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新闻连连看
?
鸦
片
有
什
么
危
害
?
国人之殇,百年耻辱
第1课
鸦片战争
First
Opium
War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一.
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
材料:英国庞大的远洋船队把数不尽的工业品运往世界各地,再把原材料运回国,加工成工业品,然后再运出去。在这一过程中,财富源源不断地流向英国,使其资本从1750年的5亿英镑增长到1800年的15亿英镑、1833年的25亿英镑和1865年的60亿英镑。
--钱乘旦《英国通史》
结合课文和材料,思考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
一.
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
阅读课文P3-4,回答下列问题:
1.试着讲述林则徐其人其事,
学会评价历史人物。
2.简述虎门销烟的过程,并提出
你在阅读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道光帝
林则徐
虎门销烟
天下虽云大,同声有几人?
一.
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
1839年9月,距离鸦片战争爆发还有9个月,此时,英国战舰正源源不断地从英国本土开往中国。这天,到广州禁烟已9个月的林则徐向道光帝上了一道奏折,回答了道光帝最担忧的一个问题:英国到底会不会跟中国“开边衅”(就是打仗)。
在这道长达2000多字的奏折中,林则徐详细分析了两国的战争条件,最后得出这么一个结论:“知彼万不敢以侵凌他国之术窥伺中华。”
结果?
“节取其技能,而禁传其学术”
原因:
材料一:英国外相巴麦尊在议会上发表讲话:“(虎门销烟)把能给我们大英帝国带来无限利益的大批的商品,全部给予销毁!这是我大英帝国的奇耻大辱!我要求议会批准政府派遣远征军去惩罚那个极其野蛮的国家!要狠狠地教训它!要迫使它开放更多的港口,要保护我们天经地义的合法贸易!”
材料二:1840年4月9日,英国议会下院在长达三日的辩论后以271票对261票的优势通过发动对华战争的决定。
二.英国发动侵略战争
鸦片战争的起因仅仅是因为中国禁烟吗?
二.英国发动侵略战争
过程:
爆发
结束
扩大
思考:根据课文和地图,找出鸦片战争的英军入侵路线,重点地区、时间、事件注意标注。
1840.6
1841年
1842.8
二.英国发动侵略战争
六载固金汤,问何人忽坏长城,孤注空教躬尽瘁;
双忠同坎壈,闻异类亦钦伟节,归魂相送面如生。
关天培
陈化成
守土捐躯是为社稷忠臣,
忘家忧国得以精神永世。
广州三元里抗英
各阶层在战争中的表现
二.英国发动侵略战争
(中国)将军的参谋机构中有许多文人,在英军发动进攻(1月30日)的前10天。将军命令他们撰写捷报。他们呈递了30篇文章,将军按其文才大小的顺序进行了排列。第一位归谬嘉毂,他写了一篇详细而生动的有关各种英雄事迹的报道。列在名单上第二位的是何士祁(一位相当有名的书法家),他呈报了一篇文字造诣很高的文章,其中充满了经典的比喻和机敏的措辞。
——斯塔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说一说:你知道鸦片战争中还发生过哪些类似的事情?
三.《南京条约》的签订
1842.8
项目
内容
影响和危害
思考:结合《南京条约》的相关内容,对比1840年前的中国,你认为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
开放广厦福宁上五处
2100万银元
割占香港岛
关税要与英国商定
割地
赔款
开埠
协定关税
中国领土主权不完整;侵略据点
人民的负担空前沉重
打开了我国东南沿海门户,便利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入侵
为外国侵略者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提供了有利条件
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英所未请,中国强予之!”
三.《南京条约》的签订
材料一:《虎门条约》第八款规定“设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
片面最惠国待遇
材料二:《虎门条约》英国人在中国违反法律,中国无权审判,而须由英国领事根据英国法律来判决。
领事裁判权
阅读材料和课文P7,除了上述权利之外,课文里还提到了哪些条约,侵略者们又攫取了哪些特权?鸦片战争对于中国社会有哪些影响?
开始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三.《南京条约》的签订
问
题
思
考
鸦片战争中,中国为什么会失败?
材料二
鸦片战争打响,广州的林则徐给朝廷的奏折中这样分析敌情:那些英国人的装束,全身缠裹得紧紧的,腰和腿都僵硬得很,一跌倒在地上就爬不起来。中国人对付这种军队,不但一个士兵可以撂倒他几个,即使是乡村和市井的平民也能要了他们的命。
——范不静《十三行故事》
材料一
水师本有查禁鸦片走私之责,可是广东水师窦振彪本人便有20年吸毒史。家丁员弁,相率效尤,官署中大小人等,无不吸毒。
——姜鸣《龙旗飘扬的舰队》
古
为
今
用
三.《南京条约》的签订
问
题
思
考
鸦片战争中,中国为什么会失败?
材料三
清军兵丁使用的鸟枪用铁制成,枪长2.01米,铅弹丸重1钱,射程约100米,射速为每分钟1-2发;英军使用布伦克式枪,枪身长1.42米,弹丸重53克,射程300米,射速为每分钟3-4发。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材料四
在两年的时间里,中国调动了十多万军队,先后有一名总督、两名提督、七名总兵、二名都统以及数千名战士死于战争。但英国远征军的战死人数据英方统计却不足百人。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古
为
今
用
三.《南京条约》的签订
材料五:
蒋廷黻在《半新不旧是不中用的》一文中指出“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理由是我们的落伍……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
古
为
今
用
古
为
今
用
是学清政府无动于衷?还是。。。。。。?
感谢您的聆听
请同学们整理好笔记、并写下你对本节课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