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第二节
自然资源及其利用
(课时2)
第一章
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
自然资源的质量特征
自然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
(1)结合实例,理解自然资源的质量特征,并说明自然资源的质量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2)通过具体案例,掌握自然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说明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学习目标】
褐煤
烟煤
无烟煤
思考:这三种煤炭燃烧质量有何差异?划分依据是什么?
无烟煤大于烟煤,烟煤大于褐煤
燃烧效率
褐煤
烟煤
无烟煤
一、自然资源的质量特征
1.自然资源的质量是有优劣高低之分的。
(一).自然资源的质量特征的衡量标准
2.从中获取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多少。
(二)、自然资源的质量特征
1.自然资源的质量可用一定的指标来刻画。
铁矿通常根据品位高低,分为富铁矿和贫铁矿。
贫铁矿
富铁矿
矿石品位指单位体积或单位重量矿石中有用组分或有用矿物的含量,一般以重量百分比表示。
石油根据含硫量多少,分为高硫石油、含硫石油和低硫石油。
含硫量指矿产资源中所含硫(硫化物或单质)的百分比,是衡量矿产资源对环境造成污染的重要指标之一。
我国耕地根据生产能力的高低、土壤健康状况好坏等指标,分为优等地、高等地、中等地和低等地。
案例探究一
利用“提铁降硅”技术提高铁矿石的品位
我国铁矿资源总储量居世界前列,但大部分都是品位较低的贫矿,铁矿石需要经过选矿加工成为铁精矿后才能用于炼铁生产。2001年我国采用“提铁降硅”选矿技术,从铢矿石中直接提取硅等杂质,从而间接提高铁矿的品位,有效地提高了铁精矿的质量,使国产铁精矿质量达到与国外进口铁矿石相当的水平。此外,“提铁降硅”后的铁精矿减少了高炉炼铁过程中废气、废渣的排放,降低了煤和焦炭的使用量,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思考:(1)比较品位高和品位低的铁矿石开采成本差异?
(2)我国采用“提铁降硅”选矿技术带来什么积极影响?
2.不同质量的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成本是有差别的。人类技术水平的提高,能帮助人类逐渐利用那些曾经因质量低而难以利用的资源,但相应的经济成本和环境成本可能会增加。
(1)品位高的铁矿石开采成本低,品位低的铁矿石开采成本高
(2)减少废气、废渣的排放,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褐煤
烟煤
无烟煤
案例探究二
褐煤、烟煤和无烟爆是不同的自然环境下形成的,所含热量、含碳量依次增大且其中杂质的含量依次降低。思考:这些具有什么的用途?
无烟煤可用于炼铁、生产化肥等。
褐煤通常被用于直接燃烧发电。
烟煤主要用于炼焦、作燃料或化工原料等。
3.不同质量的自然资源,因人类需求的差异而有不同的用途。
思考:南北方的主要粮食作物分别是什么?
我国土地资源是怎么分布的呢?
北
方
旱
田
南
方
水
田
水稻和小麦
从我国土地资源利用来看,能得出那些结论呢?
