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电颂
教学目标:
1、了解几个名词“独白”“象征”“舞台说明”“话剧”“历史剧”。
2、掌握屈原这一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掌握文中风、雷、电等形象的象征意义,以及这篇独白的主题。
3、能慷慨激昂地朗诵课文。
课前准备:
师生共同查阅与本文有关的信息资料,大体了解屈原、郭沫若、历史剧、《屈原》以及话剧(可引导学生看课文67——68页)
第一课时(学习课文)
教学过程:
1、 导入
学生自由谈自己对屈原、郭沫若、《屈原》、写作背景的了解,师
综合学生的发言,再简介“话剧”“历史剧”“独白”“舞台说明”。
2、 整体感知课文
1、 录音(解决生字词和了解基本的感情基调)
2、 生在交流用什么样的语调感情去读后大声自由朗读课文。
思考:屈原诅咒的是什么?呼唤赞美又是什么?(了解文章的
内容和结构层次)
3、 全班齐读师作简要点评。
3、 思考并讨论
a) 本文中的“风雷电”“洞庭湖、东海、长江”“有形的长剑、无形的长剑”“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私利的没有人的小岛”“土偶木梗”等事物分别象征什么?(结合课后练习二)
b) 本文通过屈原慷慨激昂的独白想要表现的中心是什么?你能结合平时的知识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屈原的形象吗?
c) 你知道文中的舞台说明有何作用?如果要演出《雷电颂》的话,还得补上很多的说明性文字。你会安插哪些舞台提示来形象表现屈原的动作神态和表情。
d) 通过这次学习后你还有什么疑难问题需要解决的?
5、齐读课文。
4、 作业布置:
a) 背诵课文前六段
b) 完成课后练习一、三
5、 板书设计:
雷电颂
郭沫若
内容 形式
屈原:______________ 独白
________________ 象征
________________ 拟人、呼告、反复、排比等多种修辞
________________ 方法。
第二课时(朗诵比赛)
一、课前选好主持人和评委并进行培训
二、活动方式:
1、 以四人一小组为单位自行初赛,然后推荐一或几名同学参加全班的比赛,形式自定。
2、 评委亮分是要简要评议优缺点。
三、奖励方法:
评出一、二、三等奖若干名
二度调整摘要:
1、 在学生朗读时应介绍朗读这篇文章的时间,地点及自然环境。
2、 修辞手法要提一下,特别是“呼告”。
教后反思:
象征手法在文中有突出显现,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同时也是本单元 的一大重点。后面的《海燕》《日》《月》《组歌》都涉及到象征手法,所以应重点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