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制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纯碱(碳酸钠)等盐类的重要性质;能运 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盐的性质进行归纳。
2、理解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会判断物质间的反应能否发生。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实验,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2、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分析及推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碳酸钠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通性;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难点: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及判断。
【教学过程】
【设问】(展示厨房中的碱)同学们见过它吗?认识它吗?
(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它是我们前面所学的纯碱——碳酸钠,它属于酸碱盐中的哪种类别?碳酸钠属于盐,为什么却叫纯碱?他有什么化学性质呢?
【展示课题,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实验探究8-4】
(学生分组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观察实验现象,书写化学方程式)
与酸碱指示剂作用:
现象:碳酸钠溶解,酚酞试液变红。
结论:碳酸钠易溶于水,溶液显碱性。
与酸反应:
现象:有气泡产生,且燃烧的木条熄灭。
结论:Na2CO3+2HCl=2NaCl + H2O +CO2↑
Na2CO3+H2SO4=Na2SO4+H2O+CO2↑
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
与氢氧化钙反应:
现象:生成白色沉淀。
结论:Na2CO3+Ca(OH)2=CaCO3↓+2NaOH
Na2CO3+Ba(OH)2=BaCO3↓+2NaOH
与氯化钡反应:
现象:生成白色沉淀。
结论:Na2CO3+BaCl2=BaCO3↓+2NaCl
Na2CO3+CaCl2=CaCO3↓+2NaCl
(学生描述现象,书写对应的化学方程式,老师指正)
【讨论交流】以碳酸钠为例,归纳总结盐的化学通性
【归纳总结】
三、盐的化学通性:
1.盐与酸反应
Na2CO3+2HCl=2NaCl + H2O +CO2↑
Na2CO3+H2SO4=Na2SO4+H2O+CO2↑
盐 + 酸 → 新盐 + 新酸
CO32-的检验
向样品中加入稀盐酸,有气体产生,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样品中含碳酸根。
2.盐与某些碱反应
Na2CO3+Ca(OH)2=CaCO3↓+2NaOH
盐 + 碱→ 新盐 + 新碱
3.盐与某些盐反应
Na2CO3+BaCl2=BaCO3↓+2NaCl
盐 1 + 盐2→ 新盐1 + 新盐2
【小组讨论】这几个化学方程式的特点——复分解反应,怎样的物质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呢?
【提问】是否任何酸碱盐之间都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归纳总结】
四、复分解反应
AB+CD------AD+CB
复分解反应要发生,且能够进行到底,一般应考虑两方面的条件:
1、考虑反应发生的基本条件
即对反应物要求的条件:(除酸碱中和反应、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酸与碳酸盐的反应外)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都必须可溶。
2、对生成物的条件要求:
生成物中至少有一种是气体、沉淀或水。
【分析总结】
学习教材P118附录,了解部分常见物质的溶解性,并总结规律。
酸、碱的溶解规律
酸:初中范围内的酸全溶
碱:钾、钠、钡、铵,四碱溶,Ca(OH)2微溶, 其余的全不溶。
盐的溶解性规律
钾盐、钠盐、铵盐、硝酸盐全溶;
盐酸盐(Cl-):除氯化银不溶,其余全溶;
硫酸盐(SO42-):除硫酸钡不溶,硫酸钙、硫酸银微溶,其余全溶;
碳酸盐(CO32-):除碳酸钾、碳酸钠、碳酸铵溶,MgCO3微溶,其余不溶。
【例题精析】
HCl + Na2CO3——
1、交换位置:
H Cl+Na2CO3——Na Cl +H2CO3
2、定化学式:
H Cl+Na2CO3——Na Cl +H2 CO3
3、配 平:
2H Cl+Na2CO3===2Na Cl +H2O+ CO2↑
【笔下生辉】当堂检测,掌握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并会根据复分解反应的规律书写化学方程式。
1、NaOH+ HCl
2、H2SO4+Cu(OH)2
3、HCl+AgNO3
4、BaCl2+H2SO4
5、NaOH+CaCO3
6、Ca(OH)2+K2CO3
7、BaCl2+K2CO3
8、NaNO3+K2CO3
【我能行】知识巩固
一、判断下列反应的基本类型。
1、2H2O2 ===2H2O+O2↑
2、CaCO3+ 2HCl= ==CaCl2 + H2O +CO2↑
3、CO2+2NaOH===Na2CO3+H2O
4、CaO+H2O===Ca(OH)2
5、Fe+2HCl===FeCl2+H2↑
6、Fe2O3+6HCl===2FeCl3+3H2O
二、下列物质能反应吗?
1、HCl+CuCl2
2、Na2CO3+NaOH
3、NaOH +HCl ===NaCl + H2O
4、Ca(OH)2+Na2CO3= ==CaCO3↓+2NaOH
5、CaCO3+ 2HCl===CaCl2 + H2O +CO2↑
根据可以进行的复分解反应,总结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有气体、沉淀或水生成
【能力提升】
从H2SO4、HCl、Ba(NO3)2、NaOH、K2CO3五种溶液中各取两种溶液混合后,能发生化学反应的组合有( )
A、5种 B、6种 C、7种 D、8种
【板书设计】
二、碳酸钠的化学性质:
1、与酸碱指示剂作用:
2、与酸反应:
3、与氢氧化钙反应:
4、与氯化钡反应:
三、盐的化学通性:
1.盐与酸反应
盐 + 酸 → 新盐 + 新酸
2.盐与某些碱反应
盐 + 碱→ 新盐 + 新碱
3.盐与某些盐反应
盐 1 + 盐2→ 新盐1 + 新盐2
四、复分解反应
AB+CD------AD+CB
复分解反应要发生,且能够进行到底,一般应考虑两方面的条件:
1、考虑反应发生的基本条件即对反应物要求的条件:
(除酸碱中和反应、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酸与碳酸盐的反应外)
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都必须可溶。
2、对生成物的条件要求:
生成物中至少有一种是气体、沉淀或水。