二、自然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
(一).空间分布特征
旱地主要分布在半湿润的东北平原、华北平原等地区,属温带季风气候,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水田主要分布在湿润的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和四川盆地等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作物熟制为一年两熟或一年三熟。
林地主要分布在湿润、半湿润的东北、西南的边远山区以及东南山地、丘陵。
草地——非季风区的半干旱的高原、山地以及青藏高原,自东向西,草场产草量逐渐递减;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高原山地气候。
我国土地资源区域分布极其不平衡。
我国土地资源空间分布特征
我国东、中、西部三个地带土地资源状况存在着较大差异。
我国北方早地多、热量少、水分少,南方水田多、热量多、水分多。
1.自然资源在空间上的分布是不均的,但有规律可循。
2.各种可再生资源受地球表面水热条件空间分异的影响,它们的分布一般具有明显的地带性特征。
我国北方多煤,南方多磷。
3.矿产资源的形成受地质演化历史的制约,往往富集在某些特定地区
1.自然资源分布的空间差异,是导致社会经济发展区域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
沿海地区以渔业为主,草原地区以畜牧业为主。
(二)自然资源的空间差异产生的影响
渔业
畜牧业
2.自然资源高度集中的地区,可形成具有战略意义的资源优势
(二)自然资源的空间差异产生的影响
中东石油
中国稀土
3.自然资源组合较好的地区,常常得到优先开发,成为同时期人口集中分布、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
(二)自然资源的空间差异产生的影响
农业文明时期的文明中心,都拥有相对优越的水资源和耕地资源。
西安
(三)自然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匀产生的影响
活动:分析水资源和供水量的空间差异
北京和湖北分别位于我国北方、南方,受自然环境、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影响,水资源总量和供水量差异大。
1.绘制北京、湖北水资源总量与供水总量柱状图,以及供水结构饼状图。
北京、湖北水资源总量与供水总量柱状图
北京供水结构饼状图
湖北供水结构饼状图
水资源总量
供
水
总
量
思考:
2.比较北京、湖北水资源总量、供水总量与人均水资源量的差异。
3.
北京供水总量为什么超出当地的水资源总量?
4.为什么湖北的人均用水量比北京高得多?
5.根据以上分析,对北京和湖北水资源保障的稳定性作简要评价。
北京的水资源总量、供水总量与人均水资源量都比湖北小。
北京人口密集,经济发达,需水量大。
湖北地处我国南方长江流域,年降水多、径流量大、水资源总量大。
北京应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节水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实施跨流域调水等,促进水资源保障的稳定性。湖北应充分开发利用水资源,保护水资源环境,保障水资源稳定性。
1.使不同地区间形成资源调配与贸易的需求,导致资源在空间上的流动,也促进了区域间的联系和全球化进程。
(三)自然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匀产生的影响
南水北调
西气东输
2.一些资源可以通过经济、技术手段直接在不同地区与国家间进行流动。
(三)自然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匀产生的影响
石油缺乏国家和地区可以通过国际市场购买石油
3.有些自然资源可以通过产品贸易间接进行流动。
(三)自然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匀产生的影响
通过水果、粮食等农产品贸易,实现不同地区间土地、水等资源的再分配
一、自然资源的质量特征
(一)自然资源的质量特征的衡量标准
1.各种自然资源满足人类需求的优劣程度。
2.从中获取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多少。
(二)自然资源的质量特征
1.自然资源的质量可用一定的指标来刻画。
2.不同质量的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成本是有差别的。人类技术水平的提高,能帮助人类逐渐利用那些曾经因质量低而难以利用的资源,但相应的经济成本和环境成本可能会增加。
3.不同质量的自然资源,因人类需求的差异而有不同的用途。
小
结
二、自然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
(一)空间分布特征
1.自然资源在空间上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但有规律可循。
2.各种可再生资源受地球表面水热条件空间分异的影响,它们的分布一般具有明显的地带性特征。
