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一、选择题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水域生态系统可以分为海洋生态系统和淡水生态系统
B.
草原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最多
C.
不同的生态系统之间彼此独立
D.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来源于植物
李明同学在某农田生态系统中发现了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该食物网共有4条食物链
B.
该食物网中,戊与丁既有捕食关系,也有竞争关系
C.
该食物网中,戊获得的能量及毒素最多
D.
该食物网中甲是生产者,乙、丙、丁、己是消费者,戊是分解者
下图为草原生态系统某食物链中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分析合理的是(
)
A.
能量传递方向是乙→丙→甲→丁
B.
丙是分解者
C.
若甲的数量突然增多,一段时间内丁的数量会减少
D.
乙表示生产者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描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片森林中的所有动物,植物、微生物构成森林生态系统
B.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C.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是恒定不变的
D.
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无限度的
下列不能说明“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这一观点的是( )
A.
蒲公英的果实随风飘散
B.
阳光普照所有的生态系统
C.
池塘里的鱼在自由游动
D.
迁徙的大雁经过不同的生态系统
如图为乐山绿心公园某一小树林中部分生物成分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虫的体色与栖息环境相近,这体现出生物影响环境
B.
图中包含多条食物链,其中一条食物链是:植物→虫→鸟→细菌
C.
若图中加入阳光、空气等非生物部分,就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D.
图中的细菌、真菌都是分解者,植物、虫、鸟都是消费者
下列各项中,有关生物与环境所蕴含的科学知识不相对应的是
A.
“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体现了自然界的物质循环
B.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该食物链可以表示为“蝉→螳螂→黄雀”
C.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形象地说明生物影响环境
D.
“草盛豆苗稀”,体现了生物间的竞争关系
2018年5月,我国“月宫365”实验圆满结束,“月宫一号”是一个由人、植物、动物、微生物组成的人工闭合生态系统,与大蜀山森林公园生态系统相比,“月宫一号”稳定性较差。原因是:
A.
生物种类少,食物链和食物网复杂
B.
生物种类多,食物链和食物网简单
C.
生物种类少,食物链和食物网简单
D.
生物种类多,食物链和食物网复杂
我国南方某些地区建立的“桑基鱼塘”模式,是现代农业的典型,该模式获得了鱼、蚕、桑、气的全面丰收。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在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桑树
B.
该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较,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较弱
C.
鱼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归根结底来自土壤
D.
如果桑叶被农药污染,那么该生态系统内农药这种有害物质的含量最高的是鱼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让落红化作春泥的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
A.
生产者
B.
消费者
C.
分解者
D.
阳光
下列各项能构成生态系统的是(
)
A.
西山森林公园中的全部植物
B.
翠湖的全部红嘴鸥和池水
C.
滇池中的全部生物和他们生活的环境
D.
校园中的人和其他动植物
某研究小组从某湖泊中选取了四种不同的生物,并对其消化道内食物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生物种类
鱼甲
河虾
鱼乙
水蚤
消化道内食物组成
鱼乙、河虾
水蚤、小球藻
水蚤、河虾
小球藻
A.
小球藻、水蚤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
B.
表中生物形成的食物网共有4条食物链
C.
鱼乙是该湖泊生态系统中的最高级消费者
D.
河虾与水蚤二者间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
生态系统是多种多样的,但各个生态系统不是各自独立、彼此互不相干的。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所有生态系统都受到阳光、水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B.
许多生物能生活在不同的生态系统中
C.
每种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是相同的
D.
食物链和食物网把不同生态系统中的生物联系起来
下列生态系统中被誉为“绿色水库”的是(
)
A.
草原生态系统
B.
湿地生态系统
C.
海洋生态系统
D.
森林生态系统
甲同学依据对自家水稻田的实地调查,绘制了如下食物网简图。乙同学对此分析错误的是()
A.
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水稻属于生产者
B.
该食物网包含4条食物链
C.
图中麻雀与青蛙之间是竞争关系
D.
若爆发鼠害虫灾,生态平衡会被破坏,说明稻田生态系统没有自动调节能力
下列有关草原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草原生态系统
B.
草原在水土保持和防风固沙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之称
C.
草原生态系统的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
D.
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草原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更强一些
为了消灭蚊子,人们向其生活的湖里喷洒杀虫剂。只要杀虫剂含量在950ppm以下,都不会对脊椎动物有毒害作用。然而第二年人们发现大量食鱼鸟死在湖中。根据下表(第二年测得的湖中生物体内杀虫剂含量)和能量金字塔,分析错误的是( )
生物
杀虫剂含量(ppm)
浮游植物
1
浮游动物
10
鱼
100
食鱼鸟
1000
???????
A.
该湖泊生态系统的浮游植物是生产者,浮游动物、鱼、食鱼鸟是消费者
B.
“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鱼←食鱼鸟”是该湖泊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
C.
由能量金字塔可推断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逐级递减
D.
