,20℃时,25克水最多能溶解物质B 10克.如果在2 4℃的相同温度下,A与B的溶解度(SA和SB)的关系是( )
A.SA>SB B.SA=SB C.SA<SB D.无法比较
12.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将t℃的KNO3溶液100克蒸发掉2.5克水,析出2克晶体,再蒸发5 克水,又析出5克晶体,则该温度下KNO3的溶解度是( )
A.7.5克 B.80克 C.90.3克 D.100克
13.在20℃时,ag某物质完全溶解后制得密度为d的饱和溶液Vml,则在20℃时该物质的溶解 度为( )
A. g B. g C. g D.g
14.将某物质溶液蒸发50g水后,温度降到t℃,析出8g该物质晶体(不含结晶水);再蒸发50g 水,仍保持t℃,又析出10g晶体,那么原溶液欲达到t℃时的饱和溶液,至少应( )
A.蒸发掉10g水 B.加入2g该物质
C.蒸发掉15g水 D.加入8g该物质
15.t℃时,Mg某物质A的饱和溶液,A溶解的量一定达到了最大值W,该物质在t℃时溶解 度可表示为( )
A.g B. g C. g D.g
16.某温度下,对于某固体溶质的饱和溶液,下列有关关系式中,不正确的是( )
A.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 B.
C. D.
17.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 ,如 ;少数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如 ;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 , 如 。
18.影响溶解度的因素: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19.在20℃时,1.5克某固体最多能配制成6.5克饱和溶液.求2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
20.已知硝酸钾在30℃时的溶解度为45.8克,求在30℃时配制100克硝酸钾饱和溶液,需要水 和硝酸钾各多少克
【能力素质提高】
1.20℃时50克水中最多可溶解A物质10克,20℃时100克水中最多可溶解B物质15克.则A、B 两物质溶解度的大小关系为( )
A.A的溶解度比B的溶解度小 B.A的溶解度比B的溶解度大
C.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D.A、B两物质的溶解度无法比较
2.20℃时,在wgKNO3的饱和溶液中含有ng水,该物质在20℃时的溶解度为( )
A.100(w-n)/ng B.100(w-n)/(w-n)g
C.100(w-n)/wg D.100(n-w)/ng
3.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将t℃的硝酸钾溶液蒸发2.5克水析出2克晶体,再蒸发5克水析出5 克晶体,该温度下硝酸钾的溶解度是( )
A.80克 B.100克 C.75克 D.90.3克
4.某溶质不含结晶水,将一定质量的该溶质的饱和溶液,从60℃降到20℃时,溶液保持不变 的是( )
A.溶液的质量 B.溶质的质量
C.溶液的浓度 D.溶剂的质量
5.某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9∶20,则此温度下该物质的溶解度 为________。
6.已知50℃时NH4Cl的溶解度为50g,现配制50℃时NH4Cl饱和溶液48g,需水和NH4Cl各多少克
【渗透拓展创新】
NaNO3在各种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80
溶解度/g 80 88 96 104 114 124 148
在60℃时将66gNaNO3固体和75g水混合后新得溶液为不饱和溶液。若要使该不饱和溶液转变 为饱和溶液要用哪些方法 请通过计算回答。
【中考真题演练】
1.(1999年西安中考题)KNO3在60℃时的溶解度为110g,该温度下KNO3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999年安徽中考题)现有某温度下的质量分数相同的两份KNO3溶液100g,甲学生把其中 一份蒸发掉2.5g水后恢复到原温度,析出2g晶体;乙学生把另一份溶液蒸发掉5g水后,恢复 到原温度,析出4.5g晶体,该温度下KNO3的溶解度是________。
【知识验证实验】
填表:
20℃溶解度 >10克 10克~1克 1克~0.01克 <0.01克
溶解性 可溶
实例 NaCl KClO3 Ca(OH)2 CaCO3
【知识探究学习】
要使二氧化碳的溶解增大,一般可采用降低温度和增加压强方法。请分析原因,并举出
[参考答案]
( http: / / www. )
【课内四基达标】
1.C 2.A 3.B 4.C 5.D 6.A 7.C 8.D 9.B 10.D 11.D 12.D 13.C 14.AB 15.A 16.D
17.增大 硝酸钾 食盐 减小 熟石灰
18.①溶质的性质 ②溶剂的性质 ③温度
19.30克 20.68.6克
【能力素质提高】
1.B 2.A 3.B 4.D 5.19.45克 6.水32g NH4Cl 16g
【渗透拓展创新】
①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加入溶质x则= ?x=27g
②温度不变,蒸发溶剂为y,则=?y=21 .8g
③降温,设温度降到t℃,此时NaNO3溶解度为z,则=z=88g,故降温到20℃
【中考真题演练】