3.矿产资源的形成受地质演化历史的制约,它们往往富集在某些特定地区。
(二)自然资源的空间差异产生的影响
1.自然资源分布的空间差异,是导致社会经济发展区域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
2.有些自然资源高度集中的地区,可形成具有战略意义的资源优势。
3.自然资源组合较好的地区,常常得到优先开发,成为同时期人口集中分布、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
(三)自然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匀产生的影响
1.使不同地区间形成资源调配与贸易的需求,导致资源在空间上的流动,也促进了区域间的联系和全球化进程。
2.一些资源可以通过经济、技术手段直接在不同地区与国家间进行流动。
3.有些自然资源可以通过产品贸易间接进行流动。
【例】下列资源中,我国总量居世界第三位的是(
)
A.森林资源
B.河流径流量
C.矿产资源
D.耕地资源
【答案】C
自然资源是存在于自然界、能为人类提供福利的物质与能量,主要包括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等。考查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要理解记忆。
【例】下列既属于清洁能源,又为可再生能源的是(
)
A.煤炭
B.天然气
C.风能
D.核能
【答案】C
下图是我国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管线走向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我国决定建设西气东输二线工程所考虑的最主要因素是( )
A.经济发展
B.环境质量
C.就业需要
D.国际背景
(2)设计西气东输二线工程主干管线走向时所考虑的最主要因素是( )
A.科技水平
B.工资水平
C.消费市场
D.国家政策
答案:(1)A (2)C
谢
谢
祝同学们学业有成!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第二节 自然资源及其利用(课时2)
教学设计
课题
自然资源的质量征和空间分布特征
单元
第一章
学科
地理
年级
高二
学习目标
(1)结合实例,理解自然资源的质量特征,并说明自然资源的质量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2)通过具体案例,掌握自然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说明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重点
自然资源的质量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
难点
自然资源质量特征、空间分布特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图片导入)褐煤、烟煤、无烟煤思考:这三种煤炭燃烧质量有何差异?划分依据是什么?
让学生思考回答:
无烟煤大于烟煤,烟煤大于褐煤;燃烧效率
导出自然资源的质量特征
讲授新课
(承接)通过图片思考判断可以知道一、自然资源的质量特征
(一).自然资源的质量特征的衡量标准
1.自然资源的质量是有优劣高低之分的。
2.从中获取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多少。
(图片导入)贫铁矿和富铁矿、石油、耕地图(二)、自然资源的质量特征
1.自然资源的质量可用一定的指标来刻画。铁矿通常根据品位高低,分为富铁矿和贫铁矿。矿石品位指单位体积或单位重量矿石中有用组分或有用矿物的含量,一般以重量百分比表示。
石油根据含硫量多少,分为高硫石油、含硫石油和低硫石油。含硫量指矿产资源中所含硫(硫化物或单质)的百分比,是衡量矿产资源对环境造成污染的重要指标之一。
我国耕地根据生产能力的高低、土壤健康状况好坏等指标,分为优等地、高等地、中等地和低等地。案例探究一利用“提铁降硅”技术提高铁矿石的品位
我国铁矿资源总储量居世界前列,但大部分都是品位较低的贫矿,铁矿石需要经过选矿加工成为铁精矿后才能用于炼铁生产。2001年我国采用“提铁降硅”选矿技术,从铢矿石中直接提取硅等杂质,从而间接提高铁矿的品位,有效地提高了铁精矿的质量,使国产铁精矿质量达到与国外进口铁矿石相当的水平。此外,“提铁降硅”后的铁精矿减少了高炉炼铁过程中废气、废渣的排放,降低了煤和焦炭的使用量,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思考:(1).比较品位高和品位低的铁矿石开采成本差异?品位高的铁矿石开采成本低,品位低的铁矿石开采成本高(2).我国采用“提铁降硅”选矿技术带来什么积极影响?
减少废气、废渣的排放,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案例探究二
褐煤、烟煤和无烟爆是不同的自然环境下形成的,所含热量、含碳量依次增大且其中杂质的含量依次降低。思考:这些具有什么的用途?
褐煤通常被用于直接燃烧发电;烟煤主要用于炼焦、作燃料或化工原料等;无烟煤可用于炼铁、生产化肥等。
(图片导入)南方水田和北方旱田图思考:南北方的主要粮食作物分别是什么?我国土地资源是怎么分布的呢?