食鱼鸟营养级别最高,杀虫剂通过食物链在其体内积累超过致死量
南大港湿地资源丰富,
是多种鸟类的栖息地。下列有关湿地生态系统作用的叙述,
不正确的是(
)
A.
能有效蓄水、吸污、净化水质
B.
能调节区域小气候
C.
生物多样性最丰富
D.
是两栖类、鸟类和其他野生生物的重要栖息地
如图为一个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占的数量关系,这些生物构成了一条食物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构成的食物链:丙→丁→甲→乙
B.
体内有毒物质含量最少的是乙
C.
丙的结构层次比丁少了系统
D.
若乙的数量增加,则丁的数量也增多
如图所示为七年级某班制作的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瓶。下列对生态瓶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该生态瓶就是一个典型生态系统
B.
影响该生态瓶里小鱼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有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C.
该生态瓶里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太阳
D.
该生态瓶里可以建立一条食物链:阳光→水草→小鱼
二、填空题
生活中我们通常会用到一些描述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谚语或诗句,这些谚语或诗句同时也蕴含了一定的人生哲理。分析下列的谚语或诗句,请利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回答问题。
(1)请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暗含的食物链补充完整:树→________。如果黄雀被大量捕杀.那么在一定时间内蝉的数量将________。(填“增多”、“减少”或“不变”)
(2)“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黄鼠狼和鸡之间是________关系。
(3)“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是在强调________是影响农作物生长的一个重要非生物因素。
(4)“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自然界中很多生物都是成百上千个个体生活在一起,组成一个大“家庭”,它们之间通过________而有利于生存。
(5)“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说的是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__能将花瓣中的有机物转变成无机物并供植物体重新利用。
(6)“沧海桑田”是指________生态系统与农田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转变,其寓意是世界变化很大。
三、简答题
生态农业是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新型现代化农业,如图是生态农业模式图之一,请分析作答:
(1)在此生态系统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______。
(2)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______,图中的食用菌属于______者。
(3)该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源头是______。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
(4)从食物关系看,在此生态系统中具有______条食物链。
(5)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小,原因是该生态系统______。
(6)该生态农业比传统耕作农业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从能量角度看,是因为①______;②______。
四、实验探究题
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着生物成分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关系。研究者为了揭示这种关系,对某林场中暗色绢粉蝶访花取食的偏好进行了研究。
(1)首先,研究者为探究暗色绢粉蝶对花的颜色是否有偏好,在林场的路边、河滩、草地、灌丛和草甸等五种生境中,根据花的________分类后,统计暗色绢粉蝶访花次数。
(2)接下来,研究者制作了直径分别为25㎜和45㎜,颜色分别为黄、紫、粉、白、红的模拟花盘若干,配置一定浓度的蜂蜜水喷洒在花盘上,将其等距离间隔排列在灌丛中,用录像机记录暗色绢粉蝶在模拟花盘上的访花情况。统计结果如图1所示。为了获得真实可信的结果,各颜色花盘数量和喷洒的蜂蜜水应______。根据数据能够得出的结论为:暗色绢粉蝶对________有明显偏好。
(3)蝴蝶吸食花蜜的结构称为口器,如图所示,平时卷曲起来,伸直后像长长的吸管。蜜腺多藏在花朵深处,口器必须有足够长度才能得到花蜜。暗色绢粉蝶口器的长度存在个体差异,这是否也会影响其取食呢?研究者统计了不同口器长度的暗色绢粉蝶占群体的比例,以及不同蜜腺深度的花朵占花朵总数的比例,由图2结果可知花朵蜜腺深度和口器长度之间具有对应关系。
①暗色绢粉蝶口器长度为______mm和______mm的个体数量较多。而具有与之对应的蜜腺深度的花朵数量也较多,这是生物_______环境的表现。
②从口器长度和蜜腺深度曲线吻合情况判断,具有较长口器的暗色绢粉蝶选择采食______________;而较短口器的个体则采食两种植物中蜜腺较浅的类型。
③这种同种生物不同个体取食类型的差异减少了同类个体间的_____,有利于种群延续。
答
案
1.A
2.B
3.C
4.B
5.A
6.C
7.B
8.C
9.C
10.C
11.C
12.D
13.C
14.D
15.D
16.C
17.B
18.C
19.B
20.D
21.(1)蝉→螳螂→黄雀;减少
(2)捕食
(3)水分或风
(4)分工合作
(5)分解者
(6)海洋
?
?
??
22.(1)人;
(2)农作物;?分解;
(3)太阳能;?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4)3
(5)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
(6)大棚的利用提高了农作物光合作用的效率;物质经多次重复利用,减少了物质能量的消耗,作物枝叶的综合利用提高了能量利用率。
23.(1)颜色
(2)等量(相同、相等);黄色花
(3)①11.50;13.50;适应
②飞廉花中蜜腺较深的类型
③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