11∶10∶21 2.100g
【知识验证实验】
易溶;微溶;难溶第二节 海水“晒盐”
同步练习:
1.饱和溶液是指( )
A.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不能再溶解该种溶质的溶液
B.浓度较大的溶液
C.还能再溶解该种溶质的溶液
D.不能继续溶解其它溶质的溶液
2.某温度时,下列各物质的饱和溶液中,降低温度可变为不饱和溶液的是( )
A.氯化钾溶液 B.硝酸钾溶液
C.氢氧化钙溶液 D.硫酸钠溶液
3.下列关于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B.浓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
C.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D.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4.怎样判断某一溶液是否是饱和溶液( )
A.保持溶剂的质量不变,降低温度看是否有溶质析出
B.保持溶液的温度不变,蒸发水分看是否有溶质析出
C.保持溶液的温度不变,继续加同种溶质,看能否继续溶解
D.保持溶液的温度不变,继续加不同种溶质,看能否继续溶解
5.下列各操作中,一定能使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是( )
A.对该溶液进行降温 B.对该溶液进行升温
C.继续向不饱和溶液中添加溶质 D.向该溶液中加入比其浓的溶液
6.室温下,向200g硝酸钾溶液中假如20g硝酸钾固体,充分搅拌后,尚有2g固体未溶解,再加入20mL水后,固体全部溶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溶液是饱和溶液 B.加入固体搅拌后得到的是饱和溶液
C.加水后得到的一定是饱和溶液 D.加水后得到的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浓溶液一定比稀溶液的质量分数大
B.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后,质量分数一定增大
C.同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要浓
D.在一定温度下,同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总要比其不饱和溶液要浓
8.下列关于结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结晶是指有规则几何形状的晶体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
B.不同物质的晶体从溶液中析出后,其几何形状可能不相同
C.结晶必须在蒸发溶液的时候才能进行
D.把硝酸钾晶体从其溶液中结晶出来最好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9.下列关于溶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饱和溶液降温后一定能析出晶体
B.饱和溶液降温后一定能析出晶体
C.溶液只有达到饱和后才有可能析出晶体
D.溶液不达到饱和也能析出晶体
10.饱和溶液是指 的溶液;不饱和溶液是指 的溶液。根据溶液中溶质的相对多少,又可把溶液分为 和 。
1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不是绝对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进行转化。请将实现转化的方法填在横线上。
(1)由硝酸钾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有
(2)由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有
12.人们通常把 的过程叫做结晶。结晶的方法主要有 和 法。 法是适用于一切把可溶于水的物质从溶液中分离出来的方法;当晶体从饱和溶液中析出后,剩余的液体被称为母液,它通常是 (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
13.小明非常喜欢吃甜食,喝甜饮。某天早晨喝牛奶时,他不停的向牛奶中加糖。妈妈看见后对他说:“傻孩子,刚开始往牛奶中加糖,你会觉得越来越甜,但加了一定量后,再加多少糖,也不会觉得更甜的?”妈妈的话有道理吗?请你说明其中的理由。如果要让牛奶变得更甜,应该怎么办呢?
14.实验探究。如右图,小试管中装有混有硝酸钾固体的
硝酸钾的饱和溶液,烧杯中装有一定的水,先向烧杯中加
入适量生石灰,试管中的固体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为
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答案
1.A 2.C 3.B 4.D 5.C 6.B 7.D 8.C 9.C 10.略 11.(1)升温或技术加入水 (2)降温、蒸发溶剂、继续加硝酸钾 12.略 13.牛奶中加入白糖,当白糖在牛奶中达到饱和时,将不再继续溶解,这时再加入白糖也不会再感到更甜。把牛奶加热白糖可继续溶解,就会变得更甜。14.试管内的固体将减少。生石灰和水反应放出热量,溶液的温度升高,温度越高硝酸钾溶解的越多,所以试管中的固体将继续溶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