二、自然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
(图片导入)我国土地资源利用图从我国土地资源利用来看,能得出那些结论呢?旱地主要分布在半湿润的东北平原、华北平原等地区,属温带季风气候,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水田主要分布在湿润的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和四川盆地等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作物熟制为一年两熟或一年三熟。林地主要分布在湿润、半湿润的东北、西南的边远山区以及东南山地、丘陵。草地——非季风区的半干旱的高原、山地以及青藏高原,自东向西,草场产草量逐渐递减;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高原山地气候。我国东、中、西部三个地带土地资源状况存在着较大差异。
我国土地资源区域分布极其不平衡。
(图片导入)旱地和水田图我国北方早地多、热量少、水分少,南方水田多、热量多、水分多。
(图片导入)煤炭和磷矿图我国北方多煤,南方多磷。
3.矿产资源的形成受地质演化历史的制约,往往富集在某些特定地区
(图片导入)渔业和畜牧业图(二)自然资源的空间差异产生的影响
沿海地区以渔业为主,草原地区以畜牧业为主。
1.自然资源分布的空间差异,是导致社会经济发展区域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图片导入)中东石油和中国稀土图2.自然资源高度集中的地区,可形成具有战略意义的资源优势(图片导入)古都西安图农业文明时期的文明中心,都拥有相对优越的水资源和耕地资源。
3.自然资源组合较好的地区,常常得到优先开发,成为同时期人口集中分布、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三)自然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匀产生的影响(图片导入)活动
分析水资源和供水量的空间差异北京和湖北分别位于我国北方、南方,受自然环境、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影响,水资源总量和供水量差异大(表1.2)。思考:1.绘制北京、湖北水资源总量与供水总量柱状图(图1.12a),以及供水结构饼状图(图1.12b)。2.比较北京、湖北水资源总量、供水总量与人均水资源量的差异。3.
北京供水总量为什么超出当地的水资源总量?4.为什么湖北的人均用水量比北京高得多?5根据以上分析,对北京和湖北水资源保障的稳定性作简要评价。回答:1.学生在草稿纸上画。2.
北京的水资源总量、供水总量与人均水资源量都比湖北小。
3.
北京人口密集,经济发达,需水量大。4.
湖北地处我国南方长江流域,年降水多、径流量大、水资源总量大。5.
北京应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节水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实施跨流域调水等,促进水资源保障的稳定性。湖北应充分开发利用水资源,保护水资源环境,保障水资源稳定性。总结:自然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匀产生的影响1.使不同地区间形成资源调配与贸易的需求,导致资源在空间上的流动,也促进了区域间的联系和全球化进程。(图片导入)世界主要石油运输路线石油缺乏国家和地区可以通过国际市场购买石油
。2.一些资源可以通过经济、技术手段直接在不同地区与国家间进行流动。(图片导入)我国南北蔬菜运输路线图通过水果、粮食等农产品贸易,实现不同地区间土地、水等资源的再分配
。3.有些自然资源可以通过产品贸易间接进行流动。
学生思考并总结:自然资源的质量特征的衡量标准学生思考并得出自然资源的质量特征第1点学生思考并得出自然资源的质量特征第2点学生思考并得出自然资源的质量特征第3点学生回答:水稻和小麦;南方水田和北方旱田。学生思考并得出自然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第1、2点学生思考并得出自然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第3点学生思考并得出自然资源的空间差异产生的影响第1点学生思考并得出自然资源的空间差异产生的影响第2点。学生思考并得出自然资源的空间差异产生的影响第3点。学生思考并回答活动的问题学生思考并得出自然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匀产生的影响第1、2、3点。
让学生学会总结自然资源的质量特征的衡量标准让学生学会看材料分析问题让学生学会看图分析总结问题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让学生学会看图分析问题
课堂小结
一、自然资源的质量特征
(一)自然资源的质量特征的衡量标准
1.各种自然资源满足人类需求的优劣程度。2.从中获取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多少。(二)自然资源的质量特征
1.自然资源的质量可用一定的指标来刻画。2.不同质量的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成本是有差别的。人类技术水平的提高,能帮助人类逐渐利用那些曾经因质量低而难以利用的资源,但相应的经济成本和环境成本可能会增加。3.不同质量的自然资源,因人类需求的差异而有不同的用途。二、自然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
(一)空间分布特征
1.自然资源在空间上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但有规律可循。2.各种可再生资源受地球表面水热条件空间分异的影响,它们的分布一般具有明显的地带性特征。3.矿产资源的形成受地质演化历史的制约,它们往往富集在某些特定地区。(二)自然资源的空间差异产生的影响
1.自然资源分布的空间差异,是导致社会经济发展区域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2.有些自然资源高度集中的地区,可形成具有战略意义的资源优势。3.自然资源组合较好的地区,常常得到优先开发,成为同时期人口集中分布、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三)自然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匀产生的影响
1.使不同地区间形成资源调配与贸易的需求,导致资源在空间上的流动,也促进了区域间的联系和全球化进程。2.一些资源可以通过经济、技术手段直接在不同地区与国家间进行流动。3.有些自然资源可以通过产品贸易间接进行流动。
同学们总结学过的知识
让学生学会分析总结自然资源的质量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
板书
第二节 自然资源及其利用
一、自然资源的质量特征
(一).自然资源的质量特征的衡量标准
(二).自然资源的质量特征
二、自然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
(一).空间分布特征
(二).自然资源的空间差异产生的影响
(三).自然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匀产生的影响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三课堂同步测试
1.2
自然资源及其利用(课时2)
(建议用时:40分钟)
基础训练
读六大洲年降水量、年蒸发量和年径流量比较图,完成下题。
1.水资源总量最多和最少的大洲分别是( )
A.亚洲、非洲
B.亚洲、大洋洲
C.南美洲、欧洲
D.南美洲、大洋洲
2.六大洲水资源分布差异明显的根本原因是( )
A.降水量的空间分布不均B.蒸发量的空间分布不均
C.河流的空间分布不均D.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不均
3.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节流”措施包括( )
①修筑水库 ②改进农业灌溉技术 ③人工增雨 ④增强公民的节水意识
A.①②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读下列人类活动的图片,完成下题。
4.这四种人类活动中,利用的能源不是自然资源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5.这四种人类活动中,利用的能源是可再生资源的是( )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读中国东部沿海12个省级行政区耕地、水资源比重对比图,完成下题。
6.影响东部沿海各省级行政区水土配合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降水量、地形B.气温、降水量C.耕地类型、耕作制度
D.地形、土壤
7.我国北方东部沿海省级行政区农业缺水更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
A.发展水田农业,耗水量大B.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冬季农业用水需求量大
C.蒸发量大,复种指数高D.径流总量小,耕地多
“十二五”期间,广东把核电、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建设作为重点培育的新产业。当风速大于3米/秒时,风车可以正常发电。读我国局部地区全年风速大于3米/秒小时数分布图,完成下题。
8.下列有关图中广东省风能的分布,正确的是( )
A.西部多,东部少B.南部多,北部少
C.山区多,平地少D.夏季多,冬季少
9.广东省重点发展风电、太阳能的有利条件是( )
A.可开发的风能总量居全国首位B.风电、太阳能低碳、安全、稳定
C.位于低纬度沿海地区D.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能源不足的问题
10.材料一 我国南水北调示意图。
材料二 我国南水北调工程是世界规模最大的调水工程。南水北调东线、中线、西线工程按规划建成后,将把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水系相互连接,从而构建起我国“四横三纵”的水利地理版图。
材料三 南水北调提出了“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原则,强调南水北调工程的规划、实施要建立在节水、治污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上。
(1)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是什么?
(2)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有哪些?
(3)解决北方地区缺水问题除跨流域调水外,还应采取哪些措施?
能力提升
2019年7月6日位于浙江杭州余杭区瓶窑镇内的“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向世界实证中华文明五千年。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修建的古城外围水利系统通过平原低坝和谷口高坝两级水库将水拦蓄形成湖面,用“草裹泥”(用草把泥土裹成长圆形)堆筑水坝,外覆黄土,体现了良渚先民的聪明与智慧。下图为“良渚古城遗址”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良渚古城外围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的主要作用是(????)
A.防洪和灌溉?B.蓄能和提水
C.护城和旅游?D.排水和养殖
12.推测良渚先民修建大型水利工程的季节可能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13.(综合思维)宁蒙陕甘沿黄地区位于我国西部生态脆弱、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双重任务艰巨。图甲为某年宁蒙陕甘沿黄地区的区域协调发展度空间格局图,图乙为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结构和部分省级行政区用水效率(每立方米水对应的GDP的产值)比较图。
(1)简述图甲中宁蒙陕甘沿黄地区的区域协调发展度分布特点。
(2)指出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结构中比例最高的类型并分析原因。
(3)结合材料分析宁蒙陕甘沿黄地区在合理利用水资源方面可采取的措施。
(4)为实现宁蒙陕甘沿黄地区生态与经济“双赢”和可持续发展,有学者提出要构建高效生态农牧基地战略,请提出具体的实施措施。
参考答案:
1.B
2.A 图中信息可知,造成六大洲水资源分布差异明显的根本原因是各大洲降水量的空间分布不均。选A项。
3.D,修建水库是解决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的措施;人工增雨是增加降水量的措施;在农业生产的水资源利用过程中存在严重的水资源浪费现象,改进农业灌溉技术可有效节约水资源;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水资源的浪费也很严重,因此要提高人们的节水意识。②④正确。选D项。
4.A 5.C
解析:赛车利用的汽油是人类加工形成的,不属于自然资源。太阳能、地热能属于可再生资源。
6.A 第6题,各省级行政区水土配合差异主要与气候(降水量)和地形有关。
7.D
第7题,我国北方地区平原广阔,耕地面积大,但降水量少,地面径流总量小。
8.B 读图可知,广东省风能等时数线南部地区密集,数值大;北部地区稀疏,数值较小。图中信息说明风能在广东省的分布特点是南部多、北部少。
9.C
广东省位于我国东南部沿海地区,受夏季风影响大,风能丰富;地处低纬度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较强,太阳能较丰富。
10:(1)时空分布不均: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2)自然原因:径流量季节、年际变化大,径流量小。
人为原因:工农业发展迅速,人口密度大,水污染、浪费严重,缺少水资源综合利用设施。
(3)兴修水库;节约用水(发展节水农业、限制发展耗水量大的工业、注意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等),防止水污染;控制人口增长;植树造林;适当提高水价;雨季回灌地下水;海水淡化等。
11.A
根据材料,良渚古城外围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修建于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那时候,旅游、发电等尚未出现,水产养殖业也还没有形成规模,当时的良渚主要是靠种植业为生,由于当地是季风气候,多旱涝,故修建该工程是为了防洪和灌溉来更多的获取农产品。据此分析本题选A。
12.D
良渚先民修建大型水利工程需要拦截水体并用“草裹泥”堆筑水坝,外覆黄土,为更便于修建,会选择在降水量少,枯草较多、施工更容易的冬季。据此分析本题选D。
13.B;根据四条河流的流程、落差、水能储量,判断a表示尼罗河,b表示亚马孙河,c表示长江,d表示黄河。所以b河比d河水能蕴藏量丰富的主要原因是b河流量大。故选:B。
13.答案:提示:(1)总体处于较低水平;包头和银川协调发展度相对较高;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协调发展度相对较低。
(2)农业用水。沿黄地区农业种植面积较广;降水较少,土壤水分少,不能满足农作物生长需求。
(3)优化用水结构;加强水利灌溉设施建设;发展节水农业,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加强流域内水资源的统一调配管理;等等。
(4)调整农牧业区域布局;引进优良品种,优化畜群结构;改善生态环境;依靠科技和市场发展生态农牧业和农牧产品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等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